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无菌纱布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在临床广泛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计袖带要长时间缚于患者上臂外侧,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袖带直接缚于肌肤表面,患者不断排出的汗液及体表携带的菌群易污染袖带,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且袖带多为牛筋尼龙材质,患者出汗后易致皮肤过敏产生湿疹,患者不易耐受,导致监测血压的失败。我科采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做血压计袖带内衬,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动态血压观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mbulatory blood pressur Monitoring,ABPM)已普遍应用于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其监测技术可较客观地了解血压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较偶测血压有明显的优越性,在近年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
-
年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选取2008-01至2013-12间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其中男性207例,女性105例,年龄27~72岁。入选标准:均符合WHO/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用降压药和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者。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合并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3)因情绪波动及“白大衣效应”导致血压升高者。使用Space Labs 90217(USA)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中年组(<60岁),分别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血压下降率。使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性别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性别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8-01至2013-12间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入选标准:均符合WHO/ISH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用降压药和对心脏有影响的药物者。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合并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3)因情绪波动及“白大衣效应”导致血压升高者。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其中男性207例,女性105例,年龄27~72岁。分别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将两组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ace Labs 90217(USA)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使用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动态血压检测的临床意义顾
1763年从小马身上量血压,在马背上测得血压.1896年开始从人身上测量血压.认识高血压的危险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偶测血压(CBP)在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只依靠偶测血压值诊断和治疗高血压还有些不足[1]:①延误诊断: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只是在某些时间升高;②血压的区别要点:不能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从而提不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③严重程度:不能精确地评价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④无法根据血压波动的高峰时间合理用药.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4hABPM并掌握其血压变化规律,克服了偶测血压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的治疗体会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的报道,即卒中后多数患者血压迅速升高, 而高血压是公认的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舒张压的增高,均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对于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应慎重,否则,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减少,加重脑损害[1,2].我们总结了我院1995年7月至2000年4月40例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救治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卒中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5~84岁(其中48~75岁3 2例,占80%).脑梗死18例,脑出血22例,患者均为发病后12小时内收入院者,急性期无消化道出血、严重的感染及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在此期间未使用强烈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硫酸镁等.
-
高血压不合理用药有“七宗罪”
临床中必须真正掌握各类降压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降压作用的特性,并全面了解每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情况等,才能优化地制定个体化降压方案,大限度地避免不合理用药.1.降压药应用适应证掌握不够降压药主要包括五类: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这五类降压药及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
-
38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运动血压分析
正常人运动时血压变化规律为动脉收缩压的增高与运动量的增加直接相关,运动达到高峰时收缩压不再升高甚至下降[1],正常人高收缩压变化幅度可以很大,青年男性为(190±20)mmHg(1 mmHg=0.133 kPa),女性高收缩压仅达或低于160 mmHg,与收缩压变化相反,动脉舒张压轻微下降或保持不变.
-
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各种不同原因的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阶段都会合并有高血压,而不易控制的高血压又进一步加剧肾脏功能恶化,因此认识CKD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延缓CKD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re monioring,ABPM)能够提供24 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生物钟与血压的高低关系
众所周知,很多关键的生物功能,包括体温、睡眠节律、进食、血压、血糖及很多神经和激素调节都表现出24小时周期节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现象.在一天当中,人类的血压随时都在变化,如何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大部分人血压是早晨3~5点是高峰期,晚上低.因此早上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监测自己的血压并做好记录,之后中午、晚上再测量一次,以比较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做好防护措施,以便在看医生时提供可靠的血压变化规律.
-
个体差异和环境对血压的影响
临床进行血压测量时,受检者取座位,双足平放,右上肢裸露,全身放松.医护人员按规程操作,所测量的血压值仍会与受检者清晨卧醒时的基础血压有一定差异.导致测量差异的原因是个体差异和环境对血压的影响.个体差异指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情绪、体形体重、身体状况、体位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等,环境主要指地区、种族、季节、昼夜、气温、噪声等.医护人员应当掌握影响血压测量差异的原因和规律,辨明差异的性质和大小,排除外界干扰,准确诊断病情.为此,我们总结了以下血压变化规律.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及对血压处理的研究进展
在众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持久、强有力但也是可以改变的因素.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增高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1,2].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在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但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对预后的影响及此时应采取何种措施(降血压、升血压或不干预)、于什么时间开始降压、血压多高时应降压、降到什么水平佳,这些问题多年来尚无统一认识.现就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及对血压处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维持性血透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研究
众所周知,维持性血透患者细胞外液容量不像非维持性血透患者那样随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2~3 d一次的血透,使其细胞外液容量呈现出一种由低向高逐渐上升,然后又突然下降的周期性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定的细胞外液容量可能会使维持性血透患者形成自身独特的血压变化规律.为了解这种血压变化的规律,我们对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2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研究.
-
冠心病患者78例动态血压监测与护理
近年来,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我们对78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现报告如下.
-
家中自测血压问题多
经常遇到病人诉说:"在家和医院测量血压不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血压测量和血压变化规律缺乏认识.影响血压的原因有血压表因素、测压者因素和病人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所患的是无明确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多种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足轻[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本研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1引言1940年,Ayman和Goldshine提出偶测血压值(CBP)不能真实反映血压变化规律,提出了动态血压监测(动态监测)的问题,并从两方面进行研究.
-
雷米普利降压效果的动态观察
本文收集了近 1年来,我院应用雷米普利(商品名:瑞泰,安万特医药公司)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48例,并用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ABPM),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变化规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非洛地平降压效果
为了观察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我们于2002年初至2003年6月期间,选用国产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8例,并用动态血压(ABPM)监测药物疗效及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临床效果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
23名离休干部5年高血压防治体会
防治老干部高血压是干休所保健工作中重要工作之一.由于老干部都处于"两高期",当收缩压突然过度升高,血管破裂的危险性增大,特别是脑血管破裂的危险性更大.当舒张压升高时,可引起心、肾、脑等器官的血管硬化和狭窄,从而使这些器官受到损害,造成缺血.现已经知道高血压可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所以稳定老干部血压,对于心脑血管病变及高血压并发症有重要预防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应熟悉老干部血压变化规律,以及由血压变化反映出来的心理,生理、病理变化.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维持正常血压水平,从而预防心脑血管意外,达到延缓脏器衰退,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