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造口旁疝的预防

    作者:张小桥

    造口旁疝是指腹腔内容物在造口过程中形成的腹壁缺损异常突出。作为肠造口、特别是永久性结肠造口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口旁疝具有发生率高、伴随症状多、手术操作困难、术后复发率高等特点,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对医务人员而言,造口旁疝的处理也往往存在一定挑战。因此,做好造口旁疝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策略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祥厦;唐庆;许澍洽;黄洁新;许扬滨

    目的: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4 cm×6cm至20 cm×26 cm,均I期予植皮、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30.4年,总体复发率为23.1%,1例复发7次的患者发生肺转移。非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缘≤2cm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2cm组(37.5%vs 19.4%,χ2=12.49,P<0.01);肿瘤≤5cm组患者复发率为16.7%,肿瘤>5 c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 P<0.05)。结论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单纯局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需行广泛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并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复发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切缘距离等因素有关;多次复发可引起远处转移。

  • 腹腔镜腹壁疝和切口疝修补术

    作者:占小莉;王跃东

    腹内脏器经自发产生的腹壁缺损突出于体表者为腹壁疝,常见有脐疝、白线疝、腰疝和半月线疝等[1]。腹内脏器通过手术切口所致的腹壁缺损突出于体表者为切口疝,切口疝可以单发或多发,可发生于腹壁任何部位,形态和大小不一[1]。腹壁疝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住院完成的腹壁疝修补术在增加,从2001年12.65万例到2006年15.42万例。2006年美国住院和门诊共完成腹壁疝修补术34.8万例,共花费32亿美元[2]。腹部手术后切口疝发生率为6%~24%[2]。腹壁疝和切口疝不能自行愈合,随着疝内容物不断增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手术是治愈腹壁疝和切口疝的唯一方法。早期腹壁疝和切口疝的开放手术方法是单纯缝合,术后复发率为30%~52%,后采用人工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降至约10%[3]。但开放手术需要对腹壁组织进行较大范围的解剖和分离以容纳补片,患者术后疼痛、血清肿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多。1993年LeBlanc和Booth[4]首先报导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手术方法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介绍常用的腹腔镜下腹壁疝和切口疝修补方法。

  •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进展

    作者:徐大华

    一、造口(旁)疝的定义从造口组织(旁)腹壁缺损处突出的疝.二、造口(造瘘)的定义造口:人为的将肠管或尿道在腹壁上造一瘘口,用于废物排出体外.1.永久性造口,如结肠造瘘(人工肛门).单腔造口多是永久性的.

  • 生物补片在治疗感染和污染腹壁缺损方面的体会(附34例病例)

    作者:陈革;唐健雄;黄磊;蔡昭;李绍杰

    目的 观察生物补片在感染或污染状态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疗和培训中心从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腹壁感染或污染伴有腹壁缺损的患者,进行腹壁修复时采用了脱细胞组织生物型补片治疗.对手术方式,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的并发症,随访复发的情况进行分总结.结果 Ⅰ期愈合31例,Ⅱ期愈合3例.在Ⅱ期愈合中无补片取出的情况.术后随访3~30个月不等,术后3月起发现膨出10例.结论 生物补片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载有纳米银新型复合补片在污染条件下大鼠腹壁缺损修补中的运用

    作者:麻涛;田文;费阳;姚京;吴伟;周彬

    目的 观察载有纳米银新型复合补片在污染条件下对大鼠腹壁缺损修补的应用效果,对其耐受感染和防粘连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在感染条件下腹壁缺损一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00~280 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和新型纳米银复合补片组(B组),制备污染条件下大鼠腹壁缺损模型(缺损面积2 cm×2 cm),分别使用以上两种补片完成一期修复,术后对比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0 d处死大鼠观察腹腔脏器粘连情况,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30 d内共4只大鼠死亡,其中A组3只,B组1只,死亡原因与补片修补无关.切口愈合情况B组优于A组(P<0.05),术后30 d二组均见腹腔脏器与补片粘连,主要为肠管、网膜,B组轻于A组,按照修正的Katada粘连评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30 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成纤维细胞开始大量增生,胶原分泌增多,局部肉芽组织形成.新型纳米银复合补片组创面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大量增多,肉芽组织结构致密,成熟度高.结论 新型纳米银复合补片在污染条件下腹壁缺损的一期修复中,具有更好的耐受感染、抗腹腔粘连特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战伤性腹壁缺损两种修补方法的动物实验

