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活血辨治“积聚” “鼓胀”(肝硬化)
慢性肝病失治误治,或日久迁延,致肝脾同病,肝郁气滞、脾运失健,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常,久则痰、湿、瘀、毒互结于胁下,积而成块,形成肝硬化,属中医“积聚”“鼓胀”等范畴.病延日久,累及于肾.病变发展以由气及血、虚实夹杂、正虚邪实为特点.病延日久,多虚、多瘀,本虚标实.针对本虚邪实的病机特点,益气活血切中病机,气行则血行,气化则湿化,祛瘀生新,气血条达则气机升降有序,邪有出路.附“积聚”“鼓胀”验案三则.
-
夏季感冒按"湿阻"辨治的体会
病因病机湿邪为重浊黏腻之邪,性属阴,其致病特点有如下几点:①来去徐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较固定.②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而脾为阴土,脾气为湿邪所困,升降受阻,运化不健,形成水湿内停.③湿性黏腻重浊,临床症状以重、闷、呆、腻、濡为主.④湿邪多与夏令热邪协同致病,形成湿热中阻.无论是湿邪或是湿邪狭热致病,其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
-
平衡中焦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溃疡为主,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也可遍及整个结肠.中医学认为本病由气、郁、食、湿、热、寒、瘀、虚等致中焦失衡以致升降失常或寒热错杂,或虚实夹杂所致.
-
论肾主纳气与喘证
喘证以喘促气短、气息迫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阶段的主症时,中医称之为喘证.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喘证多以呼多吸少为特点.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只有肺肾功能协调,才能呼吸匀调、出入有序.<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因此,肾主纳气与喘证密切相关,治喘必治肾,深刻理解和把握肾主纳气的理论,对指导喘证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验之临床略有所得,现举要概述如下.
-
交泰剂方证原理初探
交泰剂,即以"交泰"命名之方剂,如交泰丹、交泰丸、心肾交泰汤、交泰丸丹等,历代医家创立了10余种.
-
越鞠丸临床应用举隅
越鞠丸是朱震亨<丹溪心法>为治疗"六郁"之名方.六郁乃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也.郁者,结聚而不能发越,升降失常,气机不通,传化阻滞.朱震亨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沸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将本方加味应用于临床,常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辨治体会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迁延不愈或愈后再复发。笔者在临床治疗该病多年,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病因强调外感内伤两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糜烂、溃疡,出血点以及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外因主要与风、寒、暑、热之邪侵袭有关。因脾胃等脏腑先虚,外感之邪乘虚而入,使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而水浊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出现腹泻、腹痛及粘液血便。内因主要与七情郁结,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不足等使脾失运化, 肝失疏泄, 肾失固涩, 气机升降失常, 气血津液代谢障碍, 湿邪留注大肠有关。 本病为正气先虚, 外邪侵袭而发病, 主要病位在脾、 胃、 大肠, 与肾、 肝亦密切相关。
-
脾弱胃强与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何以痰湿素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这些都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有关.
-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与治则探讨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病多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根据病机趋势的不同,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常见的脾胃病症进行了新的分类,分为气机上逆、病势趋下、中阻痞膈4和上下交变4类证候.每类证候又细分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机升降的病机与治则.旨在提高对脾胃升降理论认识上的系统性和临床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
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思路与方法
胃癌腹膜转移是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多从肿瘤血管生成角度认识,大多集中在单味药物或提取物的研究,没有阐明中医治法和相应方剂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升降失常是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病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是其重要的病理演化特征,辛开苦降法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关键治法.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3例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为伤寒少阳病误下致痞而设.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等7味组成.方中半夏、干姜温里散寒,和胃止呕;黄芩、黄连清热泄痞;人参、甘草、大枣补中和营.合而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对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
如何选用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
答:小儿腹泻,中医学称为泄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病变.外感暑湿或风寒侵袭,乳食不节或食物不洁,小儿素体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常为病因.本病病变虽在脾胃,与病理因素湿浊有关,病机为脾运失职,升降失常,清浊相混,合污下流.暴泻多为实证,久泻多为虚证.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婴幼儿服药困难,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且易于被患儿接受,现简介如下.
