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的作用

    作者:孙霞;朱桂彩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情况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观察该组患者心电图情况,并研究心电图情况对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和闭塞位置判断影响。结果血管闭塞在右冠状动脉发生率为86.25%,回旋支发生率为13.7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发生率41.2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是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时候,血管闭塞的位置发生于右心室支开口以远占73.75%,合并RVI的时候,其闭塞多数发生在第1右心室只开口前占65.00%。结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情况与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位置相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作者:唐士敏

    目的:评估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6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诊断出病变相关冠状动脉。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组患者(n=54)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组患者(n=12)。对两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CA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I或aVL的ST段压低,以I导联的 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和75.00%以aVL导联的 ST段压低≥1 mm诊断为RCA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03%和83.33%。LCX心电图特征为心电图Ⅲ和Ⅱ导联ST段压高。以心电图ⅡST段压高,于心电图Ⅲ导联为诊断LCX病变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91.66%和88.88%。结论心电图在判断中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诊断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观察

    作者:胡淑金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无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近5年收治的60例惠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及无ST段压低组,以及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观察3组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示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尤其是广泛前壁ST段压低者,预后更差,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似.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预后不佳,可做为危险分层的依据.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作者:张启华;刘亚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位置的作用.方法 对75例AIMI患者的冠脉造影(CAG)及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53例,其中50例(94.3%)ST段抬高Ⅲ/Ⅱ>1;47例(88.7%)STV,压低/ST Ⅲ抬高≤1.2.而回旋支(LCX)病变者22例,其中18例(81.8%)ST段抬高Ⅲ/Ⅱ≤1;16例(72.7%)STV3压低/ST Ⅲ抬高>1.2.RCA近中段病变者34例中,29例(85.3%)STV3压低/ST Ⅲ抬高<0.5;RCA远段病变者17例中,13例(76.5%)0.5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相关血管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 低血压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1例

    作者:王红霞

    急性心肌梗死有时心电图不典型,尤其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低电压,早期心电图很难立即确诊,需反复连续观察,以防漏诊,延误治疗[1].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

    作者:鲁谦;刘鹃锋;董梦舒;徐慧琳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均行急诊PCI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再灌注反应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心动过缓、室速室颤、低血压、阿斯综合征、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开通时间窗、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足量阿托品预处理抑制再灌注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并提高安全性.

  • V2导联ST段变化在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右心室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继明;王发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诸多资料显示心电图检查常致漏诊.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前导联V1~V3,特别是V2导联ST段改变,对指导作图、减少漏诊率,尤其是对合并右心室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费县人民医院8年来收治的78例资料完整的临床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

  •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谈抢救疑难病人的体会

    作者:张志寿

    一例重症急性心梗的抢救 患者,男,62岁。1988年9月1日由某病室转入。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已按此处理,次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前壁广泛心肌缺血。患者先后发生多种合并症,历经四关,经过4个多月的抢救治疗,终于康复出院。第一关:发病初期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包括明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0~40次/分,交界性心律、交界性逸搏、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患者还合并有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树池;边永玲;李海军

    一般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较前壁心肌梗死有较好的预后,但在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确定哪些病人处于高危亚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指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具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1].而右室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右胸导联作出.本研究旨在借助入院时标准12导联心电图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预后意义.

  • 尿毒症病人透析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作者:邹春毅;孙志红;魏丽艳

    患者,男,60岁。诊断:慢性肾炎,尿毒症。于1993年开始透析治疗至今,一般状态尚好。2000年6月19日继续来院透析,透析前测体质量,体质量增加3.5 kg,血压127/82 mmHg,在透析至2 h,脱水2.2 kg时,病人突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大汗淋漓,血压60/22 mmHg,立即回输生理盐水200 ml,无任何改善,又继续给生理盐水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在给予足量的液体后血压仍无回升时,我们分析不是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故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Ⅱ、Ⅲ、avF的S-T段明显抬高,达0.4~0.5 mV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P波消失,心率42次/min,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损伤期,迅速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并进行了溶栓治疗,用重组链激酶150万IU加入5%葡萄糖100 ml 1 h内静脉滴入,每1~2 h复查1次心电图,前述症状逐渐改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80~100次/min,6 h后抬高的S-T段开始回落,并逐渐出现坏死性Q波,次日Ⅱ、Ⅲ、avF的S-T段基本回落至基线,但Ⅲ、avF的Q波深达0.3~0.5 mV,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给予抗凝、溶栓、扩冠、对症治疗,仍进行规律性的血液透析治疗。 讨论:本例病人在正常透析约2 h,脱水2.2 kg时出现了血压下降,在短时间内补充了足量的液体,血压仍无回升故要考虑是否心源性原因,立即进行了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心电监护下迅速进行溶栓治疗,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通过本例,我们认识到对年龄较大的长期维持性透析病人要给予高度重视:(1)平时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透析间隔期要适当控制水的入量,避免由于体质量增加过多而加大透析中的脱水量,否则容易导致短时间内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3)在透析中出现血压下降时,在按常规补充液体后血压仍无改善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心肌梗死如能早期发现,在6 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非常高。

  •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

    作者:孙利峰;赵振梅

    食管裂孔疝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时往往容易误诊,现报道2例酷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食管裂孔疝.例1 男,54岁,平素健康,近3年来,常于进餐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心动过缓(心率50~60次/min),曾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于1997年5月1日饱餐后约30 min,呕吐胃内容物2次,胸骨后剧痛、大汗、濒死感.

