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带指掌侧浅静脉的中环指邻侧双岛状皮瓣再造拇指
目的改善中、环指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质量。方法应用改良的带指掌侧浅静脉和指固有静脉两套静脉回流的中、环指邻侧双岛状皮瓣进行拇指再造11例。结果术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无1例坏死,再造指外形、感觉、活动佳。结论中、环指邻侧双岛状皮瓣再造拇指,再带上指掌侧浅静脉,具有使皮瓣肿胀减轻、减低手术风险、再造指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D打印技术辅助修复手桡侧严重毁损伤九例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辅助手部桡侧严重毁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对手部桡侧不同程度掌、指骨伴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伤的9例,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分别对供区、受区进行扫描,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应用Mimics软件虚拟手术辅助设计系统的镜像技术和虚拟手术辅助设计技术进行设计,实施带足背皮瓣的甲瓣联合第2趾骨移植再造拇指及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9例.足背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切取面积分别为4.0 cm×5.5 cm ~ 6.5 cm×9.5 cm、9.5cm×17.0 cm~12.0 cm×25.5 cm.术后定期随访,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再造拇指9例及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16个月,再造拇指外观接近正常,两点辨别觉8.0~1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2例.成活皮瓣质地柔软、血运良好,修复部位外形不臃肿.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桡侧严重毁损伤进行拇指再造及创面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
(姆)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
目的 探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6例拇指Ⅴ度缺损的患者,采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骨、关节、肌腱等复合组织组合再造拇指,跖趾关节附近截断跖骨头,跖骨头沿矢状面由背侧向跖侧翻转70° ~ 80°,修整骨折断面后与跖骨重组,重建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6例均获得随访.结果 再造拇指6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相近,指端两点分辨觉1.0 ~2.0 cm.对掌功能恢复满意,掌指关节活动度屈曲大可达50°,同时有适度背伸功能.指骨愈合良好,无明显骨质吸收及关节变性.供足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结论 应用甲皮瓣与带跖骨的第二趾复合组织再造的拇指,重建了掌指关节及部分掌骨,使再造后的拇指恢复了掌指关节的生理弧度及合适的长度,功能满意,是修复拇指伴掌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
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术后的足部供区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的足部供区的疗效.方法 从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14例拇指缺损再造术后足部供区.根据顾玉东分型法,其中5例为Ⅰ度缺损,采用游离甲瓣再造拇指,4例为Ⅱ度缺损,5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同一血管蒂的趾甲皮瓣包裹第二足趾骨腱组织全形再造拇指.趾供区皮肤缺损及足趾骨缺损均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骨皮复合组织瓣修复,腹部供区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4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1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过手术探查后成活,1例第二足趾出现趾背部分皮肤发黑坏死,术后给予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6个月),供区趾皮瓣色泽、质地较满意,但略显臃肿,足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5个月,足部无疼痛等不适,不影响行走及跑步,有5例患者术后3个月对足部皮瓣进行修整,外观更加良好.腹部供区均只存留一线性瘢痕,无明显不适.结论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拇指再造术后的足部供区,能同时修复足部供区骨皮复合组织缺损,在再造拇、手指获得良好外观和功能的同时能恢复足部供区的解剖结构,保留其长度及其功能,是足部供区修复的一种理想术式.
-
(足母)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Ⅲ~Ⅳ度缺损的拇指
目的 探讨(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Ⅲ~Ⅳ度缺损的拇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1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对12例拇指Ⅲ~Ⅳ度缺损的患者采取吻合血管蒂的(足母)甲瓣包裹第2足趾骨、关节、肌腱的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拇指,供区咬除第2跖骨头,修复跖骨头间横韧带,将第2趾甲瓣移位覆盖(足母)趾供区创面.结果 12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 24个月,再造拇指功能满意,外形与健侧拇指接近,感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0.6~0.8c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供足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即能下地负重行走,远期随访无明显疼痛及跛行,无糜烂破溃. 结论 (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亚急诊再造Ⅲ~Ⅳ度缺损的拇指,既能恢复良好的功能和感觉,又具有美观的外形.
