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所致的小儿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体会
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因而对药物也具有特殊的反应性[1].不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的安全范围,在药物治疗中,因用药不当多导致小儿急性药物中毒.现将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收住的62例药物所致的小儿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治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
经络氧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笔者应用经络氧疗法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56例,并与安坦治疗的5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对象病例来源于2004年1~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患者,均因服用抗精神病药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表现形式: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并选择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10项),按文献(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7-202)评分>3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抑郁症,无严重躯体合并症.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我国流行病学统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5.69‰.儿童分裂样精神病发生率0.7~3‰,其中以学龄期发病率高.自1952年氯丙嗪和利血平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出现了近百种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部位的DA受体,特别是D2受体家族来减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然而,有15~30%病人治疗无效[1,2],病人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缺陷未能改善.而且经典抗精神病药对DA受体的阻断还会引发锥体外系副作用EPS(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和帕金森氏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1,3].EPS发生率50~75%,儿童和老年病人则更高.TD发生率约20%,在高危人群(儿童,老人和伴有躯体疾病者)发生率高达50%.
-
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奎的平在国内上市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研制、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家二类新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奎的平片,在完成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后,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8月发给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正式批准生产上市。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0350。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0466。国产富马酸奎的平片(quetiapine fumarate tablets,商品名:启维)系一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试验证实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效,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治疗作用和预防复发作用;锥体外系副反应很少,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泌乳素升高,无粒细胞缺乏症的报道。有效剂量为150~600 mg/d,高量800 mg/d。(喻文杰)
-
拉米夫定致急性肌张力障碍二例报告
例1 男性24岁,因患乙型病毒性肝炎予拉米夫定100 mg/次,1次/d.2 d后因不自主张口0.5 h就诊.无其他用药、病史.查神清,面部及颈部肌肉痉挛,强迫性张口,阵发性角弓反张样表现,余无异常.疑药物所致急性肌张力障碍.予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20 min后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
-
口服曲马多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1例
笔者近日遇到1例口服曲马多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平时学习成绩好.因咽痛1 d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阿莫西林消炎和曲马多(2片/次)止痛治疗.服药1 h后出现轻微的嗜睡,随即反复出现嗜睡、颈后仰、斜颈、两眼斜视.
-
中小剂量奎硫平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奎硫平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文献报道它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泌乳素升高,无引起粒细胞缺乏的报道,椎体外系副反应(EPS)和抗胆碱能效应很少,具有优良的安全性[1].本研究采用中小剂量(50~250mg/d)奎硫平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报告如下.
-
阿奇霉素致急性肌张力障碍1例
<正>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红霉素第2代衍生物,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与红霉素相似,但在内酯环的9α位上加入1个甲胺基,内酯环扩展成15元环。使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误诊分析(附11例报告)
1989~1999年我院收治11例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或被误诊为癫痫、癔病、破伤风、流脑等,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16~58岁,以胃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为原发疾病,给予胃复安5mg,3/d,1例为10mg肌注。服药或肌注0.5h内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
-
药物性舌运动障碍2例报道
药物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但常同时累及多组肌肉群.本文报道2例药物仅引起舌肌的运动障碍.例1,男性,22岁,因急性上腹疼痛伴呕吐而口服胃复安10mg,每日3次.4天后突然出现舌头伸出口外而不能缩回.
-
心理护理对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焦虑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焦虑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2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8例.研究组肌内注射东莨菪碱(海俄辛)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肌内注射海俄辛.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以自编治疗依从性表记录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2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时焦虑量表评分相当(P>0.05),均较入组前明显增加(P<0.05和P<0.01);2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时和缓解2d后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2d后焦虑量表评分与入组前相当(P>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入组前(P<0.05).研究组在急性肌张力障碍缓解1h后和缓解2d后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急性肌张力障碍引起的焦虑和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抗精神病药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我院全部出院病历,选取其中应用抗精神病药者,对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和未发生者诸多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22.8%.年龄小,男性,病情严重.既往有锥体外系副反应病史,应用高效价药物,剂量大,用药早期危险性大;合并抗胆碱能药物者发生率低.结论:精神科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适当参考以上指标,对预防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可有裨益.