  • 冠脉造影对下壁心梗时心电图STV1、V2压低的评价

    作者:姚依群;周书明;曹卫红;付小虹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是左室后侧壁受累的一个标志.也有的研究认为右室梗塞对之也有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右冠脉存在病变时,V1、V2导联ST改变与冠脉病损支的关系.

  •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耿晓玲;孙磊;张永超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西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0例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左回旋支动脉组18例和右冠状动脉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及心电图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严重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右室梗死、STV1压低、STv2压低、STⅠ压低≥0.5 mm、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STaVL压低≥0.5 mm、STaVL抬高≥0.5 mm、STV抬高≥0.5 mm、STV2+aVF>O 在右冠状动脉组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3/Ⅲ≤1.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冠状动脉组中,合并右室梗死、STV1抬高≥0.5 mm、STⅠ压低≥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Ⅲ抬高≥STⅡ的灵敏度高;STaVL肌压低≥0.5 mm的阴性预测值高.在左回旋支动脉组中,STaVL抬高≥0.5 mm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0%;STⅠ抬高≥0.5 mm的灵敏度高;STⅠ抬高≥0.5 mm、STⅢ抬高≤STⅡ的阴性预测值为高.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状动脉为主要的梗死相关动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在心电图的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中有重要的价值.

  • 参麦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下壁心肌梗死低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遇永琴

    低血压是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1周内常见并发症,多出现于溶栓后再灌注的患者,常常伴有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常以补液、静滴多巴胺等方式升压,注射阿托品等药物治疗,但临床不良反应较多.我们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低血压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如果仍有低血压不能纠正时,再联合多巴胺泵入.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比,观察两组多巴胺用量及时间,现报道如下.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下壁心肌梗死 7 例分析

    作者:蔡菲;周敏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高.乡镇卫生院由于检查手段和水平相对落后,对于症状不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极易被忽略.作者自2006年11月至2008 年10月遇到7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均因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或漏诊.现报道如下: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V1-3 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永旺;吴君;赵洪涛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18导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ST段抬高组(16例)和非ST段压低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变适合行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型术并检测B型钠尿肽(BNP).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多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尤其是圆锥支闭塞(P<0.01),且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障碍,与下壁右室心梗相比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抬高表明为右冠状动脉近段或开口闭塞且多伴右室心肌梗死和心功能不全.

  •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

    作者:孙同文;张彦周;李莉;张彭湃;邢晓文;邱春光;王乐信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筛选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ECG改变.结果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 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aVR导联ST段压低.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为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新标准.

  • 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闭塞导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盛祖桃;吕云

    目的 研究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闭塞造成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预后.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其中RCA闭塞组患者49例,LCX闭塞组患者21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2周,对所有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结果 ①RCA组患者下壁并右室梗死发生率为28.57%,明显高于LCX组;而下壁并侧壁梗死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LCX组的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RCA组患者ⅢST ↑>ⅡST↑、aVL ST ↓>Ⅰ ST↓的发生率分别为67.35%、73.47%,LCX组患者Ⅲst↑>ⅡST↑、aVL ST ↓>Ⅰ ST ↓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C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为(344.8±101.8)U/L,心肌梗死面积为(22.53±6.75)%;LCX组CK-MB峰值为(241.3±88.5)U/L,心肌梗死面积为(15.39±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RCA组患者LVEF为(49.5±11.3)%,LCX组患者LVEF为(56.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A闭塞较LCX闭塞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更大,心功能及预后更差.

  • 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靶血管判定及预后评估

    作者:马登峰;裴志强;张艳婷;王晨;熊蔚;郝晓云;苏晋生

    目的 总结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判定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到2010年7月进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梗死组及左冠回旋支(LCX)梗死组;根据临床结果分为高危急性下壁心梗组(高危组)及低危组.分析各组的心电图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RCA组与LCX组比较,STⅢ>STⅡ、STavL或STⅠ>1 mm下移更多见于RCA梗死.高危组年龄比低危组偏大,糖尿病患者更多,更多出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中的0级(无灌注)及1级(渗透而无灌注),RCA近端闭塞及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心电图出现STV3R-5R↑、STV7-V9↑、STV4-6↓、STV1↑、STAVR↓的比例更高.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作用,对进行急诊PCI靶血管判定有一定的协助作用.冠脉造影TIMI 0、1级,RCA近端闭塞,双支、三支病变患者,年龄偏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整体预后均较差.

  • 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范芳;伊力斯亚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危急症之一.在发生的下壁心肌梗死中,常合并右室梗死,发病时病情重,死亡率高[1],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风险大,术中并发症多.为更好地做好患者术中护理,我们将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应用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是通过制订一套护理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工作的具体任务、职责权限、方法及工作流程,所有护士都遵照护理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2].现总结回顾程序化护理工作模式在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中的应用经验,并报道如下.

474 条记录 7/24 页 « 12...45678910...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