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疗效

    作者:陈庆华;马修堂;代新年;梁涛;孟庆芳;闫玮娟;单守勤

    目的探讨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共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erg平衡量表(BBS)、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MI、BBS、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与平衡及运动功能均呈正相关(r=0.576, r=0.592,均P<0.05)。结论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

  • 脑卒中后躯干肌活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奕雄;刘初容;曾盼坚;欧阳群;张新斐;张永红

    躯干肌活动能力是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又是预测多种关键结局如术后并发症、功能下降等的重要指标。本文就近年来躯干肌的活动方式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躯干肌等长收缩角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作者:黄杰;成鹏;郎海涛;孙乐蓉;毕霞

    目的:研究不同角度对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影响,探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合理角度参数.方法:32例健康在校男性军人作为受试者,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测定其大平均力矩(MAT)、相对大平均力矩(MAT/BW)、大重复做功(MRW)、相对大重复做功(MRW/BW)、总做功(TW)、平均功率(AP)和大平均力矩屈伸比值(F/E)等指标,测试角度分别选用后伸15°位、中立0°位和前屈15°位,利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伸展测试时三组间上述所有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曲测试时上述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F/E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中,角度的选择对于伸展测试的结果影响是明显的,而对屈曲测试的结果影响并不明显;中立0°位可作为躯干肌等长收缩测试的推荐角度.

  • 选择性强化躯干肌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玉龙;翟浩瀚;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躯干肌训练改善平衡功能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第一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37例,分常规组(18例)和躯干组(19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患者的其它康复治疗相同.第二阶段试验共有脑卒中患者51例,分为A组(26例)和B组(25例),在采用第一阶段躯干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增加坐位躯干的前屈抗阻运动和坐位躯干的后伸抗阻运动;B组患者增加仰卧位上部躯干旋转运动、坐位躯干前屈旋转抗阻运动和A组的两项运动.第一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第二阶段试验,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由专人用Berg平衡量表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第一阶段试验常规组和躯干组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组高于常规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常规组和躯干组BBS评分和MPP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第二阶段试验,治疗后A、B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B组评分绝对增加幅度高于A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A组和B组平衡评分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依据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力低下的特点,选择性地强化对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即在加强前屈和后伸肌群训练的同时,增加躯干旋转肌群的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

  • 躯干肌慢速等速向心收缩肌力的测试研究

    作者:黄杰;成鹏;郎海涛;毕霞

    目的:研究不同速度对躯干肌慢速等速肌力测试的影响,探讨用于躯干肌肌力评定的慢速等速肌力测试合理的速度参数.方法:健康受试者43例,使用美国产BiodexⅡAP型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测定躯干肌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总功(TW)、相对总功(TW/BW)和屈伸比值(F/E),测试角速度分别选用30°/s和60°/s.结果:伸展收缩测试时两组间的PT、PT/BW、TW和TW/BW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屈曲收缩测试时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F/E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躯干肌慢速等速测试中,速度明显影响伸展测试值,30°/s比60°/s等速测试似更能反映躯干肌的力学特征,而对屈曲测试值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慢速范围内,屈肌肌力测试值似处于稳定的峰值状态.

  • 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研究

    作者:刘世文;槐洪波;刘然;邹仁林;罗红梅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竖脊肌、腹直肌在屈伸动作中肌电生理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发病2个月内的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患者组10例,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患者组8例,正常人组7例,采用DNI-200P型肌电仪,Ag-Agcl表面电极.收集双侧胸竖脊肌、腰竖脊肌、腹直肌在放松坐位、前倾坐位、后伸坐位的肌电信号.结果:前倾/静息时正常人竖脊肌活动曲线有明显的峰值,而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无论是健侧或患侧,曲线较缓和,峰值不明显.后倾/静息时正常人组腹直肌曲线的波峰出现,而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曲线平坦,峰值出现不明显.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竖脊肌与腹直肌与正常人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重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双侧竖脊肌前倾功能减退,双侧腹直肌后伸功能减退,轻度坐位及步行能力低下组与正常人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信度研究

    作者:黄杰;成鹏;郎海涛;禚红红;沈小丽

    目的:探讨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在1周内采用BiodexⅡAP型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了2次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获得躯干肌屈曲、伸展大平均力矩、大重复做功、总做功和平均功率等结果,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躯干肌屈曲、伸展2次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各指标高度相关(ICC>0.90),呈现良好的稳定性.结论: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在反映躯干肌肌力的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信度,测试指标稳定可靠.

