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肺损伤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

    作者:林心情;施毅;宋勇;孙辉明;展平

    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丙酮酸乙酯作为新的抗炎药物,能拮抗致死性脓毒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实验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ALI大鼠肺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脂肪栓塞综合征诱导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ALI组大鼠经颈静脉注射油酸0.15 ml/kg,造成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4 h后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血液标本,用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假性血友病因(vWF)表达,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PPI)、肺血管外肺水量(EVLW)和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值(W/D).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P38和JNK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 结果:①病理生理表现提示,试验动物造模成功.②与ALI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③ALI组PPI、EVWL、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治疗组(P<0.01).④ALI组TNF-α、IL-6和vWF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⑤与对照组相比,ALI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与ALI组相比,治疗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组间JNK MAPK磷酸化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丙酮酸乙酯明显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下调TNF-α、IL-6等炎性介质的水平,减少肺微血管清蛋白的通透性,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油酸诱导的ALI有显著的肺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仲晨;向俊峰;刘帅;杨恒;苏龙丰;周蒙滔;朱耶凡;曾其强;张启瑜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手术(sham-operated,S)组、SAP组、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组、乌司他T(ulinastain,U)组和丙酮酸乙酯联合乌司他T(EP+U)组.除S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关腹6 h及12 h后分别处死两时间点的大鼠,酶法检测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水平,计算肺脏的湿干比重,ELISA法检测肺脏中的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观察胰腺和肺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SAP组大鼠肺脏表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肺组织间质水肿,肺泡壁增厚,肺大泡或形成局灶性肺不张.EP、U单用或联合均可减轻SAP肺的炎症反应;(2)SAP组血清AMY、肺湿干比均高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水平(P<0.05);(3)SAP组,6 h肺组织TNF-α水平较12 h高,12 h HMGB-1水平较6 h高;(4)EP+U组肺组织HMGB-1水平均较相同时间点EP及U组低(P<0.05).结论 (1)TNF-α仅及HMGB-1均参与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2)丙酮酸乙酯、乌司他丁都能减轻SAP肺损伤,联合用药作用更好.

  • 丙酮酸乙酯对滑膜细胞HMGB1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金小福;蒋琼;罗心静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RA滑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组和丙酮酸乙酯+TNF-α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HMGB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IL-6和IL-8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滑膜细胞胞质和核内NF-κB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丙酮酸乙酯可抑制TNF-α诱导滑膜细胞IL-6、IL-8、HMGB1的分泌和HMGB1 mRNA的表达,以及NF-κ B(p65)在滑膜细胞核内的表达和移位.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下调滑膜细胞HMGB1表达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对RA发挥抗炎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灿明;王鲁文;任巧晶;龚作炯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48只,并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EP提前干预组、大剂量EP提前干预组、小剂量EP治疗组和大剂量EP治疗组.在造模后24h时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P提前干预组和EP治疗组动物血清TNF-α、IFN-γ、IL-10和IL-18水平均无明显变化,而EP提前干预则显著降低了肝组织HMGB1 mRNA水平(P<0.01),其中大剂量组为显著(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EP提前干预组大鼠肝组织学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大剂量组,而且比EP治疗组更加显著.结论 EP能有效保护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效果与药物的干预剂量成正相关,并且提前干预的效果更明显.

  • 丙酮酸乙酯对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理;刘瑞雪;宋育林;任晓非;石海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福平,200 mg· kg-1· d-1)和EP组(利福平200 mg· kg-1· d-1+丙酮酸乙酯40 mg· kg-1· d-1),每组8只.造模后第7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肝组织总胆汁酸(TBA)、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及乙酰化的HMGB1(AC-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明显,部分肝细胞可见嗜酸性变、核溶解或固缩;肝组织TBA、MDA的含量提高(P<0.05),SOD减少(P<0.05),HMGB1及AC-HMGB1表达增多(P<0.05),HMGB1胞浆表达为主.与模型组相比,EP组小鼠血清TBIL、DBIL、ALP、ALT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改善;肝组织TBA、MDA的含量降低(P<0.05), SOD增多(P<0.05),HMGB1及AC-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HMGB1以胞核表达为主.结论 丙酮酸乙酯能够减轻利福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丙酮酸乙酯抗氧化,下调肝组织HMGB1及AC-HMGB1的表达和调节HMGB1的分布有关.

