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冷沉淀和血小板联合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研究(附87例分析)

    作者:林绍彬;张进萍;熊圣仁;宋霖;陈卫红;蒋小玲;王颖

    目的 研究早期、快速联合输注冷沉淀和单采血小板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29例.3组均采取常规疗法,包括给氧、补液、固定、止血、纠正酸碱平衡、输洗涤红细胞悬液等抗休克措施,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联合输冷沉淀10~30单位和单采血小板1~3个治疗量;B组单纯输单采血小板1~3个治疗量;C组单纯输冷沉淀10~30单位.3组均在治疗前1 h及治疗后2~12 h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 A、B、C 3组输注后PT、APTT、TT较输注前缩短,FBG、PLT较输注前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后A组TT、PT、APTT小于B、C 2组,FBG、PLT大干B、C两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早期、快速、联合输注冷沉淀和单采血小板比单独输注冷沉淀或单采血小板有更好的疗效.

  • 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输注

    作者:林力红

    通常的成分血指的是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冷沉淀等,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不同成分血合理搭配使用.

  • 冷沉淀制备技术改进与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

    作者:袁小玲;吴杰敏;林桂芳;杨卫红;邓红梅;陈明;刘云华

    冷沉淀中含有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如Ⅷ,在制备过程中受制备时间、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活性或损耗,选择好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有4℃冰箱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融化虹吸法,本血站通过对虹吸传统方法的技术改进,提高了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临床输血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 冷沉淀对血液清除细菌功能的影响

    作者:费樱;刘若英;于敏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日益受到重视.冷沉淀作为一种血液成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报道,它在促进吞噬细胞清除异物及创口愈合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其富含纤维结合蛋白(Fn)有关[1].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制备研究

    作者:涂娟;何华庆;尤榕;韩玲;黄丽红;张凯;叶美霞;龚甜

    目的:分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FⅧ和Fg含量变化,探讨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48袋,将其分为2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组、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组新鲜冰冻血浆在灭活前后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和Fg含量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Fg含量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两种主要成分FⅧ和Fbg 含量均有显著损失,利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灭活冷沉淀需进一步探讨,安全、有效、实用的适合冷沉淀病毒灭活方法是关键。

  • 冷沉淀在治疗大量失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傅平;杨爱莲;张宏

    目的 探讨冷沉淀治疗大量失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大量失血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时适量补充冷沉淀,对照组未应用冷沉淀,观察治疗后患者PT、TT、APT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在输血后12~24h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大量失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并发的凝血异常,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 Sysmex血凝仪在冷沉淀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

    目的:评估Sysmex血凝仪的准确性、精密性,并分析影响血凝仪性能的多种因素,保证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用正常水平质控血浆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对 Sysmex血凝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并建立本室冷沉淀制品质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和检测体系;对库存的97袋冷沉淀制品FⅧ、纤维蛋白原(Fg)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所评价指标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5%,所检测的正常水平的质控血浆结果和低值水平质控血浆结果与各自靶值相比偏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抽检的97袋冷沉淀制品(2U)FⅧ含量合格率95.9%(93/97);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96.9%(94/97),总合格率(90/97)为92.8%。结论 Sysmex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准确性、精密性良好,对冷沉淀制品中FⅧ和Fg含量的检测结果可靠,能满足对血液制品质量的监测。

  • 南昌血站病毒灭活血浆制品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

    作者:钱献;杨南

    目的:了解本血站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上清中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是否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方法随机采集100袋新鲜冰冻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过滤后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解冻后制备冷沉淀前各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后各留取1份标本(冷沉淀实验组),留取冷上清标本各1份(冷上清实验组),三个实验组分别检测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57.7g/L、0.66IU/ml,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154.4mg/袋、87.8IU/袋,冷上清的总蛋白含量为46.3g/L。结论本站制备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冷上清的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不能标注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使用。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检测在病毒灭活冷沉淀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李庚娣;郑瑶玲;刘永梅;于洋;曾凌晓;钟波婷

    目的 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标准曲线,探讨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病毒灭活冷沉淀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将80袋200ml新鲜冰冻血浆在4℃血浆解冻箱溶解后平均分为两袋,每袋约100ml,分两组做实验研究,一组直接做成冷沉淀(对照组)留标本2ml,另一组做病毒灭活后做冷沉淀(实验组)留标本2ml,将标本急冻统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结果80袋对照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为262.40+22.35%;实验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为211.72+16.32%.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做冷沉淀除了不稳定因子VIII及纤维蛋白原有不同程度降低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降低的幅度大约为19%,也可作为一项监测病毒灭活冷沉淀的指标使用.

  • 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时间与制备方法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国贤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过程中温度及时间因素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2015年9月~10月采集保存的128人份无偿献血者全血为实验材料,制备FFP.新鲜血浆容量为230ml,均分后分装2袋,分为A组(血浆平铺后,放在平板速度机上速冻20 min)和B组(血浆平铺后,-86℃保存2h).经凝固法检测FⅧ和Fg.两组冷沉淀中Fib、FV、FⅨ、FⅧ活性比较,制备时间越长,活性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行组内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行组内分析,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h时Fib、FV、FⅨ、FⅧ活性高.两种速冻方法制备冷沉淀的FⅧ活性趋势比较,均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温度及时间因素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时间越长,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活性越低,临床需注意温度及时间对速冻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减少对检测结果的误导.