  • “核心稳定性”理论与脑瘫康复

    作者:马丙祥;张建奎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例如球、地面和水等),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的问题."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四肢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佳化[1].

  • 等速测试在躯干肌功能评定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杰

    慢性腰背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其中躯干肌力学特征的改变是诱发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 Ⅱ型糖原累积病、多发性肌炎患者骨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脱朝伟;刘秋珍;常大鑫;张宁

    病例1,女,23岁,因心慌、气短八年余,全身乏力五年余而入院.查体:显示全身躯干肌及四肢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明显,肌张力降低,入院后按重症肌无力治疗未见好转.

  • 有镶边空泡远端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一例

    作者:丁卫江;曾国勇;邓丽影;王春芝;舒毅

    有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istal myopathy with rimmed vacuoles,DMRV)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远端肌病,由日本学者Nonaka等[1]于1981年首先报道,2002年Kayashima等[2]证明日本DMRV患者中位于9p12-13的GNE基因存在突变.经典DMRV在15~40岁起病,首发症状为步态异常,肌无力和肌萎缩主要累及下肢远端肌群,以胫前肌严重,股四头肌不受累,随着病情逐渐发展,后期可累及四肢所有肌群和躯干肌,但不累及面肌、心肌和延髓肌,平均起病后12年丧失独立行走能力;

  • 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躯干肌等长肌力研究

    作者:王连成;许世波;章礼勤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躯干肌等长肌力及屈伸力量比的变化。方法选择下背痛患者30例,年龄18~39岁,排除骨折、风湿、骨质疏松、畸形、椎间盘突出等特异性原因导致的下背痛,为NLBP组;另选30名身体健康、无下背痛的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40岁。应用德国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Tergumed)测试2组躯干屈肌、伸肌、左屈肌、右屈肌、左旋肌、右旋肌等长收缩值及屈伸肌力量比,并对2组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BP组躯干屈肌、伸肌、左屈肌、右屈肌、左旋肌、右旋肌等长收缩肌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躯干肌屈伸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NLBP患者伴有躯干肌肌力下降,且以伸肌降低明显,屈伸肌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NLBP的危险因素。

  •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蔡淑兰;蔡淑玲;郎友新;陈长香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约占总数20%-30%左右,较易发生在透析中脱水较多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在透析治疗的中后期[1.2].症状见于腓肠肌、足部肌肉、腹部肌肉和胸部肌肉等躯干肌的痉挛性疼痛.疼痛严重者甚至要求终止透析,原因与低血压、低血钙、低钠透析液及肉碱缺乏有关.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肌肉痉挛患者92例,通过精心护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 芒针透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茆阿文;李佩芳;孙培养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患者按照其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芒针透刺躯干肌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erg评分,两组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两组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P>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 Bart hel指数评分,两组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P >0.05;两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05.结论:常规针刺治疗与芒针透刺躯干肌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均有显著疗效;常规针刺治疗与芒针透刺躯干肌法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双手提放前后重物时躯干肌肌电活动规律

    作者:范帅;黄强民;王凤湖;汤莉

    目的 观察躯干前屈和后伸运动过程提放体前和体后重物时腰腹臀肌的肌电活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学特征.方法 10位正常健康的男性受试者直腿站立于试验平台内提放体前后的重物,同时监测双侧腰腹臀10块肌肉的肌电活动、躯干角运动和足底力系变化.分析肌电平均振幅、肌肉做功百分比和足底中心压力(center of pressure,COP)的位移,并进行常规的参数统计分析.结果 重物在前时,背肌活动较强,并且负重后背肌做功百分比增大,腹肌活动减小;重物在后时,腹肌活动较强,背肌和腹肌的做功百分比接近相等,负重后腹肌的做功百分比增大,背肌活动减小;臀中肌负重后肌电活动增加,但做功百分比基本一致.结论 躯干在前屈后伸的动态动作中,肌肉活动随负载大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前方负重时背肌主动,腹肌拮抗;后方负重时腹肌主动,背肌协同.臀中肌在动态任务中起的是稳定作用.

  • 针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李佩芳;郭庆军;浦芳;王涛;孙培养;茆阿文;韦晓丽

    目的:观察针刺躯干肌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即分为针刺躯干肌组(治疗组)和康复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的对症处理和针灸科的常规针刺及辨证加减,然后按不同组别分别给予相应的针刺和康复处理.治疗组对背部和腹部躯干肌上选定的穴位进行交替针刺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40min,期间行针一次,每日一次,一周六次,四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肢体康复治疗.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数量表(ADL)积分评定.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①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2组组间Berg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2组组间Fugl-Meyer比较: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④治疗后2组组间ADL比较: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躯干肌法与康复训练法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针刺躯干肌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优于康复训练法.

