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锦英;蒋晓梅;蒙淑芳

    目的:探讨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患儿接受原发病治疗;治疗组患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微剂量肝素(24 U/kg·d)联合冷沉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机体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机体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11±0.86 d)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7.68±2.05 d)明显短于对照组(9.43±1.58 d,13.75±2.64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效果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胸腔内注射冷沉淀治疗62例难治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道刚;杨斌;马晓明;秦赢;杨永红;滕云;柴国祥;魏立琰

    目的:对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和胸腔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用62例难治性气胸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使用冷沉淀胸腔注入加之低负压吸引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愈率达93.54%(58/62),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胸腔内注射联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低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疗效显著,为难治性气胸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冷沉淀 难治性气胸
  • 冷沉淀在我院临床的应用现状

    作者:姬元忠

    目的:了解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输注冷沉淀的病例资料,将冷沉淀的使用情况按专业科室分类,并将2006年前后的使用情况作对比.结果:冷沉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血液科、外科和消化科,其中血液科用量多.冷沉淀在2006年后应用明显增加,其中血液科和急诊外科增加较为明显,而且使用的专业科室有增多趋势.结论: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渐被临床认识并在各类疾病中逐渐得到应用.

  • 冷沉淀在甲型血友病中的应用一例报告

    作者:梁艳

    目的:推广成分输血,针对患者需求,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达到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四项等项目检测,发现患者检测的凝血结果的异常,针对成分输血治疗.结果:通过检测凝血、VIII、IX因子的检测,结果明显异常,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冷沉淀和血浆,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对患者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输血,使临床治疗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冷沉淀在预防和治疗甲型血友病患者尤其对外科手术出血有显著效果.

  • 宁夏血液中心2014-2016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质控抽检分析

    作者:段彩红;张巧云;柳芳梅;姬秀花

    目的 分析虹吸法制备冷沉淀不合格率及影响因素,为采供血机构制备出高质量的血液制品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采用虹吸法制备的冷沉淀质量控制数据,计算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原因,找出影响冷沉淀质量制备时的关键环节.结果 冷沉淀制品的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FⅧ因子的含量上.结论 除个体差异及仪器设备缺陷不可控因素外,要从采集、融化、制备及检测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达到减少或预防不合格血液制品的出现.

  • 三家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及分析

    作者:包虹;张静;杜宗孝;郑胜香;李秀英

    目的 分析某地区三家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方法 对某地区三家综合性医院用血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各种成分输血率.结果 三家医院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99%-100%),成分输血以红细胞类(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小板类(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冷沉淀为主,血浆类(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用量较大.结论 某地区三家医院的成分输血率已达较高水平,但某些特殊成分如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等的使用还有待于提高认识,使之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 小剂量冷沉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1例分析

    作者:康建平;王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自2005年11月以来应用静脉点滴小剂量冷沉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1例,随访4~8个月,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21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4.6岁.高血压病患者10例,外伤4例,鼻中隔偏曲7例,均为单侧鼻腔出血,经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正常,均经1次以上后鼻孔填塞,静脉点滴止血药、输血、冬眠疗法等治疗,未能控制出血.(2)对患者行后鼻孔填塞,视其出血程度及体重分别给予4~8 u冷沉淀平均5.455 u控制血压,24 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

  • 应用FW和FXⅢ因子外敷治疗烧伤的方法介绍

    作者:刘爱国;谢铂;夏军强;文军

    随着临床使用血液成份的不断增加,以冷沉淀为原料制备的成份制品越来越多的用于外敷治疗眼角膜溃疡性病变和胃粘膜溃疡.本文介绍一种应用FⅧ和FXⅢ因子外敷治疗烧伤的方法.

  • 血小板及冷沉淀的功能及临床应用

    作者:曾永芳;郭鹏;何静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并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成分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1].血小板及冷沉淀是成分输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以及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减少起到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用于严重创伤急性出血性病人的抢救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类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冷沉淀在抢救大量输血后凝血异常中作用的观察

    作者:何静;陈方祥;胡波

    目的观察输注冷沉淀对大量输血后凝血异常的作用.方法对8例严重损伤大量输血后有凝血异常的病人,行输冷沉淀前、输冷沉淀后12~24小时和输后3~5天凝血象及血浆Fn水平测定.结果 8例患者输注冷沉淀后12~24小时及输后3~5天与输注前相比,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增加,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显著提高(P<0.001),5例患者D-二聚体转为阴性.结论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 应用冷沉淀与血小板抢救胎盘早剥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

    作者:张琳;宋锦梅;徐建国

    孕妇,37岁,停经28+6周,因轻微下腹痛17 h,加重半小时而入院.病人孕3产1,于2000年剖宫产一女婴.既往有高血压史6年,无心脏病史、糖尿病史、输血史,身体健康.查体:T 36.5 ℃,BP21.3/13.3 kPa,心率80 min-1,心肺听诊无异常;宫高32 cm,腹围92 cm,腹肌紧张,子宫下段压痛,胎心率90~120 min-1,吸氧后120~140 min-1,枕右前位,先露头S=-3,宫口未开,腹痛加重且呈持续性,无间歇,无阴道流血、流液,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尿液分析:尿蛋白,酮体±.

