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宗低值海产品蛋白提取工艺及海鲜精产品的研发
本文以低值鱼贝类为原料,对其进行组织破碎、多酶水解、浓缩等工艺提取其中生物蛋白资源,用于生产各种海鲜精产品。
-
赤潮藻类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赤潮是海洋内浮游生物(主要是藻类)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洋水体变色、变腥臭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严重恶化海洋环境,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沿海旅游业,并威胁人类健康的海洋自然灾害。含有毒素的藻类(主要是单细胞微藻)将通过食物链毒化海洋鱼贝类,人类食用染毒的贝类可发生食物中毒或死亡。与有害赤潮相关的赤潮藻毒素(贝毒素)中毒主要有5类:①麻痹性贝毒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②腹泻性贝毒中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③神经性贝毒中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NSP);④记忆丧失性贝毒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⑤西加鱼毒中毒(ciguatera)。近年来,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无论是赤潮或是人类食用海洋贝类中毒患病事件在发生次数上和规模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为此,各国政府对赤潮及海洋贝毒素的危害越来越重视,许多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海产品贝毒素的监测体系,并对赤潮藻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1]。现将对目前各国贝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日本动物性食品中动物用药残留量标准
日本动物性食品中动物用药残留量标准表动物用药名称残留量标准(mg/kg)抗生素类土霉素乳,鱼贝类、生食牡蛎牛、猪、羊、马、鸡、鸦、火鸡(肉、脂肪)牛、猪、羊、马、鸡、鸦、火鸡(肝)牛、猪、羊、马、鸡、鸦、火鸡(肾)鸡蛋0.100.100.300.600.20螺旋霉素乳1)、鱼贝类牛1)、鸡1)、猪2)(肉) (脂肪)牛、猪、(肝) (肾)鸡肾0.200.200.300.600.300.80青霉素G(包括普鲁卡因青霉素G)3)乳牛、猪、鸡(肉、肝、肾)0.0040.05合成抗菌剂喹喔啉-2-羧成4)(卡马氧)猪肉羊肝0.0050.030磺胺二甲嘧啶乳牛、猪、羊、马、鸡、鸦、火鸡(肉、脂肪、肝、肾)0.0250.10驱虫剂氯氨菲啶乳,牛(肉、脂肪)牛肝牛肾0.100.501.0伊维菌素5)牛脂肪猪、羊、马(脂肪)牛肝猪、羊、马(肝)0.040.0200.100.015氯氰磺柳胺牛肉、肝羊肉、肝牛(脂肪、肾)羊脂肪羊肾1.01.53.02.05.0噻苯咪唑6)乳牛、猪、羊(肉、脂肪、肝、肾)0.100.10三氯苯咪唑7)牛肉牛脂肪羊(肉、脂肪、肝、肾)牛(肝、肾)0.200.100.100.305-丙基磺酰基-1H-苯并咪唑-2-胺8)(丙硫咪唑)乳牛、猪、羊、马、鸡、鸦、火鸡(肉、脂肪)(肝、肾)0.100.105.0动物用药名称残留量标准(mg/kg)氟苯咪唑猪(肉、肼)鸡、鸦、火鸡(肉)鸡、鸦、火鸡(肝)鸡蛋0.0100.200.500.40moxidecfin牛、鹿(肉)羊肉牛、羊、鹿(脂肪)羊、鹿(肝)牛、羊、鹿(肾)0.020.050.500.100.05激素类折仑诺牛肉牛肝0.0020.01α-醋酸脱立波9)牛肝0.01β-醋酸脱立波9)牛肉0.002注:1.螺旋霉素和新螺旋霉素之和2.螺旋霉素等价(抗菌活性物)3.以青霉素G计4.卡巴氧的残留指标化合物5.以22,23-DihydroavermecTin B1a的残留值表示6.噻苯咪唑和5-羟基噻苯咪唑之和7.作为5-Chloro-6-(2′,3′-Dichlorophenoxy)-benzimidazole-2-one8.丙硫咪唑的残留指标化合物9.醋酸脱立波的残留指标化合物
-
肉的色味不同医用功效各异
各种动物肉的颜色都不一样,如畜类肉多为红色或深红色,禽类肉为白色,鱼贝类为白、红、黄各种颜色.嗅味也有差别,牛肉、羊肉膻味大,鱼类味腥等.但各种肉蛋白质含量都高,还含有脂肪、水、维生素、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磷、铜等,只是其含量不同.正是以上差异,才有不同种类的肉,其医用功效也各有差异.
-
常用食物的冷冻与解冻法
一、鱼贝类1.整条鱼冷冻法在冷冻前要经过清洗,去除内脏、鳃,并在腹内抹上少许盐,处理好后放于铝盘上覆盖保鲜膜,放到冷冻室保存;另外,也可用铝箔纸包起来,以延长保存期限.
-
鱼油有助遏制体内脂肪堆积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摄取鱼类含有的油,有助于遏制动物体内的脂肪堆积。这一发现证实富含鱼贝类的饮食有助于改善肥胖和生活习惯病。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是一种常见的致食物中毒的细菌.它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和鱼贝类食物中,温热地带较多,我国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为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鱼、虾、贝类,其次为肉类、家禽和成蛋,偶尔也可由成菜等引起.
-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比较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污染肉禽类、乳类、鱼贝类及蔬菜等食品引发食物中毒.新生儿、高龄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易感染,主要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死亡率较高.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多次爆发由该菌污染空心菜、奶酪等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达30%以上[1].
-
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细菌,主要分布于沿岸海水、海河交界处以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Vp是食用海产品引起腹泻、呕吐和发烧等肠胃炎反应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鲜中的汞
汞尤其是甲基汞属于蓄积性毒物,在人体内蓄积到一定量时,将损害人体健康.鱼贝类能蓄积水体中的汞达数十万倍以上,被污染的鱼贝类是人类食物中汞的主要来源.因而对鱼贝类中汞的监测尤为重要.汞的测定方法在GB/T5009.11-1996中有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双硫腙比色法[1].本文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2]对海鲜中汞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等优点.
-
副溶血性弧菌直接溶血毒素和溶血相关毒素的研究进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嗜盐性细菌,早于1950年在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分离成功,以后便经常从食物中毒患者中分离出.该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是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病的重要病原菌,在日本约占全部食物中毒的40%~60%,也是我国沿海地区及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病原菌.
-
DHA和EPA的抗炎及免疫调节功能
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根据其不饱和双键的位置分为n-3型和n-6型,DHA(全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和EPA(全顺式-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20:5n-3)均属于n-3型PuFAs,是人体所需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经脱饱和和碳链延长作用生成的两种重要代谢产物.在自然界,DHA、EPA的两大主要来源是陆地植物和海洋生物,主要以甘油脂的形式存在于海产鱼贝类,尤其是鱼油[1].另外,绿叶蔬菜、陆地上的一些动物器官如脑、肝脏、肾上腺等也被证实含有一定量的DHA、EPA.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利用其发酵生产DHA、EPA替代鱼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
孕妇不宜多吃金枪鱼等汞含量较高的鱼类
日本科学家新研究发现,孕妇如果摄入较多金枪鱼、剑鱼这类含有甲基汞较多的鱼贝类.会增加孩子今后运动机能和智力发育障碍风险.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从2002年起对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的约800对母子进行了长期调查,测定母亲生产时头发中的甲基汞浓度,并调查孩子在1岁半和3岁半时的运动机能和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