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细节在放疗摆位重复性中的影响

    作者:崔晨;王梅;赵宏伟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手术、化疗共同组成了恶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它不但可以实施根治性放射治疗,即在足够放射治疗剂量后肿瘤可治愈,亦可进行姑息治疗,目的是在缓解症状的基础上延长寿命,控制肿瘤,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不完全统计,45%的肿瘤患者经综合治疗可获得治愈,其中放射治疗的贡献率为18%,约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除治疗恶性肿瘤外,也用于治疗一些良性病变。临床上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每次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肺癌呼吸门控体模照射技术、直肠癌体模照射技术摆位重复性的误差进行分析,探讨细节在摆位重复性的影响。

  • 肺灌注显像优化肺癌放射治疗计划减轻放射性肺炎的研究

    作者:连相尧;宋利剑;张立广;胡潺潺

    对于局部晚期或者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目前放射治疗仍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有研究发现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与放疗剂量密切相关,但是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必然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引起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1].

  • 医科达加速器治疗床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

    作者:陈舒婷;杨帅;姜仁伟;郭栓栓

    目的 探讨医科达Synergy型医用直线加速器全碳纤维治疗床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标准固体水模置于治疗床上,改变加速器机架角度,从不同角度让不同能量的高能X线穿透治疗床的各个位置,并用PTW电离室剂量仪进行对比测量,计算出治疗床及其延长板对X线的穿透因子.结果 6MV能量时,主床体对剂量的衰减为0.55% ~6.81%,平均衰减4.5%;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为0.33% ~2.71%,平均衰减2.0%.10 MV能量时,主床体对剂量的衰减为0.03% ~5.71%,平均衰减3.8%;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为0.02% ~2.65%,平均衰减1.6%.结论 主床板在体部治疗的后野和后侧野时床板对剂量衰减有影响,应做出修正与剂量补偿;因延长板剂量衰减小,头部治疗时应选用延长板治疗.相同床板6 MV X线剂量衰减率大于10 MV X线;在相同能量下,剂量衰减率随床板厚度增加而增加.

  • 靶区形变剂量成形结构勾画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旭红;陈晓;李文辉;艾毅钦;杨毅

    针对鼻咽癌靶区形变较大(出现凹、凸、马鞍、蝴蝶、条索形等),靶区内出现剂量冷点或靶区外正常组织出现剂量热点,就需要勾画剂量成形结构(dose shaping structure,DSS)来克服这类问题.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不增加甚至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提高了治疗增益比.

  • 左侧乳腺癌3种不同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李军;花威;张西志;汪步海;张先稳;汤晓斌;陈达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术后3种不同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5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设计3D?CRT、dIMRT和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 c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临床靶区(CTV)、危及器官(OAR)的评价指标,包括CTV的平均剂量Dmean、大剂量Dmax(D2%)和小剂量Dmin(D98%),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合度指数CI,以及两侧肺接受5、20、30 Gy的体积百分比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Dmean,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Dmean、D1%,心脏的Dmean、V10,脊髓1%体积接受照射的大剂量D1%。结果3D?CRT计划CTV各评价指标中除HI、D2%外,均劣于dIMRT和RapidArc计划(均P<0.05)。dIMRT和RapidArc计划相比,仅在Dmean、V9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以RapidArc计划Dmean更接近处方剂量,V95%覆盖率较高达97.44%。对于患侧肺,3种计划中3D?CRT的V5、V10低(均P<0.05),而V20、V30高(均P<0.05),而RapidArc和dIMRT患侧肺V5、V10稍高(均P<0.05)。对侧肺和心脏3D?CRT各评价指标低(均P<0.05)。对侧乳腺D1%则以dIMRT和RapidArc计划较低,分别为(1770.89±121.16)cGy和(1839.92±92.77)cGy。而脊髓D1% dIMRT和RapidArc计划较高,分别为(1990.12±61.52)cGy和(1927.38±43.67)cGy。正常组织接受剂量为5~15 Gy体积时3D?CRT计划明显低,而RapidArc计划相对较高。RapidArc计划的MU数和治疗时间少,仅为dIMRT计划的49.33%和55.86%。结论3种计划均能够满足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dIMRT和RapidArc计划靶区适形度更优,且RapidArc计划具有较少总MU数和较短的总治疗时间的优势。

  • 鼻咽癌钴60放疗存在的问题

    作者:赵平宗

    自1951年加拿大生产了第一台钴60治疗机,使得放射治疗有了一个飞跃,改变了过去X线治疗机只能治疗比较表浅肿瘤的状况,放射治疗适应症有了进一步的扩大[1].鼻咽癌是首选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50%~60%提高到现在的70%左右[2].

