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肺脏血管紧张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 R )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老年高脂小鼠肺脏血管紧张素受体(ATR)表达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apoE-/-老年高脂小鼠40只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β3-AR激动剂小剂量组(小剂量组)、β3-AR激动剂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β3-AR拮抗剂组(拮抗剂组),每组10只。给予高脂饮食饲养至36周龄后分别给予药物干预12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TC和VLDL/LDL-C水平,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β3-AR、AT1 R和AT2 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大剂量组 TC和 VLDL/LDL-C水平明显降低[(18.27±1.30)mmol/L ,(17.06±1.50)mmol/L vs (22.20±1.29)mmol/L 和(14.31±0.31)mmol/L ,(12.78±0.55)mmol/L vs (19.41±0.40) mmol/L ,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和拮抗剂组 AT1 R mRNA 和 AT1 R蛋白水平明显升高,AT2 R mRNA、β3-A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 AT1 R表达下调,AT2 R和β3-AR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β3-AR激动剂在改善apoE-/-老年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影响了肺组织β3-AR和ATR各亚型表达,这种受体间交互作用可能与维持高脂血症条件下肺脏的正常功能有关。
-
衰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激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介导的心肌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大鼠心脏衰老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对于3.5、12、18、24月龄的Wistar大鼠采用体外左心房收缩功能实验,观察AngⅡ分别激动AT1R和AT2R对苯肾上腺素激动α1-AR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结果 在AT2R阻滞剂PD123319存在时,AngⅡ激动AT1R,与AngⅡ共同激动AT1R和AT2R时比较,3.5、12月龄大鼠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的大收缩效应(Rmax)及Rmax 50%时的药物浓度值(以其负对数pD2值表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18、24月龄大鼠Rmax及pD2值均增大.在AT1R阻滞剂氯沙坦存在时,AngⅡ激动AT2R,与AngⅡ共同激动AT1R和AT2R时比较,各月龄大鼠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Rmax及pD2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随着鼠龄的增长,激动AT1R可增强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而激动AT2R对α1-AR介导的心肌正性变力效应没有影响.
-
家兔慢性冬眠心肌血管紧张素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家兔慢性冬眠心肌(CHM)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2型受体(AT2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 1/2)的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64只家兔建立CHM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卡托普利1、2组、美托洛尔1、2组和缬沙坦1、2组,每组8只.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1R、AT2R、ERK 1/2表达的变化;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羟脯氨酸法测定间质胶原含量.结果 CHM较正常心肌AT1R水平下降、AT2R水平上升,各药物组AT1R、AT2R较对照组下降(P<0.05);各组ERK 1/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各药物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3种药物均可抑制CHM间质纤维化、减少凋亡细胞.且药物大小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T1R、AT2R、ERK 1/2可能参与CHM的发生发展过程;卡托普利、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可能通过AngⅡ受体、ERK 1/2途径发挥保护CHM的作用.
-
长效硝酸酯对心力衰竭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效硝酸酯异乐定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10周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A组)、假手术组8只(B组),余73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44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模型组9只(C组)、硝酸酯小剂量组9只(D组)、硝酸酯大剂量组9只(E组)、阳性药物对照组9只(奥美沙坦酯,F组)及硝酸酯大剂量联合阳性药物组8只(G组)。灌胃法给药6周。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功能,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皮质AT1 R及AT2 R的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后,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AT2 R表达明显下调(P<0.05),AT1 R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组比较,E组、F组、G组PRA、AngⅡ明显降低(P<0.05,P<0.01),AT2 R表达明显上调, AT1 R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F组比较,G组AT1 R明显下调,AT2 R明显上调(P<0.05)。结论长期应用长效硝酸酯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对保护肾脏功能起到了有益的治疗作用。
-
衰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α1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AT2R) 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9只,根据不同月龄,分为3.5月龄组8只、12月龄组8只、18月龄组7只和24月龄组6只.检测大鼠心肌组织α1-AR与AT1R和α1-AR与AT2R蛋白激酶C活性;并分别与α1-AR单独激动时蛋白激酶C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激动α1-AR后比较,激动AT1R和α1-AR后,各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激动α1-AR 后比较,激动AT2R和α1-AR后,3.5月龄组、12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T1R在各年龄组均使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增强作用;在心脏衰老过程中,AT2R 对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抑制作用.
-
衰老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对α1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组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AT2R) 对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9只,根据不同月龄,分为3.5月龄组8只、12月龄组8只、18月龄组7只和24月龄组6只.检测大鼠心肌组织α1-AR与AT1R和α1-AR与AT2R蛋白激酶C活性;并分别与α1-AR单独激动时蛋白激酶C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激动α1-AR后比较,激动AT1R和α1-AR后,各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激动α1-AR 后比较,激动AT2R和α1-AR后,3.5月龄组、12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心肌α1-AR介导的蛋白激酶C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T1R在各年龄组均使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增强作用;在心脏衰老过程中,AT2R 对α1-AR的信号转导途径有抑制作用.
-
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在心室重构防治中的新进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得到克隆和顺序测定,推动人们对AngⅡ生物学特性及在心室重构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入了分子基因水平.
