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

    作者:丁尚伟;吕清;王新房;谢明星

    目的 探讨术中冠脉血流显像(CFI)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18只健康开胸杂种犬于前降支分出第一对角支后约1 cm处结扎3小时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3小时后应用i13L高频探头观察前降支远端及前壁心尖段心肌内血流灌注程度、血流方向,并测量心肌内冠脉血流速度,同时在以上观察时点经股静脉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对照.结果 18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前降支3h后,根据MCE显示前壁心尖段有无造影剂充填分为无侧支循环形成组(A组)和侧支循环形成不充分组(B组),A组10只犬中,CFI显示60%(6/10)未见血流信号显示,40%(4/10)前壁心尖段内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B组7只犬中,CFI则均显示有少量血流信号,与基础状态相比,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max)及D-Vmax/S-Vmax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另有1只犬MCE显示前壁心尖段造影剂充填良好,CFI亦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0.65 m/s)快于基础状态峰值血流速度(0.28 m/s).结论 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直观、无创、敏感地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与MCE比较,能更敏感的反映心肌血流灌注.

  •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方法的多模态应用

    作者:王辉;陈楠;李坤成;段祥攻

    目的 探讨度中心度(DC)、镜像组织功能连接(VMHC)和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ROI-FC)3种多模态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类数据处理方法在反映脑功能信息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10名正常志愿者和10例亚急性期脑桥梗死患者的静息态fMRI数据.首先采用DC和VMHC对数据进行预分析,获得梗死患者脑功能显著改变的脑区作为ROI,然后采用ROI-FC分析梗死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结果 采用DC未得到有意义的结果,VMHC发现患者左右顶下小叶/角回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以此为ROI,ROI-FC发现患者右楔前叶、左顶下小叶、左右颞中回、左右额中回功能连接降低,左额中回/中央前回、左额上回和右扣带回后部/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综合应用DC、VMHC和ROI-FC 3种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类数据处理方法,可发现脑桥梗死患者相关的脑功能网络紊乱,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高培毅;林燕

    目的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影。此外,相应静脉回流区可见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也可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但脑组织内无异常信号改变。结论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皮层动脉或大静脉窦闭塞)的MR检查中,T1加权像形态学变化要早于T2加权像信号的变化。

  • 肝梗死CT影像分析

    作者:寿毅;王翔;程红岩;徐爱民;陈栋

    目的研究肝梗死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梗死28例,均经CT扫描.结果根据发生部位与形态将肝梗死分为3型:肝叶型(22例),包括肝脏手术史12例(包括肝脏动脉化疗TACE),合并肝癌(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及乳腺癌肝转移、盲肠癌肝转移)8例,不明原因1例,肝移植术后1例;包膜下型(4例),包括肝脏移植术后2例,大剂量激素治疗1例,腹部钝伤1例;胆管周围型(2例),均为行肝脏动脉化疗术(TACE)后.结论肝梗死作为一种少见的疾病,CT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提高肝梗死正确诊断率.

  • CT窗技术在早期大脑中动脉区梗死诊断中的价值(ROC分析)

    作者:廖美焱;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黄雄;屈艳娟;罗锐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分析方法评价窗宽、窗位变化在CT平扫诊断早期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梗死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证实的23例早期MCA梗死(<6h)病例,23例无MCA梗死组为对照组,两名医生用两种窗设置:常规窗(65Hu窗宽、35Hu窗位)、调整窗(10~80Hu窗宽、20~50Hu窗位)进行诊断,采用Windows 95版ROCKIT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调整窗结果与常规窗相比,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从43%和54%增至74%和76%,调整窗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常规窗面积(P<0.05). 结论在CT平扫诊断早期MCA梗死中调整窗设置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杜先红;刘范林;杨小君

