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帅

    通过对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

  •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行为变化和环孢霉素A的治疗作用

    作者:尹卫东;许百男;王晓刚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神经行为的变化和环孢霉素A(CsA)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对照组和环孢霉素A治疗组(n=8),以Morris水迷宫实验和避暗实验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DA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研究CsA的治疗作用.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发现,随训练次数的增多,3组大鼠潜伏期(找到平台所需时间)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CsA治疗组潜伏期较损伤对照组缩短(F=60.44,P<0.01).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证实,CsA治疗组大鼠平台搜寻成绩好于损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避暗实验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潜伏期为(292.88±12.61)s,DAI大鼠经CsA治疗后,进入暗室潜伏期则从(153.25±69.36)s延长至(224.75±55.95)s(F=71.50,P<0.05).结论 DAI发生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下降, CsA治疗可使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

  • 二次脑损伤神经细胞内游离Ca2+、脑组织丙二醛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作者:费舟;章翔;王晓峰;卢佩林;刘先珍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SBI)的发生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DAI及合并SBI(低血压与高热)组,于伤后0.5、3、12、24和72小时检测神经细胞内游离Ca2+、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DAI后神经细胞内游离Ca2+超载明显,0.5小时即有表达,12小时达高峰,持续至24小时;在伤后同一时间点,与单纯DAI组比较,DAI合并SBI组Ca2+含量明显增加(P<0.05).DAI后自由基与血液粘滞性指标在伤后3小时开始增高,24小时达高峰,72小时开始下降;与单纯DAI组比较,DAI合并SBI组丙二醛(MDA)和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单纯DAI组;脑组织中MDA含量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SBI较单纯DAI重.结论:神经细胞Ca2+超载是DAI及SBI发生机制的关键,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也起重要作用.

  • 37例伴弥漫性轴索损伤多发伤患者的诊治

    作者:邓志鸿;张俊卿;刘禹冰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情重、预后差,伴有DAI的多发伤治疗更困难,现报道我科收治的37例伴有DAI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 亚低温状态下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灵;林小华;李永波;楚磊;侯玉宇;欧兴义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亚低温及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入院20 min后给予2 g(16 mmol)硫酸镁静脉注射和7.8 g(65 mmol)硫酸镁持续24 h静脉滴注,自伤后6 h开始联合亚低温治疗,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治疗时间为3~5 d.对照组按普通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分级于治疗后1 d、3 d、1周和3个月进行评估及统计.结果治疗不同时间两组血清NSE和格拉斯哥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联合使用亚低温和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性与诊断治疗

    作者:黄益祥;尹平林;杨成;冯家卢;刘进;连子立;赵虎;曾静波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68例DA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伤后持续昏迷的时间与DAI的诊断、治疗关系.结果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55例(81%),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CT发现出血灶者55例.恢复良好17例,轻残12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23.5%).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 h,临床表现严重,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莹;苏章杰;王金环;李牧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i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40%[1].为此,笔者拟对近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扼要介绍.

  •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研究进展

    作者:詹飞霞;曹立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伴显著轴索球样变性;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基因是目前确定的唯一致病基因.本文拟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研究、分子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SWI联合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

    作者:冯振广;李牧;夏爽;冯学泉;王嵩;杜宏生;郭睿;柴超;王利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检出病灶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临床疑诊DAI的患者常规行头CT和核磁T1WI、T2WI、DWI和SWI序列扫描,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的检出率和检出体积差异,并与GCS评分、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较其他序列上能更多清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P<0.01),而DWI较其他序列能更好更多检出水肿灶(P<0.01).SWI、DWI检出病灶体积均明显高于T1WI和T2WI,前两者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I检出的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D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以及各主要病灶分布部位病灶数均与入院时GCS评分、检查前1 hGCS评分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S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量与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也具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SWI和DWI序列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出血灶和小水肿灶,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水肿无创动态观察

