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作者:胡琴;李鸣;肖家平;李强

    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武汉市第五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 ~75岁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急性期接受丁苯酞注射波静脉注射,恢复期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整体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逐渐下降,MMSE逐渐升高.治疗组的NIHSS和MMSE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对照组NHISS评分自发作期到24周下降30%,治疗组下降44%;对照组MMSE评分自发作期到24周上升17%,治疗组升高32%.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有助于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 西洛他唑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109例

    作者:邹胜华;林敏;李开奇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po;均常规给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降颅压和保护脑细胞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血栓药物.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100 mg,bid,po.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28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受压睾丸的处理体会

    作者:廖文棠;周迪刚;胡栋;张莉萍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外环狭窄,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包括肠梗阻、肠绞窄、肠坏死、睾丸缺血甚至睾丸梗死等并发症发生,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疝病例的1/6.本文总结本院从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28例新生儿嵌顿疝患儿临床资料,并重点介绍对受压睾丸的处理体会.

  • 侵犯横窦或乙状窦的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研究

    作者:段韬

    侵犯横窦或乙状窦的脑膜瘤并不常见,肿瘤的切除具有挑战性.主要的风险在于全切肿瘤时可能会损伤瘤周静脉或窦,引起静脉闭塞和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复发的风险与肿瘤切除的程度相关.而对于不同梗死程度的侵窦脑膜瘤手术方式不同.在本文中,笔者回顾了不同手术方式,并综述如下.

  • 实验性脑静脉血栓的病理生理

    作者:常飞;张临洪

    通过动物实验资料,阐述脑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早期的静脉梗阻可引起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灌注减少、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源性水肿共存、缺血半暗带损伤等多方面变化,综合决定着静脉梗阻后的发展方向.

  • CT动态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久波

    目的 探讨CT动态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肠系膜上静脉梗死病人,分析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的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肠系膜上静脉梗死患者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内见圆形充盈缺损,增强显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的CT表现.CT平扫肝脏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后.门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肝实质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造影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结论 CT动态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水平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作者:陈奕雯;李耕;卢丽君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水平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74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为观察组,242例其它脑梗死患者为病例对照组,74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血检测MMPO、MMP-10、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信息,以入院后30 d死亡率为观察终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MPO、MMP-10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而病例对照组的MMP-9、MMP-10、TIMP-1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死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低于存活者(P<0.05),TNF-α、MMP-9、MMP-10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F-α、MMP-9、MMP-10和TIMP-1的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30 d死亡率有关,其OR值分别为1.09、1.18、1.13和1.32.结论 MMP-9、MMP-10和ⅡMP-1水平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死亡率有关,可以作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预后及死亡率判断的辅助指标.

  • 丁苯肽治疗后循环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文蕾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 ion ischemia,PCI)是指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ranscient ischem iaat t ack,TIA)和脑梗死,发生于后循环的TIA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急症之一,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前兆[1],所以尽早诊断,尽早选用有效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对缓解临床症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梗死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肽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后循环TIA患者84例.入选标准:首次发病48小时内,以突发眩晕,呕吐,肢体乏力,复视,行走不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2],且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未见明确梗死灶.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0~82岁,平均(66.9±8.8)岁;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9~83岁,平均(68.7±9.2)岁.两组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如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脑血管病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CT平扫能否准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关键;林玲;黄展坤;初建平;杨智云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临床表现多样,急诊准确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而 CT 平扫是急诊首选的影像检查,本研究探讨是否能通过CT平扫对CVST作出准确诊断。方法35例 CVST 病例为病例组,另40例行急诊 CT 扫描的非CVST病例为对照组。两组按年龄和性别匹配。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的共同判别全部图像,另一医生测量CT值并总结病史和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评价CT值在这两组中有无差异。使用ROC曲线来分析CT值在诊断该疾病中的佳诊断界值。以CT诊断界值为变量A ,特殊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白血病、妊娠等)为变量 B ,症状(头痛和/或抽搐)为变量C ,静脉回流障碍 CT 表现(头皮肿胀和/或静脉性梗死)作为变量 D ,采用诊断性试验分析法得出各个特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可靠性,根据结果给每个指标计分(1~3分),计算各个病例的诊断总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病例组 CT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 值的佳诊断界值是68 HU(约登指数为0.886)。静脉窦区的CT值(变量A)是其中佳单独预测因素(敏感性93%),其次是静脉回流障碍CT表现(变量D )(敏感性77%),而其他两个变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可靠性检验的结果,变量A 计为3分,变量D 为2分,变量B 和C均为1分。总分大于等于5分,病例诊断CVST是准确的,诊断敏感性为88.6%、特异性100%、可靠性94.7%。结论结合病史、症状以及CT平扫征象,颅脑CT平扫能较准确地诊断静脉窦血栓。

  • Wallenberg综合征的非典型表现

    作者:胡涌泉;胡昌益;张社卿;郑惠民

    目的 加强对Wallenberg综合征各种临床表现的识别,做到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方法 回顾近期2例病人的就诊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该综合征的各种非典型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中,例1仅有三个主要体征,提示3个主要结构的损害,这3个结构均在延髓的背外侧靠小脑下脚处;其他结构,如疑核、脊髓丘脑束、网状结构等不受累及,这些表现是零碎的Wallenberg综合征.例2除了具有典型的6联征外,又多了个对侧面部的感觉障碍,这种表现属于扩大的Wallenberg综合征.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了解局部的神经结构是早期识别的前提.