    目的 探讨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远端高信号血管征(HVS)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MCA供血区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分为HVS阳性组13例和HVS阴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入院时及入院10~14 d患者的NIHSS评分差值).结果 HVS阳性组患者平均梗死体积为(76.49±28.72) mm3,入院时NIHSS评分为11 (1~22)分,入院10~14 d时NIHSS评分为7(0~21)分;HVS阴性组患者平均梗死体积为(97.69±30.26) mm3,入院时NIHSS评分为15 (7~25)分,入院10~14 d时NIHSS评分为13 (4~25)分.HVS阳性组及阴性组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10~14 d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0、3.538、4.159、5.218,P<0.05).结论 早期MR FLAIR序列远端HVS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对诊治急性MCA供血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佳霖;惠品晶;郑园园;张白;胡春洪;刘一之;方琪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TCD和(或)TCCS诊断为单侧CMCAO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54例,记录患者DSA上软脑膜侧支(LMA)分级.TCD和(或)TCCS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流速(MV),并计算其患侧(i)与健侧(c)MV比值(MViACA/MVcACA、MViPCA/MVcPCA).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LMA分级的相关性.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无症状组(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9例)和脑梗死(CI)组(27例),比较3组患者ACA及PCA血流参数差异及相对CT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 MViACA、MViACA/MVcACA与LMA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00;r=0.757,P=0.000);MViPCA、MViPCA/MVcPCA与LMA分级均呈正相关(r=0.383,P=0.004;r=0.624,P=0.000).无症状组、TIA组患者MViACA、MViPCA、MViACA/MVcACA、MViPCA/MVcPCA均高于脑梗死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组、TIA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均高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均低于脑梗死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和(或)TCCS上ACA及P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DSA上LMA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与CT灌注成像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指导单侧CMCAO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从血液中分离一株脆弱类杆菌

    作者:张悦娴;陈民钧

    我院细菌室从一例小肠升结肠出血性梗死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株厌氧脆弱类杆菌.介绍如下.

  • 心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莉;高平进;朱鼎良

    传统观点认为,心肌细胞出生后即向终末分化,不能够复制,并且成年心肌组织中没有储存的心肌祖细胞,因此心肌受损后心肌细胞不能再生,被疤痕组织代替,终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受损[1].1994年,Soonpaa首次发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成年小鼠发生梗死的心肌中,能够存活并且能够限制疤痕发展及预防梗塞后心衰的发生[2],提示心肌干细胞治疗可能会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损伤后的恢复问题.

  • 反向思维——介绍一种胆大而小心的尝试:升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作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压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医师困扰和有争论的问题.一派人主张应当降压,理由是:降压能减少缺血性梗死转化成脑内出血的危险.脑卒中病人既往病史多有高血压,急性脑卒中时又常伴有梗死周围水肿,高血压会加重水肿.

  • 回顾性分析2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作者:王艳淑;李新;王晓丹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治疗的2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80岁为该病高发年龄,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病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感觉障碍、智能障碍等.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以膝部、体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脑干等部位.其中有6例行头MRA证实存在动脉狭窄或闭塞.经治疗后16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好转,3例恶化出现意识障碍,1例无明显变化.有6例存在智能障碍,其中4例无变化或降低,2例轻度改善.结论 胼胝体梗死因部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头MRI特别是DW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肢体运动功能较高级神经功能预后好.

  •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死患者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曲鹏;邓根群;李永旺;王岩;刘奇志;牛楠;丁彦春;娄大元;朱宁

  •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脑梗死分布关系分析

    作者:徐萌萌;王玉洁;辛岳;武青;叶慧茸;王健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与后循环脑梗死分布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229例,根据有无VAH分为VAH组116例和非VAH组113例,比较2组间临床及影像特点;同时分析VAH同侧和VAH对侧后循环脑梗死分布的关系.结果 VAH组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比例高于非VAH组(28.45% vs 10.62%,P=0.001);VAH组同侧近段梗死和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VAH对侧(15.52% vs 6.90%,P=0.003;10.34% vs 2.5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组合并FTP的概率较非VAH组高(OR=2.932,95%CI:1.403~6.130,P=0.004);VAH组同侧近段梗死和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VAH对侧(OR=4.397,95%CI:1.417~13.642,P=0.010;OR=11.996,95%CI:2.083~69.087,P=0.005);VAH组同侧基底动脉弯曲凸向多于VAH对侧(OR=4.076,95%CI:2.236~7.431,P=0.000).结论 VAH同侧较VAH对侧后循环近段梗死发生率高.

