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痉挛性斜颈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建宇;李勇杰;庄平;张宇清

    痉挛性斜颈(cervical dystonia,CD)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美国大约有60 000~90 000的患者[1,2],至今尚未见到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在治疗功能性脑病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4例CD患者进行了DBS的治疗尝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人脑丘脑底核磁共振可视化三维重建初探

    作者:郝斌;周晓平;金爱国;胡小吾;曹依群;姜秀峰;梁晋川;陈鑫

    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1-2].随着临床MRI技术的发展,对STN的MRI三维重建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3].三维重建不仅可以提供二维断画的各种信息还可以提供空间图像及靶点和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关系.本文探讨MRI对STN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并对其参数进行测量.

  • 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顽固性癫痫

    作者:王峰;孙涛

    通过微小电极对皮层下结构、脑干、小脑进行刺激是近30多年来采用的一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称为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疗法.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功能显像研究

    作者:曹依群;周晓平;张致峰;胡小吾;姜秀峰

    目的 通过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对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2只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猴及4例临床PD患者在施行单侧STN DBS手术前后给予SPECT检查,测定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转运体(DAT)及多巴胺D2受体(D2R)含量变化.结果 STN DBS电刺激后2只偏侧PD模型猴及3例疗效较好的PD患者纹状体区DAT含量明显增加,2只PD模型猴D2R含量逐渐下降,4例患者D2R检测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N DBS可以明显改善PD症状,SPECT检查显示刺激侧纹状体区DAT含量升高,提示STN DBS可能改善了刺激侧纹状体区多巴胺的代谢,这可能是STN DBS的作用机制之一.

  • 高频电刺激伏隔核对肥胖大鼠摄食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魏乃礼;张弨;王垚;王秀;胡文瀚;张凯;张建国

    目的 探索伏隔核(NAc)脑深部电刺激(DBS)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和NAc多巴胺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NAc-DBS调控摄食行为的中枢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大鼠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将成功建模的36只大鼠随机均分核部组和壳部组,分别在NAc的核部和壳部植入刺激电极固定装置,成功植入的大鼠共32只(核部组和壳部组分别16只).每组再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即DBS组与假刺激组,对DBS组给予连续高频电刺激7d,假刺激组不刺激.观察在此期间各组大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的变化,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Ac核部与壳部D1和D2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NAc壳部DBS组大鼠摄食量从第5天开始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D2受体表达较假刺激组上调(P<0.05),而NAc核部电刺激对肥胖大鼠摄食量及D2受体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电刺激对肥胖大鼠的摄水量及D1受体表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电刺激能有效降低肥胖大鼠摄食量,有效刺激靶点为NAc壳部而非核部;具体机制可能与D2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 超高场强磁共振深部脑刺激电极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

    作者:石林;杨岸超;王秀;刘焕光;张鑫;张建国

    目的 通过对比超高场强MRI(7.0T和3.0T)与高场强MRI(1.5 T)下深部脑刺激(DBS)电极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深入探讨射频磁场中DBS电极热效应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人7.0T组(n=6),3.0T组(n=6)及高场强1.5T组(n=6).各组动物以左侧丘脑腹后核为靶点,植入全套DBS电极和刺激器.术后进行对应场强核磁共振扫描,24 h后对针道周围脑组织进行HE染色及电镜检查,并对组织损伤进行评估.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9.0医学统计程序进行单向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结果 HE染色及电镜检查显示在距针道相等距离位置,7.0T组及3.0T组的细胞损伤程度与高场强1.5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场强磁共振(3.0T及7.0T)并未造成DBS电极周围出现明显热损伤,提示体内植入DBS设备的患者进行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可能是安全的.

  •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金爱国

    我们对6例帕金森病(PD)进行了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56~72岁,平均67.3岁.病史4~14年,平均8.8年.以肢体、头面部震颤、肢体僵硬为主要症状5例,均服用美多巴、安坦、息宁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无明显疗效.其中3例在6~18个月前曾在本院进行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毁损术后一侧肢体症状缓解,因另一侧肢体症状加重而入院手术.

  • VPL/VPM联合PAG/PVG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思泉;Antonio De Salles

    目的 探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 VPL/VPM)脑深部电刺激(DBS)联合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旁下丘脑核团(PAG/PVG) DBS治疗神经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24例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早期2例只使用PVG作为靶点外,其他患者均采用VPL/VPM联合PAG/PVG DBS进行治疗,并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级别,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成功接受VPL和PVG联合靶点治疗(其中5例为双侧),2例只接受单侧PVG- DBS.其中17例恢复良好(有效率70.8%),7例术后将DBS去除(1例颅内感染,6例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04±0.86)分,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13±1.44)分,P<0.05.有效患者中VPL靶点的疗效均满意,PVG靶点的有效例数为12例.7例PVG靶点产生明显不良反应,VPL靶点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用PVG/VPL联合治疗慢性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PVG的疗效不甚满意及不良反应较多,VPL也许更适合作为神经性疼痛治疗的靶点.

