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乳糜颗粒的形成与脂蛋白(a)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广超;栾建凤

    目的 探讨检验合格的献血者血浆中出现难融化脂肪颗粒的原因.方法 设实验组:27份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出现较多白色脂肪颗粒的血浆;对照组:27份在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未出现白色脂肪颗粒的血浆.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等脂质指标;将按献血者标准检验合格的不同脂蛋白(a)含量的240(人)份患者血浆设为研究组,快速冰冻保存后分别在4℃和37℃条件下冻融,分析脂蛋白(a)含量与难融脂肪颗粒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献血者的脂蛋白(a)值(mg/L):实验组与对照组为140.740 ±75.376 vs 82.410±57.713(P <0.05);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2组检测结果相近(P>0.05).研究组中脂蛋白(a)含量> 300 mg/L组,在4℃ 及37℃时的难融脂肪颗粒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献血者血液中脂蛋白(a)水平与其血浆中难融化脂肪颗粒的出现具有正相关性.

  • 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比较研究

    作者:余鼎;杨宇;牟蕾;赵磊;李伟

    目的 探讨通过提高冷沉淀比活性来提高FⅧ制剂比活性的方法.方法 采用边融化血浆边离心的方式,以及将血浆全部融化并静置后再离心的方式分别提取冷沉淀,然后采用相同的纯化工艺制造FⅧ原液并比较原液的比活性.结果 采用边融化边离心的方式获得的冷沉淀经纯化后得到的FⅧ原液比活性高达到59.4 IU/mg,而采用将血浆全部融化并静置后再离心方式获得冷沉淀经纯化后得到的FⅧ原液比活性高达208.0 IU/mg.结论 采用将血浆全部融化并静置后再离心的方式可以获得比活性较高的冷沉淀,并有利于制造比活性较高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

  • 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

    作者:王飞;王颖;李一鸣;陈丽婷;陈葆欣

    目的 采用成分分离机制备冷沉淀,探讨冷沉淀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1],同时实现冷沉淀制备过程的可追溯性.方法 将96袋新鲜冰冻血浆分为2组,每组各48袋,一组血浆在4℃恒温水浴摇摆条件下融化,采用虹吸原理手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另一组血浆在4℃恒温水浴摇摆条件下融化约60 min后离心,使用成分分离机自动分离冷沉淀凝血因子.结果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01.1±25.4)IU和(102.5±20.6)IU,t=0.178,P>0.05;合格率分别为60.42%和100%,x2=20.463a,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0.6±69.3) mg和(264.8±70.5)mg,合格率分别为83.33%和100%,x2 =8.727a,P<0.05.结论 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冷沉淀质量优于虹吸法,产品质量合格率高,同时能够实现制备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 某医院72例大量输血病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凤;李丹;王静;苏芝军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大量输血现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和安全用血水平.方法 调阅2016年大量输血病历,按照相关标准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有大量输血病例72例,其中7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总输注量995.5 U,平均13.8 U/例;69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总输注量100 670 mL,平均1 398.2 mI/例;43例输注冷沉淀,总输注量713.4 U,平均9.9 U/例;26例输注单采血小板,总输注量41治疗量,平均0.6治疗量/例.大量输血病例分布于12个科室,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外科占45.83%、肝胆外科占12.5%、胃肠外科占8.34%.按疾病分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肿瘤、主动脉夹层、肝脾破裂、消化道出血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数占总数的65.28%,贫血者占总数的37.5%.发生死亡19例,死亡率为26.4%,死亡数较高的病例主要以心血管外科、肝胆外科为主.结论 大量输血时各成分的合理搭配使用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科室成分血合理输注指证与时机掌握的普遍不好,存在大量输血时冷沉淀和血小板使用不及时、使用量不够、“搭配血”中血小板和冷沉淀适应症合理性输注比率低;存在经验性、习惯性用血;围术期术前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未得到及时的纠正.

  • 冷沉淀对感染患者Slit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熙;李碧娟

    目的 了解冷沉淀输注对感染患者Sli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1名感染患者分为治疗实验组:31名患者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冷沉淀输注治疗;治疗对照组:30名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使用ELISA方法检测30名健康人以及2组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的12-24 h的新鲜血浆标本中Slit2蛋白水平;观察健康人与2组感染患者血浆中的Slit2蛋白水平,比较2组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Slit2蛋白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感染患者和健康人血浆Slit2蛋白水平(ng/mL)分别为2.432 vs 3.644 vs 1.382 (P<0.05);实验组感染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浆Slit2蛋白水平(ng/mL)为3.117 vs 2.432,WBC(×109/L)为10.31士6.00 vs 9.32±5.66,分类计数(×109/L)力7.53±5.34 vs 6.80±4.51,PT(s)为20.33±5.93 vs 20.32±5.73(P<0.05),APTr(s)为51.43±13.47 vs 51.66±16.43;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Slit2蛋白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Slit2蛋白对评价感染性疾病治疗疗效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输注冷沉淀可以降低感染患者Slit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