    作者:杨晓旭;鲁建国;王青

    覆盖、粘连,逐渐增殖,生长速度较慢.结论 ADM用于战伤腹壁缺损的修复,其有效性等同于PPM,优于传统修复方法,安全性优于PPM.

  • 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的制备及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友雷;贾忠;张方捷;郭巨锋

    目的 探究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对大鼠腹壁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选取30只SD大鼠,体质量100~120 g,手术造成1 cm31 cm的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实验组)和聚丙烯疝补片(对照组)修补.术后1、2、4周分批取材(每时间点5只)对动物一般情况观察、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情况检测、组织学观察及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比较.结果 成功制备生长因子VEGF165及FGF-21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术后2组大鼠均健康成活,未发生疝瘘等不良反应,缺损得到完整修复.2组大鼠在手术部位血清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计数在术后1、2周低于对照组(56.3±7.3 vs 75.2±9.6,P<0.01;37.1±6.9 vs 53.7±8.1,P<0.05),在术后4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表明实验组手术部位的腹壁组织的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部位腹壁组织TNF-α及IL-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67±5.10vs194.43±25.39,P<0.01;84.24±8.22 vs 171.41±15.86,P<0.01).结论 生长因子覆膜纳米纤维疝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降低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的制备与体内相容性的检验

    作者:王亮;刘梅宝;陈双

    目的 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SIS)材料,并与美国COOK公司的Surgisis产品进行对比,评估SIS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验.方法 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与美国COOK公司的Surgisis产品进行大鼠体内植入的对比,观察并记录动物术后的一般情况,并于术后3、7d、2、4、8周处死大鼠(每次2只),分别切取SIS及Surgisis补片并包含周围部分正常的肌肉筋膜组织,观察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及微血管形成的情况.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至既定处死时间点,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早期,SIS及Surgisis结构完整,呈现膜片状或条索状致密红染结构,植入部位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SIS及Surgisis逐渐降解,结构松散,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结论 SIS植入大鼠体内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

  • 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马鞍疝的临床体会

    作者:喻航;刑岩伟;李金松;吴非

    马鞍疝是指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位于同侧,二种疝的疝囊分别位于腹壁下动脉内、外侧,形如“马鞍”故称马鞍疝。常见于年老体弱等腹壁薄弱的患者,这类患者具有疝环及疝囊较大导致腹壁缺损严重的特点,术前往往只表现为一种疝,较难做出明确诊断,一般均在手术中发现[1]。选择何种疝修补方式及术中如何选择补片成为减少马鞍疝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应用 Modified Kudel补片修补的马鞍疝患者2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治疗复杂腹壁缺损七例

    作者:李晓峰;于昆;韩云;杨立平;董晋

    复杂腹壁缺损多见的原因仍然是由手术切口造成[1],其中感染切口二期愈合造成缺损者在临床较为多见。其特点是缺损垂直于切口的径较大,造成关闭缺损时张力大,如强行加压缝合,术后腹腔筋膜室综合症、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增高,这时,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ootion technique,CST)的应用可明显减小张力[2]。联合补片的应用,更降低了术后复发的风险[3]。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应用 CST 手术治疗复杂腹壁缺损7例,探讨复杂腹壁缺损时 CST 在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 腹壁肿瘤切除后巨大腹壁缺损修复重建一例

    作者:祁亚斌;高校奇;杨勇;刘红岗;车向明

    患者男,63岁,以"发现脐下包块1年"入院.1年前发现脐下包块,枣样大小,在多家医院就诊,先后给予抗感染、理疗、外敷中药等治疗,效果不佳,包块逐渐增大,伴疼痛,后来我院就诊,给予局部取材活检,病理示:中分化腺癌.相应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诊断:源于脐尿管的腺癌.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脐下至耻骨联合腹正中可扪及10cm×11 cm×5 cm包块,质硬,压痛阳性,中央部分皮肤坏死(图1),活动度差,行腹壁肿瘤切除、巨大腹壁缺损修复重建术.

