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P-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蒿甲醚的浓度

    作者:王浩;李丽娟;邓英杰

    目的 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 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室温.利用甲基叔丁基醚对小鼠血浆及组织中蒿甲醚及蒿乙醚进行提取后进行测定.结果 蒿甲醚与蒿乙醚的色谱峰分离良好并且出峰时间相近,以蒿乙醚为内标测定血浆中蒿甲醚符合方法学要求,血浆标准曲线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1,n=5),高、中、低3个浓度的回收率均为97%以上,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简单快速测定蒿甲醚在小鼠血浆中的浓度,为内标法测定蒿甲醚在动物血浆中的浓度提供思路.

  • 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50例

    作者:李津;肖海;马卫闽;饶本强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采用随机分组将100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口服蒿甲醚片为主,100 mg,每天1次,连用7 d,首剂加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22.5 mg,每天1次,连用8 d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14 d和28 d各随访1次.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为98.0%和100%,平均退热时间为(46.3±10.5)h和(44.6±11.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4.7±11.2)h和(31.8±10.4)h,复燃率为34.0%和8.0%.结论:蒿甲醚片治疗恶性疟疾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联合组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青蒿素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叶启翔;陆羡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内含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目前其衍生物包括: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及青蒿琥酯(artesun-ate).临床上用于抗疟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被报道具有抗肿瘤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 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临床分析——附99例报告

    作者:鲍中英;苑小冬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时9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99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发热99例(100%)、畏寒90例(90%)、头痛28例、呕吐25例、肌肉疼痛23例、腹泻21例、烦躁不安17例、贫血1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43例(43%)、双下肢水肿8例.21例早期误诊,误诊率为21%(21/99).43例给予氯喹治疗,其中16例经治疗无效,加用蒿甲醚治疗;41例应用双氢青蒿素加蒿甲醚治疗;15例应用蒿甲醚加双氢青蒿素哌喹治疗.99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3例出现再燃(3%).结论:恶性疟疾早期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上遇见有恶性疟疫区居住史的发热患者,应及时行血涂片或骨髓穿刺检查,以免延误诊治.使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恶性疟疾效果好,可作为首选药物.

  • 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研究的进展

    作者:刘旭

    自从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马尼拉会议上制订了青蒿琥酯的标准剂量疗程(standardtreatment regimens for in vivo tests)(1),1999年WHO将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列入国际药典(EssentialMedicines List)之后,标志着我国独立创制的新药首次得到了国际承认.

  • 氨苯砜和蒿甲醚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谢霖崇

    目的 研究氨苯砜和蒿甲醚对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实验组,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诱发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A组实验鼠5只,用氨苯砜治疗,50mg/只*次,灌服,2次/d,连用10d;B组实验鼠6只,用蒿甲醚治疗,20mg/只*次,肌注,1次,d,连用5d,首剂加倍.A、B组分别有1只为不治疗对照鼠.结果 A组实验鼠在治疗后第12d基本恢复健康,对照鼠在第3d死亡;B组实验鼠在治疗后第8d基本恢复健康,对照鼠在第2d死亡.结论 氨苯砜和蒿甲醚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均有疗效.

  • 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临床分析

    作者:邹洋;冯曼玲;王非;栗绍刚;齐志群;李威;吴赵永;谷俊朝

    目的 探讨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28例疟疾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均输入性疟疾患者,其中恶性疟者14例,间日疟者10例,混合感染者4例.其中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治疗者,恶性疟2例和混合感染者1例.经抗疟,保护肾功能等治疗,治愈率100%.结论 疟疾合并肾功能受损,抗疟治疗是根本措施,及时识别和合理治疗并发症是关键,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预防为主要手段.

