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崎病患儿血清硫化氢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血管炎症,其病理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调节与控制.内源性硫化氢(H2S)是人体内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炎性反应、免疫调节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作为一种细胞急性时相反应物参与了全身血管炎性反应,与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1].目前认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可以作为血小板功能的判定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KD患儿血清H2S水平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了解其在KD病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国家卫生标准中判定指标与检验结果统一性探讨
现行国家卫生标准中判定指标与检验结果表述有时存在一定异义,包括专业术语的描述、有效数字的表示及参考数据的制定等.由于这些异义的存在,导致在评价样品的检测结果时,难以理解,难以下结论,现举例说明如下.
-
非洛地平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逆转及其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应用高度血管选择性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非洛地平(Felodipin,商品名波依定,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缓释片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是否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恢复,以及对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影响,从而为高血压治疗及预后增加有效的判定指标.
-
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判定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判定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9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患者采取常规三联疗法进行除菌治疗,利用免疫量度放射分析法(IRMA)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18 mo时测定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同时利用胃黏膜HE染色、H pylori抗体ELISA检测及Hpylori-DNA PCR检测三种方法联合判定H pylori除菌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值显著降低(64.52±31.74 vs 48.02±25.69 μg/L,P<0.01;11.22±6.12 vs 7.58±5.41 μg/L,P<0.01),PGⅠ/Ⅱ比值显著升高(6.54±3.57 vs 7.96±4.39,P<0.01).各胃疾病组成功除菌后血清PGⅠ、PGⅡ值均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后1、5 mo时,除菌组血清PGⅠ、PG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GI:66.83±28.04 vs 52.54±27.96 μg/L,P<0.01;11.85±4.91 vs 6.55±3.59 μg/L,P<0.01;PGⅡ:60.19±29.30 vs 43.94±26.27 μg/L;10.93±6.12 vs 6.66±5.30 μg/L,P<0.01;),PGⅠ/Ⅱ比值则显著升高(5.84±2.38 vs 8.95±4.61,P<0.01;6.60±4.21 vs 8.35±4.82,P<0.01);18 mo时仅PGI值显著降低(68.12±36.05vs 50.11±23.50 μg/L,P<0.01).未除菌组血清PG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适用于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的判定,PGI/Ⅱ比值可作为早期除菌疗效的判定指标.
-
Koch三角的电生理指标及X线解剖与慢径消融靶点的关系
房室结双径路慢径消融方法的研究缺乏定量指标,尤其Koch三角在X线上投影的变异较大,消融靶点的确定对不同大小Koch三角缺少更多的电生理判定指标.本文对成功消融的27例患者通过X线测定Koch三角大小,并对电生理标测指标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慢径消融更多的量化指标.
-
我国硫酸镁治疗急性哮喘研究现状的分析
硫酸镁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治疗早在19世纪30年代已有报道[1]。近几十年来,我国亦有大量的有关硫酸镁治疗急性哮喘的各类报道。为了了解我国目前此类研究的现状,以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我们查阅了自1980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62种杂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硫酸镁和哮喘为检索词,检索出文章的索引,然后逐篇查找翻阅每一篇文献,对每一篇文献原文均认真阅读,筛选出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文章,对其随机分配方法、盲法采用、对照措施、病例选择标准、各组基线资料可比性检验及疗效判定指标等进行了分析。 通过检索,共得到105篇文章索引,分布在62种杂志。其中因杂志缺失未查到原文14篇,所查阅的91篇原文中,RCT17篇(占18.7%),自身前后对照3篇(3.3%),非随机对照试验7篇(7.7%),余病例报告61篇(67%),综述1篇(1.1%),译文介绍2篇(2.2%)。 RCT中样本含量25例~120例不等,100例以上仅3篇,均未说明所取样本含量的依据。随机方法中只有1篇描述为半随机分配(5.9%),余16篇均未描述(94.1%)。除1篇描述为单盲研究之外(5.9%),余文章均未对盲法进行描述。17篇RCT中无安慰剂使用,均以另一种治疗措施作为对照。14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82.4%),其余未说明。5篇有纳入标准(29.4%),1篇有排除标准(5.9%),其余均未说明纳入和排除标准。7篇进行了基线资料均衡性检验(41.2%)。8篇(47.1%)使用了国内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余均未予阐述。RCT中有8篇为关于婴幼儿哮喘治疗的研究,余9篇为关于成人的研究。
-
脑卒中临床试验疗效判定现状及趋势
由于脑卒中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脑卒中的治疗研究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国内关于脑卒中治疗措施的临床试验也日趋增多.然而,一个临床试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不可能得出真实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并浪费非常有限的研究资源.选择恰当的结局/疗效判定指标(outcome measure)是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采用不同的疗效判定指标可能导致有效或无效的不同结论[1].
-
颅内多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责任动脉瘤的判定
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时的首要问题是先处理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否则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1].根据文献,颅内动脉瘤不规则的外形、CT表现的局部血凝块、造影显示的载瘤动脉痉挛及上睑下垂等指标可以作为判定责任动脉瘤的依据[2-3],但是这些指标的价值如何,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并评价责任动脉瘤各判定指标的意义.
