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胸腔镜治疗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秋华;夏旭;王婷;梁计焕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治疗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病患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治疗)和对照组(开胸手术治疗)各3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时间、VAS、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切除神经源性纵隔肿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较传统开胸手术优势明显.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波;陈军;甘耐炎;韩胜富;宁宇

    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癌常用的手术方法,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为代表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新型手术方式.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为9例肺部疾病患者成功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双腔气管导管在全胸腔镜下心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黎必万

    双腔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很广,技术已成熟,在胸腔镜下胸腔内手术中的应用也很普遍,如肺叶切除术等,但因全胸腔镜下行心内手术在全国开展的医院、手术例数都较少,所以双腔气管导管在此类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报道国内少有.

  • 全胸腔镜下肺癌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志宁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传统直视下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康复慢.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应运而生,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特别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少,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全胸腔镜下肺癌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魏大闯;曾富春;张晓慎;于涛;黄克力;左明良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访19个月的死亡、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正中开胸.18例一次成形成功,2例首次成形效果欠佳,再次阻断后重新成形成功.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其余成形方法包括瓣叶折叠(4例)、交界缝合(3例)、人工腱索(10例)、心包补片(2例);同期行房缺或卵圆孔修补6例、三尖瓣成形10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赘生物清除1例.患者手术时间(259.50±48.88)min,体外循环时间(148.15±41.17) min,主动脉阻断(85.15±20.74) min,术中失血量(132.50±56.84)m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6.50±102.1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5±0.79)d,总输血量(206.00±202.70) mL.1例心包致密粘连患者术后引流量偏多,输入较多库血;另有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经联合抗感染后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7.15±5.17)h,术后ICU停留(26.50±9.62)h,术后住院(9.70±4.51)d.全部患者无死亡,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返流.全组随访(10.30±4.8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9例,Ⅱ级1例,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0.05).结论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已日趋成熟,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正隆;凌毅;钟齐庆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67例患者随机分为全电视胸腔镜下行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32例、传统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传统组)35例;腔镜组切口选择在胸骨右缘3或4肋间(第三孔:主要操作孔)、右腋中线3肋间(第一孔:辅助操作孔)和右腋前线6或7肋间(第二孔:胸腔镜孔),以及腹股沟处切口作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而传统组采取在全麻醉体外循环下行胸部正中切口,并以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行二尖瓣替换.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升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腔镜组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都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腔镜组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32例出院时复查心脏超声示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心功能(NYHA)Ⅱ级32例.结论 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帆;康明强;陈舒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61例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资料.结果:6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90~460 min,平均(365.65±45.48) min.术中中转小切口开胸1例,中转开胸率1.6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颈部吻合口瘘2例(3.28%),肺部感染2例(3.28%),空肠梗阻1例(1.64%).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91±2.91) d,食管癌患者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9.13±9.18)枚.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及胸、腹腔淋巴结清扫治疗食管癌安全可行.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学习曲线的分析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杨列;俞永康;李卫;郑秀山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由作者完成的1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的先后次序分为4组(A、B、C、D ),每组25例,对各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变的性质、大小、类型和解剖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202.4±50.8) min和B组(177.3±53.7)min ,均显著长于C组(147.2±40.1) min和D组(134.0±42.9)min(P<0.05);术中出血量 A组(323.6±160.4)m L和B组(283.2±106.4)m L ,均显著高于C组(198.8±116.2)m L和D组(166.8±95.2)m L ( P<0.05);C、D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有一定开胸肺叶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

  •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作者:廖祥丽;钟前进;陈建明;范士志;李志平;沈诚;胡义杰;雷钧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CC)建立与管理.方法 全胸腔镜ECC下完成心脏手术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心房血栓1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均采用经股动脉、股静脉(Carpentier双腔股静脉)插管建立ECC,ECC采用中度低温、中流量灌注,手术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经升主动脉顺行灌注进行心肌保护.结果 9例患者ECC时间78~55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9~192 min,术后无并发症,全组病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无论是医师、灌注师均有一定的学习曲线,早期病例选择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合理地选择股动/静脉插管型号、术中连续泵压、血气分析监测和加强ECC管理至关重要.

