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更换应用脑室引流管治疗严重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并发症之一,轻度脑脊液漏可通过改变体位、伤口局部加压、缝合伤口等方法得以闭合.对严重脑脊液漏患者,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脑室引流管作局部引流治疗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3~70岁.均为胸腰椎疾患,其中胸腰椎骨折并截瘫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蛛网膜囊肿2例,硬膜下肿瘤2例,脊髓拴系综合症1例.所有病人术中硬脊膜均被切开.术毕,切口内未见脑脊液漏,常规将输血管(塑料管,外径5mm,内径2.5mm,下称塑料引流管)置入硬膜外作负压引流.术后第2~3天发现大量脑脊液漏,引流管流出清亮液体,平均每天约400ml(200~500ml).立即采取措施,解除塑料引流管负压、抬高床脚、改变病人的体位及伤口局部加压包扎等,观察24~48h,脑脊液量未见减少,后
-
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抽吸在腹部Ⅲ类切口中的应用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9.7%~17.7%[1].腹部Ⅲ类切口的感染与切口受污染的程度、清创清洗、缝合技术、营养状态、电刀的使用有重要的关系,传统的切口敞开清创换药、Ⅱ期缝合大大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对此我们探索于术中放置多侧孔的脑室引流管于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之间,接负压引流瓶于床旁,每日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保持适度负压持续吸引,以预防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现报告如下.
-
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颅内感染的调查
目的 调查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状况,为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6月医院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进行引流的412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置管部位和留置时间对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并分析发生颅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置管部位为脑室的患者感染率为23.97%,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1~2、3~4、≥5 d的感染率分别为5.50%、26.03%、41.67%;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7.14%、21.43%、12.8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曲南 、青霉素耐药率较高 ≥50.00%,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率高达1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为80.00%;大肠埃希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高为71.43%,肺炎克雷伯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高为57.14%,阴沟肠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高为83.33%.结论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易发生颅内感染,随着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感染的概率升高,对感染的病原菌应按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脑积水分流术后慢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二例
例1男,18岁.枕部持续性胀痛1个月.MRI检查: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大,脑皮层变薄,脑沟脑池缩小,周围脑间质T2加权高密度改变,第四脑室形态基本正常(图1).提示中脑导水管堵塞.全麻下行右侧脑室前角腹腔分流术,术中测脑室压力>200 cmH2O,放置可调式分流管(强生,分流阀门压力130 cmH2O).术后4d头颅CT提示右侧脑室引流管在位,脑室形态改善,无继发脑出血(图2).腹部平片提示分流管末端位于盆腔,位置良好.术后83d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硬膜外积血(图3),将可调压分流管分流阀门压力调整到160 cmH2O,术后122 d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硬膜外血肿,术后243 d头颅CT提示血肿缓解(图4).随访中患者无不适主诉.
-
巧用引流袋行脑室外引流
脑室外引流要求引流装置引流时脑脊液无返流,持续引流并能保持一定的脑室内压力。以往需特制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如能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按特定原理行脑室外引流则完全可取代传统特制的脑室外引流装置。 材料准备及方法:一次性无菌输血器远端带调节夹管30cm;一次性无菌引流袋一个。无菌操作下将脑室引流管与输血器管相连。再将待连接的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内吸入少许空气,使引流袋壁两层间部分分开,再与输血器管远端相连接,调整引流袋入口与脑室平面高度约10~15cm,将引流袋悬垂引流。引流装置及连接方法如图1。
-
58例脑室穿刺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8例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护理经验。结果58例患者引流管放置时间3~7天,治愈55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术前、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及引流液的观察等护理方面内容,认为术前、术后精心认真护理以及细心观察病情是脑室引流成功的关键。
-
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1例护理
总结一例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脑室外引流术后病人的护理,根据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求,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引起颅内压的改变导致病情的加重,避免逆行感染的发生。
-
脑室引流管在十二指肠破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破裂一期吻合,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并留置脑室引流管以提供肠内引流,预防十二指肠瘘或促进愈合的疗效。方法9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并留置脑室引流管以提供肠内引流并行Cogbill改良憩室化手术再简化的手术治疗。结果9例痊愈出院。结论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并留置脑室引流管能有效地预防十二指肠瘘,可促进愈合。
-
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脱管的教训及对策
脑室引流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内积血,还可减少伤口脑脊液漏,避免枕下肌间积液,并可在手术中有利于改善手术的暴露等等[1].引流管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及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护理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的患者脱管5例,现将护理及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
改良式脑室外引流管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脑室外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脑室引流管,引流高度为平卧时引流装置高于双耳孔水平连线10~20cm(平均15cm);如抬高床头,则相应抬高引流装置高度[1].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每小时引流量不超过20ml,由于引流管内为脑脊液,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颅内压改变过大,很可能引起患者头痛致烦躁,造成管道意外脱出.临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绳子将脑室外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旁的栏杆上,或采用胶布粘贴固定,若捆绑不当或粘贴不牢易松动,且难以确定脑室引流的高度.更换引流袋时常先解开绳子,更换完再捆绑,过程较烦琐.引流装置过高或过低均需解开绳子调整位置,两人核对估算位置或一人用尺子计算高度.
