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胺酮对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椎管内镇痛治疗带状疱疹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作者:姜建利;冯硕;刘轩;张铁文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的适氯胺酮剂量,及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和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124例发生在胸部和腰部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3 mg/kg氯胺酮;Ⅱ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6 mg/kg氯胺酮;Ⅲ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9 mg/kg氯胺酮;Ⅳ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选择相应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 ~4.0 cm,分别注入15 mL盐酸左旋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氯胺酮混合液.按双盲、序贯的方法,以前一例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定下一例患者所用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药液浓度,各组初始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浓度均定为0.12%.结果 各组镇痛后48 h与镇痛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镇痛后48 h内,收缩压、心率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镇痛后收缩压、心率变化比较明显,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各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镇痛的EC50值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0.3 mg/kg 和0.6 mg/kg的氯胺酮得到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低有效镇痛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两组均可达到满意镇痛,不良反应小.结论 硬膜外镇痛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适氯胺酮剂量是0.3 mg/kg 和0.6 mg/kg,与之配伍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075%和0.058%.

  • B超引导联合椎管内镇痛下行单胎臀位外倒转的临床观察

    作者:夏金丝;邵冰心;李玲;吴慧玲

    目的 探讨B超引导联合椎管内镇痛应用于单胎臀位外倒转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属于单胎臀位,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B超引导进行单胎臀位外倒转术,观察组在B超引导联合椎管内镇痛下行单胎臀位外倒转术,比较两组倒转成功及剖宫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倒转成功率66.67%、总成功率85.71%均高于对照组的28.57%、52.38%,剖宫产率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3次倒转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膜早破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疼痛评分为(6.75±0.54)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4±0.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联合椎管内镇痛单胎臀位外倒转术应用于臀位孕妇时能提升倒转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孕妇疼痛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

  • 中国分娩镇痛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作者:徐铭军;姚尚龙

    分娩中伴随着宫缩及宫口扩张产生的疼痛以及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产妇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并畸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妇对产痛的恐惧,这种畸形上升的剖宫产率不仅没有使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反而使剖宫产产妇和新生儿发生伤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1,2]。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中国无手术指征剖宫产的比例占全部剖宫产资料的11.7%[3]。在剖宫产的社会因素中,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痛成为第一位原因[4,5]。Wilson等[6]评估了不同种族在分娩时要求椎管内镇痛的时间差异,表明种族间无明显差异。分娩镇痛在产妇中合理地应用与实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7],因此推广实施分娩镇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应用椎管内镇痛效果观察

    作者:于树静;冯小明;李楠楠;彭希;赵丽媛;么爽

    目的 探究瘢痕子宫经阴道无痛分娩的可行性和分娩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孕妇.将上述孕妇分为二组,观察组(160例)在了解分娩镇痛的风险后自愿实施镇痛,对照组(160例)未使用椎管镇痛方法,观察镇痛效果、分娩情况,包括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缩宫素使用情况,比较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阴道侧切情况.结果 二组阴道分娩成功率观察组95.6%,对照组88.9%,观察组阴道分娩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剖宫产率观察组4.4%,对照组11.2%,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使用缩宫素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二组宫口开大3~8cm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二组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时间延长(P<0.05).二组产妇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新生儿窒息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镇痛增加了阴道分娩成功率,减少了中转剖宫产率,椎管内镇痛确实能有效减轻分娩前以及分娩时的疼痛.

