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腘及小腿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
200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股腘动脉及小腿动脉的腔内治疗共52例,其中股浅、腘动脉45例,小腿动脉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血管重建术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慢性心肌缺血而导致的严重心肌功能障碍,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伴有多灶性室壁运动异常[1].按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的分类意见,"缺血性心肌病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出现不能被冠状动脉病变或缺血损伤程度来解释的收缩功能受损"[2].
-
第三届MEBT/MEBO创疡康复明星
病例1,男,60岁于2010年10月28日因右侧腘动脉及胫后动脉狭窄闭塞;右足部前端坏疽;Ⅱ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入院治疗.
-
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依据其部位及功能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血管,股动脉作为流出道的末端以及流入道的起始,对其处理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股动脉狭窄闭塞是股动脉疾病为常见的[1]。目前关于股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主要有人工血管转流术、内膜剥脱术、血管腔内治疗等。近年来腔内治疗凭借其微创、快速康复、安全、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发展迅速,再加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更进一步促进腔内治疗的发展。尽管血管腔内治疗有其自身弊端,如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股动脉支架植入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约20%~50%[2-4],但考虑到病变血管类型及部位、再狭窄及闭塞程度以及对患者的整体损伤等因素,血管腔内治疗仍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目前对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类型及相关的腔内治疗方法有很多,现结合文献及本中心对股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腔内治疗经验加以论述。
-
怎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问:我是一名男性患者,75岁.近来发现走路后腿痛,但休息片刻还能行走,我以为是上了岁数的缘故,不料症状越来越重,原先能走500米,现在只能走不到50米,足趾还出现了破溃,夜间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作了彩色多普勒,医生说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
-
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例
[病例] 男,67岁.因头晕伴呕吐半小时就诊.患者晨间起床时突感头晕,站立不稳,旋即跌倒,伴恶心、呕吐,无头痛、抽搐.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查体:意识清,血压未测出(左上肢),左侧桡动脉搏动弱,面色及口唇苍白,呼吸稍急促,双肺未见异常,心率78/min,律齐,心音低钝.考虑为休克.予多巴胺、间羟胺静脉滴注,30分钟后测左上肢血压仍为0 mmHg,继而测右上肢血压120/75 mmHg.遂考虑左锁骨下动脉栓塞.双上肢血流图示桡动脉紧张度增高、弹性减弱,波幅较右桡动脉波幅少20%.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锁骨下动脉近心端内径约0.62 cm,血流峰值44 cm/s,向上行走近左侧胸锁关节处见管腔局部变窄,内径约0.25~0.45 cm,长约2.5 cm;管腔膜回声增强、毛糙,局部血流为湍流信号,血流峰值75 cm/s.左侧椎动脉内径约0.16 cm,收缩期血流峰值(Vs)26 cm/s,舒张期血流速度(Vd)5 cm/s,阻力指数(RI)0.81,频谱形态正常,呈反向血流信号;左上肢加压见动脉频谱呈正向血流信号.右锁骨下动脉内径约0.66 cm,右侧椎动脉内径约0.43 cm,Vs 41 cm/s,Vd 17 cm/s,RI 0.59,频谱形态正常,呈正向血流信号.诊断: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并动脉粥样硬化,左椎动脉狭窄并血液反流.给予扩张血管、抗凝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测左侧血压仍是0,桡动脉搏动弱.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亦称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反流综合征,由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粥样硬化或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少数患者可见于先天性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主动脉弓闭塞、血栓形成或外伤等[1].本征常见的症状是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复视及晕厥,也可发生间歇性跛行、发音不全、吞咽困难等,并可出现患侧上肢无力、疼痛及间歇性上肢活动受限等.常见体征是患侧上肢无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并有部分患者可在锁骨上区闻及血管杂音.约50%的患者握拳试验阳性,确诊需行超声多普勒检查或选择性动脉造影.本例误诊为休克,主要是对该病认识不足,未进行全面的检查.提示我们,凡对血压偏低或休克的病人,应常规检查双侧血压,可疑病例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尽早确诊.本病除采用扩血管及抗凝等一般治疗外,如有条件可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或经皮穿刺球囊血管形成术(PTA),效果较好.
-
16层及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16层和64层螺旋 CT 在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 CT 及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5个级别,分别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对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 DSA 诊断有108例患者共计232处狭窄,确诊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症,16层及64层 CTA 与 DSA 均有较好的相关性(K ﹥0.75),64层CTA 一致性较较16层 CTA 略好。结论64层螺旋 CT 与16层螺旋 CT 均可为诊断下肢狭窄闭塞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信息,均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现状与评价
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等,传统手术、介入和药物治疗对远端动脉狭窄闭塞、流出道条件差的病人效果不佳,并且此类疾病病人多数高龄体弱,手术风险大.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潜能,移植后能够提供"种子细胞"与各种成血管细胞因子,促进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为治疗此类疾病带来希望.目前国内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肢体和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已经开展,对其机制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一简单介绍并稍作评价.
-
化瘀通络法治疗烟雾病的体会
通过病案分析,阐述化瘀通络法在烟雾病治疗中的作用、意义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认为本病病机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失养,阴虚阳亢,阴不制阳,风、痰、瘀夹杂壅塞清窍,脑络闭阻.治疗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注重活血化瘀通络,又需防止用药太过;注意固护脾胃,治疗持之以恒.
-
血管堵塞 堵出“冰火掌”
76岁的李先生在一年前发现自己右手体温正常,但左手却冰冷,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冰火掌”,还时不时头晕,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这“武功秘技”竟是血管闭塞所致,医生为“武功高手”李大爷做了介入手术后,李大爷终于恢复正常.怪病源于血管堵塞李大爷在得了“冰火掌”后,就一直感觉头晕,劳累时症状加重,左手提重物后甚至出现视线模糊、晕眩等.家人一直以为他是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曾多次求医无明显好转.一周前,李大爷到浙江医院就诊,血管外科叶金明主任医师为其测量血压后发现,左右上肢血压值竟相差50毫米汞柱,出现“阴阳血压”怪现象,于是询问了病史,发现李先生有30多年的烟龄,每天20支左右,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叶医师考虑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经CT血管造影发现其闭塞较为严重,才导致左上肢血压下降明显,皮肤表面温度降低.
-
老寒腿要防下肢血管病
天气转凉,严冬来临,很多温暖时节潜伏的血管病特别是动脉病慢慢冒出头来,其中以动脉狭窄闭塞造成的远端脏器缺血为明显.
-
肝癌的血液供应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起病较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合并肝硬化及术后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绝大多数肝癌患者需非手术治疗.在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1].了解肝癌的血液供应对TAE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当存在肝癌寄生性供血或肝动脉狭窄闭塞伴肝外侧支血管形成时,熟悉和定位肿瘤的寄生性供血及侧支供血动脉是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对肝癌的血供均作了一些研究,现综述如下.
-
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与脑梗死部位关系研究
动脉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闭塞病变引起脑梗死不同部位脑梗死,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后循环狭窄闭塞病变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并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