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生素使用的个体化与药敏监测
药敏试验给临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据,尤其是疗效不满意时,对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一般药敏报告如果使用纸片扩散法以S(敏感)和R(耐药)报告,可给临床提供基本选药信息.但目前临床感染较复杂,应综合考虑患者情况,选用合适合理的抗生素搭配,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即抗生素使用个体化.临床用药的个体化往往更多需要参考低抑菌浓度(MIC)的值.仅举2例说明.
-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68岁,女性,主因"阵发胸痛2年,间断水肿、喘憋6月"入院.既往史:9月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并于左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5年,目前胰岛素治疗;高胆固醇血症5年,2年前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阵发心房颤动6月.
-
顽固性高血压
2008年4月7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公布了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治建议,并由
杂志在线发表.主要内容包括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因学、推荐的诊断方法及评估措施、治疗及预后等.并重点阐明了常见的继发病因、评估程序、治疗药物选择,使临床医师对顽固性高血压的认识及处理更为规范.本文就其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
老年人高血压的几个问题
近年老年人高血压(EPT)研究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争论.本文拟重点讨论有关EPT的临床评估、降压目标、药物选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与高龄高血压的治疗问题.
-
5-FU相关的药物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研究进展
5-氟尿嘧啶(5-FU)作为一种抗代谢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及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对该药不敏感或出现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分别以mRNA的表达和DNA基因型的分析为参数,从DNA/RNA水平上对药物的有效性、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针对不同个体选择药物,使真正意义上的化疗成为可能.本文着重论述了几个5-FU的疗效及毒性预测分子的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他们在指导化疗药物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
-
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治疗的临床途径
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自述这种疼痛时经常描述为刺痛、灼热、抽搐痛、感觉异样以及异常性疼痛.本病从间歇性轻度疼痛到严重慢性经常性疼痛的进展过程多样;而后者往往与生活质量降低有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是对症治疗,所以选择的药物涉及到各种类别,但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选择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缺乏公认的相关指南.因此,许多患者仍未获得治疗.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实用方法.建议的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药物的依据,来源于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治疗费用的具体证据.我们还讨论了其他话题,包括疼痛极限,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外敷疗法.本文虽然没有讨论所有可能的痛性神经病变治疗方法,但是提供了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方法,旨在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个体化疗法.作者单位:哈佛医学院神经内科
-
红方:长期临床研究支持提高噻唑烷二酮类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2型精尿病的治疗药物选择都局限于磺脲类、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然而,在过去10多年中,众多新型口服和注射药物出现了,这其中包括噻唑烷二酮类、incretin类药物、胰岛素类似物.尽管医生手中的"武器"增多了,但是血糖控制情况却仍不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型糖尿病是一个进行性疾病,而医生没有及时开始联合治疗(包括胰岛素).
-
当降压药遇上糖尿病肾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降压药物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疗效、心肾保护作用、安全性和依从性以及对代谢的影响等因素.”当面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时,肾功能的改变可能会增加降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因此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考虑更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血浆及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分泌.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肾功能及血钾的变化,对伴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要慎用或禁用.有报道显示该药物在妊娠早期可能对胎儿有害(新生儿急性肾损伤、肺毒性作用、先天心血管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肾脏畸形、头颅发育不全等).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方案选择的预测因子探讨
目的 探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方案选择的预测因子.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新诊断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降糖药物应用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随访3个月,分析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方案选择上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选择的其他可能的预测因子.结果 ①40例患者首次就诊降糖药物应用二甲双胍82.5%,磺脲类32.5%,胰岛素12.5%,阿卡波糖7.5%,单药治疗70.0%,双药联合25.0%,随访3个月后二甲双胍87.5%,磺脲类32.5%,胰岛素0.0%,阿卡波糖12.5%,单药治疗67.5%,双药联合治疗30.0%;②3个月后,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HbA1c达标者分别为81.5%和50.0%,两组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药达标与联合治疗未达标组相比,空腹胰岛素水平偏低(P=0.07).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选择药物在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应注重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基线空腹胰岛素可能是预测患者药物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
解析ADA/EASD2008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新共识
以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糖尿病中心的NathanDM教授为首的8位欧美糖尿病专家,于2008年12月(10月已在线发表)再次代表ADA和EASD同时在"Diabetes Care"和"Diabetologia"上发表了第2个关于T2DM高血糖治疗的共识声明(下称"新共识"),是什么原因促使这8位专家在一年内发表两个"共识".显然,近一个时期陆续发表了不少有关T2DM降糖治疗与心血管合并症关系的临床试验和大系列的综述文章,特别是2008年先后公布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如ACCORD、ADVANCE、VADT以及UKPDS的后10年研究等,这些临床研究在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血糖控制达标值等问题上莫衷一是,以致基层医生们无所适.