  • FFP、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联合运用治疗产科DIC疗效观察

    作者:董钧铭;杨宇箭;张世达;王洪叶

    目的 观察FFP、冷沉淀、机采血小板治疗产科DIC继发性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所致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名产科DIC患者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FFP、冷沉淀及机采血小板.结果 20名患者输注前1h与输注后2~4h TT、PT、APTT、Fbg、Plt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DIC严重出血患者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

  • 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军;申华;周娟;陈延琴;陈学良;李同义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制备冷沉淀、机采浓缩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对确诊的7名DIC出血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根据病人的出血情况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成分和肝素,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经成分输血抢救,7名病人的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除1例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于肾衰外,6例均获得良好疗效,有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为其它治疗措施提供时机.

  • 2种速冻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比较

    作者:李建华;周忠英;张瑜

    目的 评价2种速冻方式对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平板血浆速冻机和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速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测定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2种速冻方式之间的差异以评估对终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 平板血浆速冻机相比较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冷沉淀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提高,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 平板速冻机所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质量优于强制对流型成分速冻机制备的产品.

  •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作者:何子毅;田兆嵩

    20世纪60年代冷沉淀被发现,因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FⅧ)而用于血友病甲(HA)的治疗,后来相继用于纤维蛋白原(Fg)缺乏、凝血因子XⅢ(FXⅢ)缺乏和血管性血友病(vWD)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国家用未经病毒灭活的冷沉淀治疗不同原因出血倾向的疾病,但由于其纯度不高,且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仅10 h,在发达国家,除非无可选择或紧急情况下,并不考虑应用冷沉淀治疗HA、vWD和FXⅢ缺乏等疾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放弃了冷沉淀用于FⅧ缺乏患者的治疗.国外正在淘汰该制剂,但在我国还在广泛应用.

    关键词: 冷沉淀 组成 制备 应用
  • 冷沉淀在食道癌、胃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德芝

    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造血功能低下,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加之切除恶性肿瘤的手术创面大,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同时由于术中输血、输液易导致稀释性凝血病,使凝血障碍加重.申法奎等[1]把冷沉淀应用于血友病患者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减轻和防止术中出血,促进伤口愈合,笔者对食道癌、胃癌患者术中输注了冷沉淀,并与输注全血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英国非大量出血患者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输注指南的推荐意见及其启示

    作者:黄雪原;吴斌;董航;郭永建;桂嵘

    英国血液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Haematology,BSH)新近发布了《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种类、处理和除了大出血以外的各类患者输注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对2004年发布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2004版指南》)做了修订和更新,针对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冷沉淀的质量要求、制备、保存和处理、血浆成分的选择、非出血患者侵入性操作前的凝血试验结果异常与FFP输注的作用、血浆输注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给出了30余条推荐意见或临床要点.《指南》以循证输血医学实践为基础,将循证输血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输血指南,全面系统、科学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指南》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分离白膜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评价

    作者:李慧;刘春燕;李浩龙;张锡敏;王承琳;杨振江

    目的 对采用22℃手工制备富含血小板白膜后分离的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共随机选取22℃手工制备富含血小板白膜后分离的血浆70例,将其作为原料血浆制成冷沉淀后留样(即A组).同时另随机选取4℃常规制备新鲜冰冻血浆90例,将其作为原料血浆制成冷沉淀后留样(即B组).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2组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B组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36.96±59.32) IU、(163.53±77.33)IU(P<0.05),合格率分别为97%、99%(P>0.05).A组、B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65.68±25.73)mg/袋、(164.11±17.54)mg/袋(P>0.05),合格率分别为91%和98% (P>0.05).结论 本文试验数据显示,22℃手工制备富含血小板白膜后分离的血浆可以用于制备冷沉淀.

  • 不同温度下3种血液制剂中FⅧ活性分析

    作者:梁晓浏;林正明;江建锋;杨园园;陈玲

    目的 了解新鲜冰冻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在不同环境温度中FⅧ活性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储存于-20℃以下1年内的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和冷沉淀置于融浆机中融化后,分别于0、2、4、8和24h检测3种血液制剂率FⅧ活性[检测标本分别置于(4±2)℃冰箱和20℃恒温水浴箱中保存].结果 融化后(0 h)3种血液制剂的FⅧ的活性分别为(125.8±5.6)、(75.4±3.5)和(58.4±4.2),其中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活性明显高于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P<0.001);保存于(4±2)℃和20℃中的3种血液制剂FⅧ活性在24h后分别为(76.3±5.1)、(39.1±2.9)、(35.1±3.7)和(60.3±4.1)、(35.2±3.0)、(31.7±4.6),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 3种血液制剂中新鲜冰冻血浆中的FⅧ活性较高,且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活性下降.建议在(4±2)℃保存融化后的血浆制剂,并尽快输注(好在8h内输注).

