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董丽侠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项目,分析各检测指标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无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hs-CRP与UA、FBG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与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关.

  • 胸腹水脂质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价值

    作者:朱建云

    目的 探讨从检测胸腹水脂质角度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价值.方法 收集疾病已明确诊断患者的浆膜腔积液样本42例,其中漏出液18例、渗出液24例,对这些漏出液和渗出液的脂质进行检测.结果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TCH、HDL-C、LDL-C、ApoA I、ApoB、LP(a)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若以漏出液的脂质含量±2SD为分界线得TCH 1.41mmol/L、HDL-C 0.32 mmol/L、LDL-C 1.16mmol/L、ApoA I 42 mg/L、ApoB 25mg/L和LP(a)140mg/L则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42例中不符合的例数分别为漏出液有1例的ApoAI>42 mg/L(测定值为56/L)、有1例LP(a)>140mg/L(测定值为182mg/L),渗出液全部符合.结论 检测胸腹水脂质含量可有效作为区分漏出液、渗出液.

  • 瑞舒伐他汀对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

    作者:仲鹏;孙晓斐;丛培玲;徐勤成;魏子秀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轻度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89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降压治疗,其余2组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他汀药物治疗,观察3组患者给药前1周,给药后3个月、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变化。结果给药后3个月3组患者的颈动脉 IMT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6个月各药物组颈动脉 IMT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治疗组之间颈动脉 IM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 LDL-C轻度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两者他汀药物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 化湿解毒法治疗代谢综合征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秋凤;张志民;耿振平;王振华;王守富

    2008年5月~2009年9月,我院运用化湿解毒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S)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MS诊断标准.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6~79(49.9±21.1)岁.对照组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29~77(50.7±19.8)岁.两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TC、TG、LDL-C、HDL-C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 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静波;陈洪颖;孙伟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能显著减少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2005~2006年,我们通过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黄竹清脑颗粒对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薛瑞文;田伟;刘淑霞;郭王斌;张永前

    目的:观察黄竹清脑颗粒对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竹清脑颗粒治疗,每日3次,1次10 g,温开水冲服.两组均治疗3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经过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C、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HDL-C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经过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TC、TG、LDL-C降低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HDL-C升高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竹清脑颗粒对小剂量辛伐他汀有增效作用.

  • 姜黄素对食饵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作用

    作者:杨奕樱;陈继婷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性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小鼠分为正常组10只、高脂血症模型组50只.饲养4周后,按每组10只分为:高脂血症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给药3周后处死,取血,检测TC、TG、LDL-C、HDL、GSH-PX.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姜黄素能降低TC、TG(P<0.01)、LDL-C含量(P<0.05),升高HDL、GSH-PX含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具有降低高脂饮食小鼠TC、TG、LDL含量,升高HDL、GSH-PX含量的作用.

  • 中药综合措施对肾功能衰竭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侯海晶;杨霓芝;王立新;卢富华

    目的:通过对治疗前后5/6肾切除后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鼠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进一步验证中药综合措施对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5/6肾切除肾衰模型,一次性摘除右肾并切除左肾的2/3,随机分为病理组、通脉组、结肠组、综合组及正常对照组,治疗4周后,采血检测Bun、Scr及血脂四项TCH、TG、HDL-C、LDL-C,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综合措施可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血清BUN、Scr,调节脂质代谢.结论:中药综合措施可有效地延缓肾功能不全大鼠的恶化进程,优于单一药物组及西药对照组.