  • 重症恶性疟疾1例

    作者:李登俊;戴伟;岳继娥

    2008年10月17日我院收治1例重症恶性疟,经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用蒿甲醚治疗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恶性疟 高热 蒿甲醚
  • 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冠壮

    脑型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经血流侵入人体内肝细胞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疟原虫侵入脑内毛细血管引起脑型疟疾,是疟疾严重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偶见于间日疟和三日疟.脑型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寒、呕吐、谵妄、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或严重并发症而死亡.东方市人民医院从1998年1月~2007年1月联用大剂量青蒿琥酯+大剂量蒿甲醚治疗脑型疟疾36例,并与另单用蒿甲醚常规量治疗36例作比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间日疟原虫引起的脑损害1例报告

    作者:徐斌;李文峰;谢惠芳;陈俊抛;徐俊斌

    1 病例资料1.1 首次住院患者,男性,30岁,原籍河南,3年前来琼打工,近3月在乐东县种植香蕉.2002年1月26日~2月5日因间断性寒战、高热4d,一过性意识障碍、抽搐30min入院治疗.2002年1月21日出现畏寒、低热,2d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在39℃~41℃,多在每日中午开始发热,持续数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偶有中午、夜间均出现寒战、高热,在当地乡医院按疟疾给每日肌注蒿甲醚,具体剂量不详,效果欠佳.于1月26日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四肢强直抽搐,持续时间不详,从0.5m高的床上摔下后被家人发现,醒后患者感头部胀痛,对刚发生的事记不清,30min后来院就诊.查体:T 39.1℃,脾轻度肿大,左侧上睑下垂,左眼球呈外斜视,向上、向内、向下运动困难,瞳孔散大,直径5mm,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右侧Babinski征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软,Kernig征阴性.头颅CT示左侧额、顶部高密度影呈半月型(图1).以①硬膜下血肿;②疟疾;③病毒性脑炎?收入脑外科住院治疗,期间做腹部B超示脾肿大,血常规血小板减少(43×109/L),入院第1、2、4d做外周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仍给蒿甲醚80mg/日肌注,共10d.1月28日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1月31日头颅CT示手术局部可见条片状气体影,双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脑组织轻度肿胀(图2).入院后仅第1、2、4d出现寒战高热,于2月5日出院.

  • 蒿甲醚联用Quinimax治疗非洲脑型疟疾1例报告

    作者:胡高频;何晓健;张怡;王仑;王东亮

    2003年11月中国维和二级医院在非洲刚果(金)联合使用蒿甲醚和Quinimax成功抢救1例恶性疟合并昏迷的病人.

  • 蒿甲醚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初步观察

    作者:姚俊敏;蔡玥;施晓华;翟自立

    目的观察蒿甲醚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效果.方法给予SD大鼠皮质激素后肌肉注射或灌胃蒿甲醚,剖杀大鼠后取肺组织制肺印片观察包囊数.结果不同给药方式的给药组包囊密度与不给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阳性对照组则有显著减虫作用.结论大剂量蒿甲醚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无预防和治疗作用.

  • 蒿甲醚对血吸虫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翟自立;梅静艳;焦佩英;王振果

    目的观察蒿甲醚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4~5周后,1次灌服蒿甲醚300mg/kg,并于治疗24h后剖杀,收集血吸虫合抱虫,测定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和巯基(thiol)水平.结果体内经蒿甲醚作用24h后,虫体的SOD活力及T-AOC、thiol、VitC水平显著下降,而GSH水平及GR活力则显著升高.结论蒿甲醚干扰血吸虫的抗氧化功能,使其易受氧自由基的攻击.

  • 体外蒿甲醚伍用血红素对血吸虫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影响

    作者:翟自立;焦佩英;梅静艳;郭惠芳;肖树华

    目的观察体外蒿甲醚与血红素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丙酮酸激酶(PK)的影响.方法以4~5周龄的血吸虫,置于含蒿甲醚和/或血红素的培素液内培养24h后,测定虫体的PGK和PK酶活力.结果体外,蒿甲醚(50μmo1/L)或血红素(50μmo1/L)对血吸虫的PGK和PK酶活力无影响,但两者伍用可引起两种酶的活力明显下降.结论蒿甲醚对血吸虫PGK和PK的影响具有血红素依赖性.

  • 类鼻疽假单孢菌致急性败血型类鼻疽1例报告

    作者:吴至成;陈海

    患者:男,37岁,海南省昌江县山区教师.2001年1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左右,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血片查到疟原虫,给予蒿甲醚、青蒿琥酯抗疟治疗两个疗程,体温降至37℃~38℃,3天后又回升至39℃,两个疗程均出现上述情况.

