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融浆机融解冷沉淀及融解时间的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钟万芬;唐小勇;孙凯;江华

    目的 探究干式融浆机和水溶式融浆机融解冷沉淀及融解时间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6年10月20至10月25日制备的冷沉淀血袋120袋,60袋冷沉淀血袋采用干式融浆机融解,另外60袋冷沉淀血袋采用水溶式融浆机融解,观察并记录两种不同融浆方式以及不同融浆时间对冷沉淀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F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活性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37℃条件下,水溶式融浆机融浆时间越长,融浆效果越好,报废例数越少.水溶式融浆机融浆时间越长,APTT时间也越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和FⅧ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但融浆时间对PT、TT及Fib无明显影响(P>0.05).融浆时间长短对采用干式融浆机融解的冷沉淀PT、TT和Fib等凝血因子无明显影响(P>0.05);但APTT随融浆时间增加而显著延长,VWF抗原和FⅧ活性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不同融解方式对冷沉淀凝血因子活性影响不大,为保证多种凝血因子生物活性,将融解时间控制在10~15 min较为理想,保证融浆效果也较好.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刘金嫔;王莉;刘海涛;金松;李福玲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无偿献血者捐献的400mL全血93袋,分离新鲜冰冻血浆200mL后再均分为2袋,各100mL,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直接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试验组经MB‐P法病毒灭活后再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Ⅷ和Fbg水平。结果对照组FⅧ和Fbg水平分别为(82.9±7.1)IU/100mL、(102.4±8.5)mg/100mL,试验组分别为(56.6±5.3)IU/100mL、(83.3±5.6)mg/100mL,试验组FⅧ和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结论加强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使用经MB‐P法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 对甲型血友病输血治疗的探讨

    作者:石矿;李梅;李丽

    患者男性31岁,入院前1 d不慎钝器擦伤右大腿外侧后疼痛剧烈、局部皮肤出现青紫当时未予重视,自行冷敷后疼痛明显减轻,当时无发热、畏寒,无头晕、头痛症状.数分钟后右大腿逐渐肿胀,并向远端蔓延,疼痛逐渐加重,遂入院治疗.

  •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董伟;戴宝剑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冷沉淀的应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魏晓娟

    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1~6 ℃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 h内冻结而制成的成分血,富含纤维蛋白原(FIB)、纤维结合蛋白(Fn)、F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Ⅲ(FXⅢ)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应用价值很高.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深入,冷沉淀不再局限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而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效果显著.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 冷沉淀治疗脑外伤后血凝功能障碍患者34例临床研究

    作者:冉毅;程强;熊海兵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冷沉淀的疗效,探讨冷沉淀在脑外伤诊治的应用。方法将64例脑外伤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止血、脱水、预防癫痫、营养神经、预防癫痫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冷沉淀止血。统计并分析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凝血指标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组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 P ﹤0.05)。治疗组患者输冷沉淀后凝血指标有明显改善( P ﹤0.05),患者预后比对照组更好( P ﹤0.05)。结论冷沉淀能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终改善患者预后。

  • 应用冷沉淀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

    作者:段慧玲;滕本秀;秦水春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冷沉淀的应用研究,但有关其促进褥疮愈合的实验研究却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冷沉淀治疗褥疮创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冷沉淀胸腔内注入治疗顽固性气胸12例报道

    作者:王朝廉

    目的总结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对12例顽固性气胸患者在肺基本复张时将冷沉淀40ml一次性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胸腔.结果 12例顽固性气胸中有11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0%以上,不良反应小.结论胸腔内注入冷沉淀治疗顽固性气胸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 冷沉淀 气胸 治疗
  • 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作者:宋敏;赵树铭;刘凤君;郭辉;蒋天伦

    目的 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浆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将16袋400 mL全血成分分得的新鲜血浆均分为两份,分别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MB进行病毒灭活,对照组不加MB但仍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过滤,检测各阶段标本凝血因子Ⅷ(FⅧ):C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FⅧ:C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病毒灭活后实验组血浆中FⅧ及Fib损失较大且含量未达制备冷沉淀的理论要求.结论 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FⅧ及Fib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其损耗主要来自MB光化学反应,血浆病毒灭活后不宜用于制备冷沉淀.

  • 血小板、冷沉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曾永芳;郭鹏;陈方祥;何静

    目的 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肝脏移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所致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肝胆外科行肝脏移植术治疗中的患者在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结果 10例患者输注前1h、输注后2~4h血液清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脏移植术中严重出血患者及时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但术后应加强凝血功能监测,保持适度低凝状态满足止血要求即可,切忌盲目追求凝血"正常"而过度治疗,以避免术后血栓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冷沉淀在产科DIC的应用分析

    作者:任红英

    产科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较高.对我院11例产科DIC进行分析,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应用冷沉淀,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出血和脏器的损伤,挽救患者的生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孕妇共3 715例,发生DIC 11例,年龄21-38岁,孕周22-40+4周,初产6例,经产5例,8例发生在分娩前,3例发生在分娩后.