    关键词: FFP 凝血因子 冷沉淀
  • 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建华;郑增鑫;吴时光;张荣华

    研究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中应用微剂量肝素与冷沉淀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微剂量肝素与冷沉淀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是(14.1±3.2)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53.1±14.2)s、凝血酶时间是(24.2±8.2)s、纤维蛋白原是(1.4±0.6)mg/l,血小板计数是(90.6±10.7)×109/L,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是(36.2±18.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是(94.2±31.2)s、凝血酶时间是(34.1±12.6)s、纤维蛋白原是(0.3±0.4)mg/L,血小板计数是(72.4±14.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中应用微剂量肝素与冷沉淀的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可推广。

  • 输血在消化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鲁德聚;张兰;张太义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为减少术中出血,补充术中失血量,我们对50例手术患者分别输注全血和冷沉淀,并进行了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 冷沉淀 肿瘤
  • 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点

    作者:杨绍明

    目的:研究冷沉淀在制备过程中水温的控制.方法:用不同的初始水温制备冷沉淀,测定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不同的初始水温制备出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差异.讨论:15℃初始水温制备出的冷沉淀凝血因子Ⅷ:C、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高.

    关键词: 冷沉淀 制备 研究
  • 成分输血在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作者:吴慰芳;韩南火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术中急性大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按不同的输血方式分为2组:成分输血组(试验组)和红悬或全血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组患者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25%或Hb<70 g·L-1时输入异体红悬.术中出血超过全身总血量40%:A组患者输入异体全血;B组患者根据检测凝血功能的情况输入异体成分血: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输血后、术毕、术后第1、3天心率(HR)、血压(DBP、SBP)、平均动脉压(MAP).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咪达唑仑)使用量、出血量、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总输血量、晶体和胶体输入量、全血、红悬或去白细胞红悬、浓缩血小板或冰冻血浆、冷沉淀、术中输血前Hb、术中输血后Hb及术后尿量、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阿曲库胺的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中芬太尼、咪达唑仑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HR、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后:DBP、SB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FFP、PLT计数、PT、APT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CVP、晶体和胶体输入量、输血Hb、Hct、SpO2及术后尿量、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分输血不仅具有针对性的补充患者缺失的血液成分、维持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供等优点,而且能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障碍.

  • 套袋法在减少血液离心破损中的应用

    作者:陈颖;马艳红;王翠珩

    随着临床用血量急剧增加,血液资源日趋紧张,然而在冷沉淀原料浆制备过程中,出现多例离心破损,导致血液报废,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2010年1~12月,我们在其他防护和操作手法不变的情况下,于血液主袋上增加一层塑料包装袋后离心,以减少离心破损数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孙振环

    目的 了解冷沉淀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冷沉淀输注情况,将冷沉淀的使用情况按专业科室分别归类.结果 冷沉淀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胸外ICU、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及普外科.其中血液内科、胸外ICU的用量多.结论 冷沉淀的止血功效逐渐被临床认识并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

  • 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二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作者:晋峰;马建新;王飞;邵景祥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2)℃水浴装置中融化,当血浆基本融化时离心,将大部分上层血浆移至空袋,制成冰冻血浆,留下的20 ~ 30mL血浆与沉淀物混合制备而成的[1].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包括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Fn)等成分[2].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同时可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在细胞上皮化过程中起“支架”作用,是促进创伤愈合的重要物质[3].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补充冷沉淀凝血因子或外用于深二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关于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鲜见报道[4,5].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 2010~2012年冷沉淀凝血因子质控结果分析

    作者:刘军

    冷沉淀凝血因子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5℃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物,主要含有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以及纤维蛋白等成分。第Ⅷ因子是一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受制备程序的影响很容易降低或失去活性[1]。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果控制不利,就会影响到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因此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加以识别并严格控制,对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2年聊城市中心血站抽检冷沉淀凝血因子共计144袋,检测发现不合格52袋,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检测情况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 临床输血反应308例分析

    作者:李明

    输血可以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疾病.现将2006年我市出现的输血反应进行临床分析.一般资料:2006年全市约有9万多人次接受输血治疗.全血200ml为1U,输全血共6039U,悬浮红细胞200ml全血制备为1U,输悬浮红细胞共42224U,洗涤红细胞339U,新鲜冰冻血浆49326U,(100ml/U),单采血小板900个治疗量,冰冻血小板325个治疗量,冷沉淀838u.

  • 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观察

    作者:陈健;扬丽;王雄伟;汪雷

    目的 探讨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急诊手术,对照组术中根据失血量予晶体、胶体、悬浮红细胞和(或)新鲜冰冻血浆输入,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中一次性予冷沉淀10~20 U输入.两组分别于术前1h及术后8h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减少,术后PT、APTT、TT较对照组缩短,Fbg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均<0.05).对照组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再出血8例,而观察组仅1例(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输入冷沉淀可促进止血,减少术后出血风险.

384 条记录 10/20 页 « 12...78910111213...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