-
小指展肌移位并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改善再造拇指功能
目的 探讨应用小指展肌移位并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改善再造拇指的外形与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拇指Ⅳ°、Ⅴ°缺损患者,采用携带跖趾关节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中采用小指展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并通过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应用小指展肌、趾短伸肌调节跖趾关节张力,改善再造拇指外形与功能. 结果 12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再造拇指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 结论 应用小指展肌移位能重建再造拇指的对掌功能,并结合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切开,调节关节张力,能改善再造拇指外形,手术疗效满意.
-
利用废弃多拇指进行手的显微修复与整形三例
例1男,23岁,左手环、小指挤压伤入院,检查发现左环指中、末节及小指末节挤压毁损伤,伴有同手拇指多拇指畸形(Ⅳ型),尺侧拇指外形基本同健侧,桡侧拇指仅有末节且较小.设计切取第二足趾再造环指的中末节,同时考虑可充分利用桡侧多拇指再造小指末节(与小指末节外形大小相仿).手术常规切取第二足趾,以指-趾动脉、神经端-端吻合的方式移植再造环指.
-
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外形的修饰理念
1966年杨东岳等[1]完成我国第一例第二趾移植拇指再造,为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开创了先例.Co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分别报道了(足母)趾移植拇指再造成功的个案.Morrison(1980)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治疗拇指皮肤套状撕脱的再造,使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进入了新时期.
-
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 方法 对11例Ⅱb度的拇指缺损(根据顾玉东分型法)采用游离的同侧(踇)趾甲皮瓣联合同侧游离的髂骨条进行再造、供区(踇)趾皮肤缺损采用游离的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腹部供区直接缝合的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 结果 术后11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11例皮瓣有1例出现动脉危象,2例出现静脉危象,经过手术探查、精心护理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36个月,再造拇指外观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良好,供区(踇)趾皮瓣色泽、质地较满意,但略显臃肿,不影响行走及跑步,腹部只存留一线性瘢痕,无明显不适. 结论 保留供区足趾长度的拇指缺损再造患者术前受供区的准备、术后系统的专科护理和密切的病情观察对再造手指和皮瓣的成活及功能的恢复具有起到重要的作用.
-
足部皮瓣在拇指及手指再造与修复中的应用
自从张涤生等[1](1979)采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移植一期完成拇指再造以来,把原需多次手术合并成一次手术完成,减少多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Morrison等[2](1980)对拇指皮肤撕脱伤采用踇趾甲皮瓣移植修复,获得良好的外形,又不缺失足趾,为这类病例的再造带来了理想的再造方法;Founche等[3](1980)选用踇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这些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Khouri等[4](1992)及侯瑞兴等[5](1998)对手指皮肤撕脱伤的患者采用第二趾甲皮瓣移植修复,也获得良好的外形与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足趾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在临床应用的拓宽,我们根据患者不同伤情在足部设计不同的皮瓣,对拇、手指及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与重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6-8].
