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iNOS的表达及NO介导的杀虫作用研究

    作者:龙小纯;刘璋;刘文琪;李雍龙

    目的研究小鼠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肺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表达及一氧化氮(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间点剖杀小鼠并取其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肺部iNOS的转录水平;用NOS的抑制剂AG(Aminoguanidine,氨基胍)处理感染小鼠,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虫荷的高低以确定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结果未感染小鼠肺部无iNOS转录表达,感染后第4 d肺部iNOS有较高水平的转录表达,第9 d表达消失; AG处理小鼠的虫荷较未处理组高(P<0.05).结论移行到肺部的童虫能诱导肺组织表达iNOS,由iNOS产生的NO能对童虫发挥杀灭作用.

  • 骨肉瘤组织iNOS和CD4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新宇;匡正达;杨传铎;史占军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肿瘤表面CD44抗原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14例骨肉瘤标本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别进行iNOS和CD44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染色强度记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移与非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iNOS和CD44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已转移的肿瘤iNOS表达弱而CD44表达强,非转移的肿瘤则正好相反.结论:iNOS与CD44和骨肉瘤的转移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分析肿瘤的预后和发展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 iNOS在HBV相关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形成及R0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意义

    作者:王祖森;吴力群;姚如勇;李玉军;伊鑫;耿超;胡维昱;韩冰

    目的:研究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VEGF、CD105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和iNOS的表达与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248例HBV相关HCC组织标本iNOS、VEGF和CD105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80℃低温冰冻HBV相关HCC标本20例iNOSmRNA的表达,分析iNOS的表达与VEGF、MVD-CD105的表达的关联以及与HCC患者R0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均检测到iNOS HBV相关HCC组织中表达,iNOS阳性表达组中组织学分化呈中低分化者、血管癌栓和TNM Ⅰ-ⅣIV期者显著多于iNOS阴性表达组(P<0.05).iNOS的阳性表达组中VEGF、MVD-CD105的阳性表达增高(P=0.032、0.020),iNOS阳性表达者其早期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30),Cox回归分析表明iNOS阳性表达是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HBV相关HCC的患者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与血管形成有关,iNOS阳性表达组肝外转移率高并且预示早期复发.

  • M1/M2型巨噬细胞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刘睿;孙弦;胡珍;吴庭;曹育春;彭才智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和CD163标记的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iNOS+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为(6.16±3.32)/HP与正常组织(6.76±0.87)/H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63+M2巨噬细胞的浸润数量(22.30±6.27)/HP高于正常组织(9.81±4.23)/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M1型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CA组织中的浸润呈负相关(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可能在尖锐湿疣逃避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iNOS在皮肤血管炎患者炎症细胞表达的研究

    作者:左付国;赵天恩;卢宪梅;李开军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皮肤血管炎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其在皮肤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肤血管炎症细胞iNOS和内皮细胞型NOS(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皮肤血管炎皮损处血管炎症细胞iNOS有16例表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炎症细胞iNOS表达明显上调(P<0.01);并且,eNOS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NOS在皮肤血管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皮肤血管炎 iNOS
  • 吗啡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小鼠胸腺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美俊;苏中华;刘学兵;郝伟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吗啡依赖小鼠胸腺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吗啡组、吗啡+纳络酮组、吗啡+L-NAME组和对照组.吗啡腹腔注射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在干预组分别给予纳络酮和L-NAME,分别于首次用药后24 h和终止处理因素后6h,随机各组均取半数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胸腺,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标本杂交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OD=0.1932±0.0086)比较,首次用药后24 h和终止处理因素后6 h时,吗啡组和吗啡+L-NAME组胸腺切片杂交信号强度均显著升高(OD=0.2245±0.0098, F =37.894,P <0.01; OD=0.2207±0.0091, F =36.023, P <0.01),而吗啡+纳洛酮组胸腺切片杂交信号无显著差异;2.与吗啡组比较,首次用药24 h后和终止处理因素后6 h时,吗啡+纳洛酮组杂交信号均显著降低(OD=0.1969±0.0087, F =4.659, P <0.05;OD=0.2024±0.0085,F =46.816, P <0.01),吗啡+L-NAME组杂交信号均无显著差异(OD=0.2443±0.0087, F =3.278,P >0.05).结论 高剂量吗啡能诱导小鼠胸腺细胞iNOS mRNA表达,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能较好地阻断该效应,但NOS抑制剂L-NAME则对小鼠胸腺细胞iNOS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大脑NO及iNOS的影响

    作者:闫云峰;杨劲松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DP)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对照组、DP治疗组,每组大鼠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DP干预治疗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检测大鼠大脑NO及NOS的表达。结果与实验对照组比较,DP治疗后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NOS的过度表达,减少NO的生成,抑制神经细胞损伤。

  • 血清 ADP iNOS 及 ET 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张云书;高瑞利;王军英;薛新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 ,ADP)、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清ADP、iNOS、ET水平及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AD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OS、E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P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iNOS、ET水平与其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DP、iNOS、ET水平在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可反映脑组织受损情况。

    关键词: ADP iNOS ET 缺血性脑卒中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路文革;白宏英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氧化氮合酶(iNOS)在PACAP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ACAP组,在大鼠脑缺血2h后进行24h、48h再灌注,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iNOS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iNOS的表达量显著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0.02±4.23、80.36±6.24,P<0.01;应用PACAP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iNOS表达的峰值明显降低,分别为30.47±5.24、40.56±4.84,P<0.01.结论 PACAP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iNOS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之一.

