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胱抑素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临床糖尿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发展速度迅速增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资料显示,DN患者占DM的67%以上,欧美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透析患者中心DN占43%左右,DN是DM患者终末期肾衰竭(ERDS)死亡的主要原因[1].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是DN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是降解ECM的关键酶类,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胱抑素C(CysC)是近年来发现早的反映肾功能受损的良好标志物[2],拟通过联合检测CysC与MMP-2,寻找灵敏的、能早期诊断肾损伤的试验指标,为DN早期肾损伤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
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小血管炎的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
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和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类疾病多引起全身多脏器受累,一旦肾脏受累,则多数进展迅速,如无及时诊断和治疗则多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而依赖肾脏替代疗法.
-
心肌肌钙蛋白T及脑钠肽对提前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预见性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阳性与提前进入血液透析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给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整理我院92例(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无冠心病病史)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资料.住院后动态监测患者心肌生物学标志物,观察无明显症状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通过中医药保守治疗4周内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例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阳性的患者4周内进入血液透析的占78.3%,而阴性进入血液透析的仅有17.4%.结果:cTnT及 BNP阳性患者较阴性的患者提前进入血液透析.结论:监测cTnT及BNP可作为提前进入血液透析的预测指标.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目前广泛亦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患者的生存期较以前有了显著地提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有研究认为,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第1位死亡原因[1],这与MHD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营养状态差,水钠储留严重,电解质紊乱以及透析不充分等有关.而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定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透析治疗及饮食的认识,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
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各个医院的血透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而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性质直接影响到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使透析室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生命的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
IgA肾病中西医诊疗进展和体会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特征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类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
-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称P300)影响,进而了解高通透析在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认知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8例需行维持性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高通透析组(简称高通组)38例,常规透析组(简称低通组)30例,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开始前、后1年P3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高通组治疗前P300潜伏期、波幅为:(398.6±38.5)ms、(7.3±1.21)uv、低通组治疗前P300的潜伏期、波幅为(410.3±49.7)ms、(6.9±1.03)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年后高通组的潜伏期、波幅为(320.6±31.95)ms、(8.5±1.02)uv,而低通组P300的潜伏期、波幅为(390.6±42.8)ms、(6.5±1.12)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P300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认知功能.
-
血液透析血管内瘘狭窄的检测及其防治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血管通路的建立是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透析生存期延长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日趋增多,血管通路狭窄己成为导致血液透析失败的重要原因.
-
生物人工肾研究进展
肾脏是第一个用人工装置替代其功能的实质器官,也是第一个被成功移植的器官[1].虽然目前的肾替代治疗已明显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预后,但它仅仅代替了肾脏的滤过功能,而不能完成内分泌、代谢、自身调节等多种功能[2,3],因而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仍然存在大量的医疗、社会和经济问题,急性肾衰竭(ARF)尤其合并多脏器衰竭(MOSF)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病死率[4].
-
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清除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恢复正常容量状态即"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的目的之一,透析过程中超滤脱水所致容量的减少与血压的降低及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相关[1,2],持续监测透析中血容量的变化可提示患者的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目前血容量监测主要有两种应用:①预测和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②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本文就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
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现已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许多国家地区慢性肾脏病(CKD)和慢性肾衰竭的第一位原发病,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导致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首要原因[1].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仍然为血液透析,但随之带来一系列临床问题,如血管通路的维护,透析当中频繁低血压的发生.尽管血液透析技术不断发展,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非糖尿病透析患者高.近的数据显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显著提高糖尿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预后.透析当中钠离子模式的调整在减少透析当中低血压的发生和达到理想的体质量也至关重要.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
终末期肾衰竭(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抑郁,应对问题的能力减弱;精神行为异常;治疗依从性下降;家庭问题,终表现为生活质量的缺陷.精神药物的治疗使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青少年会面临更加严重的身体及心理发展问题.肾脏病学家需对ESRD患者的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研究现状
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皮肤表现,虽不威胁生命,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世纪70年代,Nielsen等[1]报道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难治性瘙痒的发生率为85%.
-
CKD对CV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发生率、不良的预后和高额的医疗费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约50%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其中25%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1].
-
腹膜透析的现状及展望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我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近年来,中国腹膜透析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
从透析预后与实践研究(DOPPS)的结果看透析未来发展
1 DOPPS背景自1997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公布了有关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透析治疗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K/DOQI指南(Dialysis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DOQI)以来,至今[2]已先后公布了"2000年慢性肾衰竭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01年慢性肾衰竭贫血的治疗、腹膜透析充分性、血液透析充分性和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更新"、"2003年CKD临床实践指南"、"2003年CKD中血脂异常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03年CKD中骨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和"2004年CKD中高血压和降压药物的临床实践指南",这些"指南"被全世界作为临床实践的一个标准,对指导透析患者的治疗和改善预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血液透析设备的消毒
数以万计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为了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除了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方案和不断提高透析用水和透析用浓缩液的品质之外,透析设备的高效消毒无疑也是不容忽视的.
-
上海市血液透析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及现状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衰竭中应用多的肾脏替代疗法,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可使这类患者的生命得到延长,并有一定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血液透析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加强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血液透析治疗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的策略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快速上升,患者的血糖管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问题.本文就国内外治疗的共识和进展,结合循症医学的证据,对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值,监测的方法和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