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反流性咽喉炎易误诊
反流性咽喉炎又称咽喉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返流到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所认识和重视的疾病.近年的临床统计表明,大部分慢性咽喉炎患者的病因与咽喉反流相关.反流性咽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有可能和喉癌、食管腺癌、分泌性中耳炎、喉狭窄、喉喘鸣、慢性鼻-鼻窦炎、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牙釉质损伤、婴儿死亡综合征等的发生相关.
-
食管癌的治疗进展
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预后仍很差.尽管食管癌的癌前病变病理诊断技术已有很大的提高,新的预防措施和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的改进,仍阻挡不了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发现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吸烟及过量饮酒密切相关.尽管广泛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旋杆菌杀菌剂,随着食管腺癌病例的增长,临床医生仍面临更多的挑战,食管癌可能与肥胖存在相关性.食管癌常见的症状是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及进行性体重下降.有类似症状患者首先须行气钡对比食管造影术.综合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放射治疗.预防措施有戒烟、忌酒.
-
Barrett食管的内镜治疗进展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不伴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
内镜消融结合健胃愈疡片治疗Barrett食管43例
近年来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a,EA)的发病率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唯一公认的EA癌前病变和致病因素[1],因此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EA发病率大幅度升高的直接原因[2].由于EA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13%,因此能否对BE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3].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六院消化内镜中心于2008年9月-2011年3月应用内镜消融[4]结合健胃愈疡片治疗BE患者43例,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同源异型盒基因CDX1和CDX2使食管腺癌细胞恶性降低
目的 探讨同源异型盒基因CDX1和CDX2对食管腺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人CDX1或CDX2的表达载体转染食管腺癌细胞系SEG-1,观察形态、生长率变化、分裂指数、致瘤性等.结果 CDX1或CDX2单独作用都使SEG-1出现类腺样生长排列、生长率下降、分裂指数降低、致瘤性减弱,CDX2的作用大于CDX1.结论 CDX1和CDX2均能促进食管腺癌细胞SEG-1分化,减低其恶性.
-
2.4药物干预治疗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铝碳酸镁、萘丁美酮对食管粘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预防BE及食管腺癌提供新策略.方法健康SD大鼠268只,雌雄各半,体重210-220g,随机分5组,西沙比利干预组(P组)50只,铝碳酸镁干预组(D组)50只,萘丁美酮干预组(R组)50只,阳性对照组(Y组)50只,正常对照组(C组)32只.
-
食管纤维化与食管腺癌发病分子 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方式的西化,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转移迅速,预后极差,如何延缓食管腺癌发展是研究的焦点.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食管腺癌是目前公认的发病过程,而纤维化是继发于长期炎症组织修复的代偿反应,也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疾病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基础.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食管炎症改变与纤维化的关系,从而为食管腺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的癌前病变.准确诊断BE,是降低EA风险的主要手段.近10余年来,EA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明显增加,在国内也有上升趋势,并引起广泛重视.由于有时内窥镜下识别食管胃交界解剖部位存在困难,显微镜下又不易区别BE肠化和胃贲门肠化,使一些BE不能准确诊断.本文对BE及EA近年来蛋白及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行综述,希望对BE及EA的诊断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食管腺癌 Barrrett食管 胃食管连接处 免疫组化 分子研究 -
潮汕沿海地区食管癌样本库的建立及其应用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六位[1-2]。依据组织病理类型分类,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食管鳞癌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东部和非洲等地区,而食管腺癌则在欧美等国家地区多发[3]。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管鳞癌高发国,食管鳞癌病例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9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地理性分布差异,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潮汕沿海地区,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居住地区和苏北地区等[4-5]。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潮汕地区是我国唯一的沿海食管癌高发区,与我国其他内陆型食管癌高发区相比,其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饮食生活习俗等均明显不同。1995–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食管癌的标化发病率为74.47/105[6-7]。在潮汕当地,食管鳞癌的发病率一直高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在此背景之下,毋庸置疑,建立潮汕沿海地区食管癌样本库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揭示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的病因,阐明这种特殊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其早期癌变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监测治疗后患者病情发展转归、预警预后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第8位,而致死率居第6位[1]。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现阶段早期诊断率低,50%患者在诊断时已无法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不足20%[2]。食管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之一,全球大约70%病例发生在中国,中国食管癌约90%患者为ESCC[2-3]。近年,基于分子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上获得了成功,如乳腺癌、肺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4],但ESCC尚无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因此,寻找提高早期ESCC的诊断率、改善中晚期ESCC患者疗效的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新近,研究者们加强了 ESCC 分子生物学研究,从染色体和基因组DNA、蛋白质、表观遗传学等不同水平对ESCC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就近年来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挖掘热点分子潜在的临床价值。
-
Barrett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进展
在过去的30年里,食管腺癌和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arrett食管是引起食管腺癌的主要前期病变[1].准确诊断Barrett食管,是降低食管腺癌风险的主要手段.