  • 小覆盖范围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的评价

    作者:暴党振;王鹤;暴焕英;宋新蕊;潘运高;任长岭;姚丽斋;黄一宁

    目的 探讨用较小扫描范围的CT灌注成像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接治的22例连续脑卒中患者,均在发病1~24 h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查.应用Z轴80 mm范围灌注参数,得出脑梗死核心区、半暗带的体积.计算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根据Z轴长度80 mm的CT灌注结果的治疗方案为基线,将较小覆盖范围获得的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计算较小范围灌注评价治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0.2时,较小覆盖范围应用40 mm范围的CT灌注检查,可以准确评价梗死核心区与半暗带.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0.2时,40 mm的Z轴覆盖范围CT灌注成像能够对病灶的范围与性质做出诊断.

  •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病灶形态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关系

    作者:邱忠明;段作伟;桑红菲;杜鹃;张晓浩;马楠;谢霞;樊新颖;刘新峰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 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 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 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 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梗死患者早期脑卒中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辉;王经忠;张莹;方岩;周海云;杨青松;姬卫东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梗死(IWI)患者早期脑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IWI患者84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47例和稳定组37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脑梗死模式和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进展组糖尿病和入院后血压降低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48.9% vs 27.0%、78.7% vs 43.2%),区域软脑膜侧支评分(rLMC)明显低于稳定组[(5.30±2.21)分vs (8.03±4.25)分,P<0.05,P<0.01].进展组与稳定组在IWI、IWI+外分水岭梗死、IWI+皮质下梗死、IWI+皮质梗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展组混合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25.5% vs 5.4%,P<0.05).rLMC是IWI后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95%CI:1.052~1.519,P=0.012).结论 rLMC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IWI后早期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二氧化碳吸入负荷试验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

    作者:丁笑笑;石进;陈予东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CO2吸入负荷试验评价老年患者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方法 选择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29例,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设定左右共12个感兴趣区(ROI),计算各ROI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比值(rCBF),比较正常侧与患侧rCBF的差值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前后各ROI的rCBF变化.结果29例患者共有348个ROI,静息状态和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 rCBF均正常的ROI有149个;静息状态rCBF正常、CO2吸入负荷试验后rCBF减低的ROI有101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减低更明显的ROI有26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较前升高的ROI有72个.有8例患者CVR正常,占27.6%.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储备能力存在4种不同情况,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中存在CVR正常者.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贾巍;梁新明;张保朝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MRI特点和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并根据MRI脑梗死灶特征进行梗死分型.结果深穿支梗死患者20例中,单发梗死14例,多发梗死6例;皮质支梗死患者14例中,单发梗死8例,多发梗死6例;分水岭梗死患者26例中,单发梗死12例,多发梗死14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模态MRI患者中,以分水岭梗死常见,其次为深穿支梗死和皮质梗死.

  • 吸烟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马腾云;张雄;曹裕民;龙隆;王硕;代成波;马桂贤;王丽娟

    目的 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 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 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u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 vs 27.4%,P<0.01).结论 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 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对照研究

    作者:万跃;彭小祥;刘文军;但毕堂;严丹;朱遂强

    目的 比较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20例,根据入选标准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4例、常温组8例(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和低温组8例(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治疗).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体温、心率、血压、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和术前、术后1、7、15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动态变化及发病24 h梗死体积.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低温组术后1、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降低,低温组发病24 h梗死体积[(6.41±3.28)cm3 vs(13.65±5.27)cm3,(9.15±4.12)cm3]较常规治疗组和常温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短时间极低温生理盐水颈动脉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比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在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有明显改善.

526 条记录 2/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