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人早防盲

    作者:秦宁

    老年人患糖尿病容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减退.这种病变若不断发展,加之并发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即可成为老年人失明的常见因素.

  • 糖尿病患者检查眼底多久一次好

    作者:

    妊娠期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妇女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议所有的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以保护视力.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常会推波助澜.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从180/105毫米汞柱降至150/85毫米汞柱,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能降低34%,视力受损危险减少47%.因此,注意检测眼底是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方法之一.

  • “老眼昏花”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刘庆淮

    如果患有糖尿病,一定要警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据我国糖尿病普查显示,49%~58%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从临床上诊断来看,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很多都忽视了这个问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从视力下降到视力模糊,有很长一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视力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甚至都已经快失明,这个时候治疗效果就很有限了.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焦胜敏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ebetic Retinopathy , DR)是糖尿病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达51.3%[1],其中危害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占25%[2].目前尚无理想疗法,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治疗.

  • 莪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唐犀麟;杨凤奇

    目的观察莪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以莪术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二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及治疗前后视力、血液流变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出血吸收时间、视力变化及血流变改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莪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进展

    作者:程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常见症之一,随着DM患者寿命的延长,DR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主要致盲疾病.本病治疗较为棘手,预后不良.近年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步深入,视网膜激光凝固,玻璃体切割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疗效.深入认识DR的诊治规律,防止本病恶化减少致盲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预防

    作者:薛淑芳;姚辉;李凌芸

    近日,一位58的农村男性,由于和家人吵架,情绪激动,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到鸡泽县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主要有两种,增殖性(PDR)和非增殖性(NPDR)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或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作者:孟淑芳

    糖尿病是因体内糖利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状态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疾病。如果高血糖持续得不到控制,将会引起视网膜、脑、和肾脏等方面显著和广泛的病理改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院前急救酷似脑卒中低血糖症46例分析

    作者:李伟强;阮海林;黄英华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下属柳州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两大急救分站院前救治的酷似脑卒中低血糖症46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46~90岁,平均(70.8±12.1)岁:其中,46~1例,50岁~5例,60岁~15例,70~岁16例,≥80有9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有40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6-32年,平均(15±8)年;发生低血糖前均接受降糖药物(胰岛素、双胍类、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或消渴丸等)治疗,单用或联合用药,10例合用阿斯匹林,13例合用氨酰心安,12合用ACEI等.非糖尿病患者6例,其中急性胃肠炎1例,原发性肝癌2例,慢性重症肝炎1例,肺结核合并肺心病1例,胰岛素瘤1例.46例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肾病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有高血压病27例,合并有冠心病19例.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目前世界上四大主要致盲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如同时全身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有明显改变者,则发生率更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75%不重视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年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达50%以上.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经济、心里及其社会负担,现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预防治疗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体会

    作者:王彤云;傅晓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DR),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的一种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患者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闪光感、甚至失明.研究表明,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是DR发生的基础.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马京平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02/2016-11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DR患者54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34眼)和研究组(27例34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5 mo.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视力、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68%(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血管瘤体积、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视力、血糖及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视力、血糖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的疗效比较

    作者:尹妮;赵帅;朱红娜

    目的:比较两种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中和术后的作用.方法:将2016-06/12于我科确诊为PDR伴有玻璃体出血(vitreous hemorrhage,VH)和/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TRD)的62例64眼41~59岁患者纳入研究,于PPV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0.50mg(0.05mL),无明显并发症后行标准23G微创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等,对术前及术后1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对比,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抗VEGF药物预处理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电凝使用、是否硅油填充及术后玻璃体二次出血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二者均可提高PPV术后视力,减低术后黄斑厚度.结论: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二者效果相似,预处理联合PPV可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改善黄斑水肿,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

    作者:王云鹏;陈梅珠;陈国苍;陈艳津

    目的: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es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2011-02/2013-02我院共有9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病患均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观察组病患术前向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然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照组病患只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1%(32/45),优良率为89%(40/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3/45),7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9.64±2.27mL,眼内压为13.64±3.27mmHg,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21±3.14mL,16.00±3.1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还能减少水肿,提升效果,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荐。

  • 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分析

    作者:华山;王继亚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 )患者中央角膜厚度( CCT)的变化及相关性。
      方法: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5例130眼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70眼正常健康人进行中央角膜厚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轻度、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 )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 NPDR 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组的CC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中:轻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和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 NPDR 组与PD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CCT随DR的程度加重而增厚,呈正相关(r=0.173,P<0.05)。
      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央角膜厚度随着病变加重逐渐增厚。 DR患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内眼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作者:姜世怀;乔岗;王科;曾晓红;李桂蓉

