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作者:杨跃进

    无再流(no-reflow)是指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后,无心肌组织灌注的现象.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血流明显减慢(血流≤TIMI 2级),而无冠状动脉残余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形成等机械性梗阻存在.无再流既可出现在心肌灌注的动物模型上,又可发生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介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是并非少见的紧急并发症.Piana等和Abbo等的报道显示AMI PCI、斑块旋磨和旋切术及大隐静脉桥PCI的无再流发生率高,分别达11.5%、7.7%和4.5%及4%,常规PCI的发生率仅1%~2%.

  •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冯旭阳;李成祥;王海昌;曹丰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并阻塞远端血流引起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但要开通闭塞病变,而且要恢复远端心肌灌注.但介入治疗往往引起约13%~80.9%[1,2]的患者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远端微循环栓塞系造成该现象重要的原因之一[3,4].影响介入治疗效果.近年问世的各种远端保护装置(distal protection device,DPD)为防治远端栓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拟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Percusurge DPD,评价其在STEMI急诊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心肌灌注

    作者:杨鸿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心肌灌注的评价。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三支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再通术后再行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心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显示,68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MBP(平均动脉压)值为(1.79±1.10),明显低于237个无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10.93±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狭窄程度的血管床横截面积以及心肌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程度在70%及以下的心肌局部血流速度为(1.46±0.41),明显高于狭窄程度在70%以上的心肌局部血流速度(1.0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室壁运动异常区域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冠脉远端血流速度有关,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其血流速度更慢。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采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能够评价其局部心肌灌注状况。

  • 血栓抽吸前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急诊PCI的研究

    作者:潘华福;岳锦明;吴容展;苏波;欧永强;陈强;郑然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抽吸前后分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抽吸组和联合组,各49例.抽吸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先行血栓抽吸,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球囊扩张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联合组在血栓抽吸前先经由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μg/kg,然后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抽吸组与联合组TIMI血流≤2级发生率分别为12.2%和6.1%,TMP分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18.4%和8.2%,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4.3%,CK-MB峰值分别为(769.6±48.2)U/L和(636.3±39.6)U/L,肌钙蛋白I峰值分别为(68.6±22.8)和(56.4±24.6)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9.8±10.6)%和(9.4±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抽吸组为14.3%,联合组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后分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降低MACE发生率.

  • 冠脉非闭塞性病变PCI前后心肌灌注评价的研究

    作者:张依娜

    目的:探讨定量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对冠脉非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灌注水平的评价.方法:以我科收治的29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A组:血管正常(对照组);B组:血管狭窄程度为75% ~ 90%;C组:血管狭窄程度>90%.所有患者造影前1~3天行MCE检查,19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后3~5天再行MCE检查.结果:PCI后MCE定量分析显示:B组的各参数值与A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C组中β值和αx β值较A组明显降低(P<0.05).同组PCI前后心肌灌注的比较:术后B组α值、β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α×β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C组的3个参数值α、β和α×β值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狭窄程度>90%的病变即使在成功PCI后局部心肌灌注水平仍较正常者低,而血管狭窄程度较轻组在成功实施PCI后心肌灌注良好.成功PCI后狭窄程度较轻组心肌灌注水平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狭窄程度较重组心肌灌注水平较术前改善不明显.

  • 不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黄国栋;陈欣欣

    目的 比较不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共74例,随机分A、B两组,每组37例.病种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等.两组麻醉方式相同,CPB采用中深度低温,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A组灌注改良St.Thomas Ⅱ晶体停搏液;B液组灌注康斯特液(HTK液).观察指标:在麻醉后、术后24 h及72 h时外周血血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天数,术后当天左室射血分数(EF),主动脉阻断前及停止CPB前右心房心肌组织的电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自发性复跳率无差别,B组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的天数与A组差异明显,B组的术后当天左室EF优于A组,且术后24 h血清cTnⅠ及CKMB、LDH浓度显著低于A组,但术后72 h浓度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阻断前心肌线粒体基本正常,偶见基质颗粒丢失或线粒体肿胀.停止CPB前,线拉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样改变,如基质外漏、嵴断裂或空泡样改变.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儿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显著增高(P<0.01),A组评分比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改良St.ThomasⅡ液.

  • 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心肌灌注方法及效果

    作者:李佳春;王加利;高长青;张涛;马兰;骆荩

    目的 探讨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1月~2011年8月间采用da Vinci S 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242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三组:含血停搏液组(n=150);HTK液组(n=30)和不停跳组(n=62).分别采集术前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苏状况、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一般状况、术前和术后EF值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的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自动复苏率两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0.05),停搏液用量HTK液组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与不停跳组比较手术方式和体外循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停跳组手术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右房黏液瘤摘除.CK和CKMB在术前、手术后当日、术后1日和3日各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组手术当日和术后1日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地高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3日则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采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均能获得与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相同的效果.

  • 顺/逆行同时心肌灌注对于细胞容量和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刚;田伟忱;及亚男;李松梅;蒋树林;Tian Gang-hong

    目的 应用磁共振图谱动态研究顺/逆行同时心肌灌注对于细胞容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由10个离体猪心的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窦同时灌注温血停跳液2小时期间,应用近红外线图谱动态监测心肌含水量的变化,并且联合使用磷31(31P)磁共振图谱和特异性细胞间隙标记物动态观察细胞内、外容量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 近红外线图谱显示顺/逆行同时灌注期间的心肌含水量明显增高至其初始值的(160±12)%.水肿期间的31P磁共振图谱显示了顺/逆行同时灌注导致细胞内、外间隙标志物的含量均明显增高.通过计算可知,细胞内、外容量分别增长至其各自初始值的(136±4)%和(154±8)%.但是,顺/逆行同时灌注2小时期间的心肌能量代谢情况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2小时顺/逆行同时灌注导致细胞内、外容量均明显升高,但是水肿心肌在此期间能够维持正常能量代谢.

