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肌瘤18F-FDG高摄取1例

    作者:吴建伟;艾书跃;袁梅

    1 病案摘要患者女性,56岁.绝经1年,体检发现盆腔肿块8天.B超提示子宫右后方低回声包块,CT示右侧附件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占位,增强扫描中等度强化.PET/CT发现右侧附件区肿块,约4.0cm×5.0cm 大小,18F-FDG高摄取,SUVmax为18.8,考虑为右侧附件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CEA、AFP、CA242、CA19-9、CA50、CA125、CA72-4、MGFAG和CF21-1均正常.行右侧附件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已萎缩,右侧阔韧带处见-4.0cm×5.0cm×3.0cm的肿块,质地中等,边缘清楚无粘连,双侧附件正常.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局部富细胞,未见异常分裂相,p53基因(-),Ki-67(-).

  • 累及皮肤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马寒;童秀珍;苏畅;李娟;陆春

    患者男,53岁,躯干四肢紫红色结节、斑块半月,眶周肿胀4d.体检: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钙3.12 mmol/L,LDH 853 U/L,血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阳性(K链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咽后壁肿块,脾脏大.颈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脂肪组织内大量异形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体积中等偏大,核圆形,核仁较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标记示异形细胞L26、CD79a、Bcl-2、细胞周期蛋白D1均阳性,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80%,CD5、CD21、CD23、CD38、CD3、CD10、Bcl-6、CD45RO、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髓过氧化物酶(MPO)、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117、CD34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t( 11;14)CCND1/IGH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伴皮肤和眶周受累的套细胞淋巴瘤(母细胞变异型)合并高钙血症.治疗: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交替以大剂量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静脉注射,第3天血钙降至正常,第6天病情得到迅速控制,皮损及眶周肿胀明显消退,但随访治疗1个月后,患者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

  • 正电子图像部分容积效应成因与校正的理论探讨

    作者:耿建华;陈盛祖;陈英茂;田嘉禾

    部分容积效应(PVE)是各种显像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设备(PET、符合线路SPECT) 中,因其显像理论及技术上的限制,PVE较其他显像设备(CT、MRI)更为突出.本文对正电子图像PVE的成因与校正作一介绍.

  •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早期复发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英英;杜晓东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18 F-FDGPET-CT和MRI影像学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3例)和未复发组(14例).结果 18 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鼻咽癌早期复发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I(97.6% vs.75.4%、91.2% vs.85.4%和90.9% vs.50.0%)(P<0.05).复发组肿瘤的标准摄取值(SUV)高于未复发组(7.98±3.29 vs.3.31±2.09) (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早期复发上是一种可靠的临床诊断工具.

  • 结直肠癌18F-FDG的摄取与HK一Ⅱ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申景涛;辛小燕;贾支俊;李爱梅;郭万华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的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 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己糖激酶-Ⅱ(HK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测定肿瘤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K-Ⅱ的表达;分析SUVmean与组织病理关系及与HK-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2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高摄取,SUVmean为5.42±1.67.浸润型SUVmean为6.55±1.63,明显高于肿块型的4.20±1.29和溃疡型的5.83±1.60(P<0.05).有远处转移组SUVmean为7.14±1.07,高于无转移组的4.84±1.41(P<0.05).SUVmean与HK-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的18 F-FDG摄取与HK-Ⅱ表达呈现正相关.

  • 肝细胞源性肝癌P ET-CT成像标准摄取值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关系

    作者:李爱梅;孙一文;贾鹏;郭万华

    目的:探讨中分化肝细胞源性肝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CT)成像中标准摄取值(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的关系。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5年5月本院30例中分化肝细胞源性肝癌PET?CT成像资料和相关临床资料,通过SUVmax进行分组,对组织切片进行GLUT1检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依据SUVmax<7和SUVmax≥7将患者分为中低摄取和高摄取两组,两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切片GLUT1检测结果提示中低摄取组和高摄取组GLUT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SUVmax与GLUT1的表达量存在相关性( r=0?581,P<0?05)。结论 GLUT1是影响中分化肝细胞源性肝癌PET?CT成像中SUVmax的重要因素。