  •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F-κB、iNOS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军;娄季宇;杨霄鹏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 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尼莫地平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和海马CA1区NOS亚型的影响

    作者:张津华;刘其强;白宏英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三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nNOS、iNOS、eNOS)的表达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造模,治疗组于术后24h开始用尼莫地平(10mg/kg,2次/d)灌胃,连续60d,各组于60d后用Y型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测试结束后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计算海马CA1区每个高倍镜视野下的阳性细胞均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认知能力下降,海马CA1区nNOS和eNOS表达下降,iNOS表达增强,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尼莫地平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CA1区nNOS和eNOS的表达及抑制iNOS的表达有关.

  • 复发性翼状胬肉中MUC5AC与iNOS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璐;杨炜;丁剑锋;张奕霞

    目的 检测MUC5AC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c oxide synthase,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MUC5AC和iNOS在翼状胬肉复发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MUC5AC和iNOS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所有病例术前均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SchirmerⅠ试验,并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结膜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的Schirmfer Ⅰ试验结果分别为(10.86±0.80)mm、(9.97±0.34)mm、(9.32±0.51)mm,BUT分别为:(10.40±0.16)s、(9.65±0.26)s、(9.00±0.55)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性翼状胬肉组中MUC5AC的着色强度与正常结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结膜组和原发性翼状胬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半定量分析,3组间iNOS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MUC5AC的表达与BUT呈负相关(r=0.616,P<0.01),与iNOS呈正相关(r=0.385,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杯状细胞形态功能发生改变、MUC5AC的高表达可能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关.

  • 外源性褪黑素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褪黑素受体、iNOS、C-fos表达的影响

    作者:尹靓瑶;陈悦;衡欣

    目的 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LT)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ed myopia,FDM)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7 d龄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右眼建立FDM模型,左眼为自身对照眼.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5 mL·kg<'-1>生理盐水,B、C、D组为MLT干预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LT(5 mg·kg<'-1>、10 mg·kg<'-1>、20 mg·kg<'-1>).8周后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行检影验光检测双眼屈光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LT受体M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c-fos的表达.结果 A组遮盖眼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视网膜中iNOS、MT1、c-fos表达分别为(-7.86±0.26)D、(8.51±0.16)mm、0.483 6±0.024 7、0.317 9±0.034 4、0.228 2±0.0246.不同剂量MLT作用于FDM眼后,随外源性MLT剂量的增加,以上指标变化被明显抑制甚至逆转.C组FDM眼的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视网膜中iNOS、MT1、c-fos平均光密度值表达分别为(-4.30±0.59)D、(8.04±0.24)mm、0.373 3±0.042 7、0.374 3±0.044 7、0.371 3±0.078 6;D组分别为(-3.41±O.88)D、(7.43±0.39)mm、0.307 9±0.126 1、0.405 5±0.091 9、0.445 8±0.097 4.C组、D组各指标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B组与A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外源性MLT能抑制甚至逆转FDM鼠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视网膜iNOS、MT1、c-fos的免疫活性,同时发现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结果明显.据此可推断,外源性MLT对FDM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 诺氟沙星与联苯乙酸联用致痫大鼠脑内iNOS mRNA的变化

    作者:张莉蓉;郜娜;贾琳静;田鑫;赵永星

    目的:探讨NO与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致痫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诺氟沙星组、联苯乙酸(BPAA)-生理盐水组及BPAA-诺氟沙星组,分别灌胃BPAA 100mg/kg或生理盐水30min后腹腔注射诺氟沙星25 mg/kg或生理盐水.连续记录各组大鼠的EEG,分析痫样放电,用Racine's标准观察行为学改变,RT-PCR测定给药后大鼠额前区、海马不同时间iNOS mRNA的表达.结果:诺氟沙星-BPAA组大鼠EEG示痫样放电,并伴有局部抽搐和全身强直痉挛发作等行为学改变;给药后30 min和60 min在额叶皮层和海马iNO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而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3组大鼠行为学、EEG及iNOS mRNA均无改变(P>0.05).结论:NO可能参与诺氟沙星合用联苯乙酸所致的痫样发作,其参与了痫性发作的始动机制,但对癫痫的维持作用不重要.

