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血测定含量对比

    作者:李世光;蔡大炜;陈良余;周阳;倪训业;严激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29例AMI和23例OMI的Fg和DD含量,进行Fg和DD比较.结果 AMI组Fg、DD含量明显高OMI组(P<0.05). 结论Fg和DD的升高是AMI的重要依据.

  • D-二聚体和P-选择素及B型钠尿肽的检测对于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莉;黄婼;郭莉;吴燕;耿娇艳

    目的:通过检测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 D -二聚体、P -选择素和 B 型钠尿肽(BNP)的水平,探索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抗栓治疗的必要性及治疗的时机。方法选取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根据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A 组 EF≥45%,20例;B 组45%>EF >35%,22例;C组 EF≤35%,26例。分别测定血浆 D -二聚体、P -选择素、BNP 水平。结果C 组患者血浆 D -二聚体[(4.7±2.79)μg/mL 比(3.01±1.15)μg/mL]、P -选择素[(17.2±2.4)μg/L 比(14.6±3.7)μg/L]、BNP [(1347.8±158.4)μg/L 比(478.9±26.0)μg/L]明显高于 B 组,B 组患者血浆 D -二聚体、P -选择素、BNP 明显高于 A 组[(3.01±1.15)μg/mL 比(2.15±0.28)μg/mL,(14.6±3.7)μg/L 比(10.9±2.5)μg/L,(478.9±26.0)μg/L 比(264.5±27.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现 BNP 升高与 D -二聚体,P -选择素升高成正相关。

  • 房颤患者左房大小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及红细胞压积相关性

    作者:宋兵;王邦宁;陈大年;骆志刚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左房大小(LA)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及红细胞压积(Hct)三项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0例房颤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LA大小,同时检测vWF、D-Dimer及Hct三项血清学指标.结果房颤患者LA≥4.5 cm组较LA<4.5 cm组的vWF、D-Dimer以及Hct指标明显增加(P<0.01),LA大小与vWF、D-Dimer Hct三项血清学指标明显正相关.LA大小与Hct 、vWF的相关性较大(r=0.866,P<0.01;r=0.822,P<0.01),而LA大小与D-Dimer指标相关性较小(r=0.523,P<0.0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房颤患者左房越大则血液的凝固性越高,发生血栓的可能性就越大.

  •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

    作者:林营;钟振和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 选择AF患者53例,窦性心律(SR)者32例.各AF亚组的D-dimer、CRP及LAD相互比较,并分别与SR组比较.结果 AF组的D-dimer、CRP、LAD水平高于SR组;持续性和永久性AF组的D-dimer、CRP水平高于SR组、阵发性AF组;持续性AF组的LAD大于SR组;永久性AF组LAD亦高于阵发性AF组、S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组的D-dimer、CRP与LAD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性(r=0.376、0.33,P<0.05).结论 CRP的升高与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有关;LAD与高凝状态、炎性反应呈正相关.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红细胞免疫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尚福;林蔚素;曾斌华;林元爽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红细胞免疫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为2次/周,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uEPO治疗,疗程为8周.待第8周末,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营养状况、红细胞免疫及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红细胞C3bR花环结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t=10.258、7,651、13.264、10.872、8.594,均P<0.05);观察组红细胞IC花环率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t=3.463、7.183,均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改善营养状况,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晋宁;李进;庞国忠;陈修全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药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同时给予降纤酶加人生理盐水200ml静注,每日1次,连用3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经降纤酶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降纤酶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来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用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临界值及意义

    作者:欧启水;钟洪明;林寿榕;黄宇清;邱道煜

    目的 确定D-二聚体定量结果应用于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界值,并重新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DVT的诊断标准收集患者标本237例,以同期检测的其他疾病患者303例为对照.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用于DVT的佳诊断临界值为1.98 μg/mL(敏感度为51.48%,特异性为62.61%,阳性似然比为1.38).结论以1.98 μg/mL作为D-二聚体诊断DVT的临界值较为合适,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的效率.