  • 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羽薇;张卓伯

    tau蛋白是在神经元中大量存在但是却罕见于其他细胞中的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生理状态下,tau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微管蛋白组成稳定的微管.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中,tau蛋白发生过磷酸化,进而转化为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并在神经元内聚积.近年来研究表明,NFTs数量被认为是与AD的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大程度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被认为是AD治疗的一个突破点,也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对活体内早期无创性诊断AD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本文中作者将对tau蛋白进行简述,并对tau蛋白过磷酸化对AD的影响及AD中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多核素PET显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裕效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恶性程度不同的脑胶质瘤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病理学检查是区分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金标准,但只能以术后标本作为检查材料.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 PET)显像现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现在认为是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18F-FDG PET/CT显像只能反映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若干新型的正电子示踪剂可以反映肿瘤的胆碱、氨基酸、脂类物质代谢及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对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帮助.文中介绍近年来18F-FDG等多核素PET显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和晶体的选择

    作者:聂聪;王中秋

    简要介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原理、主要标记物和示踪剂.通过比较11C-醋酸和18F-FDG 代谢在肝细胞癌(HCC)的PET中的价值,阐述双核素技术在PET检查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介绍11C标记的示踪剂使用条件,说明PET晶体的选择对示踪剂的应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 18F-FDG在人体内正常的生理学和良性病理学摄取和分布

    作者:孙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当代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随着专用的PET和带符合线路的双探头或三探头SPECT的不断增加,其在临床上,特别是肿瘤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PET肿瘤代谢显像常用的示踪剂是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认识其在人体内正常的生理学和良性病理学分布和变异,了解导致伪像和假阳性研究的原因,以避免错误的解释,对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应用这一显像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 PET在骨和软组织肿瘤方面的应用

    作者:张宏;田梅

    骨和软组织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

  • 18F-FDG PET-CT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应用

    作者:朱有才;杜开齐;余党凡;张志豪;刘丙江;肖怀清

    目的 探讨18-氟-2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图像(18F-FDG 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52例患者因肺部病变行螺旋CT及PET-CT检查,均得到临床或病理证实诊断.包括原发性肺癌35例,肝母细胞瘤肺转移1例,肺结核6例,肺炎5例,肺炎性假瘤1例,肺炎性肉芽肿4例.结果 PET-CT及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或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3%(48/52)和73.1%(38/52).PET-CT对肺部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36/36)、81.3%(13/16).PET-CT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中,94.4%(34/36)患者TNM分期与临床或病理分期相符合,而单独螺旋CT为72.2%(26/36).35例原发性肺癌、1例肝母细胞瘤肺转移、4例肺炎性肉芽肿、1例机化性肺炎及2例肺结核显示高18F-FDG代谢改变.结论 PET-CT提高了肺部病变的诊断水平,对肺癌的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 11C-Acetate与18FDG PET联合显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霍力;周前;党永红;傅喆;卢朝辉;桑新亭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与18F-去氧葡萄糖(18FDG)PET联合显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例疑肝肿瘤患者行18FDG和11C-AC PET联合显像.16例经病理证实并进行分级,4例为随访结果.[结果]3例良性病变对两种显像剂均无明显摄取.癌前病变2例,早期及延迟11C-AC显像均为"+",18FDG呈"-".肝细胞肝癌患者10例中,高分化2例仅11C-AC呈"+",低分化2例仅18FDG"+",6例两种显像均为"+".3例肝腺癌、1例血管肉瘤及1例转移癌对18FDG均有明显摄取,但11C-AC均为"-".[结论]18FDG与11C-AC联合显像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阳性率以及估测肿瘤的恶性程度.

