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癌组织中SIRT1表达量与癌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

    作者:李永波;王景民;王朝阳

    目的:探讨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癌组织中SIRT1表达量与癌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方法:119例肺部肿瘤患者经CT 引导下经皮穿刺,经病理检查后分为良性病变组37例、肺癌组82例,对比两组组织标本中SIRT1、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IRT1表达量与癌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标本组织中SIR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肺癌组标本组织中促增殖基因c-met、CyclinD1、Pim-1、pokemon mR-NA的表达量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抗增殖基因LKB1、PTEN、TCF21 mRNA的表达量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促侵袭基因Foxm1、RNF146、Snail、TEM8 mRNA 的表达量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抗侵袭基因EFEMP1、TOB1、RASSF4 mRNA的表达量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Pearson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IRT1基因表达量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活性直接相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SIRT1基因过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增殖、侵袭.

  • SIRT1与帕金森病

    作者:陈晓婷;徐思敏;崔理立;陈煜森

    SIRT1是Sirtuin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酶活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帕金森病(PD)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聚集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是该病的重要病理改变.大量研究证实SIRT1通过去乙酰化组蛋白及众多转录因子,如p53、PGC-1α等,抵抗α-突触核蛋白的神经毒性,对PD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 清肝滋肾中药对高脂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脏组织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占美锦;张箫箫;殷晓威;严羽;任炜炜;蒋卫民

    目的 观察清肝滋肾中药(针箭颗粒Ⅱ号)对高脂喂养的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肝脏组织Sirt1蛋白表达及肝细胞脂肪浸润的影响.方法 18只4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普通饲料+安慰剂)、高脂饮食模型组(高脂饲料+安慰剂)及清肝滋肾中药组(高脂饲料+针箭颗粒Ⅱ号),每组大鼠均为6只,干预8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irt1及其裂解酶Caspase1蛋白的表达,并分别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细胞脂肪浸润情况.结果 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模型组Sirt1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01);与高脂饮食模型组相比,清肝滋肾中药组Sir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高脂饲料喂养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大量脂肪浸润,清肝滋肾中药组脂滴密度和大小较高脂模型组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清肝滋肾中药(针箭颗粒Ⅱ号)能显著上调高脂喂养SHR大鼠肝脏组织Sin1蛋白的表达,显著减轻SHR大鼠的肝脏脂肪浸润,从而在改善高血压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SIRT1——有前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治疗靶点

    作者:冯怡燕;李海

    一、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药物的回顾及不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主要表现.NASH是其患者在单纯性脂肪变基础上发展出现的肝组织炎症,并有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H是肝脏在遭受两次不同打击后出现的包括炎症、细胞坏死等为主要特点的肝脏疾病.第一次打击主要来自于外周胰岛素抵抗,其通过增加肝脏脂肪酸的输入及合成,减少脂肪酸氧化,造成肝脏脂质堆积;第二次打击是在此基础上由脂肪酸氧化异常产生的过量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所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及进一步激活的炎症反应.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作者:陈可;任吉华;宋春丽;冉龙宽;李宛蔚;陈娟

    目的:研究SIRT1抑制剂sirtinol、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并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在HB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TS分析HepG2.2.15细胞对sirtinol、TSA的耐受程度;real-time 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sirtinol和TSA对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中间体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sirtinol对HBV核心蛋白(HBc)和HBsAg、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sirtinol能抑制HBV复制中间体、HBc的表达和HBsAg、HBeAg的分泌,TSA可以促进HBV的复制.结论:SIRT1抑制剂sirtinol具有抗病毒作用.

  • 妊娠糖尿病抑制胎盘AKT-mTOR及SIRT1信号通路

    作者:张莉;余昕烊;徐萍;Philip N.Baker;漆洪波;童超;张华

    目的: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与SIRT1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编程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分娩的15例GDM和15例正常产妇的胎盘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中AKT-mTOR磷酸化水平与SIRT1的表达水平.以人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渗透对照组和高糖组.各组处理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总蛋白和磷酸化水平,以及SIRT1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各组的凋亡率.db/+杂合雌鼠妊娠至18.5 d处死后,取其胎盘组织,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后,选取野生型子代胎盘为GDM组,C57雌鼠胎盘组织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然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中AKT-mTOR信号通路.结果:AKT及其下游mTOR磷酸化水平在GDM胎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胎盘(0.347±0.031 vs.1.000±0.175,P=0.004;0.465±0.045 vs.1.000±0.098,P=0.000).同样,GDM组的SIRT1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组(0.682±0.055 vs.1.000±0.127,P=0.044);在细胞模型中,经高糖处理后,AKT-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o.512±0.056 vs.1.103±0.111,P=0.023;0.262±0.091 vs.1.153±0.057,P=0.001),而SIRT1的表达同样明显降低(0.472±0.034 vs.1.013±0.098,P=0.040).高糖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4.550±1.624 vs.9.547±0.685,P=0.032).在动物模型中,GDM组的AKT-mTOR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0.527±0.080 vs 1.000±0.055,P=0.003;0.418±0.059 vs.1.000±0.084,P=0.001).结论:宫内高血糖环境可能通过抑制胎盘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编程子代的发育轨迹.