  • TNF-α hs-CRP LDL-c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滕海英;曹丽霞;赵丽娟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03-2015-10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的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TNF-α、hs-CRP、LDL-c水平,分析TNF-α、hs-CRP、LDL-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NF-α(2.24±0.37)ng/L、hs-CRP(10.38±1.27)mg/L、LDL-c(3.75±0.42) m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3±0.14)ng/L、(2.86±0.43)mg/L、(2.06±0.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脑梗死和重型脑梗死患者的TNF-α、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P<0.05),重型脑梗死患者TNF-α、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中型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NF-α、hs-CRP、LDL-c指标的检测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影响

    作者:司霞;滕军放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amotrigine ,LTG)与丙戊酸钠(valproate ,VPA)对癫痫(epilepsy ,EP)患者 TC、TG、HDL-C及LDL-C水平的影响。方法2011-03-2012-03我院确诊86例EP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以V PA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L T G。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控制率55.81%(24/43),有效率13.95%(6/43),总有效率97.67%(42/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32.56%(14/43)及83.72%(36/43);而无效率2.33%(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主要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TC、TG及LDL-C在治疗6、12个月后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联合LTG治疗EP可明显提升疗效,同时血脂水平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荐。

  • ABCD2评分联合检测 LDL-C 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红;薛新红;刘佳;亓立峰;苏江利;张锐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LDL-C联合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 )患者短期脑卒中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2例TI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n=28)与非脑梗死组(n=84),对比2组患者ABCD2评分、LDL-C水平;根据患者LDL-C水平分为LDL-C≤3.1 mmol/L(n=78)组及LDL-C>3.1 mmol/L组(n=34),对比2组早期脑梗死发生率;根据2组ABCD2+LDL-C综合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50例,中危组47例,高危组15例),对比不同层级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LDL-C水平以及ABCD2+ LDL-C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 P<0.01);低危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危组(P<0.01),中危组显著低于高危组(P<0.01);LDL-C<3.1 mmol/L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LDL-C≥3.1 mmol/L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及LDL-C水平检测均能够进行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但二者联合应用临床价值更高。

  • 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作者:王晓辉

    目的 探讨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14-02-2016-02收治的16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50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56例,心源性栓塞(CE)14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36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8例;并收集同时期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LDL-C水平并不相同,LAA组水平高,CE、SOE组水平较低.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ys-C、Hcy、LDL-C水平,可有效评估脑梗死病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Ⅱ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测定

    作者:陈丽峰;翟中良;马增煌

    目的:探讨LDL-C、HDL-C、TG的水平与Ⅱ型糖尿病(NID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测定血清中LDL-C、HDL-C,利用酶法测定TG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15例血糖水平控制好(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8.3 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2±0.23) mmol/L,(1.35±0.20) mmol/L,(1.09±0.29) mmol/L;30例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血糖>8.3 mmol/L;或空腹血糖>5.6 mmol/L)的NIDDM患者的LDL-C、HDL-C、TG平均浓度分别为(3.69±0.97) mmol/L,(1.21±0.22) mmol/L,(2.4±0.83) mmol/L;50例正常对照组的LDL-C、HDL-C、T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9-0.25) mmol/L,(1.37±0.19) mmol/L,(1.06±0.31) mmol/L。NIDDM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好的LDL-C、HDL-C、TG的测定结果( ±s)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糖水平控制不好的LDL-C、HDL-C、TG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LDL-C、HCL-C、TG的测定在NIDDM合并脂类代谢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LDL-C HDL-C TG Ⅱ型糖尿病
  • 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春丽;商玮;蔡辉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由多种因素所致,高脂血症是其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内膜沉积有大量胆固醇及其它物质,包括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LDL-C水平升高是AS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CTGF在AS发生中,尤其在早期血管内膜增生、泡沫细胞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脂质代谢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反应,在AS早期具有血管保护作用,能有效阻止AS进展[1].本实验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CT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保护AS早期血管损伤的作用.