  • 肝脏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与碳-11乙酸盐PET联合显像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霍力;党永红;崔瑞雪;程欣;吕京桥;邢海群;王瞳;李方

    [目的]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 FDG)与碳-11乙酸盐(11C AC)PET联合显像在肝肿瘤诊断中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18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每例患者1周内按常规行PET联合显像,用视觉分析法评价肿瘤代谢情况,并据此确定PET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联合显像误诊原因.[结果]假阳性患者12例,包括18F FDG与11C AC显像均阳性3例,分别为肝原发肝细胞癌(HCC)、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结核;因18F FDG阳性而误诊2例,分别为慢性炎性病变和寄生虫感染;因11C AC阳性误诊7例,分别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硬化结节各2例,肝腺瘤、异型增生结节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假阴性患者6例,包括5例中-低分化HCC病变以及1例类癌肝转移.[结论]联合显像本身存在缺陷、11C AC PET显像经验不足以及未能密切联系临床检查结果是导致18F FDG和11C AC联合显像误诊的主要原因.

  • 18F-FDGPET、PET/CT显像在肝脏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霍力;崔瑞雪;程欣;程午樱;朱朝晖;党永红;邢海群;王瞳;李方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 PET、PET/CT显像在肝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肝占位患者临床资料及PET、PET/CT图像,PET图像计算靶/本比值(T/B)反映代谢活性,T/B>1为PET诊断恶性标准.[结果]18F FDG PET、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7.0% 、58.8%和65.8%.18F-FDG PET、PET/CT对于肝恶性病灶<1.0cm均未检出,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准确率为54.0%.肿瘤人小、数量和分化程度影响PET对HCC诊断准确率.[结论]PET显像对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能力差,不适合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对提高PET、PET/CT诊断准确率有帮助.

  • 18F-FDG PET显像评价秋水仙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抗心肌缺血疗效

    作者:董扬;王文标

    目的 采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秋水仙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抗心肌缺血疗效.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3个秋水仙碱处理组[分别为1mg(kg·d)(B组),2mg(kg·d)(C组),4mg(kg·d)(D组)],每组5只,给药1个月.建模成功后第1天、1周、2周、4周对各组SD大鼠行18F-FDG MicroPET显像.评价各组大鼠的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所有SD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随着秋水仙碱使用剂量的增大及观察时间的延长,SD大鼠的心肌缺血情况亦存在不同程度改变.两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C组第1天及第4周显像R值均有统计学差异(t=2.337,2.789,均P<0.05).LSD-t检验,结果显示A组与D组、B组与D组及C组与D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7,-1.042,-0.998,均P<0.05).结论 秋水仙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保护作用,且随治疗剂量的增加,疗效愈明显.

  • 肿瘤代谢显像在胸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毅弘;赵琼;周建英

    随着核医学的发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应用价值日益得到重视,但因其昂贵的设备及费用,使之推广受到限制.以符合线路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为扫描设备,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为示踪剂的肿瘤代谢显像,则因其较低廉的价格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探讨其在胸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于2002年4月~2003年6月对24例患者进行了18F-FDG符合线路SPECT扫描,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肺吸虫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菲;余仲飞;张建;左长京;程超;崔斌;刘庆华;董爱生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例肺吸虫病例的临床资料、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PET-CT表现.结果 PET-CT全身扫描发现双肺内多发云絮状、结节状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4~9.0),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升高SUVmax(3.15~11.2),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及附壁结节,双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少量胸腔积液,两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此外还发现食管下段及胃壁FDG摄取增高,肝内多发斑片状FDG摄取增高灶,肝门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肺内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且能更好地发现肺外组织、器官的受累,为肺吸虫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 PET/CT显像诊断冠心病10例的护理操作体会

    作者:林羽;林晓晶

    PET/CT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有机的结合于一体的无创性影像检查设备.PET提供的心肌灌注显像和CT血管造影(CTA)均可作为冠心病诊断、介入治疗筛选及预后评估的安全、无创的方法.但这二种方法单独应用均有一定的局限性[1],二者结合即PET/CT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不仅反映缺血心肌的部位、范围、程度,而且反映心肌状况及心功能状况,明显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预测能力.我院2006年3月~2006年8月对10例患者行PET/CT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PET和PET/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丁其勇;黄庆娟

    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占第4位,它的预后和患者的TNM分期密切相关,Ⅰ期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0%~80%,而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5%~15%,因此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就成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218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