-
热休克蛋白70在脑梗死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生存的脑卒中患者目前达700万.
-
β-arrestin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是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常用的靶点之一.由Ang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以及水钠储留成为临床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AngⅡ的作用主要通过AngⅡ受体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实现,其信号通路主要分为G蛋白偶联通路及非G蛋白偶联通路.AngⅡ受体作为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其经典激活途径(ATR-G proteinIP3)已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β-抑制蛋白(β-arrestin)介导的非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通路是AngⅡ受体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通路,该通路成为医学及生物学界研究的重点.现就β-arrestin,AngⅡ,AngⅡ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在心血管领域内的研究作一阐述.
-
卡托普利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损伤大鼠心肌营养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心肌营养素1(CT-1)可促进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卡托普利(Cap)则可通过缺血预适应减轻心肌损伤.本实验通过给大鼠腹腔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建立急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CT-1和TNF-α的表达有关,从而为临床上如何干预CT-1的表达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替米沙坦对急诊冠壮脉介入治疗后心室重构的干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可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肌重构[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发挥主要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也密切相关.
-
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可以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甚至衰竭,因此,控制血压对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在临床医疗中,偶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也是临床医师调整降压治疗的重要指标,但是,它不能完全反映患者24 h血压的动态变化及昼夜节律变化,所以临床上动态血压监测非常重要.
-
心钠素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近年来,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很多,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基因、凝血/纤溶基因、血小板膜受体基因、心钠素基因等等[1].有研究报道,从大鼠的动物实验开始到人群的对照研究,论述了心钠素基因的多态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关系.对G664A、G1837A和T2238C: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群中,心钠素基因位点的突变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不同.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据估计,2006年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亿,其中老年人占60%~70%[1].高血压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合并糖耐量减退(IGT)、空腹血糖受损、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其中心环节为胰岛素抵抗.近来国外研究表明,替米沙坦是结构比较独特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可以降低血压外,还能调控糖、脂代谢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本研究旨在观察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葡萄糖耐量异常患者160例,男86例,女74例,年龄60~80(74.0±6.0)岁,高血压1级60例,2级76例,3级24例,其中合并冠心病12例,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将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雷米普利组,各80例.
-
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的表现为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症状,终出现泵衰竭等典型征象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致死、致残率均高,医疗花费非常巨大,预后与很多恶性肿瘤相似.HF发病和流行情况与年龄明显相关,Framingham研究发现,在45~94岁,每增加10岁,HF发病率增加1倍[1].我国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主要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的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发生HF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HF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治疗,HF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2014年我国HF指南制定以来,欧洲HF年会推出2016年度ESC急性与慢性HF诊断与治疗指南[2-3].
-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高血压研究新进展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于8月29日~9月2日首次在英国首都伦敦会展中心举办,本届大会发布了6个高血压临床试验,提出了高血压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老年高血压的5大特点与临床诊治路径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已成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在发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都与非老年人有不同之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体位性血压变异、餐后低血压(PPH)、多病共存、难治性高血压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水平.现介绍老年高血压上述5大特点及其临床诊治路径.
-
坎地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坎地沙坦高剂量组(Can 1组)及坎地沙坦低剂量组(Can 2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均给予果糖喂养,Can 1组(0.8 mg/kg)、Can 2组(0.4 mg/kg)分别给予坎地沙坦灌胃干预,观察第8周末各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AngⅡ的水平,以及骨骼肌蛋白激酶B(Akt)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ngⅡ、HOMA-IR及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升高,骨骼肌中Akt mRNA表达及P-Akt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an 1组大鼠FINS、HOMA-IR明显降低,Can 1组和Can 2组骨骼肌Akt mRNA表达及P-Akt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AngⅡ通过下调SHR骨骼肌的Akt蛋白表达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坎地沙坦通过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质游离钙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对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质游离钙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抗体,亲和层析法提取阳性血清中的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同时应用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主动免疫大鼠并提取抗体.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患者及大鼠的AT1受体胞外二环肽抗体分别刺激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培养原代大鼠VSMC,观察荧光强度变化来检测细胞质游离钙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及大鼠血清中提取的AT1受体第二环肽抗体均刺激培养VSMC使细胞质游离钙水平升高,作用与AngⅡ类似.进一步实验发现抗体的激动效应能够被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的抗原表位序列及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阻断.结论 针对AT1受体胞外第二环肽抗体具备激动效应,通过激动AT1受体刺激细胞质钙离子浓度增高,提示该抗体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 ,对山东省章丘地区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高龄高血压组)和体检正常老年人98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观察AA、AC和CC不同基因型以及该点A、C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AA、AC和CC基因型在高龄高血压组的分布为83(79.81%)、20(19.23%)和1(0.96%),正常对照组为82(83.67%)、16(16.33%)和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50,P>0.05);A1166与C1166等位基因频率在高龄高血压组中分别为186(89.42%)和22(10.58%),正常对照组为180(91.84%)和16(8.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38,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分子变异与山东省章丘地区汉族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