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D44s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选择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CD44分子的标准型(CD44s)及其变异型CD44v6两种单抗,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0例正常大肠粘膜和82例大肠癌原发灶组织进行研究,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影响及各因素的内在联系.
-
Syk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生长、转移影响的动物实验
我们观察了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
-
CO2气腹对心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在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之一.1993年Alexander等[1]报道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腹壁转移的病例,并且认为腹腔镜手术增加了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随后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现对腹腔镜手术所特有的CO2气腹环境是否增加恶性肿瘤细胞特别是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
肺癌发生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目前对大多数肺癌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分子生物靶向、中医药等手段的综合治疗,往往发生远处转移影响远期生存率.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多步骤、连续的过程,受多基因及机体自身免疫情况共同控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肺癌的浸润转移可寻找早期预测、肺癌进展的生物学特征.
-
活血化瘀中药对癌转移影响的新进展
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减少肿瘤转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活血化瘀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常选用活血化瘀药,近年来探索活血化瘀中药在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
-
腔镜手术时气腹对肿瘤生长、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1901年德国Kelling医生首先用膀胱镜和气腹的方法对狗行腹腔检查,从此开创了腔镜外科学(Endoscopic Surgery).1924年Zollikofer首先选用二氧化碳作膨腹气体原.实践证明气腹是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1].20世纪下半叶,腔镜外科发展更加迅速,其广泛应用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与此同时,外科学者开始关注在腔镜手术时,气腹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产生影响.他们期待对腔镜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有一个完整的评估.为此,学者们选用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In Vitro)技术探讨腔镜气腹对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影响.现将相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DNA甲基化对Syk表达和肿瘤侵袭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基因早于1991年由日本学者Taniguchi等[1]从猪脾cDNA克隆出来,在此基础上人的Syk基因也被成功克隆,其中含有两个串联的SH2结构域--SH2(N)和SH2(C)以及一个体现酪氨酸激酶固有特性的激酶结构域(kinase)[2].
-
扶正抗癌方对小鼠肝癌细胞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扶正抗癌方对H22腹水型瘤株移植瘤小鼠模型VEGF和nm23水平的影响,观察该药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5只健康小鼠作为A :空白对照组;再将造模成功的60只,分别分为B :荷瘤对照组;C :替加氟组;D :扶正抗癌方组;E组:扶正抗癌方组+替加氟组。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实验药物灌胃,灌胃1d1次,连用14天药。第15天处死,测出抑瘤率,胸腺、脾脏指数,同时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nm23表达情况。结果:用药组小鼠瘤体重量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P<0.01),扶正抗癌方组及联合用药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高于替加氟组(P<0.01),联合用药组肝组织中 VEGF的表达降低、癌旁组织中nm23表达升高均优于西药组( 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能抑制移植性 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及转移,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改善小鼠的生存质量,其抗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增强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