  • SIRT1/UCP2通路在白藜芦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周曦;易龙;金鑫;陈明亮;陈春烨;王丽;高燕翔;施琳颖;糜漫天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并围绕SIRT1/UCP2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建立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半抑制浓度(IC50).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t-BHP诱导的HUVECs活力的影响;qRT-PCR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IRT1和UCP2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IRT1、UCP2和Caspase-3在细胞内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BHP明显抑制细胞活力,IC50为80μmol/L.白藜芦醇(0.1、1、10 μmol/L)预处理2h能显著抑制t-BH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并抑制t-BHP诱导的细胞内ROS增加(P<0.05).同时,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t-BHP诱导的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及Caspase-3表达增加(P<0.05),而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能削弱白藜芦醇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活化SIRT1抑制UCP2表达,削弱t-BHP诱导的细胞内ROS生成,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Sirt1通过去乙酰化NF-κB/p65减轻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脂多糖损伤

    作者:刘俊彦;吕学军;赵维;胡明冬;李玉英;王关嵩;徐剑诚;钱桂生

    目的 研究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uin type 1,Sirt1)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脂多糖(LPS)损伤中对NF-κB的作用.方法 购买Sirt1过表达(Tg)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饲养、繁殖、鉴定新生小鼠基因型;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Tg小鼠和WT小鼠肺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两种不同Sirt1基因背景的小鼠LPS(15 mg/kg)腹腔注射12 h后,HE染色鉴定肺组织病理变化差异;分离纯化两种小鼠的AECⅡ并进行鉴定;两种不同Sirt1基因背景的AECⅡ用LPS 10 μg/mL处理后,分别在0、2、4、6、8、12、24 h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石(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用LPS 10 μg/mL处理两种AECⅡ,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12 h后用Western blot鉴定细胞NF-κB/p65蛋白和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新生小鼠有Tg和WT两种不同的基因型;Tg小鼠肺组织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小鼠(P<0.05);小鼠腹腔注射LPS 15 mg/kg 12 h后肺组织病理变化显示,Tg小鼠较WT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轻;两种AECⅡ用LPS 10μg/mL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Tg组AECⅡ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在多个时间点都显著低于WT组(P<0.05);两种AECⅡ经LPS(10 μg/mL)处理后,与各自的空白对照组相比Sirt1含量下降,且WT组AECⅡ下降更明显,LPS处理后WT组AECⅡ的NF-κB/p65和乙酰化NF-κB/p65的变化倍数均高于Tg组.结论 Sirt1可能通过去乙酰化NF-κB/p65参与调控AECⅡLPS炎症损伤,抑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小鼠肺部炎症反应.

  • 白藜芦醇对孤独症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

    作者:戴旭芳;秦利燕;连继勤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改善孤独症大鼠病症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于大鼠孕12.5 d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腹腔一次性注射制备孤独症幼鼠模型.白藜芦醇处理组从母鼠怀孕后第6天开始按照3.6 mg/kg体质量在孕鼠皮下注射白藜芦醇,持续注射13 d.将幼鼠分为4组:对照组、白藜芦醇处理组、VPA处理组、VPA联合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3只.出生后35 d对幼鼠进行重复行为、神经行为与社会交往行为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自噬标志蛋白LC3及SIRT1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获得孤独症模型大鼠.与对照组相比,VPA组重复行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中央区活动时间与距离增加、站立次数减少(P<0.05),符合孤独症行为特征;白藜芦醇组无明显行为学变化;但白藜芦醇联合处理可显著改善VPA处理引起的孤独症行为症状(P<0.05),包括重复行为减弱,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中央区活动时间与距离减少、站立次数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PA处理可降低大鼠脑组织中SIRT1表达,并抑制LC3-Ⅱ表达水平;而白藜芦醇联合处理则可增强大脑组织中SIRT1与LC3-Ⅱ的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能改善孤独症模型大鼠的病症行为,机制可能与增强细胞自噬及SIRT1表达相关.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自噬通路改善Aβ25-35对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邓皓月;糜漫天

    目的 探讨SIRT1/自噬通路在白藜芦醇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1、5、10、20 μmol/L)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单独或加入5 mmol/L自噬特异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2μmol/L SIRT1选择性抑制剂(EX527)处理PC12细胞2h后,再加入30μmol/L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myloid β-protein fragment 25-35,Aβ25-35)处理24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电镜检测自噬体,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P62、LC3和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0 μmol/L Aβ25-35可显著降低PC12细胞的增殖活力,为对照组的45.14%(P<0.05).RSV预处理可显著改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且随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RSV可明显促进自噬体的形成,上调SIRT1、LC3-Ⅱ的表达和降低P62的表达,且随浓度增加,表达变化越显著;而加入3-MA和EX527处理能显著抑制RSV的上述效应.结论 RSV可通过激活SIRT1/自噬通路改善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毒性.

