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诱发Wellens综合征1例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是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充分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内,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间接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检查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心电图,以及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还适用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该方法简单易行,相对安全,但也会出现与临床诊断要求不同的现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曾对1例临床诊断“室上速查因”的患者进行TEAP检查,予以S1S2、S1S2S3刺激法反复调整周期反扫除诱发室性期前收缩外,未诱发心动过速,但发现Wellens综合征特征性T波改变,确诊为冠心病。
-
食管导联心电图主要优点及其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疾病,且危害极大.心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引起.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的手段是心电图,有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P波难以辨认,给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1 主要优点食管位于心脏后方,大约在食管下端的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再向下靠近左室.因此,食管电极放置该部位则可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食管电极放置于心脏后方食管内,相当于在左房后壁记录心外膜心电图,因此P波高大,形态近似于心内电图,且操作简单.在没有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情况下,是临床分析、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便捷而可靠的方法.
-
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较高,有时需及时用药物终止.当药物治疗无效时,体外直流电复律被认为是转复房扑和房颤的有效方法.然而高能量电流有时可造成皮肤烧伤甚至心肌损伤,而且电击前需使用镇静药.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已报道了将食管电极置入犬的体内对心脏进行低电压电除颤,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的电极系统,故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本组采用自行研制设计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低能量转复房扑和房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经食管心房调搏中正负极瞬间调换器的制作和应用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具有无创、简单、安全、无需X线和可反复进行等优点.关于佳起搏点的位置,目前尚无统一意见[1].一般情况下食管电极导管插入食管,均需花费时间选择定位和易起搏配对电极.我们制作了正负极瞬间调换器用于TEAP,仅以开关方式瞬间可选择定位电极和易起搏配对电极.报告如下.
-
经食管程控刺激麻醉剂的选择
使用食管程控刺激法,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选择好食管粘膜麻醉剂亦是重要的一环,晚近我们在进行这项检查时,曾先后使用过1%地卡因和润滑止痛胶作为麻醉剂,经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麻醉剂的麻醉效果比较,认为润滑止痛胶的麻醉效果优于地卡因,润滑止痛胶可作为食管调搏的理想麻醉剂。1 临床资料和结果 1997年前对疑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食管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或超速抑制时,使用1%地卡因麻醉的患者100例,其后使用润滑止痛胶麻醉的患者100例为对象。年龄大者78岁,小者7岁。分析两种麻醉剂对食管调搏刺激过程的麻醉效果。使用地卡因麻醉的方法是,1%地卡因用雾化喷洒法,对准咽喉部喷洒2~3下,停3~5分钟后插入食管电极,当食管电极插入鼻道时出现喷嚏,鼻道收缩,插管阻力大,当导管进入咽腔时,由于麻醉剂被唾液稀释及吞咽时的冲刷,降低了麻醉效果,因此多出现咳嗽、呕吐等插管反应。
-
对食管电极插管方法的临床探讨
目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插食管电极的成功率.方法:将126例病人分成喝水组和常规组进行插食管电极对比观察.结果:喝水组插电极所用的时间和产生恶心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喝水法插电极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病人痛苦少,且容易得到病人的配合,是安全、有效、快捷的插管方法.
-
食管导联心电图在宽QRS心动过速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宽QRS心动过速(W-QRS-WT)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病例体表心电图难以鉴别,甚至造成误诊.笔者收集2 a来体表心电图难以鉴别的W-QRS-WT 24例,均加食管导联心电图得以确诊,可见食管导联对W-QRS-WT鉴别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4例中有11例为门诊病人,13例为住院病人,年龄12~67岁,男13例,女11例.有心脏病史者10例,无心脏病史者14例.1.2 方法:采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DF-4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经鼻腔送入2极或4极食管电极于左心房后侧,插管深度选择以食管导联心电图上有高尖P波或电压大的正负双相P波为准,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分析食管导联P波(PE波)与QRS波的关系.