  •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干预研究

    作者:廖泳;吴晓飞;王芳莉;徐波;陆国玉;张晓华

    目的 探讨高迁移组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在百草枯(PQ)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及丙酮酸乙酯(EP)干预研究.方法 将90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百草枯中毒组、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实验后的6、12、24、48 h、3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三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MGB1、白细胞介素-1(IL-1)和TLR-4mRNA变化;并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Q中毒组和EP治疗组染毒后6、12、24、48 h、3 d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 mRNA、HMGB1 mRNA、IL-1 mRNA、TLR-4 mRNA的表达量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SOD 活力降低(均P<0.05);与PQ中毒组相比,EP治疗组在染毒后12、48 h时间点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TLR-4 mRNA、IL-1 mRNA、TNF-α mRNA表达量及血清MDA含量均降低(均P<0.05),血清SOD 活力均升高(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免疫系统炎症级联放大效应有关,丙酮酸乙酯可通过抑制该过程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肠组织保护和HMGB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艳华;张慧妍;苏文利;王毅鑫;赵钢

    目的:通过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肠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低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LET组)、高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ET组),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LET组(20mg/kg)及ET组(40 mg/kg)即刻腹腔内注射EP注射液4mL,每6h重复注射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在相同时间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h、8h、24 h、48 h4个时间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HMGB1水平.术后24 h,取大鼠末端回肠,用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方法观察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浆HMGB1在术后8h、24 h、48 h显著增高,脓毒症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增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ET组、LET组血浆HMGB1在术后8h、24 h、48 h显著降低,ET组、LET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HMGB1出现时间晚,作用时间长,提示HMGB1是脓毒症的重要晚期炎症介质.丙酮酸乙酯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及肠组织HMGB1的表达,提示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高动力性肺高压的治疗作用

    作者:唐蒙蒙;金女娃;刘传振;刘凯;曹广庆;王鹤;庞昕焱;吴树明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高动力性肺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套管法建立高动力性肺高压的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分流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 EP 30 d[50 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测定各组肺动脉压力,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 HE 染色计算直径厚度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百分比(WA%),ELISA 法测定血清 TNF-α和 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 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明显降低,WT%和WA%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中 IL-6和 TNF-α明显降低,NF-κB p65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降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 NF-κB p65的表达,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6等)的合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肺动脉血管重构从而达到对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庆伟;王春亭;王启志;张琳;王鹏;孟玫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 EP)对脓毒症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将85只Wistar大鼠制备脓毒症模型,并随机分成脓毒症林格氏液组( Rin组)、脓毒症EP治疗组( EP组)、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变化和细菌移位情况,检测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和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mRNA表达水平和肠腔内的肥大细胞蛋白酶( RMCPⅡ)量的变化,统计各组大鼠的96 h生存率。结果 Rin组小肠黏膜损伤较重,EP组小肠黏膜较Rin组有改善,细菌移位集落数减少;假手术对照组未发现细菌移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Rin组小肠黏膜的血流减少(P<0.001),MPO表达增高(P<0.001),RMCPⅡ浓度增高显著(P<0.001),iNOS/β-actin比值升高(P<0.001);与Rin组比较,EP组腹腔注射EP后能改善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P<0.001),抑制MPO(P<0.05)和iNOS高表达(P<0.05),对RMCPⅡ影响不大(P>0.05),可提高脓毒症大鼠的96 h生存率(P<0.01)。结论 EP可能是通过减少肠道组织MPO、iNOS表达,降低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细菌移位,显著改善微循环血流,对脓毒症大鼠的小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旭阳;程宝泉;贾俊英;王旭;任洪波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AsPC-1增殖、凋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FCM法分别检测EP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单独及联合作用(EP组,E组;5-FU组,F组;联合组,EF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通过Real Time-PCR(RT-PCR)观察各用药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HMGB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用药组细胞增殖活性及HMGBl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率逐渐增高.E0.5225F10、E1.0450F20、E20900F40、E3.1350F80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F组的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3.1350F80、E41800F160组均比相应E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EP可能通过对HMGBl表达的影响,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胰腺癌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及在体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志伟;郭家龙;张凯伦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EP组各8只,均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对照组K-H液持续灌流180min;I/R组平衡灌流30 min,全心停灌30 min,再灌120 min;EP组试验程序与I/R组相同,平衡15 min后和再灌注期间使用含2 mmol/L EP的K-H液.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I/R组AI和Bcl-2、Pax、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I/R组相比,EP组AI和Bax、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EP可抑制离体大鼠I/R损伤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下调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

  • 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海马 Nrf2基因表达及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