  • 镇痛分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卢晓倩;陈先侠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分娩疼痛不仅引发产妇焦虑,而且会导致各种对母婴不利的应激反应,同时也是我国无指征剖官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无痛分娩中国行”活动的大力倡导下,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得以在我国推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剖宫产比例大幅度下降,下降率多达10%.母婴总体安全性也在逐渐改善[1].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镇痛效果确切、使用广泛的药物性镇痛方法,有效率可达95%以上.本文主要就近几年分娩镇痛方法的改进、麻醉药物的使用、对产程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格拉司琼预防吗啡椎管内镇痛引起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利;张丽娟

    硬膜外腔内注入吗啡镇痛在临床使用广泛,且镇痛效果较为确切.但在止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阿片类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便秘及尿潴留等.据报道,格拉司琼可治疗椎管内注射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1].本文对此观察格拉司琼预防椎管内吗啡镇痛引起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

  • 椎管内镇痛与神经毒性

    作者:徐世元

    经椎管内给药为临床急慢性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此疗法所用选择性受体激动或拮抗药、局麻药、辅佐剂等,存在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毒性损害的可能性.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煌;周秒苗;柯剑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大多数 TKA 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1],直接对膝关节功能锻炼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发展成慢性疼痛综合征[2]。围术期疼痛控制不足与不良事件包括心肌缺血和梗死、肺功能受损、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血栓栓塞等密切相关,会延长康复时间,降低患者满意度[3]。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 TKA 术后疼痛控制,包括全身应用药物镇痛、椎管内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冷敷疗法、多模式镇痛等。本文就TKA 术后镇痛方法作一综述。

  • 硬膜外吗啡加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武华;黎尚荣;高婉菱;罗刚键;关健强;沈宁;周少丽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不良反应也较多.近年来发现咪唑安定用于椎管内镇痛可产生节段性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 分娩镇痛临床教学的热点问题

    作者:徐铭军

    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出一种生育文明。麻醉科介入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在我国方兴未艾,但远未达到普及程度,我国的分娩镇痛率仍然很低,目前没有此方面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010年 WHO 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第一,中国无手术指征剖宫产的比例占全部剖宫产资料的11.7%[1]。在社会因素剖宫产中,产妇不能忍受分娩痛又是第一位原因[2,3]。 Wilson等[4]评估了不同种族在分娩时要求椎管内镇痛的时间差异,表明种族间无明显差异。分娩镇痛在产妇中合理地应用与实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5],因此推广实施分娩镇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本文就十余年来有关分娩镇痛带教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教学推广方面的体会和若干热点问题作一概述。

  • 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引起皮肤瘙痒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

    作者:王莉莉;刘慧丽;黄宇光

    椎管内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引发一些副作用,瘙痒是其中之一.鞘内注射吗啡时,瘙痒平均发生率为58%,硬膜外注射时为60%,应用其他阿片类药物或其他给药方式时为55%,药物剂量与瘙痒发生率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1].据报道应用阿片类药物的产妇瘙痒发生率较其他人群明显增高[2,3],可能是雌激素和阿片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4].目前尚不清楚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瘙痒的确切机制,现有假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瘙痒中心",而防治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阿片受体拮抗药、丙泊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镇静药.本文对阿片类药物椎管内镇痛引起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潜伏期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建娟;陈忠

    300例施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者中,潜伏期宫口≤2 cm者150例为研究组,活跃期宫口≥4 cm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时限、产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较对照组缓慢,催产素静点加强宫缩较对照组多,未出现产程延长、产程停滞现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与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潜伏期应用PCEA对产程和分娩方式无影响,不增加难产的比率;对于进入产程精神高度紧张的孕妇,潜伏期内给予分娩镇痛不啻是一个良好的手段.

    关键词: 椎管内镇痛 分娩
  • 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

    作者:戚芳;黄绍强;闵辉;周英凤;章孟星;丁焱

    目的 构建基于循证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实践方案.方法 以Stetler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典型机构的现场观察,梳理焦点问题,系统检索文献,提取证据及推荐意见,构建方案草案,进行专家论证,确定推荐等级,形成终方案.结果 方案包括分娩疼痛的评估及初步处理、椎管内分娩镇痛开始时机、镇痛前准备、镇痛期间的监护与管理、镇痛产妇的活动管理、饮食管理、镇痛结束时机7个方面共41条推荐意见,其中38条强推荐,3条弱推荐.结论 构建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循证实践方案,有利于多学科助产团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达成一致,为下一步临床实施奠定基础.