  • 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亨廷顿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伟杰;马羽;李景辉;张建国;万新华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因1872年George Huntington对此病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也阐明了其遗传形式而得名.亨廷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为中年发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 221例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建宇;张宇清;李勇杰

    目的 总结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和硬件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21例DBS术后病人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病人凶颅内出血没有统计在内.219例病人共植入328侧电极.结果 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6.1个月.219例病人共发生和DBS硬件相关的并发症26例(11.9%)涉及21侧电极(6.4%).切口感染和(或)破溃12例(5.5%),异物反应2例(0.9%),电极短路和断路4例(1.8%),脑脊液漏3例(1.4%),电极移位5例(2.3%).其中切口感染和(或)破溃的发生率高.结论 通过对DBS和硬件相关并发症的分析表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十分可观的.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进处理方法 可以使DBS更充分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此疗法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至今已十余年,DBS疗法明显地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DBS疗法的适应证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痉挛性斜颈

    作者:范世莹;孟凡刚;张凯;杨岸超;刘焕光;张建国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评估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3~15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其末次随访时的TWSTR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11例患者的TWSTRS评分中位改善率为69.6% (46.2% ~ 83.6%).STN-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9.8%(46.2%~83.6%),GPi-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8.7% (56.0% ~74.0%),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4例患者中,发生电极断裂1例,异动4例,嘴角抽搐1例,1例发生颈部无力、吞咽困难以及构音障碍.结论 DBS为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STN和GPi均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靶点.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张建国;王忠诚;初君盛;吴胜田;张小英;周云;李少武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原发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和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PD病人的丘脑底核(STN)进行电极植入,术后至少6个月的评价和随访.结果 15例单侧和5例双侧STN的DBS术后病人肢体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明显,术前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服药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 结论 STN的DBS手术治疗PD,对症状改善非常全面,可通过参数调整达到佳治疗效果,服药量明显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Meige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葛明;张建国;马羽;张凯;胡文瀚

    病例报告患者 女,66岁.因"渐进性双眼睑痉挛和口下颌不自主运动9年余"入院.该患于57岁时因自觉双眼干涩而时常眨眼,后发展为双眼睑频发痉挛,口、下颌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同时伴有轻微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情绪紧张可使症状加重.无神经毒素接触史及家族性肌张力障碍疾病遗传史.曾接受抗胆碱能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氟哌啶醇及安坦等药物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均未获得满意效果.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作者:张凯;张建国;马羽;胡文瀚;葛明;徐露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可行性、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5例行双侧STN-DBS,1例行单侧STN-DBS.结果 术中利用微电极记录的电信号获得STN的准确靶点定位,电刺激后患者肌张力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扭转改善不明显.随访半年至3年,6例患者中,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及外伤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疗效理想,BFMDRS评分改善均在90%以上,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效果持续不断改善;其余4例患者疗效不佳,4例均肌张力略有改善,其中1例扭转略改善,1例语言及步态略有改善.手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合并症,但1例术后16个月发现左侧电极折断,后取出.结论 DBS治疗迟发性和外伤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效果理想,而对于缺氧或脑基底节区弥漫性损害的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效果不佳;STN可以成为治疗本病的理想靶点;术中应根据电生理记录结果和肌张力的轻度改善作为靶点定位的指标;手术无明显合并症.

  •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猴偏侧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周晓平;刘汉华;顾靖;曹依群;李葆明;胡小吾;姜秀峰;赵旭东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开机前后的尾状核和壳核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的DA在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相应地分别较各自开机前的DA含量增高了39%、91%、111%、114%和31%、91%、106%、102%(P<0.05).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HVA/DA在开机后8h分别较各自开机前增高了186%和91%(P<0.05),而开机后1周、1个月、2个月HVA/DA较开机前无明显变化(P>0.05).电极侧的多巴胺周转率在开机后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电极侧(P<0.01).结论 STN-DBS可有效的改善猴偏侧PD模型的症状,应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发现在给予有效电刺激后可增加刺激侧纹状体细胞外液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为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频率电刺激VTA对吗啡成瘾大鼠ACbSh的放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王军;马羽;王丹;贾媛媛;高东明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腹侧被盖区(VTA)对吗啡成瘾大鼠伏隔核壳部(ACbSh)神经元的影响,为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技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管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VTA对吗啡成瘾大鼠ACbSh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低频(50 Hz)电刺激VTA,吗啡组ACbSh神经元主要表现为无反应(47.83%);高频(135 Hz)电刺激VTA,吗啡组多数ACbSh神经元表现为抑制性作用(50.00%).结论:高频电刺激VTA有可能作为新方法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物质使用障碍

    作者:张陈诚;王滔;马硕;李殿友;占世坤;孙伯民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现被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合并,仍列在物质使用障碍分类[1],DSM-5物质使用障碍是指满足以下11项标准中2项及以上:危险性使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相关、忽视药物的主要作用、法律问题、戒断、耐受、长期使用大剂量、多次尝试停止使用、大部分时间再使用、物理或生理问题相关、渴求.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受影响个体及其家庭是沉重的负担.据估计,2013年全球约2.5亿人滥用违禁药品,15-64岁人群中占5%.近半数药物依赖者为静脉注射吸毒,而其中超过10%携带HIV病毒.

  • 术中核磁共振引导下DBS 植入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凌至培;许百男

    1 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 是一种黑质- 纹状体病变导致多巴胺减少引起的以肢体震颤、僵直和运动缓慢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自上世纪50 年代利用立体定向苍白球手术和丘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毁损术有30%-40% 的偏瘫、言语及智能障碍等并发症.鉴于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帕金森病.

  • 帕金森患者手术治疗费用有望大幅降低

    作者:匡远深;石静

    本刊讯日前,北京天坛医院发布新临床试验,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临床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与进口设备相当,这一系统的临床应用将使帕金森手术费用大幅降低。该系统部分产品目前已获准投入市场。

219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