    作者:王鹏;谢荣厚;张赛

    [目的]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进行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测,找出DAI患者脑水肿变化规律;判断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通过监测,观察并验证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对脑水肿的治疗意义.[方法]选择DAI患者26例,其中治疗组13例,对照组13例.所有DAI患者入院后均行侧脑室穿刺术,监测颅内压,治疗组进行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不引流脑脊液.两组均给予同等量同样频次的脱水、补液、脑保护等常规治疗.术后每日使用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动态监测脑水肿变化情况,连续观察7 d,每日记录数据.[结果]DAI患者两侧脑水肿基本对称,脑水肿变化随时间天数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高峰期在第3、4天;两组DAI患者脑水肿扰动系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治疗组扰动系数在第3、4天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引流脑脊液可以有效的减轻外伤后脑水肿高峰期的峰值;BORN-BE型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仪可以有效地较灵敏的反映脑水肿变化情况.[结论]实施颅内压监护可以及时准确地的了解颅脑创伤后颅内压力变化,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脑弥散性轴索损伤脑水肿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谢荣厚;张赛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脑弥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1,2].

  • 弥漫性轴索损伤

    作者:韩志强;孙锋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nal illjury,DAI)自1982年Adams等正式命名以来,DAI尽管未被正式归类,但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颅脑损伤类型,逐渐被神经外科学界所接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明惠;夏爽;祁吉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指脑外伤后发生的,主要弥漫分布于脑白质,以轴索损伤为主要改变的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其特点为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常与其他颅脑损伤合并,病死率高.

  • 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赵新亮;王毅;冯洁;张建宁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AI组和治疗组,建立DAI模型后治疗组给予尼奠地平注射液腹腔注射,剂量为0.5 mg/(kg·d),分别于伤前和伤后6h、1d、3d、7d通过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反映脑水肿情况,通过观察伊文蓝(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DAI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EB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伤后1d和3d,2组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水含量和脑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伤后6h和1d、3d时尼莫地平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明显低于DAI组(P<0.05或P<0.01),伤后6h和1d、3d、7d尼莫地平治疗组脑EB含量明显低于DAI组(均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有效控制DAI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 幼年大鼠脑挫伤后长期病理学改变及慢性认知功能缺陷

    作者:苏章杰;杨卓

    创伤性脑损伤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幸存患儿常遗留有持久性认知功能缺陷,尤其是4岁以下的伤者.虽然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但并发的局部脑挫伤亦可能是导致该类患儿预后不良的原因(发病率高达32%).近年来相关的动物实验揭示了脑外伤反应的年龄相关性差异,作者认为损伤发生年龄可能是决定其病理学和行为学转归的一个关键因素.

  • 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作者:郭金陶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40例(71.4%),2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19例,植物生存13例,残疾10例,痊愈14例.结论 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 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益萍;肖银生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闭合性脑外伤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主要特征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多较危重,预后较差,病死率高.2004年1月-2007年2月.我院共救治50例,现总结如下.

  • 弥漫性轴索损伤2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震;刘斌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好发于神经轴索聚积区.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及小脑上脚等部位.多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损伤,是在特殊外力(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组织间发生剪切力,造成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常与CT影像不一致.DAI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DAI 2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分析

    作者:郭家杏;姚永平;张德辉;吴鹏;王多为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CT、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交通事故常致弥漫性轴索损伤,入院时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高龄患者因其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CT示组织撕裂出血则确诊的把握性大.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可显著改善预后.出现颅高压危象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弥漫性轴索损伤56例诊治分析

    作者:汪洪江;刘永亮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较常见,而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 injury,DAI)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是引起死亡及伤残率较高的脑外伤类型之一。因此,充分认识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我院1992-1998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者410例,诊断DAI 56例(13.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7例,女9例,年龄小5岁,大71岁,其中20~45岁者,占72%左右。1.2 受伤情况 汽车撞伤35例,摩托车伤11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4例。1.3 临床表现和诊断 意识状态:入院时呈深昏迷状态并持续存在者40例,呈中度昏迷者13例,伤后有短暂清醒者3例。入院时GCS评分均<8分。脑干反射及瞳孔变化:脑干反射消失达中脑以下平面者31例,双瞳孔散大22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5例患者出现双眼下斜视或强迫下视。影像学特点:入院后56例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24例患者出现脑白质及脑室旁、胼胝体区小出血灶,直径<2cmm,不伴有周围占位效应;9例患者出现薄层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余患者CT未见明显异常。

887 条记录 9/45 页 « 12...6789101112...44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