-
足趾游离移植拇手指再造6例报告
吻合血管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手指再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少有报道.我院自1988年11月~1996年4月成功施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手指再造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工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我市手外伤合并多手指离断的患者逐渐增多.为了恢复手的功能,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是目前多手指离断再植失败后恢复手功能的首选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20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足背皮瓣串并联(足母)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串并联(足母)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8例机器绞伤致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6 ~ 48岁,平均36岁.左手3例,右手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4.0h,平均2.5h.手部皮肤缺损范围8 cm×6 cm ~ 15 cm×11 cm.拇指缺损程度:Ⅰ度5例,Ⅱ度3例.采用对侧足背皮瓣(范围9cm×7cm~10cm×8cm)联合同侧(足母)甲复合组织瓣(范围2.5 cm×1.8 cm ~ 3.0 cm×2.0 cm)修复;皮瓣采用并联吻合供血3例,串联吻合供血5例.足背皮瓣供区游离植皮修复,(足母)甲复合组织瓣供区残端创面用(足母)趾胫侧舌状皮瓣覆盖缝合.结果 术后1例(足母)甲复合组织瓣出现血管危象,2例足背皮瓣皮缘坏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足背供区植皮全部成活,(足母)趾残端皮肤无坏死.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20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肤感觉恢复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4个月,再造拇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达8 ~ 10 mm,平均9 mm;足背皮瓣两点辨别觉达7~ 9mm,平均8.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手功能获优4例,良3例,可1例.供足功能均正常.结论 利用足背皮瓣串并联吻合(足母)甲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同时行拇指再造,简化了手术程序,不受受区条件限制,皮瓣质地接近正常,再造拇指外形、功能满意,供足损失小,是修复手部脱套伤伴拇指缺损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手部脱套伤 足背皮瓣 (足母)甲复合组织瓣 串并联吻合 拇指再造 -
改良法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随访研究
目的 评价改良法<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术后再造拇指及供足的功能改变. 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0月接受改良<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65例患者进行随访.男54例,女11例;年龄15~46岁,平均33岁.术前拇指缺损程度根据三类六区分类法,皮肤脱套伤和晚期Ⅰ B类缺失12例,Ⅱ类缺失44例,ⅢA类缺失9例.术后观测再造拇指及供足改变;并对后获随访的20例患者供足进行足功能指数-5分口述评分量表(foot function index-verbalrating scales,FFI-5pt)、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跨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同时采用F-Scan动态足底测压系统测定供足步态参数及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情况. 结果 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2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觉为(9.7±2.8)mm,与健侧(4.2±1.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供趾保留了全长或大部分长度,2例自近节趾骨头水平缺失;跖侧保留皮条宽(24.5±3.7)mm,覆盖趾底负重区域,其两点辨别觉(9.0±2.6)mm,与健侧(8.1±1.9)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获随访的20例患者供足FFI-5pt评分中,疼痛指数为5.6±4.5,行动障碍指数为1.2±2.7,足功能指数为3.2±2.9;AOFAS评分中,疼痛评分为(34.0±5.0)分,功能评分为(38.7±4.2)分,排列评分为(15.0±0)分,总评分为(87.7±7.4)分.供足与健侧足相比,步态周期内支撑相持续时间以及各时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足所承受的峰压力及压力-时间积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足<足母趾峰压力显著小于健侧<足母趾(P<0.05),峰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足底其他6个解剖部位的峰压力及峰压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在不降低再造拇指质量的同时,保护了供足的功能.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再造拇指
目的 探讨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制作皮瓣,对拇指Ⅴ、Ⅵ度缺损实施再造的方法. 方法 1998年5月~2003年9月收治8例重度拇指缺损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8~27岁.机器挫伤6例,热压伤2例.缺损部位均为掌骨中段及掌腕关节以远侧.其中Ⅴ度缺损5例,Ⅵ度缺损3例.于手掌桡侧置入扩张器,将局部皮肤软组织逐步扩张到足够再造拇指后,设计皮瓣;取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固定,皮瓣修复,完成再造.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 再造拇指8例均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指感觉良好,两点辨别觉<5 mm.Ⅴ度缺损手功能对掌、伸、展、内收较好,Ⅵ度缺损功能恢复稍差.术后3~4个月骨性融合,皮瓣耐磨擦. 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再造拇指的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为重度拇指缺损(Ⅴ、Ⅵ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再造方法.