-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3)心房颤动药物治疗
心房颤动(AF)的治疗至今还是一个难题,它的药物治疗包括了复律、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AF不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更应重视安全性.AF又是一个好复发的心律失常,因此在远期防治中还需考虑利弊,由此它的治疗要顾及左右而选择之.
-
高血压治疗的佳选择
尽管我们对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认识以及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即如何提高降压治疗的耐受性,改善血压的长期控制率.这涉及到病人与医生的问题.不能依从医生的医嘱治疗是严重的问题之一,因为高血压常常缺乏明显症状,发现血压升高也不会引起重视,加之病人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因而不能坚持治疗,造成很低的控制率.大多数医生对病人初选择的降压药也是基于非科学的基础上,凭经验或是成功的广告和促销作用,因此,对一种简单的药物选择,只有40%~50%的成功率.由于病人因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特征和伴发病的差异,对各种药物的反应是各异的,不能简单化处理.下面选择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体会.
-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早时相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公认[1~4],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5,6].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早时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药物选择.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主要新视点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过去50年中,人们通过大量基础、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血压防治策略[1].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对既往指南所推荐的某些内容如特定人群的降压目标值或药物选择等提出了质疑和反思[2].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以下简称《指南》),不仅要指导各级医师的临床实践,还承载着在学术上继往开来的重任,有不少新视点.
-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选用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稍作讨论.
-
药物治疗高血压,选择高血压药遵循三大原则
高血压疾病是目前诸多临床常见病之一,长期高血压还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导致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所以该病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治疗该病时,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手段之一,本文谈谈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
特拉唑嗪联合治疗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早在1972年Donker等[1]已经证实尿道的张力是肾上腺素受体控制的,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作用于后尿道、膀胱颈、前列腺部的α受体,解除膀胱颈及前列腺部尿道痉挛,减低尿道闭合压,防止前列腺内尿液反流[2],提高前列腺液培养的转阴性[3],同时作用于盆底交感神经,解除盆底肌痉挛,缓解会阴及盆底紧张性肌痛,对合并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也是较为理想的药物选择之一[4]。有报道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总有效率可达到76%[5]。故α-AR阻滞剂已作为治疗CP/CPPS的重要基础用药之一[6]。
-
乙胺碘呋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常见急诊之一,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促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存,因此在处理快速型心律失常时药物选择尤为重要。本文报告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56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
国内法舒地尔对脑梗死治疗研究进展
脑梗死患者是神经科医生接触比较多的患者,目前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该病也是神经科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对早期脑梗死患者主动积极的治疗有可能挽救生命或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神经功能。对于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选择一直困扰着各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有广泛而强大药理作用的法舒地尔常用来治疗脑梗死,本药是一种细胞内的钙离子拮抗剂,是近年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比较新的药物,静脉内给药可改善患者脑组织的微循环,其改善脑循环机理与溶栓治疗机理不同,它还有促进受损大脑的神经组织再生的作用。
-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新型抗凝药物-磺达肝癸钠
骨科大手术可造成血管损伤、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物理或者药物的预防),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第7版ACCP指南报道,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骨折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甚至高达85%[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预防药物为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和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磺达肝癸钠是以Xa因子为主要靶点的新一代抗凝药物,2001年在美国获得FDA的批准后,首先在静脉血栓的防治中取得了卓越的疗效[2].2008年,磺达肝癸钠在中国上市,主要适应证为骨科大手术后的静脉血栓的预防.作为新一代抗凝药物,将为中国的抗凝临床实践提供一种新的药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