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LC-MS/MS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合成中间体残留
目的 采用LC-MS/MS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中间体氯乙酰吡咯烷、1-哌嗪乙酰基吡咯烷的含量,考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中两种中间体残留情况.方法 建立LC-MS/MS测定中间体氯乙酰吡咯烷、1-哌嗪乙酰基吡咯烷的方法,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样品中的中间体杂质残留.结果 LC-MS/MS测定中间体氯乙酰吡咯烷、1-哌嗪乙酰基吡略方法精密度分别为3.6%和4.0%,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26 501X-6 034(r=0.999 8,n=5)及 Y=51 616X-10 434(r=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7.3%,测定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中两中间体均<0.0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为马来酸桂哌齐特原料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盐酸托烷司琼中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盐酸托烷司琼原料中的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控制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100∶50∶350)加三乙胺1.0mL,用磷酸调pH至3.5,检测波长285nm,流速1.0mL*min-1.结果合成反应中三个重要中间体,能够得到有效分离,低检出量为5ng,控制总杂质量不超过1.0%.结论本方法准确、有效、简便.
-
对-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合成工艺改进
目的改进对-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合成工艺.方法以溴乙烷替代碘甲烷进行烷基化反应.结果反应条件温和,原料价廉易得,提高中间体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总收率60.9%.结论适于工业化生产.
-
β-(对-氯苯基)-戊二酸合成工艺的改进
目的:改进β-(对-氯苯基)-戊二酸合成工艺.方法:缩合后再进行水解.结果:反应条件温和,总收率提高到67.1%.结论:适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β-(对-氯苯基)-戊二酸 中间体 合成 -
DL-苯甘氨酸合成
L-苯甘氨酸是头孢氨苄及氨苄青霉素生产的主要中间体,目前国内采用的工业化生产路线是用苯甲醛与氰化钠为原料.由于使用剧毒化学品氰化钠,因此推广应用有一定限制,生产中劳动保护要求也较高.本文介绍的制备方法采用苯甲醛与氯仿在高浓度氨存在下一步合成DL-苯甘氨酸,再经抗拆分可得L苯甘氨.
-
1-(2-甲氧基苯基)哌嗪的合成改进
1-(2-甲氧基苯基)哌嗪是合成强心药沙特力农(saterinone),安定药恩西拉嗪(enciprazine),抗高血压药乌拉地尔(urapidil)的主要中间体.关于它的合成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在合成乌拉地尔过程中,对1-(2-甲氧基苯基)哌嗪的制备作了一些改进.二乙醇胺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双(β,β′-溴乙基)胺氢溴酸盐,毒性较大,文献需要分离,而我们经分馏后直接在乙醇中同邻氨基苯甲醚进行环合,实行"一锅煮".回收的部分氢溴酸可循环套用从而降低了氢溴酸的单耗.1-(2-甲氧基苯基)哌嗪氢溴酸盐,文献用水重结晶,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大,收率低,我们改用95%乙醇重结晶,收率较好.
-
镇痛消炎药酮咯酸中间体2-苯甲酰吡咯的合成
酮咯酸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镇痛消炎药,目前是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1].它的合成方法很多[2],但有工业价值的合成路线是以苯甲酰吡咯为中间体进行合成[3].苯甲酰吡咯的合成有以下几种:Jones[4]报导了在碱液中直接用苯甲酰氯对吡咯进行酰化,但产率太低;Kakushima[5]等人以N-苯磺酰基吡咯为原料,在BF3催化下,用苯甲酰氯或苯甲酸酐进行酰化,该方法步骤繁杂,反应时间长,且会生成异构体3-苯甲酰吡咯;Muchowski[6]报导了一种Vilsmeier-Haack芳酰化法,用草酰氯和N,N-二甲基苯甲酰氨反应生成的络合物为酰化剂,该方法收率尚可,但反应和后处理共需3d,而且产品的提纯需柱层析.White[7]等人也报导了一种改进的Vilsmeier-Haack芳酰化法.