-
大柴胡汤在肝胆病中的应用体会
大柴胡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既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的功能,又能清泻阳明之实热,是一个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临床常用良方,方中药物配伍精当,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能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①治疗胆石症并发胆囊炎:因肝气郁经,疲劳过度,饮食失节等因素,诱发胆石症伴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肝胆气滞,疏泄不利,通降失司,治以疏肝利胆,通下利石.用大柴胡汤加茵陈、元胡、木兵、郁金、金钱草、槟榔、大黄川楝子.数日临床症状消失.②治疗急性传染牲肝炎:证属肝胆湿热内蕴,肝气郁滞,胆汁疏泄不利侵入血分.治宜清肝利胆泻热,解毒活血通腑.方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虎杖、金钱草、滑石、大黄、黄柏、郁金、丹参、五味子等.③用于急性胰腺炎:属肝气横逆胃腑,胃气升降失常.治宜清肝泄热,降逆通下.方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胆草、黄连、元胡、木兵等药.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0例
胃脘痛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慢性胃炎,多由饮食不节.寒温失宜,情志不舒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1996年5月~1998年12月我们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加班族健脾养胃学几招
A.巧辨脾胃虚证当代人为何被脾胃问题所困扰?一般原因有三:一是饮食不节,生活多无规律;二是忧思恼怒,肝郁气滞;三是不重视养生,失于调养.人们比较关注疾病的治疗,却忽视身体日常的保养,小病治疗不当或平素调补不当就很容易伤及脾胃.中焦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各种原因导致脾胃的运化失健或者升降失常,终出现诸症而致脾胃病发生,其中又以虚证为临床多见.那么,该如何分辨自己是属于那种脾胃问题?
-
第五讲脾胃病之痞胀
痞胀,包括了痞和胀两种病证.痞即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证的病证.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称为胃痞.胀,又称胀满、腹胀,是指腹中有胀满或胀急之感而外多无胀急之形,病变部位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痞与胀病虽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而且临床表现也多兼而出现,故多统称痞胀.
-
试论桂枝汤调节升降的新认识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桂枝汤临床应用本应颇为广泛,疗效卓著,但限于教学及临床水平,却应用较受限.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同时也可调节升降,本文主要从伤寒杂病论原文探讨张仲景桂枝汤治疗升降失常的应用.
-
《黄帝内经》带下病探微
带下病指女性白带的量、色、质、味异常,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带下及带下病详细的论述.秦汉时期有不同称谓,隋代《诸病源候论》基本固定病名.广义“带下”即妇女疾病总称;狭义“带下”指女性阴中流出的液体,亦称白带,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狭义“带下”之名,始见《神农本草经》.《内经》中详细记载“带下”的来源、作用:为女性体内之精华物质,与入骨孔补益脑髓的物质同源.白带量过多则为病,即《内经》中之“淫”病,为阴阳不和,肾虚无摄;怵惕思虑,神伤恐惧;脾邪传肾,少腹疝瘕;暴食不洁,升降失常.淫之重症有四逆、五逆之说,均指病势深重,积重难返.白淫,男女皆可有,男子随溲而下,溺中若有精之状,即后世所言“白浊”;女子则下于阴中,即后世所言之“带下”.《灵柩·五色》“有润如膏状”,未述及“带下”之颜色及性状.《神农本草经》中论述了赤、白之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竹筒涉及白带颜色、质地及气味.《诸病源候论》根据白带颜色分成“五色带”.傅山归纳总结“五色带”,并给出相应的病机及治疗.
-
老年胃肠病诊疗心得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老年胃肠病有虚实之分,以虚为主,治疗当着重扶正,补益脏腑阴阳气血,不可过用苦寒通降.用相应扶正之法时,佐以祛邪降逆行气之品,方可取得速效.
-
痞满从脾胃分治
痞满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为脾胃受伤,升降失常.治疗应分清病变以脾为主,或是以胃为主,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