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的研究

    作者:杨青梅;张军;苏海砾;刘芳;段艳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DM Ⅰ组),19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DM Ⅱ组)及27例健康体健者(对照组)行常规二维超声,录取图像后导入EchoPAC分析软件,用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应变及扭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DM Ⅰ组及DM Ⅱ组与对照组比较,纵向应变和扭转角度峰值减小,扭转速度达峰时间缩短,解旋速度达峰时间延长、扭转速度峰值、解旋速度峰值及解旋率均减小,且随着并发症的出现差异更明显.结论 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覃小娟;谢明星;王静;吕清;朱向明;段凤霞;李玉曼

    目的 探讨基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新技术评价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心脏超声检查的受检者42例.采集其标准的3个左室短轴观动态图及心尖四腔观左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2DSTI和3DSTI技术分别测量左室瓣环水平(B)、乳头肌水平(M)和心尖水平(A)16节段的径向与环向收缩期应变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2DSTI和3DSTI的相关性.结果 ①3DSTI测定的B水平下壁、侧壁和后间隔,M水平下壁及A水平前壁5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较2DSTI测值偏低(均P<0.05),其余11节段3DSTI的测值与2DSTI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在环向方向上,3DSTI测定的B水平下壁、后壁和前间隔,M水平后侧壁、前壁5个节段的环向应变峰值较2DSTI测值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11节段3DSTI测值与2DSTI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分别应用3DSTI与2DSTI技术测定的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与环向应变峰值,相关性良好(r=0.667~0.955,均P<0.05).④2DSTI和3DSTI技术的应变测值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比较均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3DSTI新技术能实时追踪三维空间上心肌运动轨迹,定量测量左室局部心肌纤维的形变特征,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 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收缩功能

    作者:卢永昭;谭深;闫丽娟;赵君智;张景峰;麦兴盛;左鹏飞;张耀仁

    目的 探讨超声组织追踪(TTI)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诊断右室壁心肌梗死和评价右室局部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TI和SRI技术对20例急性右室梗死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室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四腔心切面进行扫查,检测分析右室前壁、下壁、侧壁收缩期峰值位移值(PDS)、收缩期大应变率(SSR).结果 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PDS和SS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SSR较PDS显示结果更敏感(P<0.01).结论 TTI和SRI技术能够准确地诊断右室壁心肌梗死,并能对右室局部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小静;曾熙;夏娟;吴春霞;王斌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室壁整体舒缩功能.方法 选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病变组)26例和对照组31例,应用VFM技术分析其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及等容舒张期的涡流及流线特征,测量涡流横、纵径及快速射血期二尖瓣水平左室流出道与乳头肌水平左室心腔的速度阶差(ΔV).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及等容舒张期显示涡流更大、更散乱、持续时间更长,两组间比较病变组涡流横径、纵径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流线起止规律,流线齐整;病变组流线杂乱起止可在左室不同部位.③病变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速度阶差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反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评估心功能提供早期参考.

  • 难治性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运动的研究

    作者:刘书丽;苏虹;杨军

    目的 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测量CLBBB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患者17例、CLBBB伴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患者20例和健康者为对照组20例,分别测量二尖瓣瓣环纵向运动的峰值速度、达峰时间,并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及关闭时间等.结果 CLBBB患者二尖瓣瓣环部等容收缩期时间延长,射血时间、充盈时间及收缩时间缩短;主动脉瓣开放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射血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减低,且CLBBB伴射血分数减低组的各项指标改变尤为明显.结论 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室运动的同步性,从而提高同步化治疗的应答率.

  • 正常人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定量分析

    作者:郑孝志;季平;茅红卫

    目的 定量分析我国正常人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各测量位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年龄、心率和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正常人右室三尖瓣环游离壁位点、室间隔位点、右室游离壁中部位点进行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Tei)及彩色多普勒Tei指数(E-Tei)的测定.结果 正常人的右心室T-Tei指数测值范围为0.31~0.49(0.42±0.06),各测量位点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间亦无明显差异,T-Tei与E-Tei测值无明显差异且高度相关(r=0.88),年龄、心率、血压对T-Tei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组织多普勒可以准确测量右室各节段心肌和整体Tei指数,为评价右室Tei指数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 左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研究

    作者:王雪;张梅;张运;曲海燕;李小楠;陈良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正常人及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24例正常人、16例扩张型心肌病及27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各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时间以及收缩期大射血分数时间.结果 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的左室壁从第一个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到后一个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的时相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分别占(12.42±4.47)%和(7.34±2.26)%,心肌梗死组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的左室壁从第一个节段达大射血分数到后一个节段达大射血分数的时相段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分别为(17.20±6.48)%和(6.11±1.49)%,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左室壁各节段达舒张期大容积及达收缩期大射血分数并非在一个时间点,而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有先后之分;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该时间段延长,室壁运动的同步性下降.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室双出口8例分析

