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对slCAM-1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丹参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急性期(起病1、4、7、14天)血清sICAM-1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l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入院后第7、14天丹参治疗组病人血清sICAM-1浓度(425.38±83.33/340.89±100.5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血清sICAM-1浓度(550.97±105.74/397.52±78.5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中sICAM-1浓度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脑梗死后炎性反应介导的脑损伤程度和炎性反应的进程.丹参可以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s1CAM-1的水平,从而减轻急性期脑组织缺血所致的炎症反应.
-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lCAM-1的影响分析
探讨丁苯酞对脑梗塞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lCAM-1)的影响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ELISA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sICAM-1、嗜碱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 此种炎症与T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激活及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有关. 近年来研究表明, 这些细胞在血管内流动, 粘附于内皮细胞, 并激活穿过内皮细胞进入气道粘膜层, 与多种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有关[1].本文着重探讨粘附分子中的重要成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哮喘中的变化以及与嗜碱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关系.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常规酶法测定45例常规治疗组和4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病人治疗4、8周后sICAM-1、TNF-α以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并且上述三个因子水平治疗4、8周后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均<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水平降低与TNF-α水平降低呈相关性(p<0.05),但sICAM-1和TNF-α水平降低与TC降低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减轻冠心病的炎症反应,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总胆固醇 -
包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的检测
目的 通过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探讨包虫免疫逃避机理提供资料.方法 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名包虫病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ICAM-1水平.结果 包虫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分别为(106.76±15.68)pmol/L和(43.42±31.41)pmol/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感染包虫后,sICAM-1的合成增加.
关键词: 包虫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旋毛虫感染大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在免疫应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了探讨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理,人们对粘附分子在寄生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视.有关旋毛虫感染大鼠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少有报道,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为探讨旋毛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
-
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IL-8水平的临床价值
妊娠合并肝衰竭(PLF)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为了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的关系,作者采用ELISA法检测了49例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IL-8水平.现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CAM)是一类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的单链糖蛋白。近年研究表明,ICAM-1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这类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可溶性ICAM-1(sICAM-1),但其意义尚不明确[1,2]。本研究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探讨sICAM-1 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
-
肺癌血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临床意义
我们对晚期肺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晚期肺癌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31~77岁,平均61.3岁。病程0.5~11个月,平均2.67个月。中央型肺癌36例,周围型肺癌9例,伴脑转移 7例、胸水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2例。28例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和17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15例,中分化鳞癌11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7例。TNM 分期为Ⅲ 期22例,Ⅳ期23例。入院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入院后接受手术+放疗组17例(肺部行全切除者10例、部分切除者7例),放疗+化疗组24例,单纯放疗组4例;治疗结束时16例获局部控制,29例局部未控制。对照组32例均为健康献血者。检测方法:治疗前3天、治疗后1个月及4个月分别取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置冰箱-20 ℃以下保存。sICAM-1与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
-
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应用间接固相酶免疫法(EIA)检测76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IgG,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及同期血脂水平,以探讨CP感染与老年人ACS的关系.并从感染机制方面分析CP IgG与TNF、sICAM-1和血脂之间的关系.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变化的观察
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 和可溶性E-选择素 (s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以及降糖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
-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卵巢癌与粘附分子之间的关系.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表达上调,可出现于肿瘤、自身免疫和内分泌等多种疾病[1].ICAM-1除可表达于细胞表面外,还可以循环形式存在于机体血清和其他体液中,即可溶性ICAM-1(sICAM-1).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妇女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并结合检测血清CA125的水平,探讨血清中sICAM-1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血清TH2类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的研究
目前,TH2类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增多在哮喘发病中的地位已确立.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细支气管炎)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在特异性IgE产生等方面均与哮喘有许多共同点.因而,该病是否亦存在上述免疫学异常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4、IL-5、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水平,探讨它们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哮喘的内在联系.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近年来,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1-4].本研究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近年来研究表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发病与免疫细胞因子等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我们于1996年2月至1998年12月间对急性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两种细胞因子在GBS发病中的作用.资料:(1)急性GBS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5~59岁,平均23.5岁,均系我院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Asburg 1990年修订的诊断标准.(2)非炎症性神经病(NIND)组:30例,男14例,女16例,18~62岁,平均年龄25.8岁.(3)正常对照(NC)组:30名,男21名,女9名,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23.6岁,均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白细胞粘附功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本文测定不稳定心绞痛(UAP)和稳定心绞痛(A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心绞痛发生及发展的关系.
-
人ICAM-1膜外Ⅰ-Ⅲ功能区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人血清sICAM-1 RIA建立和临床应用
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一种细胞表面单链跨膜糖蛋白,参与抗原识别、补体结合、细胞粘附功能.其膜外区脱落入血称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与Graves' disease(GD)的发病相关,其血清水平对判断GD的疗效、停药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无重组sICAM-1和sICAM-1 RIA建立的报道,国外仅有sICAM-1酶免试剂盒,但价格较高,不易推广.
-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不仅与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还有多种细胞类型参与,其中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参与的血栓形成是研究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和发病 2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D二聚体(DDimer,DD)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变化,探讨脑梗死血栓形成的可能过程,为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提供新依据.
-
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为探讨囊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方法: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各32名血清中sICAM-1的水平.结果: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分别为32.14±7.12ng/ml和42.85±9.28ng/ml,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人体感染囊虫后,ICAM-1的合成减少.
关键词: 人体囊虫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然过程,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可延缓或阻断病情的发展,我们通过周期检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探讨两者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38例患者为1999年4-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04例,女34例,平均年龄(44±11)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慢性肝炎104例,其中轻度34例,中度46例,重度24例;肝硬化34例。随机选2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1.2 方法1.2.1 血清标本采集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4h内分离血清于-20C贮存备用。1.2.2 血清sICAM-1、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分别由宝灵曼公司及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1.2.3 血清H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海军医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1.2.4 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5 统计处理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