  • 蒿甲醚联合Quinimax治疗刚果(布)恶性疟疾

    作者:陈鹏;李菲

    目的 比较蒿甲醚联合Quinimax与蒿甲醚单药治疗刚果(布)恶性疟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我援非医疗队更好地开展疟疾治疗提供一手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蒿甲醚治疗,治疗组在应用蒿甲醚基础上联合Quinimax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症状的消失天数,治疗7天时外周血疟原虫定性检测及涂片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必要时做出相应处理.结果 治疗组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及腹泻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头晕头痛改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恶性疟原虫定性检测阳性率为4.7%(3/64例)和7.8%(5/6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涂片阳性率分别为1.6%(1/64例)和12.5%(8/64例),镜检疟原虫数量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组治疗中18.75%(12/64例)出现金鸡纳反应,表现为耳鸣、头痛、恶心、呕吐,4.69% (3/64例)出现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慌、出冷汗;3.13% (2/64例)发生急性溶血(黑尿热),表现为发热、酱油色尿、腰酸腰痛等症状,其中1.56% (1/64例)出现溶血性黄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酱油色尿、皮肤巩膜黄染,1.56% (1/64例)并发脑型疟,表现为神志不清、癫痫发作等表现,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蒿甲醚与Quinimax联合治疗刚果(布)恶性疟疾有效性优于蒿甲醚单药治疗,虽然总体安全性良好,但是不良反应率偏高(29.69%),从抗疟疾药物抗药性的监测角度分析,该地域体内研究尚未发现耐药现象.

  • 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分离及蒿甲醚的制备

    作者:谢莹;侯华

    目的 探讨青蒿素的提取分离条件及合成其衍生物蒿甲醚.方法 以溶剂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采用柱层析法进行纯化.通过还原、醚化反应制得其衍生物蒿甲醚.结果 青蒿素收率好,纯度高;蒿甲醚合成收率达 75.8%.结论 该方法获得的产品质量稳定,产率高,成本低.

  •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蒿甲醚大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张亚红;唐倩;刘耀;林凤云;王丽娟;朱照静

    目的 研究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提高蒿甲醚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建立快速、简单测定大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HPLC-MS/MS方法.方法 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自制的蒿甲醚混悬液和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测定蒿甲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价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本方法大鼠血浆中蒿甲醚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35~ 402.8 ng/mL(r=0.999 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给予蒿甲醚混悬液120 mg/kg和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20 mg/kg后,血浆中蒿甲醚的Cmax分别为(96.33 ±37.34)、(183.59±48.32) ng/mL;AUC0→t分别为(304.86 ±75.27)、(842.18 ±151.55) ng·h/mL,AUC0→∞分别为(322.66±79.32)、(979.90±172.71) ng·h/mL.以AUC0→t和AUC0→∞计算,蒿甲醚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 658%和1 822%.结论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可以增加蒿甲醚口服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 蒿甲醚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张亚红;林凤云;邱妍川;朱照静

    目的 研究蒿甲醚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组成和体外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绘制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优化蒿甲醚自微乳化处方.以自乳化速率、粒径、稳定性和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评价自乳化微乳系统体外特性.结果 蒿甲醚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佳处方选择Lauroglycol 90为油相,Cremophor RH 40为乳化剂,Gelucire 44/14为助乳化剂,佳配比为4∶4∶2,其中蒿甲醚的载药量为80 mg/g.自制的ARM-SMEDDS均在2 min以内完成自微乳化,粒径为(61.50±8.66) nm,常温下3个月基本保持稳定,体外溶出度结果显示120 min即能达到>99.5%的溶出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原料药的7倍.结论 所制备的ARM-SMEDDS外观和稳定性良好,能显著提高体外溶出度.

  • 蒿甲醚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红;王丽娟;甘淋玲;朱照静

    蒿甲醚(artemether ,ARM )是青蒿素的甲基醚衍生物,其抗疟疾的效果是其先导化合物青蒿素的6倍。蒿甲醚于1995年收入WHO的基本药物目录,FDA于2009年批准复方蒿甲醚片(蒿甲醚20 m g/苯芴醇120 m g ),该制剂是现今治疗疟疾的基于青蒿素的组合疗法(ACT )的主要药物。蒿甲醚属国家重要保护品种,目前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剂型包括片剂、胶丸、胶囊和注射剂,此外还有与苯芴醇组成的复方制剂,其适应证主要为各类疟疾。此外,蒿甲醚的药理作用还包括抗血吸虫、抗肿瘤等,本文就近年来蒿甲醚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95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