    作者:凌月蓉;叶军;陈卫华;游宇光;葛贻珑

    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of the right ventricle,DORV)指2条大动脉全部或大部分自右室发出,室间隔缺损(VSD)是左室惟一出口,为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文献中曾将此病列为不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就现代的概念,右室双出口归属于心室-大动脉异常连接类型中大动脉异位的范畴[1].以往本病及其并发心内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造影.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的应用,本病的检出率逐渐提高.收集近2年本院8例DORV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Tei指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及其出生后整体心功能的价值

    作者:李娇;招湛静;杨彩录;李曼玉;吴翠芬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及其出生后整体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7例GDM血糖控制不良孕妇(A组)、55例GDM血糖控制良好孕妇(B组)及70例正常妊娠产妇(C组)的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分娩前、分娩后1~7 d及分娩后2~3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室Tei指数和右室Tei指数,并比较上述参数.结果 三组分娩前、分娩后1~7 d及分娩后2~3个月左室Tei指数与右室Te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前、分娩后1~7 d及分娩后2~3个月A组左室Tei指数和右室Tei指数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Tei指数测定GDM孕妇胎儿心功能敏感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治GDM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行瓣膜置换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张丽;徐振;姚莉萍

    目的 分析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左室流出道(LVOT)流速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14例,根据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变化情况分为流速增幅≥50%组(A组45例)和流速无明显增高组(B组69例),两组分别于术前3 d、术后7 d、3个月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及LVOT流速,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判断主动脉瓣是否合并瓣叶畸形,术后记录人工瓣膜的性质,分析其对LVOT流速变化的影响.结果 术前3 d、术后7 d及3个月两组LVEDD和室间隔厚度与LVEDD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主动脉瓣是否合并瓣叶畸形及术后人工瓣膜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VEDD较小、室间隔厚度与LVEDD比值较大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LVOT流速增快发生率高;LVOT流速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多于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弹性功能

    作者:刘艳;吴坤蔺;李萍;李宏韬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弹性功能。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A 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B 组),以及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分别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 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和 A 组明显升高,顺应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 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早地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弹性功能受损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金玉明;洪桂荣;孙望星;曹炎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TDI)成像技术评价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高血压病组)和正常成人60例(对照组),使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TDI测量二尖瓣瓣环后间隔与侧壁位点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侧壁及后间隔e’、e’/a’明显降低,后间隔a’明显升高(均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不同位点瓣环舒张期运动幅度不同(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在发生左室重构前已有舒张功能异常,TDI技术可快捷、准确地评估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周小芳;孙海燕;王亮;姜淑英;黄福光;寇红菊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收缩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53例为ICM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LVEF,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R-R间期校正后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M组EDV增高,LVEF降低,左室SD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M组SDI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72,P=0.000),对照组SDI与LVEF呈低度负相关(r=-0.31,P=0.020).结论 ICM心力衰竭患者相较对照组左室内存在明显收缩不同步,且SDI与左室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

  • 室壁中层缩短率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作者:王全江;张煜华;车正兰;韩宗耀;王燕华

    目的 使用超声心动图多种指标全面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结构及其功能,从中筛选敏感指标.方法 对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左室、左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壁中层缩短率(MFS)、等容舒张时间、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及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m)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舒张功能指标中,Em和Em/Am显著降低(P﹤0.05),收缩功能指标中,除MFS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左室舒张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而且已经出现心肌收缩功能损害,MFS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卫飞;杨林仙;冯芝娅

    近年来,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心脏超声检查新技术如组织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三维斑点追踪等的应用使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定量和全面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运动功能,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本文就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闯丽;陈金玲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超声心动图能有效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地检测心功能异常,本文就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普罗布考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琴;易岂建;吴季俭

    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结局,表现为神经体液的过度激活和进行性心室扩张.尽管神经激素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但CH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

  • 多非利特的药理、毒理与临床应用

    作者:赵娥;刘庆武;徐先艳;杨清敏;耿立新

    心房颤动 ( 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 严重时可降低心输出量 , 增加心室灌注压 , 引起血栓栓塞 , 伴室性心率过快时还会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引起心肌疾病 . 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加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 , 长期服用还有增加死亡的危险 .

  • 若干细胞因子在心室重塑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卜聪亚;陈运贞

    心室在缺氧或机械负荷过重时,心肌细胞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发生代偿性的肥大,如病因不去除,心肌过度肥大及胶原增生,则是晚期发生心衰、猝死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预后[1].

  • 以心室电风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报道

    作者:江明宏;郭海平;黄雄;曹雪滨;崔英凯;王裕勤;张刚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m,VES)[1]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VES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大于或等于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主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医源性(如置入ICD术后)及遗传性心律失常.其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即便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与药物治疗,VES患者2年死亡率仍高达24%~30%.既往研究报道,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VES有报道[3],但艾司洛尔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交感风暴的持续性发作,获得了良好效果.

1023 条记录 46/52 页 « 12...43444546474849...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