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研制

    作者:张玉华;凌沛学;籍保平;张天民

    目的 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以期提高口服时的存活率和常温下的保存期.方法 根据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和在人工肠液中的崩解性,确定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的佳工艺条件.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与大小.根据恒温37℃、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贮存3个月后菌体存活率,考察其贮存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微胶囊包囊产率56.49%,包囊效率87.45%.微胶囊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平整的囊膜,粒径大小基本在400~500μm.加保护剂的微胶囊菌体存活率高于10%,且远远高于冻干菌粉和无保护剂微胶囊组.结论 确定了空气悬浮法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佳工艺条件,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活菌的稳定性.

  • 喝酸奶"五不宜"

    作者:书云

    1 不宜过多饮用许多人认为酸奶营养价值较高且含有益健康的嗜酸乳杆菌,便认为多饮有益无害.实际上,过多饮用酸奶会造成某些营养物质暂时过剩而可能引发代谢障碍,特别是嗜酸乳杆菌群摄入过多会导致肠道中原有的的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引发某些肠道疾病.

  • 嗜酸乳杆菌对小鼠U14移植瘤的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秀真;曹蕊;曹卉;陈廷;刘昌平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小鼠宫颈鳞癌U14移植瘤的抑瘤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组,检测各组的抑瘤率;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U14移植瘤组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对小鼠U14移植瘤具有非常显著抑瘤作用(P<0.01);病理组织学观察,LA组移植瘤组织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对照组及顺铂组的癌细胞周围未见明显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与LA及顺铂组小鼠之间,AI的差畀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对小鼠U14移植瘤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抑瘤机理之一.

  • 嗜酸乳杆菌对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昱

    目的 研究嗜酸乳杆菌对腹痛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腹痛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腹痛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2.73%(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4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小于对照组患儿的20.45%(P<0.05).患儿腹痛消失时间为(1.5±0.4)d,少于对照组患儿的(3.9±1.2)d(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腹痛患儿的治疗中,加用嗜酸乳杆菌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缩短腹痛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观察

    作者:孙树申;杜绍山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效果及和安全性。方法27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90例。A组患者口服泮托拉唑40mg+阿莫西林1000mg+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700 mg,2次/d;C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00 mg,3次/d。均用药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 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阴性者视为HP根除成功。比较三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HP根除率按方案( PP)分析分别为65.9%、69.0%、81.8%;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4.4%、66.7%、80.0%。 B组HP根除率按PP、ITT分析与A组相比P均>0.05, C组HP根除率按PP、ITT分析均高于A、B组(P均<0.05)。 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0%,均低于A组的22.7%(P均<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未能提高HP根除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HP根除率。两者均可降低三联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解读女性泌尿生殖道菌群

    作者:张岱

    健康妇女的阴道中可分离出数十种微生物,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动态微生态平衡.1890年德国 Albert Doederlein首先在正常妊娠妇女阴道内发现了 Doeder-lein杆菌,后来证实为嗜酸乳杆菌,他还描述了这种细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随着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女性阴道内存在由众多的需氧菌和厌氧菌组成的阴道菌群,但对于这一菌群的作用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认为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想尽办法予以清除.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阴道菌群的认识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认识到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是健康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应当予以保护.

  • 四联疗法及嗜酸乳杆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作者:程桂莲;王少峰;徐丽明;吴伟

    目的 评估四联疗法及嗜酸乳杆菌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0例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H.pylori感染患者,随机分为4组:三联组(兰索拉唑30 mg,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0.5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三联组+嗜酸乳杆菌(三联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g,3次/d)、四联组(兰索拉唑30 mg,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0.5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2次/d)、四联组+嗜酸乳杆菌(四联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g,3次/d).PPI及铋剂为早晚餐前半小时服用,抗生素为早晚餐后即服,嗜酸乳杆菌服用时间需与抗生素间隔2h以上,3次/d,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者判断为H.pylori根除.随诊并记录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并同步对其成本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根除率分别为63.3%、88.9%、90.3%、90.6%.与三联组相比,其他3组根除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含嗜酸乳杆菌组相比,含嗜酸乳杆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4组方案中以四联组成本-效果比低(5.88),三联组高(8.04).结论 含铋剂四联方案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方案成本效果比低;嗜酸乳杆菌能显著降低抗生素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

  • 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孔平;徐恒超;高峰

    目的 通过嗜酸乳杆菌联合标准三联方案5周疗法,探讨嗜酸乳杆菌对提高三联方案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率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H.pylori阳性初治患者134例临床资料.将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嗜酸乳杆菌+标准三联方案5周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方案1周疗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治疗,完成随访的117例患者中,治疗组61例,治愈53例,治愈率86.9%;对照组56例,治愈40例,治愈率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嗜酸乳杆菌能提高三联方案H.pylori根除率,患者服药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具有应用价值.

