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高征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的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6(IL-6)作为炎症介质和免疫调节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发生、调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妊高征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造成肾近曲小管溶酶体的改变,释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NAG可作为肾脏损害的早期灵敏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妊高征患者TNF、IL-6与N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
克林霉素静滴致新月体肾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门诊号:4375,因患肺脓肿于2003年7月5日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T:36.7℃,P:110次/min,R:20次/min,BP:160/98 mm Hg(1 mm Hg=0.133 kPa),X线检查:肺浸润性圆片状浓密阴影.应用克林霉素1.6 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治疗3日后,患者感觉全身不适,双下肢凹性水肿明显并出现胸腹水,皮下散在出血点和淤斑,尿量:少于300 ml/日且尿液呈肉红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8 g/L,血红细胞2.3×10 12/L,白细胞1.3×10 9/L,血小板20×10 9/L,血沉101mm/h,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4.3 g/L,尿红细胞记数满视野,均一型占90%.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00 U,血清肌酐915 umol/L,尿素32 mmol/L,Cystatin C 8 mg/L,血清总蛋白55 g/L,白蛋白21 g/L.肾B超显示双肾大小未见改变,回声明显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双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肾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全片中10个肾小球有6个纤维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占60%,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可见有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小血管无明显改变.停用克林霉素,并用血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临床诊断为新月体肾炎,依据为:(1)使用克林霉素;(2)尿检查异常;(3)生化检查呈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4)肾活检示新月体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5)停用克林霉素并给予一般治疗和透析治疗后病情好转;(6)无其它可能病因.
-
清肝饮对大鼠肝纤维化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0 引言各种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转归为肝硬化,肝纤维化则是其前期病变,能否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1-6].肝纤维化是一种异常的修复过程,为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成份异常生成和积累的结果7[7-11].清肝饮是由黄芪、虎杖、赤芍和丹参等组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疗效,对成纤维细胞和Ito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生作用[12-16].为了进一步阐明清肝饮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我们用CCl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并分别在损伤的早期和晚期口服清肝饮,通过对其肝脏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透明质酸(HA)的检测,进一步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合用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方法43例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1),先予以伊贝沙坦150mg/d,治疗60d后,实验组加用前列腺素E115 d.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0d、治疗后75d分别测定血清肌酐、24h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晨尿查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60d后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而实验组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疗程结束后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伊贝沙坦合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伊贝沙坦.
-
利福平引起新月体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患者,男,60岁。因咳嗽、咳痰一年多,乏力,纳差,恶心,下肢浮肿伴少尿半月于1999年12月收入我院。患者一年前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诊断为“肺结核”而自行不正规间断服用利福平近一年,总剂量60 g。入院前半月患者就出现少尿和全身浮肿的症状。本次发病期间无发热、皮疹,患者无肝炎病史和毒物接触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15次.min-1,呼吸21次.min-1,血压20/12 kPa。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节未触及。患者双侧胸部不对称,右上胸廓塌陷,右上肺语音增强,叩诊呈浊音,闻及大小水泡音,左肺无明显变化。心界不大,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性水肿明显。化验检查:血红蛋白55 g.L-1,血红细胞2×1012.L-1,血白细胞7.1×109.L-1,血小板20×109.L-1,血沉101 mm.h-1;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4.1 g.L-1,尿红细胞记数满视野,均一型占90%,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00 U。血清肌酐908 μmol.L-1,尿素33 mmol.L-1,尿酸597 μmol.L-1,Cystatin C 8 mg.L-1,血清总蛋白55 g.L-1,白蛋白23 g.L-1;抗核抗体阴性,澳抗及丙肝抗体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补体C3 602 mg.L-1,免疫血清学反应显示利福平抗体阳性。痰涂片5次未见抗酸杆菌。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有广泛纤维化改变,胸膜粘连、增厚。肾B超显示双肾大小未见改变,回声明显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双肾血流量明显减少。入院后肾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全片中9个肾小球有5个纤维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球,占55%,间质明显增宽,间质中可见有单核细胞侵润,肾小管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小血管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发现lgM(+),C3(++)。临床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利福平相关性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停用利福平,经血浆置换、血透治疗后病情好转,在未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之前患者脱离透析。在其后的治疗中患者肾功能得到部分缓解。
-
尿微量蛋白测定对判断单纯血尿预后的意义
为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肾脏病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我们对102例肾活检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高原肺水肿患者尿酶的变化
我们于喀喇昆仑山海拔3 700 m的医疗站,检测8例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在治疗前和临床治愈后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以初入相同海拔高度的健康青年作对照,报告如下.
-
脑出血患者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前后的尿酶变化
甘露醇作为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近10余年来,关于甘露醇致肾功能损害的报道较多见诸文献,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笔者对40例脑出血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前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以了解甘露醇的肾毒性作用以及尿酶对肾功能损害的早期监测价值.