-
动静脉畸形致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1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于2013-09-1920:50入院。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既往发现动静脉畸形病史半年。3.本次于安静状态下起病,突发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尿失禁,肢体无抽搐。4.入时查体:BP:130/80mmHg,中度昏迷,去脑强直状态,双眼球居中位,双侧瞳孔1.5mm,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5.辅助检查:头C T报告(外院):脑内出血破入脑室及脑池,不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1.脑出血急性期2.动静脉畸形,患者病情危重,由急诊直接收入ICU,给予平卧位,1级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七叶皂苷钠减轻脑水肿,醒脑静促醒,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鼻饲饮食等治疗,向家属交代病情,患者为顶叶出血破入脑室,顶叶出血量约15毫升,现三、四脑室铸型,病情危重,可行脑室引流术,家属同意,术后患者仍中度昏迷状态,第7天处于浅昏迷状态,第8天处于昏睡状态,由ICU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脑室引流管第8天时脑室通畅,引流11天拔除引流管,患者神志转清,言语问答正确,可进食,拔除鼻饲管,嘱坐起行康复训练,共住院治疗26天,出院时情况患者精神饮食较好。查体:神清,言语尚流利,双眼球居中位,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四肢可见活动,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复查头颅CT出血已吸收,家属要求出院,嘱回家后继续锻炼,口服巴氯芬缓解肌张力。 -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管道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往往需要留置多种管道,如脑室引流管、术野引流管、吸氧管、胃管、气管插管、气管套管、PICC留置管、导尿管等,因此,管道护理是神经外科重要的工作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高低.如果管道护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病人生命.现总结报道如下.
-
脑出血的治疗
恰当的处理措施是防止继续出血;降低颅内压(ICP);在许可的情况下及时外科减压.大的脑内或小脑血肿常需外科干预.CT扫描用于鉴别诊断.如果脑水肿导致昏迷,脑室引流管的置入可挽救生命.
-
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影响
为观察散结饮加电针足三里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期间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8例胃癌患者,36例行全胃切除术,62例行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均于近段空肠放置营养性造瘘管(脑室引流管).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
-
自制神经外科术后枕
神经外科病人术后大多数都带有头部引流管,如血肿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临床上对术后病人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为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及意外脱管的发生,我院自行设计和制作了神经外科术后枕,临床上使用7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引流延长管的设计与应用
颅脑外伤术后病人大多要放置脑室引流管,肝硬化腹水病人常常要放腹水,为解决脑室引流管及腹水引流管在操作过程中滑脱问题,我科自2003年5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引流延长管,经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管道安全管理标识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应用的管道种类很多,如导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在病人应用各种管道时,护士应根据各种管道作用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如为了保持引流管通畅,需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牵拉、受压、折转成角,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移位、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量,并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定时冲洗、抽吸引流液等.
-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瘤腔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要做好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熟悉颅脑解剖结构及其脑脊液的循环路线,掌握颅内压力与脑容量变化的内在关系;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善于将引流情况与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引流管护理安全而有效,现报道如下.
-
改良式倒U字双重缝扎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习惯性流产和早产患者行改良式倒U字双重缝扎宫颈术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宫颈内口双重缝扎错位打结治疗孕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预防因宫颈机能不全造成的晚期流产及早产.方法:对62例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于妊娠14~24周进行宫颈环扎等治疗.A组30例采取Mcdonald手术方法,在宫颈与于阴道的交界处环绕宫颈缝3针打结,同期进行保胎治疗;B组32例(包括A组流产、早产后第2次治疗的8例)采取改良式倒U字双重缝扎,采取Mcdonald手术方法,形成倒U字打结后进行牵拉,在不切开阴道黏膜的同时,使第2道缝扎线在第1道缝线之上0.5 cm近子宫颈内口处共3针,双重缝扎线错位结扎,线结位于后穹窿,避免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尽可能地延长孕周.结果:A组30例采取Mcdonald手术方法有8例流产或早产,胎儿未存活,成功率73.33%.B组32例采取改良式倒U字双重缝扎,有1例霉菌性阴道炎早期流产,1例胎儿肠外置胎死宫内引产,成功率9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倒U字双重缝扎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引起的反复晚期流产在Mcdonald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在不切开阴道黏膜的同时,使第2道缝扎线位于近子宫颈内口处,双重缝扎线结位置在后穹窿,避免膀胱刺激症状出现,尽可能地延长孕周.该方法简单、省时、损伤小,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
颅脑外伤后30年脑脊液鼻漏伴张力性气颅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井下工人.主因头面部外伤30年,流清水涕,头痛10天入院.患者于30年前井下生产时,砸伤头面部,昏迷,颅面部骨折,住院治疗月余痊愈,30年来正常工作、生活,10天前开始间断流清水涕,头痛进行性加重,来诊CT示气颅入院.查体:意识朦胧,定向不能,回答有误,双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颌面右偏畸形,鼻漏停止,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右额及脑室系统积气,右额气体量约20ml,脑室系统侧脑室、环池、蛛网膜下腔大部被气体占据.入院诊断:(1)脑脊液鼻漏;(2)张力性气颅;(3)陈旧性颅底骨折.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治疗3天,意识障碍加重出现昏迷,急行右额及侧脑室穿刺,术中即有大量气体排出,后经右额气腔留置侧脑室引流管一根,接无菌瓶,行右额气腔和脑室持续闭式引流.间断有气体溢出.患者意识渐恢复,定向趋于正常,1周后,复查CT示:右额及脑室系统积气大部消失,代之以脑脊液,遂拔除引流管,继续脱水抗感染治疗20天,CT示积气全部吸收,右额脑脊液密布液腔.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