  • 躯干肌强化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红;吴建贤;王斌;洪永锋;宣波

    目的探索不同的躯干肌训练方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CP患儿80例,分为常规组(34例)和躯干肌训练组(46例),常规组采用我科常规平衡训练方法,躯干肌训练组则在常规平衡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躯干肌的训练,两组其他康复治疗相同.由专人采用社会适应性行为评定ADL量表和GMFM运动疗效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量表对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常规组和躯干肌训练组治疗后ADL评分和GMFM平衡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 或P<0.01),评分普遍增高,且躯干肌训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强化对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即在加强前屈和后伸肌群训练的同时,增加躯干旋转肌群的训练,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对CP患儿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

  •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坐位躯干旋转时躯干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关晨霞;郭钢花;郭小伟;李哲;郝道剑;李晓丽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躯干向左(瘫痪侧)及向右(非瘫痪侧)旋转过程中躯干浅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采集2组受试者在躯干左旋(向瘫痪侧旋转)45°、右旋(向非瘫痪侧旋转)45°时腹直肌、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表面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正常人在躯干向一侧旋转时对侧腹外斜肌RMS值大于转向侧(P<0.01),转向侧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RMS值大于对侧(P<0.01);向左(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和背阔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左侧(P<0.01),非瘫痪侧腹外斜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右侧(P<0.01);向右(非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1),偏瘫侧腰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5),非瘫痪侧腹外斜肌、腰段竖脊肌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右侧(P<0.01).结论:正常人在躯干旋转时胸段竖脊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呈现明显的交叉性,转向侧的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加,对侧的腹外斜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加;而脑卒中患者则没有这种交叉性.

  • 1例重症儿麻的综合康复

    作者:曹志芳;张凤侠;王霞

    某患儿, 男, 15岁.自幼双下肢瘫痪, 不能站立、行走和跨越障碍物, 依靠双上肢柱小凳蹲地移行; 体格检查躯干肌发育不均衡, 骶棘肌、腹肌发育较差, 脊柱呈S形侧弯, 骨盆倾斜, 臀部后耸, 臀部及双下肢肌肉广泛性萎缩, 双下肢大部分肌力0级, 髋膝关节严重挛缩变形, 髋屈曲右45°, 左90°, 膝屈曲右45°, 左90°, 双下肢不等长, 右<左约2 cm, 右足呈马蹄外翻, 左高弓足、跟行; 双上肢肌力5级, 双肘代偿性肥大、前臂旋前; 腹壁、肛门括约肌和膝腱反射均不能引出, 未引出病理反射; X片显示脊柱侧弯, 骨盆倾斜, 下肢骨质发育差, 骨皮质菲薄, 诊断为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截瘫).于1998年11月施行髋膝松解术并配戴胸腰脊柱矫形衣和双下肢膝踝支具, 术后开始进行综合训练.①上肢及躯干: 重点训练肱三头肌和躯干肌的力量, 采取俯卧撑、划桨练习, 仰卧起坐、两头翘起等综合体能训练, 每日1~2 h.②髋膝关节: 采用布带牵拉、沙袋压臀、人工牵拉等方式, 每日30 min.③站立行走: 配戴下肢支具和矫形衣后, 柱双拐或扶平行杠站立, 或靠墙站立, 柱双拐行走, 每日1~2 h.④坐位: 弯腰从地上拾物, 屈踝、屈膝训练, 每日20 min.⑤上下楼梯: 每日30 min.

  • 重复提举致竖脊肌疲劳作用

    作者:雷玲;肖国兵;朱人;曹强;葛林娜;梁友信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分析评价重复提举活动对竖脊肌的致疲劳作用.方法模拟造型作业的提举参数,10名健康志愿者以8次/min的频率,重复提举体积49 cm×39 cm×22 cm、负荷100N的重物100次,两次提举间隔7 500 ms,共耗时12.5 min.记录提举过程和提举前后竖脊肌大随意收缩的表面肌电活动,进行振幅和频率变化分析.结果 80%的受试对象中位频率截距明显下降,双侧竖脊肌分别平均下降11.60 Hz(14.58%)和9.52 Hz(12.65%);频谱分析显示中心频率左移.结论模拟造型作业提举参数下的重复提举活动可致竖脊肌疲劳,可能是造型工慢性腰背损伤的基础.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