  • 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英;智光

    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c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是将含有微小气泡的声学造影剂随冠脉血流灌注到心肌组织,通过造影剂背向散射信号较心肌组织强,心肌显影强度增加而确定心肌灌注范围.近年来由于新的经静脉途径造影剂的研制及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使经静脉途径MCE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1 经静脉途径造影剂高分子量、低血液溶解性的气体有助于增强微泡的稳定性,为实现经静脉途径左室心肌造影奠定了基础.目前经静脉途径造影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 采用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静脉窦评价运动员心肌灌注

    作者:方平;谭跃萍;刘增波;蔡丽萍;吴淑彬;丛阳

    目的:探讨适用于运动员的无创性心肌灌注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6名不同训练等级的现役运动员(运动员组)和218名普通中学生(对照组)进行心脏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灌注指标的测定,并计算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分别分析、比较对照组与运动员组以及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心脏超声测量指标.结果:运动员组冠状静脉窦内径、振幅、速度时间积分和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级别运动员间冠状静脉窦的速度时间积分和血流量亦不相同,由1级至无级别呈递减趋势.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静脉窦可作为评价运动员心肌灌注的一种无创性方法.

  • 电子束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的应用

    作者:郝晓东;李康印;张成龙;强海霞;李继军;高崎炜

    目的探讨利用电子束CT(EB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分析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影像学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EBCT长轴或短轴多层电影和血流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左室心肌色彩编码参量图像及相关参数.34例中,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31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报告34例61个节段心肌缺血.结果 EBCT检查报告34例54个节段心肌缺血,前壁18个节段、前间壁4个节段、侧壁15个节段、下后壁9个节段、心尖8个节段.EBCT报告心肌梗死的6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得到同样的诊断.结论心肌灌注色彩编码参量图可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性改变,与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有良好的一致相关性,且直观效果强;同时,能为EB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提供佐证信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MRI评估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和技术

    作者:石张镇;杨淑琴

    随着MRI在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的进步,用于心脏疾病诊断的MRI已从形态学诊断发展到功能诊断、心肌灌注评估、心肌代谢判断、MR冠状动脉造影等,而且这些评价可以在一次检查中有序的完成[1].由于正确评价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尤其是左心室功能对心脏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一种能正确判断心脏功能的方法尤为重要.MRI评价心室功能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是现在公认的极具价值的非创伤性方法.笔者主要就MRI在评价心脏左心室功能方面的方法与技术综述如下.

  • 全面认识心血管MR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世华

    近年来,心血管MR(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MR)因其技术新、发展快,以及潜能巨大而特别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可准确地判断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和功能,而且在心肌灌注、斑块显像和冠状动脉显像等方面也正在凸显其价值.将来还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引导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并可望在分子影像领域开创新天地.但是如何客观地评价和区分CMR的临床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避免盲目地夸大或低估其应用价值呢?2004年初欧洲心脏病协会和心血管磁共振协会领导的工作小组,组织了欧美心脏病和放射诊断等权威专家,依据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实验结果和专家经验,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应用指南的定义,共同制订的CMR应用指南,相信对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够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1,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郑轶;尚树忠;郭三强;杨晓正;李建杰;鲁文涛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8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40例(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指标如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差别.结果 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分级、TIMI计帧、TIMI灌注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

  •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旺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心律失常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89例STEMI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于PCI术中冠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5例于PCI术中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MP心肌灌注分级Ⅲ级所占比例为77.78%(35/45),高于对照组47.73%(2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F及CO均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及心功能.

  • 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作者:闫华;张庆华;耿学斌;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糖尿病(DM)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79例首发STEMI且有DM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8)和常规治疗组(n=41),替罗非班组患者诊断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于3 min内推注完毕,术后替罗非班0.15μg?kg-1?min-1滴注24~36 h,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灌注分级(TMPG)、测定两组术后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心肌灌注良好获得率明显增高;替罗非班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减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DM并STEMI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减少心肌损伤,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 PPCI术联合尿激酶原及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雷;安少波;杜晓静;都伟;胡喜田;吴志红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联合尿激酶原及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3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尿激酶原组、尼可地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44例.3组患者均行PPCI术治疗,并将药物注射至病变血管处.比较3组患者的病变血管血流、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病变血管血流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血管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和尼可地尔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术后2hST段回落率、矫正TI-MI帧数及心肌灌注分级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联合用药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原组或尼可地尔组(P<0.05).结论:冠脉注射尿激酶原和尼可地尔可改善STEMI患者冠脉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心功能水平,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值得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 不同时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EMI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华福;岳锦明;苏波;陈强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 冠脉介入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效果的影响

    作者:严娜;杨江永;尹小姝

    目的 探究冠脉介入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26例需行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周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不用药.行冠脉介入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护理方式,并且持续给予观察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晚,持续给予对照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晚.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采用心肌灌注呈色分级(MBG)评价的心肌灌注情况以及术后和术后3个月hs-CRP、LVEF和MACE等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MBG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CK-MB、TnI和hs-CRP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MAC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hs-CRP、LVEF、LVEDD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后炎症反应的降低和减少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王庆权

    目的 探讨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冠脉再通、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灌注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和心电图ST段回落,且安全性好.

414 条记录 6/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