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中的地位已然确立(1).然而,溶栓疗法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如在全部患者中仅约1/3适于并接受溶栓治疗,而不适于溶栓治疗者病死率更高;"再灌注假象"--实际上溶栓疗法仅能使1/4左右的患者达到冠状动脉(冠脉)充分持久再通,即使给予佳溶栓方案也仅能使54%的AMI患者获得充分再灌注,且早期和晚期病死率仍较高(2),无论使用何种溶栓药物,其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 artery, IRA)开通率的极限为75%~85%;"早期危险"--溶栓后头24h病死率增高;缺血事件复发率较高(15%~20%),约0.3%~1%并发颅内出血,且不可预测等.在AMI溶栓时应用具有我国特色的药物来降低溶栓过程中的副作用,增加溶栓疗效,可能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3).
-
急性脑梗塞溶栓法治疗现状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为常见的疾病,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脑血管病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有关脑血管病研究的投入日益增加,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1],溶栓治疗是20世纪脑血管病研究的又一成果,研究主要成果是1995年美国NINDS的报道,这一报道制定的溶栓标准是以后各种溶栓方案的基石[2],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所致,其理想的治疗是尽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无疑,早期溶栓治疗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缺血组织供血的重要手段之一[3],本文就将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法做以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的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因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曾被列为禁忌证。其原因与心肺复苏导致可见或非可见性创伤有关。我们在充分评估病情,权衡利弊基础上,对13例AMI患者在心肺复苏后施行了尿激酶(天普洛欣,UK)溶栓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3例AMI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48~67岁。10例在入院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例于入院前发生,复苏成功后转入CCU病房。停搏时间平均(3.1±1.3)min。心室颤动(室颤)11例,心脏停搏2例。方法:在心电、血压监护下,使用下列心肺复苏方法:(1)体外心脏按压(13例);(2)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5例);(3)电除颤(360 Ws,13例);(4)在自主循环恢复前静注0.6 mmol/L碳酸氢钠50 ml;(5)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阶梯疗法:首次静注1.0 mg,然后每5 min静注1次,每次递增1.0 mg,总量达到5.0 mg为1次大剂量。利多卡因(电除颤后发生短阵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9例),即刻静脉推注50~100 mg;(6)治疗休克使用多巴胺静脉滴注(13例,均按10 μg*kg-1*min-1),待血压恢复至90~98/68 mm Hg(1 mm Hg=0.133 kPa)时调整滴速维持。心肺复苏成功标准:恢复窦性心律,心率>60次/min(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心率35~40次/min),血压稳定在90~98/68 mmHg以上,即行溶栓治疗。发病至溶栓时间均<6 h。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1996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溶栓方法: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每日1次,5日后改为150 mg长期口服。UK200万U(7例)~300万U(6例,体重>70 kg)。Bolus法给药,先半量用生理盐水20 ml稀释5 min内推注,另半量用生理盐水100 ml稀释25 min内滴注。待凝血时间恢复至正常的1.5倍时,再用肝素12 500 U滴注,连续5日。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标准按上述《溶栓方案》中的临床冠状动脉再通判定标准。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溶栓治疗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由于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动脉高压,甚至致患者死亡,解除血管阻塞、降低右心负荷是治疗的关键[1].由于溶栓治疗能直接迅速的溶解血凝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它能作为治疗PTE的更好选择.随着新一代溶栓药的开发和溶栓方案、给药途径的改进,PTE溶栓治疗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应用的溶栓方案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下面就近年来急性PTE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回顾.
-
超声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神经功能缺失、残疾甚至死亡,实现早期血管再通能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致残率。目前,在时间窗内,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唯一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方法,然而,rt-PA的使用率不足4%,达到完全血管再通的患者不足50%,而且也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1-2]。超声作为一种新型溶栓方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它既可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又可减少溶栓药物用量,有望成为一种高效、安全的辅助溶栓疗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87例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头部CT或MRI确诊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部梗塞87例,并同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46例作比较观察,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
急性肺血栓栓塞(APE)的溶栓治疗始于30年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求能够提高疗效、降低出血风险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随着优质溶栓药物的开发及溶栓方案、给药途径的改进,APE的溶栓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有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具有启动-放大纤溶系统的有效药物.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溶解血栓,使其降解成可溶性肽类.目前新一代溶栓剂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缺失突变体(r-PA)、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NK-t-PA)、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等溶栓剂还在不断涌现.
-
专家答疑
1 问: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溶栓治疗好不好,心梗时可不可以用心痛定?答:按AMI溶栓方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增加AMI的发生率.心梗时不用心痛定.2 问:β阻滞剂在心内科的适应证如何,心率慢(60/min)者如何应用,控制心率在多少?答: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心力衰竭、扩张心肌病、AMI、心绞痛、肥厚心肌病.心率慢者如心绞痛仍发作可进一步降心率50~55/min,以不出现传导障碍为宜.3 问:抢救心跳停止时,还用不用新旧三联针;单用肾上腺素的方法如何? 答:不用三联针.单用肾上腺素以2mg、3mg、4mg、5mg一次为宜.
-
脑梗死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编辑部:我看了贵刊1999年5月第19卷第5期的一篇文章<尼莫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疗效观察>,有一些看法和疑问,向贵刊专家们请教缺血性脑梗死的佳治疗方案.从文献与杂志上看有多种治疗方法,如扩血管、血液稀释(低右、维脑路通、尼莫通)、抗凝(肝素、华法令),新近的溶栓治疗(尿激酶、rt-PA),还有各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丹参、川芎嗪、PSS)的治疗.医学杂志上报道,多种方案随心选用,五花八门,各说各有用,不知何种方案为佳?有人说溶栓方案(治疗时间窗有限制).但作为一名医生,总是想从佳治疗角度上考虑,作出有益于病人的决断.请专家指教.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栓塞1例报告
溶栓疗法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前途,有希望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有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并发症,所以选择佳溶栓方案、适宜溶栓时机、佳给药途径及理想的溶栓剂,是当今世界溶栓疗法研究的主题.
-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溶栓治疗进展
早期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TT)可获得梗塞相关动脉(IRA)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因而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规疗法之一.然而,目前佳的溶栓方案仅能使54%的AMI获得充分再灌注,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率为8.0%~13.5%,出血并发症仍存在,尤其颅内出血为0.3%~1%.如何提高溶栓疗效、降低副反应仍是当前倍受关注的课题.现将这方面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6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临床上,大量该种病人无法接受冠状动脉重建治疗,常规的抗心绞痛效果较差.已有研究采用肝素及尿激酶治疗UA并观察到明显的疗效[1,2 ].然而,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不主张应用常规的溶栓方案治疗UA.我们采用较常规更小剂量尿激酶配合抗血小板及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与常规治疗心绞痛比较,探索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法对UA的治疗价值.
-
低分子肝素联合溶栓汤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附46例报告)
本文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溶栓方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9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10d.自拟溶栓汤,1剂/d,分两次服用,每次200ml,连用15d.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72.5%;治疗组比对照组病情稳定时间短(3.17d与4.48d).两组总有效率及病情稳定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明显副作用.认为进展型脑梗死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结合溶栓方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提高疗效.治疗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