-
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9例诊治分析
间二硝基苯为无色或黄色晶体状物,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染料的中间体、塑料工业等,在生产过程中泄漏和搬运装卸接触毒物时,极易经皮肤接触和呼吸道吸入而导致中毒。近年来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事件较为常见。现将9例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患者的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免疫球蛋白中残余乙醇含量
血液制品的生产在国内外均采用低温乙醇法,乙醇是生产血液制品的主要辅料.如果制品中乙醇残余含量过高,输入人体后会引起乙醇中毒.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人免疫球蛋白以及其它制品的中间体均应控制残余乙醇含量.2000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残余乙醇含量应不高于0.03%(g/v)[1],但没有规定残余乙醇含量测定的具体方法,有文献报导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的乙醇[2],但所用的方法只是直接测定法,选用的色谱柱是填充柱,实验误差较大、柱效较差.本文采用OV-101毛细管柱,以正丙醇为内标测定人免疫球蛋白中间体的残余乙醇含量,柱效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
甘露醇注射液中间体含量检测方法改进
目的 研究甘露醇注射液中间体含量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用旋光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中间体含量.结果 该方法较现行标准方法易于操作、迅速可靠,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值为0.17%(n=5).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甘露醇注射液中间体的含量测定.
-
中药制剂中间体制备中的中药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合理组方,将其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就中药制剂中间体而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从原料到终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间产生的含有药效物质并终在制剂中有所体现的中间产物都可以称之为中药制剂中间体.比如通过提取工艺获得的中药提取物,以及由此基础上经过分离纯化而得的液体或固体状物等.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研究与中药分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义的"分离"概念囊括了"提取"、"过滤"、"澄清"、"浓缩"、"干燥"等,这些重要的制剂生产步骤背后都蕴藏着本质的分离原理.本文以"分离"技术为立足点,综述了近年来在中药制剂中间体制备过程中所应用的提取、精制、浓缩、干燥的中药分离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具有工业化开发前景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分离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
卡培他滨关键中间体精制工艺改进
目的:针对卡培他滨关键中间体精制收率低,周期长等问题,对精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先将卡培他滨中间体乙酸乙酯提取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再于适宜温度下沉淀杂质,经过适宜的陈化时间后,过滤去除杂质,母液浓缩后进行结晶。结果将卡培他滨中间体乙酸乙酯提取液稀释至56~60 g·L -1,于0~2℃析晶,陈化12~14 h 后,滤除杂质,母液经浓缩、脱色后浓度调节至85~90 g·L -1,于-6~-3℃析晶,陈化8~12 h 后,过滤,滤饼于60℃真空干燥至恒重,即得到纯度99.5%以上的卡培他滨关键中间体。结论该精制工艺过程简便、具有分离效率高、收率高、成本低廉的优势,尤其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的合成工艺优化
目的 对川芎嗪系列衍生物合成中间体:2-溴甲基-3,5,6-三甲基吡嗪(TMP-Br)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HPLC-MS法对反应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归属;HPLC法考察反应时间、原料比例、光照强度、溶剂用量对TMP-Br产率的影响;后由正交工艺优化法初步确定中间体的佳合成工艺.结果 以1 g川芎嗪计算,合成TMP-Br的佳反应条件为:NBS/TMP=0.9,CCl4/TMP=5 mL·g-1,选用4盏85 W节能灯作为引发剂,反应时间为1 h.结论 影响川芎嗪溴代反应的4个因素中,NBS和CCl4的用量对单溴代物产率的影响大;在今后的工艺放大过程中,可优先考察佳投料比与溶剂用量.
-
苯胺泄漏对人体的危害
苯胺又称为氨基苯,是苯环中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的化合物.苯胺常温条件下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油状液体,接触空气和光线后变黑,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苯胺在有机合成和化工产品领域用途十分广泛.苯胺是染料工业中重要的中间体之一,用于多种有机颜料的合成;在农药工业中是多种杀虫剂的生产原料;是橡胶助剂生产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系列防老剂和促进剂;还可作为医用磺胺药的原料,也用于香料、塑料、清漆、胶片等产品的生产.
