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因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常导致低氧血症,气管切开不仅能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道通畅,而且可减少60%~70%呼吸道死腔[1],使有效交换量显著增加,同时便于气管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脑缺血,促进脑的氧代谢.现将我科53例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救治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以腺苷增效作用为药理特征的新型的神经保护剂[1].国内外新近研究表明[2,3],腺苷是人体重要的内源性神经保护物质,在颅脑损伤早期发挥重要的内源性保护作用[4].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并阐明其机制.
-
早期使用高氧液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颅脑损伤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和颅内高压状态,这成为病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目前临床上有高压氧、无创呼吸机、面罩给氧以及静脉氧疗.其中高压氧疗效确切,但投资巨大,且在颅脑损伤早期、手术后病情不稳定、难以长年引入静脉氧疗,临床报道如下: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体会
院前急救在整个颅脑损伤救治中十分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它救治困难,病死率高,转移病人也有一定的危险.颅脑损伤早期呼吸循环紊乱,对病人的后续治疗及预后有直接影响.伤后曾出现低血压(收缩压12KPa)和缺氧(有呼吸暂停、紫绀Pa028KPa)的病人预后明显变差.现将我院院前急救颅脑损伤的经CT及临床证实的98例,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清镁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我们连续对4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行血清镁检查,旨在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清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临床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急性颅脑损伤病人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1.5岁)。 40例中,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颅骨骨折、颅底骨折9例。 GCS计分3~8分6例; 9~12分20例; 13~15分14例。对照组26例,均为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6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岁)。 2. 方法:分别于伤后6~48小时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使用日本产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使用药盒(德国Boehringer Mannhelm)测镁离子,每批药盒均用批内干质控血清做质检。
-
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高压氧预防晚期癫痫疗效观察
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开放型颅脑损伤,其发病率在20%~57%[1].早期癫痫一般发生于伤后1周内,占2%~6%,晚期癫痫出现于伤后1周以上至数年[2].此类癫痫多由于脑组织瘢痕形成、脑萎缩及颅内并发症(如血肿、脑脓肿等)所致.早期应用高压氧能否预防开放型颅脑损伤晚期癫痫,国内外报道不多.本文对非火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报告如下.
-
正肾素盐水治疗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消除应激因素[1].我院神经外科1998年-2002年收治10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两种方法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8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广泛性脑组织肿大.头颅CT、MRI对其诊断并不困难,但确切病理机制仍未明确,愈后不良.1999年7月-2003年3月本院共收治此类患者4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通窍活血汤对颅脑损伤早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颅脑损伤是因外界暴力作用于颅脑而引起的机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目前导致突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中医药治疗受到关注,但是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有医师认为以出血为主,应控制继续内出血,以免血肿增大,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缺乏依据.本研究对64例颅脑损伤患者除常规综合治疗外早期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探讨通窍活血汤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机制.报道如下.
-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TGF-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是多肽生长因子中的一个新成员,和表皮生长因子为同一家族,目前国内外有关TGF-α与颅脑损伤修复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测定了29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α的含量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AVP、AT-Ⅱ含量变化
为了解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含量的变化情况,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对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6例非颅脑损伤患者及36例健康人血浆AVP、AT-Ⅱ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
多普勒监测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脑血流变化及其与CT诊断的比较
头部损伤是引起死亡常见原因之一,脑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又常易导致继发损伤的加重.因此,准确地测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为预防和早期治疗继发性颅脑损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目前,为大家公认的测量颅内血流速度的检查手段为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它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Barier等[2已在猪创伤脑模型上测出伤后30 min内血流速度显著增快,伤后1~2 h血流速度再一次增加,血流量增多.
-
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在该科1999年3月~11月间收治入院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
早期颅脑损伤患者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表达的研究
随着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大创伤事故发生率逐年提高,在创伤中颅脑损伤患者急剧增加,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损伤早期准确判断损伤的轻重,并给予适当的救治尤其重要.本研究检测65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时空腹血糖及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旨在为判断颅脑损伤的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 CT脑池改变与预后
我院自 1998.6~ 2000.10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70例,对伤后首次 CT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观察 GCS记分,脑干周围池形态的变化( CES)与预后关系。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 57例,女 13例;年龄 16岁~ 76岁,平均年龄 36.7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54例,坠跌伤 10例,打击伤 6例。 2、临床表现: GCS记分均≤ 8分,其中 3~ 5分 56例, 6~ 8分 14例;双侧瞳孔散大 15例,单侧瞳孔散大 28例,呼吸异常在急诊室行气管插管 10例。
-
营养支持治疗在颅脑损伤早期的应用
颅脑损伤后能量代谢根据损伤的情况不同有程度不同的变化.虽然创伤性应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要器官血容量不足,提供一定的组织能量,但如果补充营养的手段不能及时跟进,机体将迅速消耗自身的脂肪、蛋白质储存,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的概率.经临床验证:颅脑损伤的患者,在经过早期的急救后,生命体征一旦稳定,即应给予营养治疗[1].笔者就现有的营养支持方法及各自利弊进行分析,认为早期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恢复期具有重要意义,并希望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急性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清铜、锌的变化
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清铜升高,锌值下降。我们对32例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铜、锌含量检测,间接评定HBO对急性颅脑损伤早期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饲喂养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后出现能耗增高,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患者神志不清,不能经口进食,早期鼻饲喂养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和蛋白消耗,还对减轻继发性损伤,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十分有利[1、2].但是早期鼻饲喂养易发生消化道、代谢性及机械性并发症.本文通过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喂养患者的观察,探讨相关防护措施.
-
高压氧治疗护理早期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我科在2001~2002年,共对325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结果发现损伤后1~6天内开始作高压氧治疗者,治愈率达95.2%;7~10天内开始者,治愈率为84.3%.;11天以后才开始者,治愈率为67.6%,提示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护理观察,不仅能使某些致命性的损伤得到缓解如脑疝、休克等,同时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