-
下肢单蒂多组织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烧伤手畸形
目的介绍下肢单蒂多组织瓣一期修复烧伤后手部严重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0年9月~2003年2月收治6例,根据手部创伤形状和面积,应用以胫前血管为蒂串连小腿外侧皮瓣、足背皮瓣和第1趾甲瓣游离移植一期再造拇指,同时修复虎口、大鱼际、掌腕瘢痕挛缩及软组织缺损.切取小腿外侧皮瓣范围4 cm×10 cm~7 cm×10 cm;足背皮瓣为5 cm×10 cm~9 cm×12 cm.结果 6例烧伤后严重手畸形被修复.移植的皮瓣及再造拇指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6周~1年.修复后手功能和外形满意.供区下肢行走功能无障碍.结论以胫前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足背皮瓣和第1趾甲瓣串连游离移植,能一期修复烧伤后复杂的手畸形.手术方法可靠有效.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母)甲瓣再造拇指足供区皮肤缺损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母)甲瓣再造拇指足供区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缺损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7~45岁,平均26岁.拇指缺损程度按顾玉东分类法: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d,平均5d.(足母)趾供区均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 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再造拇指及供区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再造拇指外观及掌指关节伸屈活动、拇指对指捏力恢复良好;均恢复了保护性触痛觉,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足供区趾体外形良好,供趾的屈伸活动无明显影响.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步态恢复正常,足部不适感及双侧变异基本消失,奔跑、弹跳基本不受影响. 结论 (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是供区缺损的手术方法既能完美再造拇指,又能很好地保留供趾功能.
-
第一掌骨一期延长联合虎口加深成形术治疗拇指缺损远期疗效
目的 总结第1掌骨一期延长联合虎口加深成形术治疗拇指Ⅱ~Ⅲ度缺损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8月-1988年8月收治并获24年以上随访的8例拇指Ⅱ~Ⅲ度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20~53岁,平均38岁.拇指残端创面愈合至拇指再造时间为4个月 ~2年,平均9个月 .采用第1掌骨截骨后一期延长 1.8~2.0 cm 再造拇指,同时作虎口“Z”字成形加深术.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访时间24~26 年.再造拇指感觉无异常改变,均能完成对指和握持,不能完成对掌.虎口无继发挛缩,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30~90°,肌力5~6级.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均获优良. 结论 第1掌骨一期延长联合虎口加深成形术治疗拇指Ⅱ~Ⅲ度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
急诊拇趾腓侧皮瓣嵌入塑形第2足趾移植拇指再造
目的 总结在急诊第2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中,应用拇趾腓侧皮瓣嵌入塑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1月,急诊应用带拇趾腓侧皮瓣嵌入塑形的第2足趾移植再造外伤性拇指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3~45岁.撕脱伤5例,压砸伤7例.缺损程度:Ⅲ度5例,Ⅳ度1例(清创后为Ⅴ度缺损),Ⅴ度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7 h,平均5.4 h.术中切取拇趾腓侧皮瓣范围1.5 cm×0.5 cm~2.0 cm×0.8 cm.拇趾腓侧供区直接缝合,第2足趾供区游离植皮覆盖.结果 术后伤口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随访2年,再造拇指关节活动度为60~90°,平均74°;两点辨别觉为6~10 mm,平均8 mm.再造拇指功能、运动、外观均满意.结论 拇趾腓侧皮瓣嵌入塑形急诊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外观良好,功能满意.
-
伤残食指移位再造拇指
目的利用伤残的、不具备带神经血管束或静脉条件的食指进行移位,探讨再造拇指的方式.方法 1987年4月~1997年10月,根据6例不同平面拇指缺损及手合并损伤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了三种食指移位再造拇指:①剔除近节指骨的食指移位;②带食指掌侧神经血管束及手背侧皮肤的食指移位;③带复合组织蒂的食指移位.结果 6例再造的拇指全部成活.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均恢复了捏物、夹持功能及不同程度的感觉.结论此方法利用了伤残的食指移位再造拇指,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且可获得一定功能等特点,进一步扩大了食指移位再造拇指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