  • 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产后大出血

    作者:杨秀丽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及输入后1-2h患者:(1)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 ;(6)24h小时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2.35±1.21h ,24小时止血有效率为97.09%.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联合输注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

  • 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冷沉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文希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及正确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输注冷沉淀治疗,对比输注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升高降低的改变。结果:冷沉淀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准确的冷沉淀输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办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凝血能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加强输血指导监督促进科学合理用血——荆州市中心血站多措并举临床血液管理见成效

    作者:毛国庆

    近年来,荆州市中心血站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积极推广新业务和新技术,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2012年,全市临床用血数据显现出"两降两升一稳定"的格局,其中,红细胞类65030U,同比下降3.61%:血浆类64174U,同比下降8.6%;机采血小板2504治疗量,同比上升28.11%;冷沉淀凝血因子5882U,同比上升12.87%;成分输血率稳定在99.7%.市中心血站帮助两家二级医院成功创建湖北省临床输血重点专科,全市临床输血工作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 重大高危手术患者血液成分输注的临床分析

    作者:经晓杰;王冬梅;董伟群;茆尤尤;缪聆;郭伟昌

    外伤和手术治疗常引起大量失血,有时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可迅速抢救患者的生命.输注血液制品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近年临床用血量不断上升,血液紧缺情况时有发生,建立科学有效的血液调控措施,让有效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1].重大高危手术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缺乏,选择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外科手术用血输注红细胞(RBC)的目的是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的氧供;输注血小板是为了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而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Cryo)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

  • 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和血浆蛋白原的含量分析

    作者:任明臣;李建伟;蒲维薇;肖乐宇

    目的 探讨全血采集后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的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全血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各50份进行检测,比较其中FⅧ和FIB含量差异.结果 全血采集后<8h和8~10h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FⅧ)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符合2012年制定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的相关标准;采集后10~12h、12h~14h、14h~18h分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FIB含量虽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随着分离时间的延长,含量明显下降,和<8h分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含量在分离时间>10h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中明显偏低,含量己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 新鲜血液采集后超过10h分离的血浆,其冷沉淀中FⅦ明显偏低,质量己不符合相关要求规定,为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应选择在血液采集后10h内分离的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

  •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影响因素

    作者:张华

    随着医学的发展冷沉淀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新鲜冰冻血浆是制备冷沉淀主要的原料,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FⅧ)而用于血友病甲的治疗,后来相继用于纤维蛋白原缺乏、凝血因子XⅢ缺乏和血管性血友病的治疗,也用于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创伤及弥散行血管内凝血.冷沉淀中的VIII因子为不稳定因子,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每袋冷沉淀VIII因子含量各不相同,现将我站的冷沉淀制备要求,临床应用及质量因素分析汇报如下.

    关键词: 冷沉淀 应用 质量
  •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两种制备方法比较报告

    作者:易芬

    目的:探索pool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两种制备方法的优劣.方法:报废性质量抽检虹吸法制备的20袋冷沉淀凝血因子、20袋pool法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结果:pool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F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22.56±17.06)IU,(105.0±13.23)IU,t=2.439,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2.78±14.62)mg,(193.58±13.72)mg,t=5.446,P<0.05;容量分别为(45.995±3.0988)ml,(38.270±2.0706)ml,t=3.566,P<0.05.结论:pool法制备冷沉淀凝血Ⅷ因子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Ⅷ因子含量高、容量低、更适合大批量制备,更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 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价值分析

    作者:谢博;姜丽

    目的 试论输血前评估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于2017年1——12月全年实施输血前评估后作为研究组(输注次数:1403人次),2016年1——12月全年输血评估前作为对照组(输注次数:1302人次).将2组(评估前后)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输注血小板、输注冷沉淀以及不合理用血的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输注血小板、输注冷沉淀用血不合理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用血中,加强重视输血前评估环节,可在大限度上避免出现不合理现象,这对全面实现临床合理用血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 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血小板为零病人的护理

    作者:金菊芬;乔瑶

    血小板降低为零是食管癌术后较罕见的并发症.2015年2月6日我科收治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血小板降低为零,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因进食后胸骨后哽咽感三月余入院,胃镜示距门齿32 ~ 37cm处食管粘膜粗糙,糜烂,病理结果示鳞癌,于2015年2月6日收治入院,经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右胸、腹、颈三野清扫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术后第4天,病人精神可,已下床活动,各引流管在位,通畅.术后第5天,病人右鼻腔出血伴有凝血块.后第6天,全身有散在瘀斑,血常规示:血小板为0,经过输血小板及冷沉淀,加用抗纤溶治疗,术后第7天,患者出现全身出血倾向:咳嗽,咳鲜红色血,胸引管及纵膈管引出多量的淡血性液体,尿液为全程血尿,继续给予输血小板及冷沉淀,加用抗纤溶治疗,及精心护理,术后第12天,病人血小板为26×109/L,于术后20天血小板恢复正常出院.

384 条记录 19/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