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获得性血友病甲1例

    作者:王泽遵;王永欣;王爱芳

    患者女,63岁.因间断皮肤瘀斑2年,右上肢及右踝关节肿痛皮肤瘀斑2个月入院.2年前患者经常因不经意碰撞挤压出现皮肤瘀斑,可自行消退,未诊治.2个月前因爬山后出现右前臂及右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青紫,在当地医院就诊,查TT、PT正常,APTT延长74.75,D-dimer(++),FⅧ-C16.9%(正常值50%~150%),FⅧ-Ab37BU(正常值<2BU),诊为获得性血友病甲,给予强的松并输冷沉淀800ml,输冷沉淀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输后复查FⅧ-C 7.5%,FⅧ-Ab 77BU,为进一步诊治转入中科院.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4例

    作者:刘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溶栓、抑制纤溶药物等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动态变化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70.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T、APTT、TT、FI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成分输血量评估

    作者:燕备战;张洪亮;吴睿;孔存权;杨子怡;梁玉

    目的 评估颅脑外伤患者术中成分血输注量.方法 选取我院近5 a 617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术前Hb(血红蛋白)水平及凝血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变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各变量与成分血液输注量的关系.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平均的成分血输注量分别为悬浮红细胞(5.09±2.14)U,新鲜冰冻血浆(6.71±1.98)U,冷沉淀(9.87±3.38)U,单采血小板(2.77±1.96)U.不同类型的脑外伤患者之间,血小板、冷沉淀、悬浮红细胞之间的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b异常与正常组间,在悬浮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INR异常组患者,其术中各成分血的用量则明显高于INR正常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的不同类型、术前Hb含量及INR可用于评估脑外伤患者术中成分血液的用量,以此用以指导临床输血实践与有效合理用血.

  • 原料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房玉娟

    目的:探讨原料血象制备条件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含量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制备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从制备时间分别为2、4、6、8小时的新鲜血浆中各随机抽取32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平板速冻机制备,观察组行传统低温冰箱制备,两组新鲜冷冻血浆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冷沉淀后,对两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FⅧ)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浆的FⅧ在2、4、6、8小时制备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且对照组4个制备时间的FⅧ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冷冻法方法在8小时内制备的血浆均符合冷沉淀要求,但使用平板式速冻机制备的血浆中,冷沉淀FⅧ的活性要优于传统低温箱制备的血浆.

  • 冷沉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杨建英;雷万军;孙先玲

    目的 了解冷沉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结果 冷沉淀在肿瘤手术、黏膜和皮肤疾病、深度烧伤、多发伤和手术创伤、糖尿病足、自发性气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冷沉淀制剂等几个方面应用广泛.结论 随着人们对成分输血认识的提高和对冷沉淀研究的不断深入,冷沉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 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作者:肖乐宇;肖声宇;任明臣;李建伟;史海琴;张鹏

    目的 通过对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探讨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新乡市中心血站于2015年9月采集的全血80袋(400 ml/袋),均于采集后6 h内制备成新鲜血浆(200 ml/袋),将80袋新鲜血浆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新鲜冰冻血浆)和灭活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将两组血浆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分别检测每袋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常规组制备的冷沉淀和灭活组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19.72±6.47)IU和(103.72±5.67)I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4.30±6.70)mg和(222.62±6.38)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灭活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合格率分别为97.5%、100%,常规组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值得在血站推广应用.

  • 血小板和冷沉淀在肝脏及其它外科手术中的联合输注

    作者:郝宝岚;王艳;吕毅;张玲;崔宏

    目前在人类常见的肿瘤当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六位,死亡率排在第三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因素.我国是肝癌发病大国,高发年龄40~50岁,由于起病隐匿(40%诊断时没有症状),因此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低.且目前肝癌发病率仍在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由于肝癌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障碍,更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围手术期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在肝脏移植术中和其它外科手术的成功应用,为在肝癌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解决预案.

  • 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大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范红玲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大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输注组、单采血小板对照组、冷沉淀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输注组先后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而单采血小板对照组则只输注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对照组则只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三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和止血有效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和冷沉淀对照组相比,其联合输注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相比,联合输注组的纤维蛋白原(Fbg)明显增加;与冷沉淀对照组相比,联合输注组的血小板计数(BPC)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和冷沉淀对照组相比,其联合输注组的止血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充分克服了大出血患者的凝血障碍,止血效果更为显著,为挽救患者的宝贵生命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 早期输注冷沉淀对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莉;李春阳

    目的 研究早期快速输注冷沉淀对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输注晶体、血浆、红细胞悬液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输注冷沉淀10 ~20 U,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闻(APTT)、凝血酶时问(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结果 观察组输注冷沉淀后PT、APTT、TT较输注前缩短,FBG较输注前增加,D-二聚体较输注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输注冷沉淀后TT、PT、APTT均少对照组,FBG大于对照组,D-二聚体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治疗中,早期快速输注冷沉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作者:罗畅如;陈伟红;杜新;蔡云;蔡力生;张晓瀚

    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培门冬酶方案对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在培门冬酶治疗前1 d及治疗后4、9、14 d,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并对纤维蛋白低于1.0 g/L的患者输注适量的冷沉淀.结果 33例患者经培门冬酶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占93.9%),以FIB下降为主;除治疗后4 d 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APTT、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注适量冷沉淀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皮肤散在瘀斑,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出血现象.治疗后2周FIB逐渐恢复,但仍未达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培门冬酶时需密切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培门冬酶对FIB影响明显,必要时补充冷沉淀治疗.

  • 成分血输注成功抢救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例

    作者:米佳平;张东敏;陈淑丽;李秀伶;孔庆和

    To analyze of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The typical case with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 received cold precipitation,platelet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The patient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successfully.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esophageal varices was significant.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ave blood resources and provide help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blood.