  • 左侧乳腺癌调强照射与适形放射剂量学的比较分析

    作者:赵克岭;黄玉堂

    目的:评价乳腺癌调强放疗和适形放疗靶区剂量分布的优缺点.方法:使用Eclipse Versio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27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靶体积≥400 cm3分别行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两种治疗计划的制定.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和肺组织、心脏组织的受量.结果:处方剂量为50 Gy时,调强放射治疗和适形放射治疗靶区剂量分布是95%、105%及110%以上的相应等剂量线包围的体积V95%、V105%、V110%分别为97.8%、15.2%、0.5%和95.5%、28.6%、4.2%;肺组织的V20、V30、V40值分别为21.6%、12%、7%和27.6%、19.2%、17.4%,心脏的V20、V30、V40值分别为14.1%、4.3%、2.3%和30.1%、19.2%、13.2%.结论:靶区体积(PTV)≥400 cm3的乳腺癌患者行调强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比适形放射治疗更理想,且肺、心脏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也明显少于行适形放射治疗.

  • BOLD-fMRI用于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可行性

    作者:王明磊;刘子姗;郭艳红;黄雪莹;王晓东

    目的 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 (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 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 千伏级锥形束CT计算宫颈癌放疗剂量

    作者:张基永;张武哲;陆佳扬;吴丽丽

    目的 探讨官颈癌放疗中采用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别于CT模拟机和kV-CBCT上扫描CIRS-062电子密度模体,获得电子密度模体影像及计划CT(pCT)和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选取9例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并将计划移植至模体和患者的pCT和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剂量差异及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kV-CBCT的CT值经多次重复测量大变化≤3%;kV-CBCT的CT值-相对电子密度曲线与pCT相比,低密度组织的差异较小,高密度者差异相对较大.在对模体的剂量计算中,pCT和kV-CBCT的剂量差异为0.7%~2.5%,平均(1.23±0.55)%;而在对官颈癌患者的剂量计算中,剂量差异为0.5%~1.8%,平均(0.84±0.44)%;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宫颈癌放疗中采用kV-CBCT影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可行的.

  • 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数量对肝脏肿瘤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杨微;鞠忠建;巩汉顺;周桂霞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数量对肝脏肿瘤的剂量学特点和正常组织保护方面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选取18例肝脏肿瘤放疗患者的CT图像,每例图像分别实施2野、3野和5野治疗计划,评价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指数(HI)、95%和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及肝脏、胃、右肾和脊髓接受的照射剂量体积.结果 2野、3野和5野组95%和1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分别为(95.37±136)%和(95.17±0.76)%、(96.51±1.03)%和(95.19±0.69)%、(97.42±1.32)%和(95.20±0.62)%(P=0.0000和P=0.8912);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指数分别为0.430±0.117和1.096±0.018、0.530±0.065和1.077±0.018、0.610±0.105和1.073±0.026 (P均<0.05).正常组织接受的照射剂量在低剂量区及脊髓接受的大剂量以2野组优:高剂量区5野组占优势.结论 肝脏肿瘤放疗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指数及高剂量区5野组好;低剂量区则以2野组低.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两种放疗分割模式及疗效评估

    作者:许光;杨旭;宋丽萍;刘锦东;张奎权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两种放疗分割模式,分析WHO、RECIST 1.0、RECIST 1.1标准评价放疗疗效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 83例NSCLC脑转移放疗患者以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分为A组(39例)和B组(44例),A组患者全脑放疗DT 30 Gy/10次/2周后局部推量DT 30Gy/15次/3周;B组患者全脑放疗DT 40 Gy/20次/4周后局部推量DT 20 Gy/10次/2周.比较两组放疗后疗效和急性毒性反应,分析WHO、RECIST 1.0、RECIST 1.1标准评估患者放疗疗效的一致性.结果 采用RECIST 1.1标准,B组疗效优于A组(Z=-3.597,P<0.01);A组放疗后3例发生放射性脑损伤,3例出现神经症状,20例出现头部一般症状;B组18例出现头部一般症状.WHO标准与RECIST 1.0、RECIST 1.1标准(Kappa=0.945、0.945,P<0.05)、RECIST 1.0标准与RECIST 1.1标准(Kappa=1,P<0.05)评估NSCLC脑转移放疗疗效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NSCLC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DT 40 Gy/20次/4周后局部推量DT 20 Gy/10次/2周的治疗方案近期疗效较好,急性毒性反应较少;WHO、RECIST 1.0和RECIST 1.1标准评价NSCLC脑转移患者放疗疗效一致性较好.

  • MRI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谭文勇;邱大胜

    MRI在肿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多种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上均依赖于先进的影像技术包括MRI。MRI技术几乎可整合到肿瘤放射治疗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治疗前中后的诊断分期、治疗选择、预测预后,本文综述基于MRI模拟定位、照射剂量计算和肿瘤/正常组织的动态监测与校正,MRI相关软件与直线加速器整合成全新的放疗设备用于精确施照。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骨转移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常中飞;王茂强;刘凤永;段峰;宋鹏;王志军