  • 椎管内镇痛联合导乐仪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作者:杨海梅;何风燕;李开娟;韦银芳

    目的 探讨椎管内镇痛联合导乐仪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例无痛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导乐仪结合硬膜外镇痛,对照组采用导乐仪分娩镇痛.分别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总产程、新生儿Agp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在镇痛、总产程、新生儿Agp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镇痛联合导乐仪分娩技术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对母婴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 大鼠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炎症性疼痛的研究

    作者:黄婉;谭红鹰;欧阳汉栋;畅易;林丽玲;张志权;刘先国;曾维安

    [目的]评价脊髓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炎症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96只SD大鼠,质量250~300 g,随机分成16组(n=6):对照组、阿米洛利组(12.5~100μg)、替扎尼定组(0.5~5μg)、混合药物组(1/2、1/4、1/8、1/16)、各拮抗组.鞘内置管后7 d采用20g/L的多聚甲醛溶液50μL皮下注射方法制作炎症性疼痛模型.观察记录2时相大鼠缩足舔足次数.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抑制剂量(ID50)及95%的可信区间.使用Isobolographic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12.5~100μg)和替扎尼定(0.5~5μg)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阿米洛利和替扎尼定混合,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鞘内育亨宾预处理可以拮抗鞘内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及阿米洛利混合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替扎尼定可以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抗急性及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替扎尼定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产生的抗炎症性疼痛的作用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 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中孕引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罗蒲英;熊员焕;凌燕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中孕引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 27孕周接受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注射引产孕妇208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引产术(118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镇痛操作(90例),比较两组患者产程中的疼痛程度、宫缩强度及引产结局.结果 研究组患者镇痛满意度达93.22%,其在产程各个阶段的产痛程度(VAS评分)均较对照组轻,而研究组总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镇痛用于引产镇痛效果好,不影响产程,安全性高,是中孕引产患者可选择的一种镇痛方式.

  • 加强新型长效局麻药在麻醉和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佘守章

    随着现代麻醉学的迅猛进展,新型长效局麻药在麻醉和镇痛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临床麻醉工作者关注的新课题.局麻药是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其主要在浸润麻醉、外周神经(臂丛神经、颈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和椎管内镇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用的局麻药--布比卡因的神经与心血管的毒性,及其急性、致命性的心血管副作用影响着患者的安全,因此推动了新型长效局麻药的研制开发.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是目前临床上两种常用新型局麻药[1-2].

  • 椎管内患者自控镇痛研究新进展

    作者:佘守章

    椎管内镇痛在临床疼痛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椎管内镇痛的效应如何?与采用的药物和方法不同密切相关.佘守章,男,54岁,教授,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方向:疼痛治疗与重症监测治疗.

  • 临床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沈晓凤;徐世琴;汪福洲

    目的:回顾分娩镇痛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目前临床应用的分娩镇痛技术及相关镇痛药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分娩疼痛会对产妇及胎儿生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何缓解分娩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椎管内镇痛技术已逐渐成为分娩镇痛的主要方法,有关其佳给药方法、时机与不同药物剂量配比成为研究的关注点,且已取得很大进展.除椎管内镇痛技术外,其他物理的或药理的镇痛方法研究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 经椎管内镇痛行外倒转胎位术的有效性系统评价

    作者:柳慧;林雪梅;周俊;马玉珊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椎管内镇痛行臀先露外倒转胎位术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9年第4期)、PubMed(1980~2009)、Ovid MEDLINE(1950~2009)、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1991~2009)、EMbase(1980~2009)、CBM(1978~2009)和CNKI(1979~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椎管内镇痛在外倒转胎位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0.1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620例产妇,其中5个研究质量较高,1个较低,1个不清楚.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椎管内镇痛后臀先露胎头的外倒转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3,95%CI(1.24,1.88)].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椎管内镇痛较静脉给药全身镇痛或无任何镇痛措施,能明显提高臀先露外倒转胎位术的成功率.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