  • 不同时间段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在臻;仉建林;李新菊

    冷沉淀(cryoprecipitate CP)是将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 pIasma FFP)经1~6℃解冻再经离心移除血浆后余留的不溶的沉淀物.CP主要含有凝血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IIebrand factor vWF)、纤维结合蛋白(Fn)和凝血因子XⅢ(FXⅢ),广泛应用于治疗血友病、FIB缺乏、补充Fn等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外科手术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的推进,单位集中献血越来越少,大部分血液来自于街头和乡村的散在捐献,造成了血液检测及分离的延迟,FFP减少,从而导致冷沉淀临床供应紧张.随着临床输血的发展,成分血输注的推广,冷沉淀临床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尽可能增加FFP的产量,节约血液资源,进而满足临床对CP的需求成为难点.

  • 肝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和冷沉淀的联合输注

    作者:郝宝岚;王艳;崔宏;张玲;邵树军;林常青

    目的:探讨肝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时科学合理进行血制品输注的方法.方法:120例分为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输注组51例(联合组)和单独使用血小板组69例(对照组),输注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输注组患者PT、TT明显缩短;Fib(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PLT明显增加,D-Dimer显著降低,而单独输注血小板组除了血小板数量增加外,其余指标改善不明显.联合输注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血小板和冷沉淀的联合输注能有效改善肝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障碍,保障患者围术期的治疗安全.

  • 互助献血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情况

    作者:姚根宏;吴永政;栾建凤;朱培元;叶东;严京梅;雷千红

    目的:通过检测互助献血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比较,为临床应用互助献血者成分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互助和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浆中vWF含量.结果:互助献血者血浆vWF表达水平为(126.86±55.36)%,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浆中vWF含量为(126.96±35.45)%.结论:互助献血者血浆vWF水平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没有明显差异,符合冷沉淀制备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 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分析及输注冷沉淀后疗效观察

    作者:唐万兵;李观强;陈辉雄;洪雄新;张福文;蔡洁丹;韦深;高洪丽;许耘箔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及低纤维蛋白原输注冷沉淀后的疗效分析.方法:①选择126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2孕周组、≥32~<35孕周组、≥35~37孕周组,设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在出生后的24 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状态.②对其中55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8 g/L的早产儿进行冷沉淀输注,输注完2h内测定FIB、PT、APTT、TT、D-D及PLT,并与输注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早产儿PT、APTT、TT明显增高(P<0.01),FIB明显降低(P<0.01),D-D增高(P<0.05),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2孕周组与≥35~37孕周组比较PT、APTT、TT、D-D增高(P<0.05),FIB降低(P<0.05),PLT无明显差异(P>0.05).③55例早产儿输注冷沉淀后FIB明显增高(P<0.01),PT、APTT降低(P<0.05),T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凝血功能比正常足月新生儿低下.,胎龄越低凝血功能障碍越严重,临床应尽早重视其凝血功能状态;对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0.8 g/L的早产儿应尽早输注冷沉淀,在改善早产儿预后及提高成活率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

    作者:雒维;刘峰;曹奎杰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用血现状的分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6-2008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用血量逐年增加,成分输血率达较高水平(>99.8%),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为主.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应用率逐年增加,血浆的应用率逐年减少.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注重血小板冷沉淀的配合输注,血浆滥用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但是对血浆应用的认识还得进一步提高.

  • 冷沉淀在出血及感染患者中应用的探讨

    作者:饶月丽;张伟强

    目的:目的探讨冷沉淀在出血和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方法:分别监测12例出血患者使用冷沉淀前后2 h创面渗血情况,血压,引流物,PT,APTT,PLT等指标和34例抗感染患者的Fn含量,白细胞计数,体温,脉搏等指标,对比各指标前后变化,分析使用冷沉淀的有效性.结果:各项监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出血和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冷沉淀,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血液输入和抗生素使用,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和医药资源.出血的用量.

    关键词: 冷沉淀 出血 必要性
  • 肝硬化患者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效果

    作者:李秀伶;米佳平;张东敏;董承伟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输入冷沉淀分为2组,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所有患者输注前、输注后24 h内进行凝血4项检测,血常规,D-二聚体测定.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冷沉淀等成分血的情况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输注冷沉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增加,D-二聚体转为阴性.观察组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等成分血比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输入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比较

    作者:何亚琴;张建伟;黄彩霞;徐婷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方法:选取<8 h、8~18 h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标本各50份,检测FⅧ、FV及Fib并分析合格率.结果:8h内制备的FFP与8~18 h制备的FFP相比,前者的Fib、FⅧ、FV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2组的F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10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4,P>0.05).8 h内制备的冷沉淀中Fib、FⅧ、FV因子含量显著高于8~18 h制备的冷沉淀(P<0.05),2组的冷沉淀总合格率分别为9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P<0.05).结论:8~18 h制备的FFP中FⅧ含量也能达到质量要求;冷沉淀应从8h内制备的FFP来分离.

  •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李慧;刘春燕;张锡敏;李浩泷

    目的:比较低温融化离心法与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优缺点,选择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60袋,将其分为2组.①用低温融化离心法;②用水浴虹吸法,记录完成时间.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法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冷沉淀,离心法Ⅷ因子含量为(179.00±61.46)IU,虹吸法为(164.11±54.20)IU,合格率均为100%,t=0.995 25、P>0.05,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心法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8.27±18.77)mg/袋,虹吸法为(203.08±31.25)mg/袋.合格率分别为80%和100%,t=6.732 7、P<0.05.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文试验数据显示,虹吸法与离心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384 条记录 11/20 页 « 12...891011121314...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