  •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iNOS基因拷贝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任伟宏;宫璀璀;吴景兰;赵志娟;顾侦芳;苏安英

    目的:观察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iNOS基因拷贝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贴壁培养的Eca-109细胞随机分成3组,Br组:加8-Br-cAMP至终浓度为2×105 mol/L;Q组:加槲皮素至终浓度为43 μmol/L;C组:不加任何药物,只加入新培养液培养.3组细胞同时培养48 h.采用原位斑点印迹法显示iNOS基因拷贝和mRNA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显示Caspase-3的表达.结果:Br和Q组较C组iNOS 基因拷贝和mRNA表达信号较强.Br和Q组细胞内Caspase-3免疫反应(IR)性较强, Br和Q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Br组的Caspase-3-IR强于槲皮素组(P<0.01).结论:8-Br-cAMP和槲皮素皆可上调iNOS基因的扩增和表达,终可都通过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 NF-κB及iNOS在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心脏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薛会朝;郝利霞;李泽信;刘江伟;冯德元;李崎;高伟

    目的 探讨NF-κB、iNOS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心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 h,2 h,4 h,8 h,12 h和24 h组,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心肌内NF-κB、iNOS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伤后各组心肌内NF-κB、iN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8 h、12 h、24 h组光镜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细胞水肿、变性;电镜下4 h、8 h、12 h、24 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线粒体肿胀、溶解;对照组光镜及电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心肌组织NF-κB与iNOS呈正相关(r=0.980).结论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可诱导NF-κB、iNOS表达并介导心脏损伤.

  •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Aβ损伤大鼠脑组织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淳;林大勇;董秀;王晓波;王梅;王艳杰

    目的 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利用立体定位仪将PBS注射到大鼠双侧海马)、痴呆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后三组注射Aβ1-42全长肽).造模7d后,中药组以灌胃法(ig)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20ml(20 mg·kg-1)治疗,西药组ig给予尼莫地平20 ml( 15 mg·g-1)治疗,同时空白对照组和痴呆组给予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21 d.制作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利用NADPH -d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NOS阳性细胞数量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组织iNOS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痴呆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OS阳性细胞分布不规律、数量明显减少,大脑皮质区iNOS阳性表达细胞增多,且NF - κB蛋白表达增高.而应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后,海马组织中N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大脑皮质区iNOS阳性表达细胞降低,NF- κB蛋白表达降低,与西药尼莫地平组相似.结论 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以增加Aβ损伤大鼠脑海马组织NOS阳性细胞数量,并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途径,降低大脑皮质区iNOS表达.

  • 蛇床子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于鹏霞;喻婉莹;阚伟娟;李敏敏;宋吉帅;赵烽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TNF -α、IL-6、NO等炎症介质,评价药物对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以ELISA法检测TNF -α、IL -6的含量,以Criess 法检测NO的含量,同时以MTT法评价细胞毒性.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COX -2及内参蛋白β- actin水平.比色法检测COX -2酶活性.结果 蛇床子素在12.5~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TNFα、IL 6、NO,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蛇床子素能够明显下调iNOS和COX -2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酶活性结果提示蛇床予素对COX -2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下调iNOS和COX -2蛋白表达水平,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 -α、IL -6和炎症介质NO,这可以为蛇床子素以及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丹左合方对AD大鼠血清CRP、COX-2、IL-6及海马NF-κB、iNOS的影响

    作者:黄琼

    目的 探讨丹左合方对AD模型大鼠血清CRP、COX-2、IL-6含量,脑海马组织NF-κB、iNOS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丹左合方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制备AD大鼠模型.各手术组大鼠经相应药物灌胃治疗5周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P、COX-2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清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NF-κB、iNOS的阳性表达.结果 CRP、COX-2、IL-6含量丹左合方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丹左合方组、对照组、模型组海马组织胞核内可见棕黄色的NF-κB颗粒,胞浆内可见棕黄色的iNOS颗粒,模型组的棕黄色颗粒多,表明NF-κB、iNOS阳性表达强,丹左合方组棕黄色颗粒明显少于模型组、对照组;丹左合方组NF-κB、iNOS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丹左合方可降低AD大鼠血清CRP、COX-2、IL-6的含量,降低AD大鼠海马NF-κB、iNOS的阳性表达,起到减缓AD大鼠炎性反应的作用.

  • 黄芪多糖治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钟振东;苏娟;何永亮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开发其新的临床适应证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阳性组,各组小鼠以相同给药体积灌胃给予药物或纯净水,每天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LPS+D-GlaN,造模后禁食不禁水16h后断颈处死小鼠.剖取肝脏,分别测定肝脏组织INOS、NO和ICAM-1含量,观察比较肝脏组织病理形态,以及肝脏组织P65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INOS、NO及ICAM-1含量均有极显著减少(P<0.01);显微镜下肝脏细胞嗜酸性变性、坏死,出血等病变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P65蛋白荧光OD值极显著减小(P<0.01).结论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组织P65蛋白的合成,减少细胞INOS、NO、ICAM-1的形成有关.

289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