  •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何晨熙;刘改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由于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率的增加及根除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导致标准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逐渐下降.益生菌辅助治疗H.pylori感染已取得一些成果,其在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何时加用益生菌、加用何种益生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益生菌的疗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菌种或菌株类型.益生菌还具有维持胃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减轻黏膜炎症反应等多种作用,本文对益生菌在根除H.pylor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益生菌在降低H.pylor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 阴道内嗜酸乳杆菌的分离培育研究

    作者:许启泰;张瑜;杜钢军

    目的:分离培育阴道内嗜酸乳杆菌.方法:通过筛选培养基组份及菌种防冻剂进行乳杆菌的培育和贮存.结果:不同氮源、碳源及抑菌剂对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不同防冻剂对菌种活性的影响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菌种保护剂利于嗜酸乳杆菌的大量生产及贮存.

  • 大鼠脂联素基因的克隆、载体构建及其在嗜酸乳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傅念;卢放根;阳学风

    目的 构建大鼠脂联素基因(AdipoQ)乳杆菌原核表达载体,为脂联素及重组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TRIzol试剂从大鼠脂肪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方法扩增全长的AdipoQ cDNA 片段,将PCR产物亚克隆入质粒pMG36e载体,对重组质粒pMG36e-AdipoQ进行序列验证后,将重组子经电穿孔转化嗜酸乳杆菌,经SDS-PAGE初步分析重组菌Lb-PMG36e-AdipoQ对目的 基因AdipoQ的表达情况.结果 从大鼠脂肪组织中扩增得到735 bp片段AdipoQ基因,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AdipoQ已插入pMG36e载体中.构建的pMG36e-AdipoQ原核表达载体被成功转入乳杆?并成功表达出分子量约为30 ku的蛋白质,与核苷酸序列推断的蛋白大小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了大鼠脂联素基因乳杆菌原核表达载体,并在乳杆菌中获得蛋白表达,为脂联素及重组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伍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洪涛;卜煜锋;张晓海;姚敏;施惠娟

    [目的]评估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在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C/14C尿素酶呼气试验中阳性且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246患者随机分为5组,A组(标准四联组):泮托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枸橼酸铋钾(0.6g,2次/d),疗程10 d;B组:先予双歧杆菌三联制剂(0.42 g,3次/d),服用14 d,再予标准四联,疗程10 d;C组:先予标准四联疗法10 d,再予双歧杆菌三联制剂(0.42 g,3次/d),服用14 d;D组:先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3次/d),服用14d,再予标准四联疗法,疗程10 d;E组:先予标准四联疗法10 d,再予复方嗜酸乳杆菌(1g,3次/d)服用14 d.并且随诊或电话记录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5组均在服药结束后4周复查13C/14C尿素酶呼气试验.[结果]5组治疗方案根除率分别为72.92%、72.00%、65.31%、92.00%和75.51%,其中D组治疗方案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总不良反应率为42.91%,各组之间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标准四联抗Hp前2周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以明显提高Hp根除率.标准四联抗Hp治疗前使用2周的益生菌(培菲康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均可明显减轻抗Hp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嗜酸乳杆菌与牙周致病菌混合培养的生态关系

    作者:李德懿;富饶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与代表性牙周致病菌混合培养的生态关系,为牙周替代疗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103 /ml 嗜酸乳杆菌(La)分别与1×103 /ml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具核梭杆菌(Fn)各1 ml 混合,37 ℃厌氧培养12 h、24 h和48 h,各单菌2 ml 培养作对照.记数不同时间点各菌的菌落形成单位( CFU ),PHS-3C型酸度计测定各时间点培养液pH值.以上实验重复3次,采用ANOVA统计分析细菌消长关系及pH值变化.结果: 各时间点与La 混合培养的Pg、Aa、Fn 菌量均较单菌培养显著降低( P< 0.01或P< 0.001 ).La菌量在12 h、24 h 时增加(P< 0.01),48 h 时无显著差异(P> 0.05).混合培养的pH 较Pg、Aa或Fn 单菌培养显著降低(P< 0.01),与La单菌培养无显著差异(P> 0.05 ). 结论: La 对Pg、Aa或Fn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La作为生态调节剂,用以限制某些牙周致病菌生长的生态防治值得深入研究.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立艳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我科门诊新生儿196例分成两组,A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B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比较两组黄疸水平的下降程度.结果:两组均可达到降低黄疸的目的,但效果有差异:A组下降缓慢,B组下降较A组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用茵栀黄口服液,并且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大大降低新生儿黄疸住院率.