-
尿微量蛋白与尿NAG联合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
为探讨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方法。我们收集2000年3-5月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65例,对照组38例。1 检测项目及方法取任意中断尿3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终点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和尿肌酐。2 结果正常对照组尿TR/Cr为(0.108±0.068)mg/mmol,mALB/Cr为(1.69±0.76)mg/mmol,β2-MG/Cr为(15.6±7.56)μg/mmol,NAG/Cr为(12.66±5.35)U/g。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尿TRF/Cr、mALB/Cr、β2-MG/Cr及NAG/Cr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尿蛋白定性阳性的糖尿病患者的TRF/Cr、mALB/Cr、β2-MG/Cr及NAG/Cr值较阴性组显著增高(P<0.01)。TRF与mALB之间r=0.62,t=5.05,P<0.05;TRF与β2-MG之间r=0.54,t=4.25,P<0.05;TRF与NAG之间r=0.56,t=4.65,P<0.05;mALB与NAG之间r=0.57,t=4.56,P<0.05;NAG与β2-MG之间r=0.66,t=4.86,P<0.05;TRF、mALB、β2-MG及NAG四者呈正相关。单项及双项检测TRF、mALB、β2-MG或NAG低于四项指标同时检测的阳性率,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阳性率可达92.3%。3 讨论66.7%的糖尿病患者在尿蛋白定性阴性时尿中β2-MG和NAG水平已较对照组增高,提示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发生肾小管损伤,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尿TRF、mALB、β2-MG及NAG单项检测低于四项指标同时检测的阳性率,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不显著,而将TRF、mALB、β2-MG及NAG四项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阳性率可达92.3%,较单项及双项检测提高显著。故联合检测尿TRF、mALB、β2-MG和NAG是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灵敏、可靠及作为监测预后的实验室指标,且方法简便、快速,采样方便、无创伤性。
-
糖尿病肾病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及临床应用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广泛分布于体内的一种细胞溶解体水解酶,主要来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含量高、分子大,一般无法由肾小球滤过,一旦肾小管受损,尿中NAG含量增高,因此它又被称为肾小管受损的标志酶.
-
尿生物学标志物对评价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临床和病理损害的意义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尿生物学标志物的水平与肾脏临床及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肾脏科住院的101例紫癜性肾炎患儿,根据尿蛋白程度临床分为单纯血尿型(n=20)、轻度蛋白尿型(n=33)、中度蛋白尿型(n=24)、重度蛋白尿型(n=24),比较各型之间尿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fR)、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行肾穿刺患儿根据肾小球病理分级分为Ⅰ 级 、Ⅱ 级 、Ⅲ 级,与临床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各级间尿液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中度和重度蛋白尿型尿 β2-MG水平高于单纯血尿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蛋白尿型尿MAlb、TfR、NAG水平高于单纯血尿型 、轻度和中度蛋白尿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尿型和轻度蛋白尿型之间 、轻度和中度蛋白尿型之间尿T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临床分型的加重,尿MAlb、NAG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穿刺患儿30例,Ⅰ 级6例,Ⅱ 级11例,Ⅲ 级13例,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55,P<0.01);随着病理分级的递增,尿MAlb、NAG水平随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尿MAlb与 β2-MG(r=0.38)、TfR(r=0.64)、NAG(r=0.66)存在正相关性(P<0.05);尿 β2-MG与TfR(r=0.28),NAG与TfR(r=0.55)存在正相关性(P<0.05).而尿MAlb与TfR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9,P>0.05).结论:尿MAlb、NAG与尿蛋白程度呈平行关系;并随着肾脏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可作为反映HSPN患儿肾脏损伤程度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
新生儿窒息时尿NAG活性变化观察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可影响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尤其以脑、心脏、肾脏受损明显,是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细胞溶酶体水解酶,尿中NAG的含量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而增加,故对新生儿窒息时NAG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
尿液GGT测定用于化疗患者的肾功能监测
化疗药物及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出,大部分均有一定肾毒性, 常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可引起肾小管坏死造成不可逆转的肾损伤[1].过去常用血清BUN、Cr来检测化疗病人的肾功能,但BUN、Cr只有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以后才能表现出异常.近年来,随着肾小管标志酶和标志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尿中许多肾标志酶和标志蛋白被用于临床肾功能检测[2,3].本文就尿液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 l transferase;GGT)、尿液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 se;NAG)和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检测用于化疗病人肾功能监测的可行性作一探讨.
-
铅对肾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的铅99%经肾脏代谢,因此,肾脏是铅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1].铅对肾脏的病理改变提示其毒性作用是以肾小管损害为主要特征.本文采用大鼠肾细胞(NRK)为研究模型,以不同剂量的醋酸铅染毒,观察反映铅对NRK细胞毒性指标:细胞存活率、细胞超微结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谷氨酰转肽酶(γ-GT)以及脂质过氧化指标,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探讨铅对肾细胞毒作用及脂质过氧化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尿酶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可以造成多个系统损害的严重疾病,有报道窒息后肾脏的损害率高达57%.目前通过测定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判断肾损伤不够灵敏,早期发现轻微的肾损害较困难.本文通过对窒息新生儿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的测定了解窒息后新生儿尿酶的改变,以期探索新生儿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
-
1型糖尿病儿童NAG同工酶的检测分析
本研究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及其同工酶的水平,探讨NAG及其同工酶NAG A和B对于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
-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酶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引起的肾脏损害,人们在关注糖尿病的治疗控制情况时,往往忽略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尿液常规检验不能检出尿液蛋白质,一旦检出已经成为糖尿病肾病不可逆期.尿微量白蛋白(mAlb)作为检测和跟踪肾早期损坏的敏感指标,有效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尤其是对糖尿病肾病近曲小管活动性损害早期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
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与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是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较重要的一种溶酶体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近曲小管含量高,肾小球也有低活力分布.NAG活性的测定对于多种肾脏疾患,如:肾移植排异反应,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酶.
-
尿液中γ-GT与NAG 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在肾脏、胰和肝脏中,此酶含量之比约为100:8:4,肾中γ-GT含量高.但在肾脏疾病时血中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较重要的一种溶酶体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近曲小管含量高,肾小球也有低活力分布.
-
1型糖尿病儿童NAG同工酶的检测分析
本研究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及其同工酶的水平,探讨NAG及其同工酶NAG A和B对于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