  • 3类降脂药调节LDL-C代谢的meta分析

    作者:魏晶晶;廖玉华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PCSK9mAb)降低LDL-C的有效性,以及PCSK9mAb、他汀和依折麦布3者调节LDL-C代谢的相互作用.方法:在PubMed、Google Scholar、Elsevier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6年5月30日有关Evolocumab、Alirocumab的2期、3期临床试验,VOYAGER研究和依折麦布单药治疗有效性评价的meta分析;按照Cochrance handbook提供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30篇研究中包含55 365例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49 401例,对照组5 964例.与安慰剂对比,依则麦布单药治疗可以降低LDL-C[-18.58%(95%CI:-19.67%~17.48%)];中效他汀可降低LDL-C[-39.86%(95%CI:-35.53%~-44.19%)],强效他汀可降低LDL-C[-50.51%(95%CI:-47.44%~-53.58%)];PCSK9mAb可降低LDL-C(-52.20%~-54.59%).与依折麦布相比,PCSK9mAb可进一步降低LDL-C(-31.07%~-37.98%);与他汀单药相比,PCSK9mAb与他汀联合用药可降低LDL-C(-53.02%~-68.23%),依折麦布与他汀联合用药可进一步降低LDL-C(-18.98%~-23.46%).结论:PCSK9mAb可以显著降低LDL-C,优于他汀及依折麦布;降脂药物通过激活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2),影响LDL-C代谢的多个环节,血液检测LDL-C浓度是LDL-C代谢的净效应值;对于单药治疗不能达标的患者,应当推荐药物的联合治疗.

  • 阿魏酸和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不同影响

    作者:季芳;黄国兴;阮琴

    目的:研究阿魏酸和川芎挥发油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大鼠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阿魏酸50mg·kg-1·d-1或川芎挥发油100 μl·kg-1·k-1.实验第0天和第30天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RT-PCR检测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阿魏酸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和LDL-C水平(P<0.05),川芎挥发油明显升高大鼠血清中TC水平(P<0.01)和LDL-C水平(P<0.05).RT-PCR结果显示心肌中TGF-β1mRNA表达与血清中TC水平呈正相关(γ=0.926 5,P<0.05).川芎挥发油能显著增加心肌TGF-β1mRNA的表达(P<0.05).结论:阿魏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而川芎挥发油具有升高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心肌TGF-β1表达有关.

  • 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血脂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兵;王沁;叶文

    目的了解长沙市交通警察的血脂情况. 方法对850例交通警察的血标本,采用酶比色法测定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脂(TG),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用DATA UML-1-0310对检测结果进行质控. 结果检出血脂异常者433例,占总人数的50.94%,其中TG值增高者占46.94%(399例),TCHO值增高者占32.94%(280例),HDL-C值降低者占38.35%(326例),LDL-C值增高者占22.71%(193例). 结论交通警察血脂代谢异常率较高.提示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及早加强健康教育和其他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交警 血脂 TG TCHO HDL-C LDL-C
  • 老年急性脑梗塞与患者体内TNF-α、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鹏;李小玉;何小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塞与患者体内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90例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0例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hs-CRP和LDL-C水平. 结果:观察组于对照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塞不同类型间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比较,重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中型和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hs-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急性脑梗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TNF-α、hs-CRP、LDL-C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且随脑梗塞病情的加重患者体内TNF-α、hs-CRP、LDL-C水平也随之增加.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分析

    作者:肖健青;佘杏军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指标TCH、TG采用酶法检测,HDL-C、LDL-C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检测.结果 患病组与对照组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注意脂类的合理摄入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方面.

  • 冠心病患者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罗蓉;李卓成;屠洪

    目的 探讨脂类代谢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冠心病的预测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8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ApoB100和LDL-C水平及LDL-C/HDL-C、LDL-C/ApoA1和TC/HDL-C比值显著增高,而血清HDL-C和ApoA1水平及ApoA1/ApoB100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采用LDL-C、HDL-C、ApoA1、ApoB100、TC和TG等多指标的联合分析时,冠心病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率高达88.3%,远远高于单纯检测TC和TG时的26.7%(P<0.01);TC和TG均正常的非高脂血症患者中有84.1%的患者普遍存在一项和/或多项的脂类代谢异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TC为临界水平时脂类代谢异常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TC为理想水平时(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脂类代谢异常,脂类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指标的联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对患者的冠心病危险性进行评估.

221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