  • 3例肝移植重症监护体会

    作者:唐中建;苏艾娅;荣莉

    自2004年以来,我院开展背驮式异体原位肝脏移植3例,术后均在ICU重症监护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入ICU前的病情简介例1:患者男,39岁,体重40 kg,因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胸水、腹水,低蛋白血症,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经历10小时,手术中失血4500 ml,放腹水3500 ml,输注红细胞2 000 ml,血浆2 400 ml,白蛋白500 ml,冷沉淀10单位,机采血小板1个,晶体液1 800 ml.

  • 黄石市医院临床成分输血情况分析

    作者:高晓燕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和输血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多发伤、大出血、血液病、各种贫血等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尤为重要.成分输血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但仅靠成分输血率很难准确评价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的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状况,应充分考虑各种成分使用率,特别是血小板、冷沉淀等止血成分血液使用情况.为此,笔者对本市2006~2010年临床用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人凝血因子Ⅷ生产冷沉淀制备工艺的优化

    作者:黄璠;梁小明;张丽铃;阮景文;刘敏亮;周星

    目的:通过优化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获得佳的人凝血因子Ⅷ生产用冷沉淀的制备工艺。方法主要对溶解过程中的夹层循环水温度、搅拌转速和离心过程中的离心机转速、出液温度和进液速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人凝血因子Ⅷ效价为衡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该试验研究,获得的佳制备工艺为:循环水温度大于25~30℃,搅拌转速100 r/min,离心机转速14000 r/min,出液温度0~2℃,每台进液速度为3 kg/min。结论通过该试验研究,获得了佳的人凝血因子Ⅷ生产用冷沉淀的制备工艺,为提高人凝血因子Ⅷ的质量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 血液病患者反复输注冰冻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效果观察

    作者:贾春媛;张楠;庞桂芝;张趁利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反复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6例血液病患者反复输注冰冻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后的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并通过ELISA法和磷酸氯喹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评价其临床输注效果.[结果]66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后的CCI和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14.35±9.21和103.29±76.20;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3.3%; 108次血小板输注后的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4次(28例),阳性率为31.5% (34/108),其中HLA抗体19次,HPA抗体3次,HLA+HPA抗体12次;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无效输注率(76.5%或26/34)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的无效输注率(135%或10/74),[结论]检测血小板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有利于临床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 018.单个志愿供者重复单采的冷沉淀治疗严重血管性血友病

    作者:

    关键词: 冷沉淀 治疗
  • 2001-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用血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潘纪春;王淑英;汪德清

    目的 探讨科学合理用血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全血及各成分血用量、外科手术台数、输血总人数及外科主要成分血(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输注例次等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本院2001-2014年全血及各成分血应用变化趋势,内、外科各成分血用量变化特点,外科手术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输注例次及人均和台均用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本院床位数增加,2001-2011年临床用血总量呈上升趋势,近3年稳中有降.其中,成分血应用比例超过本院临床用血总量的99%,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与血小板用量分别占本院临床用血总量的0.5%,50.4%,38.6%,2.4%与8.2%.红细胞和血浆主要用于外科手术,血小板主要用于内科出血性疾病.外科患者手术台均和人均红细胞和血浆用量均比较稳定,人均血小板用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 本院2001-2011年,每年用血总量随医院床位数增加而增加,近3年(2012-2014年)则呈缓慢下降趋势,成分血应用比例合理.

  •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出现急性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一所医院的病例报告

    作者:Nakagawa M;Toy P;赵凤绵;牛宏伟

    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是一种不常见的但常常是严重的输血并发症,美国报告在输血引起的死亡事件中TRALI位居第一位.与TRALI有关的血液产品有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外周血祖细胞(极少见)、和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极少见).通常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2个小时出现TRALI的症状,也有在输血后6个小时出现症状.急性肺损伤(ALI)是指X光检查显示急性发作的两肺渗出性病变和在左心房血压力不高时PaO2/FiO2比率小于300mmHg.TRALI常见的症状有发热、低血压和/或高血压.

  • 冷沉淀的认知现状

    作者:Callum JL;Karkouti K;Lin Y;刘胡敏

    20世纪60年代中期,冷沉淀作为浓集Ⅷ因子被引入,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Ⅷ因子缺乏,而后又被证实治疗血管性血友病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效.现在常用于获得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大出血患者补充纤维蛋白原.实际上,其组成成分从来没有弄清楚过,也没有设计出合理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其临床疗效.本文综述自1964年报道冷沉淀以来的文献,希望读者能了解冷沉淀的历史和早期的一些研究热点,从而激发读者进一步认识冷沉淀.

  • 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冷上清使用指南

    作者:

    摘要FFP、冷沉淀和冷上清的临床适应症(见第10节)单一凝血因子缺乏(10.1)

384 条记录 15/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