    作者:刘贵春;江朝秀;彭镌宝;魏静文;刘庆;倪玉霞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组织核因子 E2相关因子(Nrf2)及其靶基因表达、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方法将66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丙酮酸乙酯组(EP 组),各22只。F 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做动脉阻断处理),IR 组、EP 组采用二血管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EP 组于血流恢复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F 组、IR 组腹腔注射等量0.9% NaCl注射液,连续7 d。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4天、第7天进行水迷宫测试,评估三组大鼠认知功能;术后第7天水迷宫测试后,RT-PCR 检测三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Nrf2、HO-1、γ-GCS、NQO1的 mRNA,电镜观察其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果术前第1天,三组大鼠水迷宫测试成绩相近(P 均>0.05);术后第4天、第7天,IR 组、EP 组的水迷宫测试成绩低于 F 组(P 均<0.05),而 EP 组水迷宫成测试绩高于 IR 组(P <0.05)。术后第7天,IR 组、EP 组海马组织 Nrf2、HO-1、γ-GCS、NQO1的 mRNA 相对表达量高于 F 组(P 均<0.05),且 EP 组高于 IR 组(P 均<0.05)。术后第7天,F 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形态正常,内嵴清晰整齐,电子透明度高;IR 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内嵴损伤、裂断,电子透明度低;EP 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比 IR 组轻,只有少部分的线粒体内嵴损伤、裂断少,电子透明度高。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后,其认知功能得到改善,脑组织 Nrf2及其靶基因表达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神经细胞的线粒体损伤减轻。

  •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家龙;张凯伦;左顺庆

    应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方法建立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脏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K-H液持续灌流120 min;I/R组平衡灌流30 min,全心停灌30 min,再灌60 min;丙酮酸乙酯组(EP组)实验程序与I/R组相同,平衡15 min后和再灌注期间灌流使用含2 mmol/LEP的K-H液.检测心肌MDA含量,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和核因子-κB转录(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I/R组MDA含量,AI和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EP组(P均<0.05).EP可抑制I/R后心肌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减少I/R心肌组织过度表达NF-κB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脂多糖致幼年大鼠脑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罗强;田培超;王怀立;乔晓辉

    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HMGB1 表达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内毒素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田培超;乔晓辉;罗强;王怀立;禚志红;陈晓昕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丙酮酸乙酯(EP)对LPS所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0只1月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9 g/L盐水对照组(NS组)、LPS诱导脑损伤组(LPS组)、EP越来越干预组(EP组).LPS组颈外动脉注射LPS(1 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仪给予同量9 g/L盐水;EP组在给予LPS的同时通过腹腔注射一次件给予EP(40 mg/kg).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各组脑组织标本,采用甲酰胺法检测其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水平,并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LPS组脑组织EB、NSE、GFA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及72 h各指标仍高f NS组(P<0.05),LPS病理改变显示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神经无肿胀、细胞核固缩、宅泡变性坏死等明显脑损伤.EP干预组脑组织EB水平、NSE、GI:AP、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a<0.05).结论 EP可减轻LPS的幼鼠感染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P抑制NF.KB的活性,进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介导丙酮酸乙酯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杨洪钢;刘颖;王戈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1/2)信号通路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ff逆行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实验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IRI组、EP(2 mmol/L) +IRI组、EP(2 mmol/L) +PD98059(ERK1/2阻断剂,20 μmol/L) +IRI组.记录各组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量(CF);ELISA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TTC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MI);Western法检测ERK1/2通路相关分子表达(p-ERK1/2、total-ERK1/2、p-p70S6K、total-p70S6K).结果:与IRI组相比,EP+IRI组心脏IRI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LVDP、+dp/dtmax、HR、CF)显著改善,其数值分别为(68.1.4±4.5) mmHg,(1 130±93)mmHg/s,(253.6±6.5)次/min和(9.37±0.65)ml/min(P<0.05),冠脉流出液中LDH显著减少到(55.8±4.3)%(P<0.05),心肌MI显著减少到(57.1±4.8)%(P<0.05),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分别显著增加到(308.90±17.81)%和(375.04±20.60)%(P<0.05).与EP+ IRI组比较,PD98059处理可以显著逆转EP对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P<0.05)、LDH释放量(P<0.05)和心肌MI(P<0.05)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有效下调p-ERK1/2和p-p70S6K蛋白表达(P<0.05).结论:EP对大鼠离体心脏IRI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该作用与激活ERK1/2通路有关.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休克犬抗氧化及器官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寇秋野;管向东;胡文利;欧海燕;陈雷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脓毒症休克犬的抗氧化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LPS)静脉注射复制犬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组另外给予EP首剂0.05 g/kg,然后0.05 g/(kg.h)持续泵入.脓毒症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8、12、24 h取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水平、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二胺氧化酶(DAO)水平、D-乳酸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DA、NO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SOD活力、T-AOC、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8 h后对照组与E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BUN、Cr、DAO、D-乳酸水平均升高(P<0.05),12 h后对照组与E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改善脓毒症休克犬的氧化应激状态,对多种脏器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丙酮酸乙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拮抗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作者:王戈;陈浩;易蔚;杨阳;李悦;蒋帅;易定华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S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经EP(5或10 mmol/L)处理2h后,接受模拟缺氧复氧(SIR)损伤(缺氧2h,复氧4h),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专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变化.随后,EP处理时加入ERS激动剂毒胡萝卜素(THA),观察其对EP抗心肌细胞SIR损伤的影响.结果 5、10 mmol/L EP均可以显著升高心肌细胞SIR后细胞活力(分别增加到0.424±0.016和0.517±0.020),降低培养液中MDA水平[分别降低到(16.17±1.75)和(11.45±1.20) μmol/L],但SOD水平升高[分别升高到(58.61 ±4.70)和(72.60 ±4.35) U/L,与SIR组比较,P<0.05].SIR后细胞中GRP78和CHOP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EP还可以逆转SIR上调的GRP78和CHOP表达水平(与SIR组比较,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ERS激动剂THA可以逆转E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肌细胞活力,增加GRP78和CHOP表达水平(与EP+ SIR组比较,P<0.05).结论 EP可显著减轻乳鼠心肌细胞的SIR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异常激活的ERS反应有关.

