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子健;刘志超;何景华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凝血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除常规对症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po,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S)评分]、认知功能[按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并记录继发远隔损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脱落病例共8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5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凝血功能指标、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NFDS评分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观察组明显高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继发远隔损害发生率(11.3%)明显低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可降低远隔损害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 两种方式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作者:胡晓露;高飞;陈康宁

    目的 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方式治疗青年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的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0%)患者77例,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和内科治疗组,评估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组后1年内mRS评分和缺血性卒中复发、死亡、脑出血事件.结果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77%,1年内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35%、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脑出血发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随访1年时mRS≤1分患者比例分别为91.30%、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2分的患者分别为95.65%、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对降低青年再发卒中风险比内科治疗更有效.

  • 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的高压氧治疗

    作者:吕胜青;杨辉;李宁;安宁;刘海鹏

    目的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脑外伤所致脑疝,造成大脑后动脉梗死恢复期高压氧治疗情况及其疗效.均采用首次治疗3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治疗2个疗程的方法,间断治疗3~6个月.结果按GOS评分结果,重度致残和植物生存各1例,轻度致残和恢复良好各2例.结论高压氧治疗是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予以积极开展.

  • MicroRNA-2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间质纤维化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雷学智;徐小龙;胡建敏;孙光曦;李民;郭颖;陈桦;张焕标;赵明

    目的:观察 MicroRNA-21(miRNA-2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信号通路中的机制。方法选择20只 SD 雄性大鼠,分为 UUO 组和假手术组(Sham 组),分别于建模后第3天、第7天各采集每组5只大鼠肾脏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变化,采用 Masson 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肾组织纤维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中 TGF-β1、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第3天和第7天 UUO 组肾脏组织中 miRNA-21与 Sham 组比较均升高(P <0.01),7 d 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与3 d UUO 组相比升高(P <0.01)。建模后3、7 d UUO 组 Masson 染色纤维化评分、TGF-β1、Samd3、α-SMA 及 Col-Ⅰ蛋白阳性表达面积较 Sham 组升高(P <0.01),以上指标7 d UUO 组较3 d UUO 组比较表达增强(P <0.01)。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正相关(r=0.888,P <0.01);肾组织 miRNA-21与 TGF-β1、Smad3、Col-Ⅰ、α-SMA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799、0.849、0.882、0.896,P <0.01)。结论UUO 大鼠肾组织中 miRNA-21在建模后表达上调,且间质纤维化程度越重表达越高,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上调 miRNA-21从而介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 颈动脉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华;陈淑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根据发病机制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微栓塞型和梗死型[1].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是其主要病因之一[2].近年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与TIA的发生与愈后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现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 静脉溶栓治疗重症基底动脉梗死

    作者:王玉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发出的左右大脑后动脉及左右小脑上动脉,5支动脉闭塞引起多部位的梗死临床综合征,造成中脑、枕叶、丘脑及颞叶皮质等部位的梗死.TOB所致的心血管功能紊乱而致的肺内水肿系肺脑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亦称为脑源性肺水肿[1,2],见于各种病因所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α-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增加,使周围血管收缩,左心室排血阻力增高,引起毛细血管,左心室舒张终末压升高,而致肺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原发病数分钟内发生气短,烦躁不安,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弥漫性湿啰音.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5例该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钟友惠

    便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导致再出血及梗死,加重病情.近3年来笔者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分析其便秘的常见原因,注重了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100例

    作者:曾泽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7~76岁.突然发病30例,逐渐发病70例.病程2小时~7天.头痛、呕吐50例,肢体偏瘫70例,忧郁23例,嗜睡11例.脑CT示均有梗死病灶.