  • ICU患者血液成分输注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娟;史娟娟;魏晴

    目的 了解ICU患者血液成分输注情况、输血量、输注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年ICU收治的共计60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输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非输血组,按疾病诊断分为13组,对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输血指征及疗效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ICU患者输血率43.83%(263/600),其中52.47%(138/263)的患者输注≥3种血液成分;以消化系统急重症、癌症和多发伤患者输血多,占输血患者的50.95%(134/263).2)ICU患者中35% (210/600)、21.33% (128/600)、32.67% (196/600)和20.67%(124/600)分别输注了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3)ICU输红细胞患者中49.5%(104名)患者输注了全科18%的红细胞(298.5 U),人均输注量(2.82±1.0)U;26.2%(56名)患者输注了60.8%红细胞(1 01O U),人均输注量(18.36±7.67)U,以消化系统急重症、癌症、多发伤为主,共116名,占输红细胞患者的55.24%.4)95%输红细胞患者输血前Hb区间估计为[63.36,75.28],输血后Hb区间估计为[71.22,85.44] (P <0.05).96.9%(124/128)输血小板患者输血前Plt< 75×109/L,30%(58/196)输血浆或冷沉淀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或FIB值低于正常范围.结论4成以上的ICU患者输注了血液成分,以多种血液成分联合输注为主;大部分患者输注了少量的红细胞,少部分患者输注了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用量占据前3位的疾病为消化系统急重症、癌症和多发伤.ICU患者临床输血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合理,血浆和冷沉淀输注合理性有待提高.

  • 29卷10期疑难病案

    作者:李玲玲;杨业洲

    患者,26岁,月经规律,周期30天左右.10天前因孕39+2周,规律腹痛,外阴静脉曲张在外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发生产后出血,输入红细胞悬液800 ml,冰冻血浆100 ml,冷沉淀1个单位.术后恢复正常,第9天出院.出院后次日出现无任何诱因的发热,自测体温38℃以上,同时阴道较多流血,进而出现头晕、乏力.再次急诊入前次医院,急查显示,大量阴道流血,估计在1500 ml以上;Hb 80 g/L,PT 14.8秒,APTT 40.8秒,Fib 1.2 g/L;B超检查提示:宫腔积液伴约10 cm大小的不均质强回声团,子宫前方约7 cm不均质低回声团.予以卡前列素等肌内注射,给予凝血酶、卡洛磺钠等药物治疗,输血600ml,但仍有较多出血,遂转入我院.

  • 冷沉淀对拔牙术后止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季小平;骆嘉;马守玉;廉维;赵景兰

    目的 探讨冷沉淀对拔牙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拔牙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冷沉淀组)和对照组(常规止血),治疗组用冷沉淀对创面填塞压迫,对照组用明胶海绵填塞.观察止血效果和创面愈合效果.结果 治疗组拔牙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创面软组织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冷沉淀对拔牙术后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和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关键词: 冷沉淀 拔牙 止血
  • 不同血浆品种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现状

    作者:蒋敏

    19世纪20年代,血浆输注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血浆品种有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及去冷沉淀血浆.应用血浆的副作用虽然很小但是也应当予以考虑.目前从血浆中分离出的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多种血浆制品中,其有效成分浓度高、疗效更好,且都经严格灭活处理,安全性更高.故笔者对血浆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规范临床用血,减少输注血浆的副作用及传染疾病的风险.

  • 冷沉淀的临床输注疗效分析

    作者:刘泽江;谭斌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2年1至6月期间冷沉淀输注情况,了解冷沉淀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输注冷沉淀的患者分为两组:<17岁组和≥17岁组,调查患者输注冷沉淀的目的、输注冷沉淀前后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患者输注冷沉淀后,PT、APTT、TT时间均明显缩短,FiB浓度明显增高,临床显示有一定止血效果。结论临床输注冷沉淀有利于纠正凝血功能和术后止血。

    关键词: 冷沉淀 输血 指征 疗效
  • 冷沉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张毅;廉维;王云侠;陈静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上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它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传统的止血方法,如垂体后叶素、三腔管止血疗效较差,且副作用多,病人不易接受.为寻找止血新法,我院消化科采用冷沉淀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静;黄远帅;张洪为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2005~2016年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同时辅以其他的检索,收集同期未发表的中文文献资料(包括会议论文、学术报告、毕业论文等).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7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方法,7篇文献评价均为B或C级,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在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这4个指标体现的凝血功能方面,实验组都比对照组疗效更加明显,血小板(PLT)不明显.结论 与单独的血小板输注或者冷沉淀输注相比,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更加明显.

384 条记录 17/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