  • 带血管蒂肌皮瓣治疗腹腔镜巨大切口疝术后肠瘘一例

    作者:戎祯祥;李盛海;管建松

    患者男,45岁,因腹部手术后腹壁肿物反复突出十余年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既往30年前开始,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十多年前始,腹壁术后切口处开始出现可复性肿物并逐渐增大。半年前患者出现腹壁开裂并腹腔内肠管脱出,予行肠管回纳术+清创缝合术,术后腹部可复性肿物仍存在。在既往多次腹部手术病程中,腹壁各切口均出现过裂开、感染,均经反复换药后瘢痕形成愈合。查体:腹壁可见多处陈旧性手术切口伴有大量瘢痕组织,站立位或嘱咳嗽动作腹部均可见一巨大肿物突出,平卧位肿物可回纳,触诊可扪及巨大腹壁缺损,总缺损范围约20 cm ×18 cm(图1)。腹壁巨大切口疝诊断明确,予以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置入术(IPOM),术中见肠管与腹壁广泛粘连,仔细分离粘连后,可见腹壁菲薄,部分腹壁菲薄透亮(图2),腹腔镜下的腹腔内操作于腹腔外清晰可见。应用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Parietex Composite 补片(25 cm ×20 cm)覆盖腹壁缺损,不可吸收线多点悬吊并全层缝合联合螺旋钉钉合固定补片。手术顺利,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术后左侧腹部陈旧瘢痕组织开始出现皮下积液,25 mm ×5 mm~31 mm ×7 mm,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细菌培养提示未见细菌生长。随后左侧腹部表面瘢痕组织慢慢开始糜烂、坏死、破溃,补片暴露,经积极换药、清创缝合以及抗炎治疗,腹部伤口渐愈合,于术后2个月出院。出院后1个月复诊,见原破溃伤口感染,周边缺血坏死,创面逐渐扩大,再次入院,积极换药,见创口无肉芽组织生长,并逐渐伴有炎性渗出液增多,细菌培养提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术后4个月,左侧腹部伤口有肠液流出,肠道造影提示小肠瘘。随后小肠瘘口逐渐变大,呈唇状瘘,经清创缝合、持续负压引流、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治疗效果欠佳,瘘口渐增大(图3)。经病例讨论,决定予以剖腹探查。术中确诊肠瘘位于回肠,瘘口周围肠管与补片粘连紧密并包裹小肠瘘口,其余部分补片腹壁组织长入良好,未见其余肠管与补片粘连。腹壁感染组织均为陈旧瘢痕组织,血供欠佳,生长不良,遂行小肠瘘小肠部分切除并消化道重建+补片部分取出并皮肤创面扩大清创+左大腿股外侧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右大腿中厚皮片取皮并左大腿植皮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各切口生长良好,腹部移植皮瓣组织成活,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图4)。

  • 巨大切口疝行腹腔主动减容及生物补片修补一例

    作者:陈富强;陈杰;申英末

    切口疝通常发生于接受腹壁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当原切口并发有感染后.有数据统计,腹部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病率波动在2%~11%[1].巨大切口疝目前定义为腹壁缺损大直径超过10 cm或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的比值>15%(不论腹壁缺损的大直径为多少)[2-3].巨大切口疝的手术修补非常困难,原因是:完全还纳长期脱入疝囊(第二腹腔)内的众多疝内容物,而原腹腔容量可能已经明显缩小,甚至小于第二腹腔.即使完全还纳并勉强完成了缝合修补,又会造成短期内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急剧升高,术后难免不再复发,甚至可能导致致死性的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2013年10月11日收治了1例罕见的腹部巨大切口疝并伴有腹壁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通过主动腹腔减容的方式并采用生物补片修补腹壁缺损,取得了满意结果.