  • 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相关性

    作者:蒋晖;田佳林;谭海鹰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22例(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22例成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D-D、CRP 水平及不同水平 D-D、CRP 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分析D-D、CRP水平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D-D、CRP 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与D-D、CRP水平呈正相关,当 D-D>600 ug/L、CRP>50 mg/L时,DVT发生率可达到15 %左右.[结论]D-D、CRP水平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DVT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其可作为DVT发生率的预测指标.

  • D-二聚体与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念;李文朴;张卫东;曾玲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对1年内的肺栓塞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71例肺栓塞患者血浆中D-D.并进行1年随访,了解是否出现复发或死亡.[结果]病情程度不同各组间D-D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D与复发率和病死率呈独立负相关关系(r=-0.613,P<0.001) .[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指标.

  • 术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创伤骨折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清高;陈文革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302例,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股骨骨折67例,胫腓骨骨折80例,腰椎骨折65例,合并任意两处以上多发骨折患者4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115例,摔伤92例,重物挤压伤48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常规检查和处理,在术前1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Fg、hs-CRP、PLT.术前、术后血管彩超检查DVT发生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共发生DVT 46例;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和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胫腓骨骨折和腰椎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处坠落伤患者D-D、Fg、PLT和hs-CRP指标高,与交通事故伤、摔伤、重物挤压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发生DVT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高于无DVT患者,两者D-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Fg和hs-CR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前D-D、PLT、Fg和hs-CRP指标可较好地反应患者受伤程度,且DVT发生与D-D有相关,而与PLT、Fg和hs-CRP指标无相关性.

  • hs-CRP、D-二聚体水平与AMI患者心肾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作者:吴建芬;杨鲲;邹友祥;余琳;张琼锋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肾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10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心功能(Killip)分级(Ⅱ~Ⅲ级为不佳)、肾功能状态(尿蛋白定量≥150mg/24h为异常)及并发心血管事件风险(GRACE危险评分>140分为高危)的患者hs-CRP、D-D水平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佳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良好者(P<0.05);肾功能异常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5);心血管事件高危者hs-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血管事件中低危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hs-CRP、D-D水平与Killip分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结果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hs-CRP、D-D水平与其心、肾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关系密切,须引起重视.

  • 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贵和;黄凯;李治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了解其是否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筛查指标.[方法]检测4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浆D-D,同时与35例非主动脉夹层的胸背痛患者进行对比.[结果]4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D-D的平均值为(2.785±1.933) μg/mL,非主动脉夹层患者为(0.449±0.501)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浆D-D与非主动脉夹层的胸背痛患者相比明显升高.②血浆D-D定量检测小于0.3 μg/mL,可以作为排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筛查指标.

  • 术前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蔡华霞;王曙逢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70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术前D-D及FIB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70例GIST患者中男91例,女79例;多见于50~70岁年龄段;肿瘤原发部位常见于胃(122例,71.8%),其次为小肠(34例,20.0%).全组术后3、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5%、75%.以生存结局(出现转移或复发)为状态变量的ROC曲线显示,D-D与FIB的佳截点值分别为1.24 mg/L、3.24 g/L.单因素分析显示,D-D≥1.24 mg/L、FIB≥3.24 g/L、NIH危险度分级中高危、肿瘤直径>5 cm及胃以外部位肿瘤均与GIST患者术后3、5年RFS降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D(RR=0.382,95%CI=0.151~0.967,P=0.042)、FIB(RR=0.123,95%CI=0.035~0.430,P=0.001)、肿瘤NIH危险度分级(RR=0.149,95%CI=0.042~0.524,P=0.003)是影响GIS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IST患者NIH危险度分级与D-D、FIB之间均存在明显相关性(r=0.648、0.868,均P<0.01).结论:术前血浆D-D及FIB可作为预测GIST患者术后预后的参考指标.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凝血指标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波;姚月娟;苏鹏程;荆结线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及其他凝血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4年就诊于本院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本院的48例病理确诊的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指标,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等临床指标,通过Kaplan-Meire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结果 观察组中位年龄为56岁,男性80例,女性68例,血浆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和INR分别为(815.5 ±1 188.3)ng/ml、(6.6 ±30.3)g/L、(2.9±1.1)×1011/L和1.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性、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700 ng/ml、血小板分布宽度<13、化疗周期数不足与较差的预后有关(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上述变量后,发现较高的基线D-二聚体水平依然与较差的预后有关(HR:0.39,95% CI:0.24 ~0.43,P<0.01).结论 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700 ng/ml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作者:窦心灵;柴凤霞;樊玉兰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抗凝血酶活性(AT:A)、D-二聚体含量(D-dimer)等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48例,正常人20例;分别测定血浆PT、APTT、Fbg、AT:A、D-dimer和血清Alb,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组PT、APTT、D-dime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Alb呈负相关(P<0.01);Fbg、AT: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与Alb呈正相关(P<0.01).结论上述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有显著的变化,并与血清Alb显著相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 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附73例报告)