-
20例患儿氯丙嗪致锥体外系反应诊治体会
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因多动、哭闹致输液困难,或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脱水、高热等病症时,应用氯丙嗪镇静等均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之一即急性肌张力障碍.现将我科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20例氯丙嗪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
单剂量胃复安致过敏性休克及锥体外系反应1例
胃复安为临床上应用很普遍的药物,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并不少见,尤其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更为常见.单剂量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及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同一患者罕见,易引起误诊误治.
-
急性肌张力障碍32例分析
药物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 (ADT)临床多见,单一药物引起的报道较多,现将我院收治的32例药物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 碍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小10个月,大45岁,平均21.3岁。1.2 用药情况:①胃动力药16例(50%):均为胃复安, 单剂小量10 mg,大量100 mg ,3例为服用3次后,余均为首次用药后发病。肌注多在1 h左右,口服1~2 h后发病。②抗 精神药物13例(41%):氯丙嗪3例,单剂小量25 mg,大量50 mg;奋乃静2例,均为2 mg ;三氟拉嗪1例,剂量5 mg;泰必利2例,1例为0.3 g日服2次,1例为0.1 g日服3次;服药 后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不确切。氟哌啶醇5例,单剂小量2 mg,大量8 mg,4例为首次用药 ,1例为服药3次后,肌注者0.5 h,口服者12 h出现症状。③抗癫药3例(9%):苯妥英钠2 例,为癫痫患者不规律用药突然加大剂量,0.4 g顿服后发病;卡马西平1例,每次0.3 g ,日服3次后发病。
-
氨茶碱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3例
例1.男,3个月.因咳嗽4d、喘息2d于2000年1月25日入院.体检:双肺哮鸣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氨茶碱30mg(4mg/kg)加10%葡萄糖30mL静滴.每日2次,30mg氨茶碱片剂晚12时口服,于入院当晚服药半小时后患儿出现哭闹、烦躁不安、拒奶、头后仰,4h后入睡,次日晨起出现双目斜视、头部因颈肌紧张而扭转歪斜,呈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锥体外系反应的急性肌张力障碍.
-
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21例临床分析
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亦称为锥体外系反应,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现将我院儿科近2年中收治的21例报告如下.
-
24例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临床分析
药物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是发生在药物治疗初期以急性发作的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临床上出现的重复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的姿势,常使患者感到痛苦、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和医患关系,而诊断明确后治疗简单有效,应引起基层医院急诊及全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诊治的24例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讲行分析,报告如下.
-
1例氟哌利多术后镇痛致椎体外系反应的临床护理体会
氟哌利多属于丁苯酰胺类抗精神药,通过阻断边缘系统、下丘脑和黑质、纹状体等部位的多巴胺受体产生较强的安定镇静和止吐作用,改善病人的情绪,因而广泛应运于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1].同时氟哌利多能够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震颤、流涎、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2].我院于2011年9月3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为1例18岁女性患者实施阴道纵膈斜隔切开术,术中和术后使用氟哌利多导致椎体外系反应,现介绍如下.
-
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41例报告
药物性急性肌张力障碍亦称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现将我院儿科近4年中收治的4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1例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8月~11岁,平均4岁半.其中胃复安反应31例,氟哌啶醇6例,奋乃静2例,氯丙嗪1例,颅通定1例.用药1次~3次出现症状32例,4次~6次者6例,3例服用氟哌啶醇5天~7天在增加剂量时方出现症状.表现为斜颈21例,颈后仰8例,双眼斜视15例,上视12例,面部怪异表情8例,异常姿势5例,语音不清5例,肌肉震颤4例,角弓反张2例,不能静坐14例,焦虑紧张14例,以上症状可有1种或多种表现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