-
LP(a)与冠心病关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LP(a)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及早评估与判定冠脉病变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冠心病组(67例)与非冠心病组(67例)患者LP(a)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冠心病组各病变组患者LP(a)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做前瞻性研究.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LP(a)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313.9 ±245.7 VS.207.4±131.7,P<0.01);冠心病组患者中,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多支病变,病变范围)的增加,患者的LP(a)水平也随之增加(271.8 ±221.4 VS.297.6 ±220.9 VS.368.3±269.1,P<0.01).结论 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高度一致性(正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P(a)水平可作为冠脉病变范围评估与判定的指标.
关键词: 血浆脂蛋白(a)[LP(a)] 冠心病 独立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范围 判定指标 -
CTn-I、Mb 及 CK-MB同时检测对判定溶栓再通的价值
以往AMI后溶栓再通的生化判定指标主要借助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1],但是心肌酶的峰值监测时间长,尚需在很长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测,给临床带来很多困难.测定血清CTn-I、Mb及CK-MB作为诊断AMI后溶栓再通的指标,不但缩短时间,提高检测敏感度、准确度,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要"性商" 不要"性伤"
"性商"这个概念,是由智商、情商等概念衍生而来,虽然它刚一诞生就被指责为"炒作",但就其试图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考量人类性健康水平的全新视角而言,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按照专家的定义,所谓性商(SexQuotient,简称SQ)包括人的性健康水平、性生理能力、性心理调适及性互动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是医学层面上的,而应该是以生理为基础,包括心理、文化、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判定指标.
-
老年铸造业矽肺病人肺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研究了67例老年早期矽肺病人小气道功能判定指标 V50、V25与100名正常人的差异,探讨早期矽肺对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
-
腰痛治疗的评价方法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腰痛的疾病很多,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症、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等.治疗后腰痛转归程度用现代医学方法不能客观测定.有些客观判定指标如腰椎活动度判定、x线分析、肌电图测定等个体差异较大.本文根据临床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资料[1.2],总结出用点数变化来判定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的方法,供康复同道参考.
-
结肠癌p21、nm23基因表达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产物p21和nm23转移抑制基因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结果(1)p21阳性表达率为50.50%.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无相关性.(2)nm23阳性表达率为75.25%,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无显著相关性.(3)p21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72.00%、62.00%;p21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54.00%、32.0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m23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72.37%、50.00%;nm23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44.00%、28.0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21阴性nm23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82.05%、69.23%;p21阳性nm23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20.00%、13.33%,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p21和nm23在结肠癌中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2)p21阴性表达病例、nm23阳性表达病例预后好,可作为预后判定指标.p21和nm23联合表达判断结肠癌预后意义更大.
-
肥胖儿童判定指标及干预方法探讨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但发达国家儿童肥胖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发展中国家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单纯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是医学模式转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
非侵入性指数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预测价值
Child-Pugh分级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肝脏疾病严重度判定指标[1],但其是一种半定量方法.有研究发现,非侵入性指数如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值(AST to ALT ratio,AAR)及AST/血小板比值指数(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能较好地区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及肝硬化[2],其在乙型肝炎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也有报道[3].
-
Astograph法气道反应性测定在儿童中的应用
气道反应性测定是检查支气管对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收缩反应的方法,也称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用于哮喘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度评估及疗效考核等[1].根据吸入诱发剂的种类、吸入方法以及判定指标的不同,气道反应性测定有多种方法[2,3].Astograph法采用强迫振荡法测定气道阻力(R)作为判断指标,整个操作在平静呼吸中连续吸入不同浓度的诱发剂,同时检测气道阻力变化了解气道反应性,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操作简便安全,结果可靠,特别适用于儿童.我们应用该法对74例哮喘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总结如下.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C反应蛋白( CRP)在急性感染和组织损伤等炎症时,在炎症后 6~ 8 h即开始上升, 36~ 50 h达到高峰 [1].近年来对于 CRP在急性细菌感染和急性炎症时的意义研究颇多,而对于 CRP及儿科门急诊长期以来作为细菌感染判定指标的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R%)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测定的价值国内少有报道.为此,我们对 35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此方面做了前瞻性的研究,旨在探讨三者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CTn-I、Mb 及 CK-MB同时检测对判定溶栓再通的价值
以往AMI后溶栓再通的生化判定指标主要借助血清心肌酶的动态检测[1],但是心肌酶的峰值监测时间长,尚需在很长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测,给临床带来很多困难.测定血清CTn-I、Mb及CK-MB作为诊断AMI后溶栓再通的指标,不但缩短时间,提高检测敏感度、准确度,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骨髓读片对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应用价值
骨髓形态学检验作为血液病和疑难杂症患者一项临床重要检查判定指标,利于提高血液病患者确诊和治疗效果,且对患者预后和骨髓移植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判断意义[1-2]。本研究将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165份骨髓读片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资料,以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从而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