-
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 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对GERD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 GERD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前者包括症状综合征(典型反流症状和反流相关胸痛)和食管损伤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ous,BE)及食管腺癌];后者包括一些已肯定与反流相关的综合征如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及反流性牙侵蚀,同时还包括了一些与反流可能相关的综合征如咽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复发性中耳炎。根据内镜所见,一般还可将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 , NERD )、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及BE三种类型[2]。
-
Barrett食管的诊疗进展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在某些西方国家甚至超过了食管鳞状细胞癌。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识别Barrett食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食管腺癌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就Barrett食管的定义、诊断手段及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
Ghrelin在食管腺癌、Barrett's食管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Ghrelin在食管腺癌、Barrett's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0例食管腺癌患者、35例BE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记录内镜下表现,在食管部位四象限活检取材,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用于改良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hrelin在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Ghrelin在食管腺癌组食管黏膜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BE组,在BE组食管黏膜中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0.51 vs 4.86±0.82 vs 3.54±0.79,F=27.21,P<0.05).食管腺癌组中,Ghrelin在中高分化腺癌患者食管黏膜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P<0.05).结论:Ghrelin在BE、食管腺癌黏膜中的表达不同,提示了Ghrelin在食管癌变前和癌变后的变化.食管腺癌组织恶变过程中其Ghrelin的分泌机制发生了改变,且与食管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 食管腺癌 Barrett's食管 Ghrelin 免疫组织化学 -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和食管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筛查与食管腺癌相关的基因.方法:使用Dchip软件对已经在GEO数据库中公开的BE和食管腺癌Affymetrix芯片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还原扫描图像进行独立核验,并对基因和组织进行双向聚类,后用配对t检验筛查出在BE和食管腺癌中表达水平都发生变化的基因,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结果:24张Affymetrix芯片的杂交质量稳定,被污染和发生交叉杂交的探针簇都少于5%.对基因和样本的双向聚类表明,大部分组织分类正确.只有N8和A5位于错误的组织类型中.对其余22张芯片再次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得到24个基因.其中表达水平呈进行性上升的5个,呈进行性下降的19个.新检出的PITX1已在稍前不久的另一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结论:用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已公开的表达谱芯片资料为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
COX-2在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其催化产生的前列腺素E2(PGE2)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RIA等方法,分别测定Barrett食管组(n=16),食管腺癌组(n=17)和正常对照组(n=20)食管黏膜中COX-2 mRNA的表达率、COX-2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率和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及PGE2在组织中的含量.结果:87.50%(14/16)的Barrett食管和88.24%(15/17)的食管腺癌中COX-2 m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25.00%(5/2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COX-2蛋白在Barrett食管上皮细胞和食管腺癌的癌细胞细胞质中呈阳性表达,81.25%(13/16)的Barrett食管和76.47%(13/17)的食管腺癌中COX-2蛋白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20.00%(4/2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Barrett食管组和食管腺癌组COX-2蛋白表达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显示:Barrett食管组(541.41±34.30ng/g)和食管腺癌组(559.22±37.77 ng/g)中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357.10±37.58 ng/g)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Barrett食管组和食管腺癌组之间PGE2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X-2及其mRNA蛋白在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均呈高表达.PGE2的含量在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均增高.COX-2及其催化产生的PGE2可能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形成有关.
-
环氧合酶-2与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关系
Barrett食管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尤其是与食管腺癌密切相关,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过表达与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干预治疗有可能阻断其进一步向恶性肿瘤发展.非甾体类消炎药抗肿瘤细胞增生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失活、改变某些与增生及凋亡有关基因表达、影响免疫、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本文就COX-2与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胃食管反流病并发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并发的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升高,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综合阐述了此系列疾病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变化等分子生物学基础.
-
COX-2及其抑制剂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大约有10-30%Barrett食管发展成食管腺癌,其危险性与Barrett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的过度表达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发展成食管腺癌的COX-2免疫活性较未发展成食管腺癌的高.试验指出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降低Barrett食管上皮的增生,减低COX-2的活性,减少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本文就COX-2在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在降低二者发生率的机制做一综述.
-
Barrett's食管有关问题研究进展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Barrett's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异常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是长期胃食管反流所造成的结果.胃酸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对Barrett's食管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Barrett's食管、胃食管连接处肠化和贲门肠化的定义和组织学诊断标准仍未统一,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新的研究表明,Barrett's食管不是食管本身对损伤的修复,而是起源于骨髓干细胞.miRNAS与Barrett's食管癌变机制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上有价值的预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标毛是一种潜在新的药物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