  •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雷作梅

    目的:探讨对梗死后心绞痛进行临床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10例,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将这两组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者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以西医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为72.7%,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结论对梗死后心绞痛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得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患者血液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广泛应用。

  • 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肖德勇;黄银兴;赵琳;魏梁锋;丁陈禹;王守森

    目的:总结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缺血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的病例资料。8例有较典型的临床卒中症状。术前存在高生长激素血症6例,伴全垂体功能低下2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周边不均匀环形强化8例,鞍底下陷7例。术中见肿瘤血供差7例,明显干酪样或豆腐渣样组织5例,瘤内少量陈旧性出血2例。结果组织病理均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生长激素型腺瘤4例,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型腺瘤2例,催乳素型腺瘤1例,无功能型腺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4个月以上,未见明显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梗死性垂体腺瘤卒中临床少见,常有较典型临床卒中症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生长激素型腺瘤具有好发倾向,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刘方军;张永力;孙玉明;周忠清;王计强;石祥恩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内科治疗无效而行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搭桥血管通畅,血运充足,吻合口无狭窄,脑皮质血管染色良好.结论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重新评价.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

    作者:程骁;翁銮坤;罗浩轩;周丽华;王立新;孙景波;黄燕;蔡业峰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再灌注后Cx43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MCAO组(60只)和假手术组(15只)。MCAO组均行MCAO手术,术后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0.5、4、12、24 h 4个亚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各组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脑组织TTC染色及神经元尼式染色,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Cx4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AO组造模成功率75%。MCAO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脑梗死面积增加,额顶叶皮质区神经元大量损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及MCAO 0.5、4、12、24 h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0.23±0.12、0.58±0.18、0.78±0.07、0.61±0.05和0.27±0.07, MCAO 0.5、4、12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AO 24 h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AO组侧脑室下区Cx43的表达在0.5 h开始升高,4 h达高峰,12 h逐渐下降,直至24 h恢复基线水平;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 Cx43蛋白在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以双侧肾梗死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一例

    作者:傅淑霞;裴华颖;邢玲玲;王藏海;史朝霞

    以双侧肾梗死为首发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临床罕见,我们遇到1例并随访1年,报道如下.患者男,41岁,因腰痛13d,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既往健康.13d前无诱因持续右侧腰痛,7d前双侧腰痛,体位变动时加剧,前倾坐位减轻,时有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2kg.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糖尿病肌梗死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沙朝晖;付平;周莉;钟慧;刘先蓉;黄颂敏

    糖尿病肌梗死(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DMI)是糖尿病的少见并发症,于1965年由Angervall等首次报道,现已报道约120例,国内于2002年首次报道[1].本病通常发生在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以及相关微血管并发症者,约70%的DMI患者伴有糖尿病肾病[2].直到1998年,DMI才在肾脏病学领域被首次报道[3],在透析患者的DMI不到20例,在腹膜透析的DMI仅有3例[3-5].现就我科1例腹膜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MI作一个案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机制

    作者:章斌;史伟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管钙化十分普遍,可导致心肌缺血、梗死等严重症状及死亡.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将有助于对其防治,减少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 神经眼科体征在重症脑干梗死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明伟;王鲁宁;汤洪川;王振幅;贾建军;解恒革

    目的观察神经眼科体征在危重脑干梗死病例中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尸检确诊的脑干梗死患者神经眼科体征类型与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8例出现眼科体征,表现为各类眼震,颅神经麻痹、瞳孔大小异常、同向凝视麻痹、霍纳综合征和核间性眼肌麻痹等.其中出现2种或以上的复合眼征共13例.累及中脑、桥脑或延脑的复合病灶有12例,有中脑病灶者均出现神经眼征.结论观察记录神经眼科体征对危重脑干梗死的定位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 儿童中-轻度外伤后基底节梗死的诊治

    作者:张万宏;李国建;张建平;刘俊明;方树民;范忠秀;袁向尚

    儿童中-轻度脑外伤(GCS评分9~15分)后基底节区梗死,临床比较少见,现将我院于1994年10月至1998年11月收治43例,报告如下.

  • 脾部分栓塞术后的护理

    作者:庞振雄

    脾部分栓塞术(PSE)是通过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向脾动脉或其末梢分支注入一定量的栓塞物,使脾部分区域梗死和机化,产生脾切除效应,用于治疗各类型脾亢、部分血液病和脾破裂出血.我科对32例患者进行PSE,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526 条记录 23/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