  • 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程念

    肺叶切除是目前外科治疗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癌常用的标准手术方式.以往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并且手术切口大,影响美观,使很多患者对手术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而丧失了治疗的佳时机.近年来,随着胸腔镜设备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进步,一些常规的大切口手术逐渐被以微创和美观为特性的VATS手术所替代,使部分肺叶切除能采用这一微创外科方法完成.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本科采用不撑开肋骨的完全VATS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疾病38例,经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及精心有效的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郑雪梅;赵孝英

    肺叶切除是目前外科治疗肺部疾病尤其肺癌常用的标准手术方式.以往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mcoseopie surgery,VATS)的迅速发展,使部分肺叶切除能采用这一微创外科方法完成.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手术指征的探讨

    作者:李运;杨帆;刘彦国;卜梁;周足力;刘军;李剑锋;姜冠潮;赵辉;王俊

    目的 为了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时机,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各种原因中转开胸的手术指征.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2月共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72例,男88例,女84例;平均年龄58.9岁.术后病理:原发性肺癌133例,肺转移癌或其他恶性肿瘤7例,良性疾病32例.病变位于右肺上叶46例,右肺中叶23例,右肺下叶31例,左肺上叶36例,左肺下叶36例.手术均通过3个切口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操作顺序与常规开胸手术基本相同.如镜下操作遇纵隔淋巴结粘连或转移、出血等特殊情况,则延长操作口至12~15 cm,转为开胸手术.按肿瘤大径分为大径≥5 cm组和大径≤3 cm组;再按是否中转开胸将患者分为中转开胸组和未开胸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185 min,术中出血213 ml.中转开胸13例,中转开胸率7.6%.其中淋巴结干扰9例,出血4例.开胸后完成肺叶切除12例,全肺切除1例.其中肿瘤大径≥5 cm组16例,手术时间187min,出血203.8 ml;大径≤3 cm组98例,手术时间202 min,出血231.3 m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转开胸组13例,平均年龄68.7岁,实体瘤大径23.8 mm;未开胸组159例,平均59.3岁,实体瘤大径27.8 mm,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实体瘤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 结论 淋巴结干扰和出血是主要的中转开胸的原因,肿瘤大小,叶间裂分化情况及胸腔粘连不是常见的中转开胸的原因.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锦屏;王其逊;薛昊;孙炜琪;金媛;于波;谭启明;秦良光;陈洪晔

    近年来,追求创伤小、疼痛轻、美容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在心脏外科逐渐兴起[1].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共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16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为16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全胸腔镜下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17 ~ 63 (33.9±13.1)岁.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体会

    作者:卢恒孝;胡德宏;李伟;杨志强;张家辉;韩青海

    2009年3~9月我们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5岁.患者均行胸部CT等术前常规检查,术前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右肺下叶2例,右肺中下叶1例.

  • 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8例

    作者:马国栋;邹卫;许栋生;苏宜江

    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78例自发性气胸,其中单纯VATS 71例,VAMT 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界勇;马冬春;徐美清;魏大中;郭明发;梅新宇;徐世斌;柯立;徐广文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9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33~79(62.5±11.5)岁.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评分. 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135.0±32.5)min,术中出血量(230.0±80.4)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4.8±2.1)d,术后第3d疼痛评分(5.3±1.2)分.共清扫淋巴结520组,1568枚,5.8组/例、17.4枚/例;淋巴结有转移71组,阳性率13.7%(71/520).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乳糜胸3例,经相应的治疗均治愈.随访90例,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因肿瘤转移死亡4例;其余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轻等优点.手术安全性、根治性与开胸手术相似,可作为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

  • 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加强中远期随访

    作者:王俊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代表了胸腔镜技术的制高点,是胸部微创外科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报告于1992年,短短十几年之后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成为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部医师协会(ACCP)肺癌治疗指南中与开胸手术并列的肺癌标准手术方式,关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的争论已经结束[1].目前,研究的重心已经转到考量胸腔镜对比开胸手术的围手术期优势和远期疗效.

  •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袖式切除术视频要点

    作者:杨德松;周勇;王文祥

    1 技术背景介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已发展成熟且全国基本普及.Santambrogio等[1]于2002年报道了首例腔镜下的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但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该技术并未在临床得以迅速推广,其适应证的选择、切口设计、支气管缝合方法等均未形成统一规范.

  • 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曾玲;蒲护琼;刘璐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二尖瓣病变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并就术后加强呼吸、循环、引流、疼痛、肢体运动等方面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阐述.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7~13h拔出气管插管,术后21~68h由重症医学科(ICU)转回病房.11例术后48 h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1例82 h拔出引流管.患者均于术后7~12d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观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康复有积极推动作用.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作者:郑轶峰;姜建青;杨列;俞永康;李卫;范啸文

    目的 总结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初步体会.方法 2010年3月~ 2011年5月共为31例肺部疾病患者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取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约1.5cm作为胸腔镜探查孔,腋前线第4、5肋间2~4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第8、9肋间切口2 ~3cm作为副操作孔.所有手术操作均通过胸腔镜视频完成,不撑开肋骨,肺癌患者同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90min(90~260min),术中出血平均310m1(50~80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790m1(250~28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4.5d(3 ~11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8d(4~14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右侧声带麻痹,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每1例患者均进行胸腔镜探查,严格把握适应证,加上谨慎而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能够被安全掌握和开展的.

209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