  • Sirt1在缺氧条件下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中的作用

    作者:罗桂平;蹇朝;张华刚;赵鹏南;刘波;朱昀;姜云瀚;唐富琴;肖颖彬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动态学变化及Sir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①收集2014年于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29例,其中非紫绀型先心病14例,紫绀型先心病15例,取术中所切除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为心肌标本,Western blot检测促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与Fis1表达情况.②将H9c2心肌细胞置入缺氧培养箱(94%N2,5% CO2,1% O2)中进行培养,检测缺氧0、2、4、8、12 h后促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与Fis1的表达水平.③将线粒体靶向质粒分别同空载质粒、Sirt1过表达质粒和Sirt1干扰质粒共转染H9c2细胞,常氧或缺氧培养箱中培养12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融合、分裂情况;④运用腺病毒Ad-Sirt1和慢病毒Lv-Sh-Sirt1分别在H9c2细胞中过表达或干扰Sirt1后,将细胞置于缺氧培养箱中培养12 h,检测Drp1与Fis1表达水平;⑤分别转染空载质粒、Sirt1过表达质粒和Sirt1干扰质粒至H9c2细胞后,缺氧培养12 h,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①同非紫绀组相比,紫绀组心肌中Drp1与Fis1表达显著增高,Drp1相对灰度值:[(0.47±0.11)vs(0.76±0.12)、Fis1相对灰度值(0.53 ±0.02)vs (0.83 ±0.03),P<0.05];②细胞水平研究结果显示Drp1与Fis1的蛋白表达随缺氧的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③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Sirt1过表达后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缺氧诱导的线粒体分裂(P<0.05),而当Sirt1受到干扰后,缺氧所诱导的线粒体分裂水平明显提高(P<0.05);④在缺氧条件下,过表达Sirt1能够抑制Drp1与Fis1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Sirt1被抑制后,Drp1与Fis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Drp1相对灰度值依次为[(0.47 ±0.02)vs(0.36±0.02) vs (0.78 ±0.04);Fis1相对灰度值依次为(0.64±0.02) vs (0.42±0.02) vs (0.80±0.04),P<0.05];⑤Sirt1过表达能够降低缺氧刺激后H9c2心肌细胞的死亡率.结论 Sirt1可能通过调控促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与Fis1表达水平促进心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适应.

  • SIRT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作者:陈雪;王旭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血管疾病,涉及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动脉内膜脂质聚集及斑块形成等多种病理过程.

  • SIRT1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作者:宋小琴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2是近来发现的一类具有NAD+依赖性的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从细菌到哺乳动物都有表达,属于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Frye[1]首次鉴定和克隆出了7种人类的Sir2同系物:SIRT1~SIRT7,取名为"sirtuins".SIRT1与Sir2的同源性高,在哺乳动物成熟组织中广泛表达,在生殖细胞和胚胎早期含量丰富,是目前研究多的sirtuins.

  • 沉默Pin1表达抑制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SIRT1核-浆穿梭

    作者:赵帅;董文斌;李清平;康兰;雷小平;周正颐

    目的 通过沉默Pin1表达观察高氧诱导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核-浆穿梭改变.方法 在体外常规培养A549细胞及A549-Pin1shRN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高氧组、A549-Pin1shRNA细胞组(均给予高体积分数氧诱导细胞).密闭培养24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 3、p53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定位SIRT1核-浆穿梭变化.结果 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呈梭形,活细胞数量较多.高氧组细胞生长状态差,细胞由原来的梭形变成椭圆形.A549-Pin1shRNA组细胞生长状态欠佳,贴壁欠佳,活细胞数量较高氧组有所增加,但是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对照组密闭培养24 h,高氧组、A549-Pin1shRNA组通氧后密闭培养24 h后,对照组中Caspase 3、p53表达少,与高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549-Pin1shRNA组在通氧后密闭24 h,Caspase 3、p53表达介于对照组与高氧组之间,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荧光法定位SIRT1核-浆穿梭改变中,对照组未见SIRT1核-浆穿梭改变,而A549-Pin1shRNA组较高氧组减少.结论 抑制Pin1表达能够减少人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中SIRT1核-浆穿梭.