  • 喝酸奶别刻意限量

    作者:

    超市里种类繁多的酸奶让人看花了眼,商家纷纷推出各种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针对混乱的"益生菌"大战,您怎样才能慧眼识真"菌"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学副教授范志红提醒您,目前市面上酸奶中添加的益生菌其实只有四大类,分别是L-保加利亚嗜热杆菌、S-嗜热链球菌、A-嗜酸乳杆菌、B-双歧杆菌.

  • 益生菌对肥胖大鼠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余仁强;袁金玲;马路一;秦青旭;吴小优

    目的 观察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对肥胖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高脂饮食组(n=40),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再将经高脂饮食诱导成功的3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每组12只;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分别予以嗜酸乳杆菌150B菌液、短双歧杆菌DM8310菌液灌胃,其余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4周后测大鼠体重、腹围、体长,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计算Lee's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指数(I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高脂组大鼠的体重、腹围、Lee's指数,以及TC、TG、LDL、FPG、Fins水平和IS、I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高脂组(均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脂组大鼠的HDL及IA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嗜酸乳杆菌组和短双歧杆菌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高脂组(均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短双歧杆菌组大鼠的Fins水平、IS和IRI显著低于嗜酸乳杆菌组(均P<0.05),而IAI则显著高于嗜酸乳杆菌组(P<0.05).结论 嗜酸乳杆菌及短双歧杆菌均能一定程度的改善肥胖大鼠的肥胖指数、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短双歧杆菌DM8310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优于嗜酸乳杆菌150B.

  • 嗜酸乳杆菌作用人巨噬细胞后对其抗宫颈癌细胞作用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红艳;邵春红;吴晓燕;张旭艳;周亚宾;贾继辉

    目的 诱导获得人外周血巨噬细胞(Mф),研究嗜酸乳杆菌作用Mф后对其抗肿瘤效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自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体外rhGM-CSF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其相关表型;利用MTT法检测所诱导Mф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直接抑瘤效应;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TNF-α及IL-12的含量.结果 诱导7 d的贴壁细胞具有典型的Mф形态,流式分析显示为分化成熟的Mф;体外细胞毒实验显示:嗜酸乳杆菌活菌状态和热灭活状态以10:1、1:1与Mф相互作用后能够显著增强Mф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P<0.05).激活后的Mф在一定效靶比为10:1时其肿瘤抑制率大,与LPS阳性对照相比,其抗瘤活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经嗜酸乳杆菌活菌和热灭活菌作用的Mф能显著提高IL-12和TNF-α两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而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均能够增强人Mф抗宫颈癌细胞作用.

  • 抑酸剂联合嗜酸乳杆菌胶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施建锋

    目的 探讨抑酸剂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肠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P<0.05).观察组反胃、失眠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1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嗜酸乳杆菌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作者:何嘉辉;孙洁丽;闫文娟;王方

    目的 鉴定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中含GGDEF和EAL结构域相关蛋白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环二鸟苷酸(c-di-GMP)在该菌株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从嗜酸乳杆菌ATCC4356基因组中PCR扩增出NH 13_07045-GGDEF、NH13_07050和NH13 07055这3个基因片段,分别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表达宿主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直链淀粉树脂纯化后进行体外酶活性实验,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反应产物.结果 通过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经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其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嗜酸乳杆菌ATCC4356基因序列一致,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9000(含GGDEF结构域)、67000(含EAL结构域)和72000(含EAL结构域),与预期大小吻合.经树脂亲和柱纯化及浓缩获得目的蛋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NH13_07045-GGDEF的表达产物体外无明显双鸟苷酸环化酶(DGC)活性,NH1307050的表达产物体外具有磷酸二酯酶(PDE)活性,而NH13 07055的表达产物在体外无明显PDE活性.结论 在本研究的3种基因中,NH13_07050的表达产物在体外具有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为研究环二鸟苷酸在嗜酸乳杆菌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的构建

    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

    目的 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 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 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 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 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

118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