  • 半月线疝一例

    作者:王懿;陆光生;孟震;沈光

    患者男,66岁,发现腹部左侧肿物外突伴隐痛3个月余.约3月前自觉左下腹饱满,站立和(或)增加腹压后,有一包块外凸.包块质地较软,平卧时消失且腹痛缓解.不伴有腹胀、呕吐、排便困难等消化道症状.既往曾行左大腿内侧神经瘤切除术、混合痔切除术.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腹部略显膨隆,未见肠型和蠕动波;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站立检查发现,左下腹部有3 cm×2 cm×2 cm的质软包块,表面光滑.平卧时左下腹部包块减小,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明显的腹壁缺损,听诊未闻及杂音,增加腹压腹部肿物可增大.

  • 生物补片在疝与腹壁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陈松耀;戴伟钢;陈创奇

    目前人工合成补片在疝与腹壁外科中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合成补片具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如补片感染、慢性疼痛、肠粘连、甚至肠瘘等,一旦补片感染则需要移除补片.此外,因合成补片可能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故目前不推荐其应用于存在明确污染或感染部位的手术中.生物补片正是针对人工合成补片存在的缺陷而研发出来,它具有耐感染性好、良好组织相容性、完全可吸收等优势.研究证明生物补片可以安全应用于潜在污染或感染部位的疝修补术中.目前生物补片已应用于各种腹壁疝以及腹壁肿瘤、感染或创伤后的腹壁重建等手术中.然而,现阶段有关生物补片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较低,不同研究报道生物补片的应用效果差异较大,尚无共识形成,故针对生物补片的临床应用尚需要持谨慎态度.我们期待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论证生物补片的长期疗效.本文针对生物补片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生物补片在腹壁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龚方友;王昆华

    腹壁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可由创伤、腹壁肿物术后、严重组织感染坏死或先天性缺损等导致.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普及、修补材料的应用使其修补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应用材料修复腹壁缺损已成为腹壁外科重要的手段之一.传统合成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其为非降解材料,长期存在机体易导致感染、腹腔粘连,瘢痕形成甚至引起肠瘘等并发症,且不能用于已感染或伴污染的创面[1].近年来,生物补片(biological mesh)因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抗感染、抗粘连、异物感轻而成为疝和腹壁外科研究的热点,呈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也取得了初步治疗经验.

  •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作者:谭嗣伟;梁存河;陈志雨

    腹壁切口疝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位置的疝,是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经由手术切口的潜在间隙或薄弱区域突出于体表所形成的腹壁包块.欧洲疝学会[1]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2] 将切口疝分型为:疝环大径<3 cm为小型切口疝,3~5 cm为大型切口疝,>5 cm为巨大切口疝.

  • 小儿疝与腹壁缺损疾病诊疗新进展

    作者:孙滨;马丽霜

    小儿疝与腹壁缺损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膈疝、先天性食管裂孔疝、腹股沟斜疝、脐膨出、腹裂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小儿疝与腹壁缺损疾病的相关综述.本文通过对以上小儿常见疾病外科诊治进展的研究,对治疗小儿疝与腹壁缺损疾病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以此掌握小儿疝与腹壁缺损疾病的发展和实施,进一步促进小儿疝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儿童 腹壁缺损
  • 无网片腹壁重建

    作者:李世宽

    手术后腹壁缺损是具有挑战性的外科并发症,常需要手术修复或重建来恢复腹壁的完整性.很多情况可造成腹壁缺损,包括外伤、手术、腹壁肿瘤切除、先天畸形和感染等.其中手术后腹壁切口疝是常见的腹壁缺损,西方国家剖腹手术后的腹疝发生率接近10%[1].

197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