    作者:傅金阶;谈志强;谢学忠;阳秋德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发病1月内血液凝固性状态,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月内血浆DD的含量和TT、APTT、PT、FIB进行检测,将经头颅CT检查确定的HIH 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不同脑出血量分成3组,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法测定发病后的第1、2、3、4、5、6、7、10、13、16、19、22、25、28、31 d DD含量,同时作TT、APTT、PT、FIB检测,将观察组所检测的结果与32例正常人组对照.结果 TT、APTT、PT、FIB和DD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H患者发病1月内血液凝固性增高, 其机制与脑出血激活凝血系统和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的效果及对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婕;丁耀

    目的 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COPD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血pH值]、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2、PaO2水平及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PaO2水平及血pH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PaCO2、PaO2水平及血pH值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ICAM-1、E-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14.164,P=0.000;t=73.134,P=0.000).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特点的临床观察

    作者:连鸿凯;王少华;白玉;刘博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 d)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3~82岁,平均70.2岁.髋关节置换术18例,膝关节置换术28例.入院时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D-二聚体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排除DVT.结果 4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4例未发生DVT的患者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d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50.0±147.2)、(2519.5±733.1)、(2366.7±698.5)、(2072.5±581.8)、(981.6±406.3)、(505.7±272.3)、(492.5±153.6)、(477.0±122.2)、(445.2±116.9)、(384.0±109.6)μg/L.而12例发生DVT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72.7±85.7)、(3356.1±590.7)、(3465.2±616.7)、(3377.7±611.0)、(3161.6±596.2)、(2959.6±537.2)、(2805.9±490.0)、(2732.2±510.9)、(2637.3±580.1)、(2549.3±433.0)μg/L,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为26.1%.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高血压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变化及硝苯地平缓释剂对它的影响

    作者:迟东升;靳风霞;苏玉文;杨曙光;葛斌;吾柏铭;洪小苏;余荣水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血液凝血、纤溶活性变化以及硝苯地平缓释剂对它的影响.方法99例EH患者,按舒张压水平分为轻度48例、中度29例、重度22例,其中随机给25例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2周.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结果EH患者的血浆DD、FM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浓度显著下降,且随EH程度加重而显著变化.舒张压与FM呈显著正相关(γ=0.374,P<0.001).EH伴左心室和左心房肥大者的血浆DD、FM和tPA浓度均明显升高.25例经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患者血浆DD、FM浓度显著下降(P<0.001),而tPA浓度显著升高(P<0 01).结论EH患者的血液凝血活性明显增强,纤溶活性显著下降,硝苯地平缓释剂可改善EH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调.

  • 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产物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斐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测定对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肝病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急性肝炎患者35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肝硬化患者33例和40例健康者的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 肝硬化组与各组间血浆FD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血浆D -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P和D-二聚体含量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依次递增.结论 血浆D-二聚体和FDP测定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84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