  • Sirt1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军;陈东风

    Sir(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基因家族是一种保守的NAD+(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基酶,在基因沉默、基因组稳定性、细胞寿命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 H2S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探讨

    作者:龙伟;廖勇仕

    目的 为了明确硫化氢(H2S)是否能够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长,探讨Survivin和Sirt1在U251细胞中是否有表达及H2S促进U251细胞增长机制.方法 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U251细胞内Survivin和Sirt1表达.结果 100~400 μmol/L的H2S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了U251细胞的增长;100~400 μmol/L的H2S处理U251细胞24 h后,细胞内Survivin和Sirt1呈H2S浓度依赖性地增加,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100 μmol/L Sirt1抑制剂,Sirtinol预处理U251细胞0.5 h后,在继续用200 μmol/L H2S继续培养细胞4h后,预处理组和单独的硫化氢组相比,细胞的活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单独Sirtinol组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说明H2S促进细胞增殖功能可能是通过促进Sirt1的表达来实现的.结论 H2S促进了U251细胞的增长,H2S促进了U251细胞内Survivin和Sirt1表达,Sirt1抑制剂抑制了H2S对细胞的促进增长作用.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小干扰RN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凋亡

    作者:王忠利;李树静;高超

    目的 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小干扰RNA (s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细胞凋亡和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SIRT1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3细胞,分空白对照组(mock组),转染阴性对照组(scramble siRNA组)和SIRT1 siRNA转染组;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中SIRT1的干涉效能;MTT法测定PC3细胞的增殖率;BrdU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中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IRT1 siRNA组SIRT1蛋白表达降低(P<0.01),PC3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明显受抑制(P<0.01),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结论 下调SIRT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相关.

  • 基于SIRT1/HO-1途径研究绿原酸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申茹;徐英辉;刘彦彦;祁银德

    目的:探讨绿原酸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绿原酸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绿原酸对HepG2细胞作用后的形态改变,TUNE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实验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免疫印迹实验探讨绿原酸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不同浓度绿原酸(1 ~10mmol/L)能够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绿原酸(1~10 mmol/L)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降低SIRT1、HO-1、Bcl-2和NF-κB蛋白表达,同时上调p53和Bax蛋白表达.结论:绿原酸能够显著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并通过调控SIRT1/HO-1依赖的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 银杏酮酯抗H2O2诱导衰老海马神经元氧化DNA损伤的作用研究

    作者:郝莉;徐玉英;郭春霞;张志雄;高崎;顾慧芬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GBE50)抗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衰老海马神经元氧化DNA损伤的作用及人类长寿基因(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鉴定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银杏酮酯组和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组.正常对照组用培养基24小时,模型组用H2O2(200μM)诱导18小时建立细胞衰老样模型,后两组分别用200μg/ml的银杏酮酯和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6小时后再加入H2O2诱导18小时.细胞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各组神经元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SIRT1的表达强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IRIl、p53和p21的蛋白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培养6~7天时海马神经元逐渐成熟,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达到90%以上.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诱导的大鼠原代衰老海马神经元中8-OHDG表达增加(P<0.01),SIRT1的表达降低(P<0.01).200μg/ml银杏酮酯和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后8-OHDG表达减少(P<0.05),SIRT1的表达增加(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诱导的大鼠原代衰老海马神经元中SIRT1蛋白表达下降,p21蛋白表达增加(P<0.05);200μg/ml银杏酮酯和阳性对照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后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元SIRTl蛋白表达增加(P<0.05),p21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p53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200μg/ml的银杏酮酯可降低H2O2诱导的大鼠原代衰老海马神经元内8-OHDG表达,其机制可能与SIRT1、p21蛋白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改善阿霉素性心衰的机制研究

    作者:黄磊;许立;张雯;孙帅军;陈叶香;蒋宝平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阿霉素(doxorubicine,Dox)诱导大鼠慢性心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通过使用剂量递增的方法(1,2,3 mg/kg)腹腔注射阿霉素,成功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将心衰大鼠随机分为地高辛(阳性药)和白藜芦醇组(浓度分别为25.0,12.5,6.25mg/kg),另设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各组均经过灌胃给药(20 ml/kg),给药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及下降大速率(+dp/dtmax),WST微板法和TBA法检测心脏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及总巯基的含量.Masson染色明确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8-羟基脱氧鸟苷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25mg/kg浓度时明显改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生,降低8-羟基脱氧鸟苷大量表达,并且增加大鼠血流动力学LVSP、(+)dp/dtmax参数,增加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总巯基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显示白藜芦醇组剂量依赖性明显上调SIRT1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减轻阿霉素诱导心衰大鼠的氧化损伤,这种保护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来实现的.

344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