    目的:分析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1-12我院40例5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历及随访资料,其中男15例20眼,女25例32眼,年龄31~78岁.全部患者术前均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检查、眼B超、角膜内皮镜等检查,术后1,2wk;1,2,3,6mo随访,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人工晶状体、眼底情况,围手术期观察患者的血糖、血压、全身情况、不良事件等结果.全部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依据患者患有的与糖尿病相关的全身合并症的诊断进行评分,每种合并症记1分,无合并症记0分.手术方式为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合并黄斑水肿及黄斑前膜者行黄斑內界膜剥离,合并白内障者同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I期植入或不植入人工晶状体,根据术中情况眼内填充长效气体/硅油/曲安奈德;术中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出现明显血压波动者在麻醉医师监护下行控制性降压.结果: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Ⅰ型5例,双眼手术者12例(30%),左右眼各14例(35%).PDR Ⅳ期15眼(28.8%),Ⅴ期16眼(30.8%),Ⅵ期21眼(40.4%).术前视力低于0.02者38眼(73.1%),0.02~0.1者7眼(13.5%),0.1~0.3者5眼(9.6%),0.3以上者2眼(3.8%).术后随访视力低于0.02者17眼(32.7%),0.02~0.1者9眼(17.3%),0.1~0.3者14眼(26.9%),0.3以上者12眼(23.1%).1次手术治愈者47眼(90.4%),再次手术者5眼(9.6%);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再出血者5眼(9.6%),晚期玻璃体再出血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1眼(1.9%),感染性眼内炎者1眼(1.9%).本组患者在我院内科确诊患有合并症的患者为17例(42.5%),无合并症的23例(57.5%),评分为0分者23例(57.5%),1分者9例(22.5%),2分者4例(10%),3分者3例(7.5%),4分者1例(2.5%).术中实施控制性降血压者5眼(9.6%).全部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血压及全身情况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身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但患者的治疗成本增加;稳定的血糖、血压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早期玻璃体再出血的发生率.玻璃体手术或联合手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残余视功能的关键.

  • 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作者:余秀梅;陈志;吴兰兰

    目的:探讨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08/2011-06收治的糖尿病水肿患者68例13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68眼,对照组33例64眼.治疗组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对照组单纯使用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6mo后行视力、眼底荧光素造影、OCT检查,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6mo,行视力检查,治疗组视力提高或稳定62眼(91.2%),视力下降6眼(8.8%).对照组视力提高或稳定49眼(76.6%),视力下降15眼(23.4%).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荧光素造影检查显示治疗组黄斑水肿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63眼(92.7%),水肿未消退5眼(7.3%),对照组黄斑水肿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50眼(78.1%),水肿未消退14眼(2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组黄斑水肿减轻或稳定61眼(89.8%),水肿不变或加重7眼(10.2%),对照组黄斑水肿减轻或稳定44眼(68.8%),水肿不变或加重20眼(3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Ando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万超;赵宁;孙一洲;冯浩;才娜;陈蕾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与既往未应用Ando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入院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DR患者90例95眼,术中采用Ando孔治疗,既往我院收治行同样手术但未行Ando孔治疗的DR患者92例98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致高眼压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瞳孔闭锁者15眼,致高眼压者12眼,实验组患者发生瞳孔闭锁者14眼,致高眼压者0眼.两组相比较,术后虹膜后粘连及瞳孔闭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瞳孔闭锁致高眼压的发生率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行Ando孔治疗可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瞳孔闭锁导致的高眼压.

  • 不同术式对白内障合并NPDR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影响

    作者:王树林;王新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MSICS)和超声乳化(Phaco)白内障摘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核硬度达到III级(Emery法)的白内障合并NPDR患者45例60眼,分为MSICS组和Phaco组,每组30眼.白内障手术前后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给予患眼散瞳,测量散瞳后瞳孔直径,两组术前及术后3mo的散瞳后的瞳孔直径进行比较.结果:MSICS组散瞳后瞳孔直径术前为6.23±0.83mm,Phaco组散瞳后瞳孔直径术前为6.26±0.85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CS组术前术后散瞳后瞳孔直径差值为0.11±0.09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aco组术前术后散瞳后瞳孔直径差值为0.17±0.1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ICS组和Phaco组之间术前术后散瞳后瞳孔直径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核硬度达到III级合并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MSICS和Phaco均可使散瞳后瞳孔直径变小,Phaco术可能对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影响更明显.

  • 高原地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雪英;张蓉;李凌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结果,对176例257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62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95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前、完成后一次光凝后3mo分别对患者的视力、眼底、FFA进行检查并追踪观察6mo~2a.结果:本组257眼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215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3.7%.其中PPDR 62眼,有效57眼(91.9%);PDR 195眼,有效158眼(81.0%),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有59眼(23.0%);155眼视力稳定不变(60.3%);视力下降43眼(16.7%).本组病例治疗后有28眼(10.9%)出现黄斑水肿加重,视力下降,经2~3wk后均恢复至光凝治疗前水平.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于控制或延缓DR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并可以有效防止DR致盲.

911 条记录 39/46 页 « 12...36373839404142...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