    目的:分析96例肝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放射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96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放射治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37.5%、12.5%。姑息治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7%、3.6%。单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灶放疗、肝内原发肿瘤大小、血清ALP、ECOG评分、骨转移时间、骨转移伴其他肝外转移、肝内病灶控制情况及肝内病灶治疗方式是影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骨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x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肝内原发肿瘤大小、骨转移伴其他肝外转移、骨转移灶放疗及肝内病灶治疗方式是影响HCC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放射治疗对于肝癌单发骨转移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璐;施开炯;王衡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1989-01/1994-06对8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术后预防性放疗,用配对法与同期单纯手术治疗80例食管癌进行对比.结果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为76.3%,37.5%,22.5%,术后放疗组1,3,5年生存率为77.5%,56.3%,32.5%(直接法计算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卡方检验),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组1,3,5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P<0.01),淋巴结阳性者1,3,5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放疗复发率低,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应放疗,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 103 Pd支架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徐志勇;张良安;苑淑渝;戴光复;范亚光;王丹;吴伟章;田素青;许书河

    目的研究103Pd支架在冠状动脉组织中径向剂量率分布.方法用AAPM60报告推荐的公式计算支架径向剂量率分布,并与32P的径向剂量率分布做了比较.结果 103Pd支架的照射范围在支架内外表面0.05 cm之内,比32P的范围小.结论在剂量学上103Pd支架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并且能减少支架边缘再狭窄率.

  • 胰腺癌放疗剂量模式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刚;夏廷毅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放射治疗是胰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常规剂量模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疗效受到质疑。通过改变胰腺癌放疗剂量模式,国内外文献报道采用高剂量少分次模式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缓解癌痛,并有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趋势。尽管如此,在高剂量少分次放疗中剂量模式的选取、危及器官的保护、以及如何与手术联合等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

  •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

    作者:李政昌

    从1998年开始,针对低位直肠癌,成功大学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治疗团队一直使用术前放射及化学治疗,之后再行手术治疗,同时建造保护性肠造口。术后加以辅助化疗,化疗疗程结束后,再将肠道造口关闭。十年来,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治疗且都存活至今,在此介绍我们的治疗经验。

  • 125Ⅰ粒子体内植入内放射治疗7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李彦;李晓刚;李波;王明春;靳文帝;李巍伟;罗开元

    近些年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但国内外报道老年人依然是结直肠癌的好发人群,尤其是在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2].125Ⅰ粒子体内植入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作为一项新兴的肿瘤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逐渐被医务人员接受并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运用前瞻、对照、随机的方法,对外科手术结合125Ⅰ粒子体内植入内放射治疗7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报道如下.

  • 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放疗治疗直肠癌121例疗效观察

    作者:曾俊群;王国民;姚波;王共先;何申戌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放疗对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对121例直肠癌应用FEP-BY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聚焦热疗机进行热疗和小剂量放疗,对病程1年以上的43例进行随访. 结果 121例直肠癌患者中CR27例(22%),PR 80例(66%),NC14例(12%),总缓解率88%, 无1例出现皮肤烧伤,脏器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1年生存率81%(35/43),2年生存率77%(23/30). 结论 HIFU技术是一种适宜直肠癌的新疗法,结合放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优点.

  • 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不同体外照射技术联合三维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研究及临床观察

    作者:杜欣欣;杨昊;张慧娟;李立安;范文生;孟元光

    目的 比较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三维近距离放疗(3D-BT)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剂量、疗效与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收治的行三维体外照射(包括IMRT或3D-CRT)联合3D-BT同步放化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中晚期(Ⅱb~Ⅲb期)子宫颈癌患者共89例,其中IMRT联合3D-BT者46例(IMRT组)、3D-CRT联合3D-BT者43例(3D-CRT组),两组患者的同步化疗方案均为顺铂周疗.通过形变配准剂量累计方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IMRT或3D-CRT体外照射和3D-BT腔内照射的剂量体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1)放疗剂量:IMRT组、3D-CRT组患者的计划靶区(PTV)覆盖率分别为(95.4±4.7)%和(95.1±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773).与3D-CRT组患者比较,IMRT组体外照射的直肠、结肠、膀胱、小肠的30%处方剂量包绕的体积百分比(V30)、V50以及骨髓的V20均明显减少(P<0.05).直肠、结肠、膀胱和小肠接受的大剂量(Dmax)和2 cm3体积接受的高剂量(D2CC),体外照射联合腔内照射的剂量IMRT组明显低于3D-CRT组(P<0.05).(2)近期疗效:IMRT组与3D-CR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3% (43/46)、91%(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3)急性不良反应:IMRT组与3D-CRT组比较,消化系统[分别为63%(29/46)、84%(36/43)]、泌尿系统[分别为17%(8/46)、37% (16/43)]、血液系统[分别为57%(26/46)、79%(34/43)]的1~2级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的3级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急性不良反应.(4)预后:IMRT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89.1%,3D-CRT组分别为93.1%、86.1%;IMRT组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1%、89.1%, 3D-CRT组分别为88.4%、86.1%.两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通过形变配准剂量累计方法评价IMRT联合3D-BT,相比3D-CRT联合3D-BT更具有剂量学方面的优势.此外,IMRT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降低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51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