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呼衰中经环气管膜逆行气管插管的抢救
我院急诊科在 1999年~2000年期间,对急诊创伤、有机磷中毒、海洛因中毒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如经常规气管插管不成功,我们紧急改用经环气管膜牵引法逆行气管插管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BiPAP无创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27例)、B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28例)、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28例).常规组以消炎、祛痰、平喘、抗感染及持续低流量吸氧对症支持治疗,无创通气组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 h、48 h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转归情况比较.结果 无创通气加痰热清注射液组在治疗后2 h及48 h后Pa O2、PaCO2、pH和呼吸、心率均明显改善(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衰气道管理进展
呼吸机作为急性或慢性衰竭的一种治疗设备,在我国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使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高频呼吸机其呼吸频率超过正常呼吸机频率4倍以上.其重要工作原理是通过送出脉冲式喷射气流以增强肺内气体弥散,且不受局部组织顺应性及其阻力的影响,在PICU应用增强.在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衰时呼吸道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衰的气管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对有创通气所带来严重副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传感技术和人机连接界面材料的不断改进,经鼻/面罩实施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iation,NIV)逐渐增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NIV的有效性和可依从性,认为HIV在各种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正在成为急性呼衰(特别是COPD呼衰)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1].2000年由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病学会和欧洲危重病学会共同召开的世界无创通气大会对NIV实施的合理性、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达成一致共识,并为NIV的发展提供指南[2].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
BiPAP无创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衰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在我科收治的35例COPD急性呼衰患者行BiPAP无创通气的治疗,通过护理干预调控以下因素:把握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鼻面罩、给予合适的通气方式、调节适合的压力、氧浓度(FiO2)、提高人机同步性、加强营养支持、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高原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高原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易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现将本院1997年1月~l998年10月收治的10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 1997年1月~1998年10月住本院PICU的来自海拔2500~3500m103例急性呼衰致MSOF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冬春季发病占75%.
-
反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宜常规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技术进步、设备改进和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到20世纪末期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逐步达成一些共识.然而,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呼衰)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开展,NPPV在急性呼衰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受到质疑,NPPV不但难以预防急性呼衰的发生,而且也不能避免早期急性呼衰患者气管插管,更不能替代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甚至有报道认为NPPV能增加病死率.因此,有必要对NPPV技术在急性呼衰中的应用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
-
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中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本文旨在观察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
-
无创通气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单纯低氧血症(Ⅰ型呼衰),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Ⅱ型呼衰).临床上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机械通气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我科采用无创通气治疗6例急性呼衰病儿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
急重症诊治第2讲重症社会获得性肺炎:临床上的难题、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晴雨表
1 概念与诊断标准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重症社会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 CAP)概念在不断修正.早期概念是指有急性呼吸衰竭的肺炎.研究表明58%~87%SCAP有急性呼衰、需机械通气[1],因此单从急性呼衰与否来界定SCAP是不全面的.1993年美国胸部学会(ATS)提出SCAP诊断标准,含3方面:(1)呼吸衰竭,如呼吸频率(RR)>30/min、P aO2/FiO2<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需机械通气;(2)胸部X线改变,如双侧、多叶肺实变或在48 h内肺实变影增加>50%;(3)循环功能受损,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 0 mmHg,升压维持血压>4 h和4 h内总尿量<80 mL,或需透析的急性肾衰.符合其中一标准即诊断为SCAP,为入住ICU指证,简为需入住ICU的肺炎.该标准成为近10年SCAP诊断标准的基点(表1).
-
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预后质量.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救治分析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综合症,是多种原因诱发的急性肺部损伤,并以呼吸频速、急性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呼衰综合症.ARDS一旦出现,病情凶险,预后严重,处理复杂,病死率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为降低病死率,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
克雷伯杆菌肺炎引起大气道梗阻急性呼衰1例抢救
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17岁.于1998年3月3日由外院转入我院,既往健康.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135次/分,血压14/9 kPa,呼吸45次/分.神志清晰,精神高度紧张,已气管插管,左肺中下野叩诊略呈实音,左肺背部中下野可闻及管状呼吸音.胸片示:左肺下野云絮状斑片状阴影,其中可见数个气囊,左肺可见局限性液气胸.
-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与呼吸锻炼
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和呼吸锻炼就四方面的问题阐述如下.1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可分两个类型:Ⅰ型是休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患者存在低氧血症(PaO2<8kPa)和正常或低PaCO2(<6kPa),此可称为弥散功能障碍型呼衰;Ⅱ型呼衰为低PaO2和高PaCO2(>6.67kPa),也可称之为通气功能障碍型呼衰;Ⅰ型到后期多转变为Ⅱ型.至于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的呼吸功能失代偿,例如脑炎、脑外伤、电击、溺水、药物中毒、吸入毒性气体等,典型的代表就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至于慢性呼衰,多数由于长期的支气管-肺疾患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某些支气管哮喘等)、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广泛肺间质疾病、尘肺、胸廓病变、严重的脊柱弯典畸形和肺血管病变,典型的代表就是后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肺心病.急性和慢性呼衰从病史上就不难区别,从血气检查上也能确认,急性时肾脏尚未发挥其调节作用,故血液中HCO-3含量不增多;到慢性时,肾脏已发挥了它的生理性调节功能,故血气测定时可见到HCO-3增高.
-
炎性肌病伴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目的:比较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无肌炎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36例炎性肌病伴ILD的住院患者(PM 18例,DM 11例,ADM 7例).结果:9例ADM-ILD在临床和病理均无肌炎表现但都有典型的Gottron征.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PM-ILD明显高于DM-ILD,ADM-ILD则基本正常.PM-ILD对激素的治疗效果优于DM-ILD及ADM-ILD.环磷酰胺(CTX)在ILD的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对ADM-ILD的效果不甚明显.PM-ILD的生存率高于DM-ILD,ADM-ILD进展快,短期内出现急性呼衰(I型),死亡率高达85.7%以上.结论:ADM-ILD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PM-ILD预后相对较好.同时数据显示,积极的激素治疗并早期联合CTX对PM-ILD效果好,对DM-ILD有一定的效果,但对ADM-ILD则疗效不佳.
-
婴幼儿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氧疗法(附75例报告)
婴幼儿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是儿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合理准确地掌握氧疗,为抢救婴幼儿肺炎合并急性呼衰不可缺少的疗法.现将我院1995年~1997年间诊治的75例报告如下.
-
短期高流量吸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发作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病情缓慢进行性发展,呼吸功能不断减退,终导致呼吸衰竭,并在各种诱因作用下引起急性发作.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对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各种原因引起急性呼衰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31例均获得成功.插管过程一般为30秒~3分钟,呼吸衰竭均明显改善,留管时间1~37天,平均为13天,并发症少.结论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晚期支气管结核治疗体会
支气管结核也称支气管内膜结核,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发病率虽高,但因临床医师的认识及重视不够,误诊及漏诊高达60%左右[1].由于结核病特殊病理发展过程,当支气管病变发展到晚期出现管腔阻塞症状或肺不张时,局部有大量瘢痕及纤维狭窄形成,如主气道出现狭窄可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衰,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现将本院收治晚期严重支气管结核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
ARDS对人工通气的救治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衰,死亡率高达50%以上,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有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