-
食管导联心电图诊断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占70%~80%,其余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或伴旁路顺传等[1]。由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在常规心电图中不易显示P波,常造成诊断困难。但通过分析食管导联记录到的高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迅速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准确诊断;利用食管电极起搏心脏还可终止部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本文通过对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食管心电图分析,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6)--窦房结功能评定的方法和价值
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导致心源性晕厥、乏力等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心电生理等方法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定。随着新型国产食管心脏电生理仪技术的发展,食管电极改良,食管电生理标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有长足改进,有助于心律失常机制的揭示,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功能评价,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有指导意义。食管心脏电生理通过程控起搏左心房,检测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间接对窦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进行评估[1-2]。我们结合近年来临床应用体会,简单概述一下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
-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3)--常用刺激方法与应用技巧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S- P间期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S-P间期是指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刺激脉冲从食管电极传至心房并开始激动的时间。如双极食管导联中S2脉冲波起始至P2波起始的间距称为S2-P2EB间期,为食管电极至左心房外膜间的传导时间;V1中S2脉冲波起始至P2波顶峰的间距称为 S2-P2 V1间期,为食管电极至右心房的传导时间。S-P间期不同于心内电生理检查时的S-A间期,后者代表心内膜起搏电极局部心房肌至记录电极所在心房肌的传导时间。以希氏束电图中S-A间期为例,是指自刺激脉冲S波至希氏束电图中A波的时间,反应了起搏电极导管所在心房部位至右心房后下间隔部的传导时间。
-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临床应用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是一项经食管起搏心脏来进行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该方法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
40例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应用阿托品前后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的结果分析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经食管电极输入电脉冲起搏心脏,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心律失常的无创方法.它具有无创伤、安全、简便并可多次重复检测等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效能.
-
食管心房调搏术64例护理
食道心房调搏是一种非创性的临床电生理检查、诊断及治疗技术,利用食道心房调搏仪将食道电极导管安置于心房后部的食道内,通过发出调整或程序间接刺激心房,并记录心电活动,按照记录的电生理参数来检查、诊断及治疗某些心脏病.因其在操作过程中电极导管插入食管和起搏电压的大小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做好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护理配合有助于顺利完成食管电极插入,判断佳起搏位置,把患者的痛苦程度降到小,并明显减少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我院近几年来开展该项检查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食管心房电极放置方法探讨
食管心房调搏是普及很广的无创电生理检查.但食管电极经咽喉壁送入不一定顺利,构成的不适足以使受检者拒绝检查[1].本文对食管心房电极放置方法进行探讨.
-
经食管心室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3例
1 病例介绍例1 女,75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24小时前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抽搐,8小时前又发作1次.测血压为24.0/13.3 kPa(180/100 mmHg),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当地卫生院给予速尿,静滴硝普钠,急送我院.体查:T 36.0℃,P 42次/分,BP 22.6/9.3 kPa(170/70 mmHg).神清,半坐位,心界略向左扩大,心脏无杂音,双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提示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2次/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U波明显,Q-T间期0.60秒.血离子、肝、肾功能正常.住院后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心电监测发现短阵性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室颤(VF),加用硫酸镁无效.改用食管心室调搏术(TEVP),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断仪作刺激源,食管电极插入深度以食管P波由双向转为矮小直立,QRS波呈QR或qR型即固定电极导管,起搏电压40 V,用100次/分频率起搏后顺利成功,未再发生Tdp,Q-T间期缩短为0.40秒.
-
普罗帕酮致心房颤动为酷似室速1∶1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51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 h急诊。急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体查:BP 110/65 mmHg,神清,呼吸尚平顺,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心率70次/min,律整。入院后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及肝素治疗,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等。入院后42 h患者自觉气稍促,心率135次/min,快慢强弱不一,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给予西地兰0.2 mg缓慢推注后心率仍为134~152次/min,心房颤动;4 h后,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小时1次,用药后24 h,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部分呈不纯房扑,心室率为146~162次/min,随后转为QRS宽大的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80~220次/min。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反复给利多卡因50 mg静注,及1~2 mg/min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提示R-R绝对规则,部分导联见可疑p′波,即插入食管电极,心电记录见心房波规则,其后QRS波与心房波呈1∶1规则出现,QRS波宽大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房扑动(1∶1传导),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胺碘酮0.15 g静注后用0.45 g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即给直流电200 J电击1次转复为房扑2∶1或3∶1传导。继续给可达龙0.2 g,每8 h 1次,2 d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用射频治疗转复成功。
-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护理配合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是无创性的电生理检查,主要评价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诊断和终止各型室上性心动过速[1],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但在操作中电极导管插入食管和起搏电压的大小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做好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护理配合能顺利完成食管电极插入,判断佳起搏位置,把患者的痛苦程度降到小.我院自2000年开展该项检查技术以来,对385例特殊心律失常的患者施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