-
一种HIV蛋白酶抑制剂中间体合成工艺改进
一种逆转录酶病毒蛋白酶抑制剂中间体--(3S,5S,1'S)-5-(1-(叔丁氧羰基氨基)-2-苯基乙基)-3-((5-噻唑基)甲基)-二氩呋喃-3-氢-2-氧代(v)是从化合物(5S,1'S)-5-(1-(叔丁氧羰基氨基)-2-苯基乙基)-二氢呋喃-3-氢-2-氧代(1)合成而来.该文对工艺进行如下改进;用高纯度甲醇钠、工业甲醇钠溶液替代了二异丙基氨基锂,采用了一锅煮工艺,去除原文中的3次柱层析过程,通过结晶工艺解决了异构体的纯化.改进后总收率为25.28%.该工艺适用于其它多种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
-
HPLC法测定达沙替尼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达沙替尼原料药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YMC Pack Pro C18色谱拄,以流动相A[50mM 醋酸铵溶液pH 5.25∶乙腈∶甲醇(90∶5∶5)]和流动相B[50mM醋酸铵溶液pH 5.25∶乙腈∶甲醇(10∶85∶5)]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为35℃,进样体积10uL.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样品和各中间体分离度良好;在5~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线为0.015μg·mL-1.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准确、可靠.
-
3-Quinuclidone中间体的合成
3-奎宁环酮可用于合成3位取代的奎宁环化合物、氨基苄胺化合物、奎宁环基甲酰胺类化合物等药物中间体.本文设计了一种3-奎宁环酮新的合成方法 ,并做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制备了3-奎宁环酮的中间体,为整个合成路线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间体 3-奎宁环酮 二乙醇胺 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 -
4-(4-氯苯基)-3-甲基-2,4-二酮基丁酸乙酯的制备
4-(4-氯苯基)-3-甲基-2,4-二酮基丁酸乙酯(1)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方法比较困难,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对氯苯丙酮与草酸二乙酯在六甲基双硅氨基锂的催化下制得[1],但反应需在-78 ℃的低温和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操作困难,而且六甲基双硅氨基锂价格比较贵.第二种为对氯苯丙酮与草酸二乙酯在乙醇钠催化下制得[2],但反应产物纯度不高,且后处理比较麻烦,不利于放大生产.第三种是对氯苯丙酮(2)先制成烯醇硅醚(3),然后与氯代乙醛酸乙酯反应制得[3],但反应产物纯度也不高,而且对操作要求也比较严格.
-
中药糖浆剂中间体投糖量控制方法
糖浆剂,<中国药典>规定其含糖量不应低于60%[1].生产上一般是将中药材提取浓缩,得到一定比重的中间体,然后再投入一定量的蔗糖.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每次投料得到的中间体体积不尽相同,因此每次投糖量不恒定,造成实际不易掌握.在实践中,我们参照文献,探索出根据中间体体积控制投糖量的方法.本方法同时可以根据实测的中间体比重、体积求出成品的比重和体积.实践证明,本法简便易行,运算可靠,成品符合质量要求.现介绍如下.
-
木糖醇的体内过程及临床应用
木糖醇(Xylitol)于1891年首次由E.Fischer将D-木糖还原制成,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的1995年,Toster在研究特发性戊糖尿症(Pentosuria)的过程中发现木糖醇在人体代谢中是一种正常的中间体,是一种很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木糖醇是一种有甜味的结晶性白色粉末,广泛存在于苔藓、海藻、酵母及许多果实、果浆、蔬菜、树木、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工业用或口服用木糖醇以玉米芯、蔗糖为原料,经水解、净化、氢化制得.注射用木糖醇经进一步精制制成.与蔗糖相比甜度为1∶1.25.木糖醇是人体代谢中的一个正常的中间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物学性质,人体正常血中浓度为0.03~0.06mg/100ml.木糖醇能参与机体核酸等的生理合成及机体解毒过程,纠正蛋白质、脂肪、类固醇异常代谢,有强大的抗酮体生成作用,因此可作为糖尿病人机体代谢异常的调节剂和营养剂,肝病的辅助治疗剂,手术前后的能量补充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