  • 高迁徙率族蛋白1在急性胰腺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尧;兑丹华;王玲

    目的 探讨高迁徙率族蛋白1(HMGB1)在急性胰腺炎(AP)大鼠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8)、模型组(B组,n=64)、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C组,n =64).B、C两组均分别采用2%与5%牛磺胆酸钠(2 ml/kg)逆行注入胰胆管复制大鼠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C组大鼠在制模后2h经鼠尾静脉注射EP溶液(28 mmol/L,40 mg/kg),每6h1次,B组于同一时点注射等量的乳酸林格氏平衡液.A组大鼠直接取材,B、C两组分6、12、24、48h4个时点取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单个核细胞、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HMGB1蛋白表达;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评分,并作HMGB1 mRNA、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的相关分析.结果 A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量、胰腺病理评分分别为1.01±0.18、0.70 ±0.23,B组SAP模型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18±0.31、18.23±1.36、201.14±12.01、190.66±9.77,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9.01 ±1.94、9.97±1.81、11.45±1.43、13.17±1.37;C组EP+ SAP模型胰腺组织HMG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11±0.27、12.60±1.20、45.44±4.45、41.41 ±4.11,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8.97±1.87、9.92±1.88、9.34±1.63、10.26±1.22;A、B两组胰腺组织HMGB1 mRNA与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的相关系数r=0.847(P<0.01).结论 复制AP模型后,HMGB1表达量12 h开始上调,24 h达峰值,48 h仍处于高水平;HMGB1与AP严重程度高度正相关,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在AP全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EP可通过抑制HMGB1表达,减轻大鼠胰腺损伤,对AP起治疗作用.

  • 丙酮酸乙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杨智勇;王春友;陶京;熊炯炘;万赤丹;周峰;李晓辉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丙酮酸乙酯(EP)对其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 n= 8)、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 n= 80)、EP治疗组(Treat组, n= 32).Treat组建模1h开始使用EP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hMGB1水平.另设实验组研究EP对SAP大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在建模 3~ h达高峰,1h即大幅下降.SAP组大鼠血hMGB1水平在建模后1h明显升高,至24和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161.4± 22.8)μg/L和 (98.7± 15.8) μg/L].Treat组血hMGB1水平在建模24、4h [(95.3± 30.1) μg/L和 (42.2± 21.5)μg/L]明显低于SAP组 (P< 0.05). 而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aplan-Meier分析显示,EP治疗组动物生存时间 (71± 6h明显高于SAP组 (46± 4)h (P< 0.0001). 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SAP的全身炎症反应.延迟的EP治疗仍能降低SAP大鼠血hMGB1水平,延长动物生存时间.

117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