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茧症4例临床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腹茧症目前病因不明,误诊率极高,多在术中确诊.在诊治方面多有争议,处理不当将致严重后果.其临床所见多以小肠或(和)盆腔脏器被一层茧状纤维膜包裹为典型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几年腹茧症发病有增加趋势.自2004-2010年,我院共收治4例腹茧症患者.现结合文献对其做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临床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达10%左右.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于盆腔脏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年间1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了此病的相关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
月经腰痛,当心骨盆不正
吴女士被腰痛折磨半年之久,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出现腰痛不久,痛经也接踵而来,每月的经期,总是出现剧烈的腹痛.前有经痛,后有腰痛,二者夹击之下,吴女士连睡眠都受到很大影响:睡得差,容易发脾气,脸色越来越差.她几次到医院检查,终医生诊断是“骨盆旋移症”,由于骨盆前倾,腰椎生理曲度过大,左右两侧髂骨高低不平,导致腰椎周围肌肉受力不均,从而出现了腰痛,并且累及盆腔脏器,进一步导致痛经.
-
3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诊治分析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由于手术感染或创伤使大网膜与盆腔脏器或切口处腹膜发生炎症粘连,以后纤维收缩,大网膜变短,将横结肠或胃部向下牵引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1].既往由于对此类病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加之认识不足、体检又缺乏阳性体征,故常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3例分析报告如下.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
据统计,约50%~6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发不孕,而不孕者中有40%~50%为EMs[1].由于EMs可导致盆腔脏器粘连,引起卵巢排卵障碍和输卵管拾卵及运卵障碍等,可能引起不孕.同时腹腔液的免疫异常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和受精卵的卵裂等.也有研究表明EMs患者围着床期在位子宫内膜出现超微结构改变等不利于胚胎着床等导致不孕[2].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等.本文就目前EMs合并不孕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TRS)是腔内彩超的一种,普遍认为适用于直肠、前列腺疾病的诊断[1],但因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部前面隔子宫直肠阴道陷凹与子宫及阴道后穹隆相邻,下部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这种解剖关系为TRS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相邻脏器提供了良好的现象条件,且经直肠端扫式探头频率高,扫查时紧贴被检查的盆腔脏器,能避免腹壁、肠气多重反射等的干扰,能细致清晰地观察子宫、附件等盆腔结构,提高病变检出率,还可以避免阴道炎症、阴道尿道畸形、老年子宫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未婚妇女提供了方便,故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
子宫肌壁间巧克力囊肿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多见[1],而盆腔脏器和腹膜无异位灶,子宫前壁肌层出现异位灶实属罕见.本文拟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子宫肌壁间巧克力囊肿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进行分析,以其为罕见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提供借鉴.病历资料
-
经阴道超声的临床应用研究
经阴道超声属腔内超声,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紧贴阴道穹窿及宫颈,声束经阴道穹窿进入,不需充盈膀胱,不受肥胖影响,避免肠道气体干扰 ,且盆腔脏器处于近场范围,图像清晰,分辨率高,故在妇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介入性超声系指应用超声显像仪通过侵入性方法达到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是现代超声医的一个分支 ,在妇产科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是妇产科介入性超声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使许多妇产科疾病在微创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因此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盆底肌锻炼对产程的影响及产后尿失禁的预防
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损伤引起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等盆底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笔者对孕妇从孕16周起进行系统规律的盆底肌锻炼,观察其对产程进展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
剖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女性的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状态和功能有特殊重要意义;当盆底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乃至相应器官的生理状态及功能发生病理变化,盆腔脏器(下尿道、生殖器、下消化道等)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系列临床有关症状,该类疾病称之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伤不能及时恢复,则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高,针对这些原因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通过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出院前一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并嘱咐产后42天回院进行盆底肌肉检测和进一步治疗,明显地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妇科炎症性疾病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几种情况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致整个盆腔脏器.病原菌有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等.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如子宫和卵巢,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和阴道直肠隔等部位,发生在腹壁切口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1],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手术时将具有种植能力的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处,在该处种植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渐升高,术后腹壁切口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探讨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飞快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由于对机体创伤小、出血少、盆腔脏器干扰少,术后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且美观等优点,在妇科手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左室隧道1例
孕妇,25岁.孕1产0.孕39周常规产检.无异常家族史.超声检查: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胎儿颅脑、颜面、脊柱、四肢、双肺及腹、盆腔脏器、胎盘、脐带、羊水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脏条件下:四腔心基本对称,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均未见明显异常.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1].
-
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冠囊肿29例分析
卵巢冠囊肿在妇科肿瘤中较为常见,占附件肿瘤的10%[1],但临床误诊率为90%左右[2],可能与腹部超声诊断率不高有关.而阴道超声因靠近盆腔脏器,可清晰显示卵巢及子宫,故诊断率较高.本文对经阴道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29例卵巢冠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介入诊断宫颈癌全盆腔切除术后并发髂动脉-输尿管瘘1例
患者,女,37岁,诊断宫颈癌(Ⅲb)1年,曾行化疗、放疗术、盆腔脏器全切术后3个月.术后患者定期更换肾盂输尿管支架管,曾因自行更换时出现血尿,入院治疗后缓解.术后2个月患者部分肠管坏死,形成肠瘘,粪便自阴道口排出.
-
阴式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属腔内超声,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紧贴阴道穹窿、宫颈,声束经阴道穹窿进入,不需充盈膀胱,不受肥胖影响,避免肠道气体干扰,具有探头接近子宫、附件等盆腔结构及探头频率高等优点,且盆腔脏器处于近场范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而获得更多的血流信息,故在妇产科应用越来越广泛.
-
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盆底形态影像学诊断进展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直肠远端、肛管及盆底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过程的不顺利,这些因素有时仅存在于排便时,而在非排便状态时可以不存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作为功能性疾病,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由盆底腹膜及盆腔脏器形态位置或病理生理改变等而引起的一个特殊症候群,包括排便困难、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盆底沉重感、口服泻剂或手法助排等排便障碍症状.出口梗阻性便秘包括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等,直肠指诊、钡灌肠或肠镜检查大多难以发现病变,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医师感到很困惑和束手无策.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的盆底形态及盆腔脏器可发生一系列变化,现就国内外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一项调查[1]显示至76~85岁,约有1/5的妇女需因盆腔器官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行手术治疗,有研究认为胶原蛋白的代谢异常在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3],临床中也发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有很多合并压力性尿失禁[4],因此有人建议对于伴随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在做盆底重建的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5],而另有研究提示因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手术的患者与全盆底重建和尿道悬吊术同时进行的患者术后组间压力性尿失禁情况没有差异,且仅行盆底重建的患者有1/3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可自愈[6],还有报道证明在盆底重建的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并不增加多少益处[7],因此没必要同时行两个手术。2010年国际尿控研究协会(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Research Society,ICI-RS)特将此问题提出讨论,但终未得出一致意见[8],而尿动力学是20世纪末新兴的一门科学,它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检测尿路各部的阻力及尿液流速,从而了解膀胱的功能及尿路的梗阻情况,是国际指南推荐的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前的辅助检查。因此我们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因为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析她们的尿动力学特点,从尿动力学角度阐释行盆底重建的同时是否需要行抗尿失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