  • 震颤麻痹23例脑电图分析

    作者:秦怒涛

    本文分析 23例震颤麻痹的脑电图以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23例病人均为先从一侧肢体震颤开始,以后涉及对侧,随之出现全身强直、运动减少.服用"多巴胺类"治疗有效,符合震颤麻痹的诊断 [1],临床均有 1~ 10年病史,男 16例,女 7例,年龄 43~ 72岁, 10例合并全身强直,运动减少.病因未明 19例,病程中合并高血压病 3例,糖尿病 1例. 22例行头颅 CT检查均未见异常, 1例 CT显示左颞有梗死灶.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郑传明;王振杰;纪忠;窦贺贺;姜海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老年AOSC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科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3例老年AOSC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选择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外科手术组(56例)与PTCD组(147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TCD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合并基础疾病,外科手术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对较好。两组患者术后1、3、5 d总胆红素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患者术后1、3、5 d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所有胆总管直径大于6 mm患者的肝内胆道穿刺均成功,成功率达100.0%。PTC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平均费用均低于外科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OSC临床特点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合并基础疾病多,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比较重要。PTCD相对安全,但往往需要再行择期手术,所以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作者:殷国民

    目的:探讨B超联合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12月门诊诊断为肾后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30个肾脏)在局部麻醉下行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30个肾脏有28个一次性穿刺成功,另2个改用直径较小引流管再次置入成功;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直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肺血栓栓塞与肺梗死形成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文兵;高德伟;俞森洋;刘长庭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后肺梗死形成的临床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11月~2003年3月尸检证实的肺血栓栓塞症72例,其中发生肺梗死21例,分析临床及病理特征,如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脓毒血症、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胸腔积液量、被栓塞动脉的大小、栓塞的部位等因素对肺梗死形成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血栓位于下叶动脉或远端小动脉与肺梗死形成密切相关.梗死灶相对较小且靠近胸膜.结论除充血性心衰外,下叶及邻近胸膜处小动脉的栓塞可能与肺梗死形成有关.

  •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1例报道

    作者:田建林;郭锐;徐桂萍

    患者,男,78岁,因"突发性腹痛、口渴3 h"入院.有慢支炎、肺气肿、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有外伤史.查体:T 37.4 ℃,R 30次/min,P 114次/min,BP 8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消瘦貌,唇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叩诊过清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浅弱,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消失.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冬梅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中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病症之一,其病死率可达20%~30%。从80年代早期开展静脉溶栓疗法之后,大量资料表明早期溶栓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救治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面积,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AMI的总病死率。我科CCU病房从1994年5月至2001年6月对42例AMI病人应用了溶栓疗法。现将我们在治疗护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2例

    作者:蔡建华

    例1,男,68岁.入院前4h在家看电视,突发右侧肢体抽搐,以右上肢抽搐明显,发作持续1~2min后,自行缓解,反复类似发作2次,家人急送我院急诊科,经头颅CT发现左侧颞叶2cm×3cm×1cm大小低密度影,多为脑左颞叶梗死.

  • 脑梗死后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诗贤;刘尊敬;杨期东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高血糖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高血糖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3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血糖组病情轻,梗死灶小,糖尿病高血糖组与非糖尿病高血糖组病情重,梗死灶大.结论:脑梗死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 胼胝体梗死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安强;徐洁

    胼胝体是连合两侧大脑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侧大脑半球联系及功能协调上有重要作用,其解剖位置处于较深的中线上,又是多支血管供血;80年代前影像检查技术落后,不普及,胼胝体梗死偶见个案报道.

    关键词: 胼胝体 梗死 AVM MRI
  • 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符惠芳

    目的:探讨脑干部位缺血性卒中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对120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根据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自拟调查问卷,用于测量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由专门人员对患者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预后良好组88例,占73.33%,预后不良组32例,占26.67%。结论经济收入、入院时意识障碍、脑部多发梗死灶、入院时NIHSS评分、TC和LDL为影响脑干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脑干梗死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作者:陈志伟;李月春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干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抑郁状态评分.结果 病例组抑郁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干梗死可能导致抑郁情绪.

    关键词: 脑干 梗死 抑郁情绪
  • 脾脏梗死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李沫

    患者女,60岁,畏寒发热一周,起初体温高达39℃,发热第一天门诊体检:咽部无充血,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4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红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腹部 B 超检查:肝脏为血吸虫肝病表现,门静脉1.4cm,胆系未见明显异常,胰腺正常,脾肋间厚5.0cm,脾静脉0.8cm,腹腔未见异常。B 超诊断:血吸虫肝病。脾大。门诊以抗菌素治疗后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526 条记录 25/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