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LA-G、IL-10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杨晋;赵绍林;杨新玲;郑萍;张欢欢;吴惠毅

    HLA-G为非经典的HLA Ⅰ类分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在人类胎盘形成过程中侵入蜕膜和螺旋动脉的绒毛外细胞滋养层表达,依据结构及分布不同分为膜结合型HLA-G (mHLA-G)和可溶性HLA-G(sHLA-G).近来研究发现HLA-G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它参与调控肿瘤免疫逃逸[1],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

  • 大黄酸增强低氧环境中效应T细胞的抗结肠癌活性

    作者:袁向飞;田文聪;谢俊木子;王丰

    目的:验证中药有效成分大黄酸抑制低氧引起的结肠癌细胞中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为大黄酸与效应T细胞的联合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根据CCK-8检测大黄酸对结肠癌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选择恰当的研究浓度;然后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在低氧条件下,一定浓度的大黄酸能否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某些免疫抑制分子的水平;后在我们自己建立的能够被T淋巴细胞特异识别杀伤的结肠癌细胞模型上,进一步检测大黄酸在低氧条件下对效应T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组、低氧+25μM大黄酸组和低氧+50μM大黄酸组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mRNA的相对量分别为1.63±0.29、0.80±0.17和0.47±0.12;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mRNA的相对量分别为4.42±0.73、0.47±0.11和0.24±0.11.当效靶比为1:1、2:1和4:1时,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百分率分别为(27.32±3.05)%、(42.68±3.69)%和(54.02±1.82)%;而低氧条件下,杀伤百分率分别下降至(21.53±3.74)%、(33.55±1.51)%和(45.20±2.27)%;在低氧条件下加入50μM大黄酸,杀伤百分率又分别升高至(32.70±2.37)%、(47.01±3.15)%和(57.26±1.12)%,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大黄酸能够降低低氧引起的免疫抑制分子表达升高,并且可以逆转由于低氧产生的效应T细胞活性下降.大黄酸有望与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 参与卵巢癌免疫逃逸的免疫抑制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张雯珂;薛颖;崔澂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环氧合酶(COX)、前列腺素(PG)E2等是卵巢癌细胞分泌的主要免疫抑制分子.这些分子可通过抑制抗原提呈细胞(APC)有效提呈肿瘤抗原,阻断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抗瘤活性,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机体免疫监视而增殖和转移.这些免疫抑制分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患者体内的含量变化可望成为辅助疗效判断、观察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临床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作为开发抗瘤药物的新靶点,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结直肠癌细胞所致免疫抑制及免疫抑制分子分泌模式的研究

    作者:崔澂;傅占江;贡树基;胡建军;李金生;郑文广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物质及抑制免疫功能的模式.方法 制备结直肠癌Colon26细胞培养上清,采用MTT法检测其对T细胞转化和NK细胞的影响,直接免疫荧光FCM法检测对IL-2Rα、CD3ε+ζ+及CD3ε-ζ+表达的影响;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IL-10和PGE2含量.结果 Colon26细胞可使5项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37.88%±7.38%、68.30%±10.44%、69.60%±5.15%、68.15%±2.17%、23.34%±2.86%.Colon26细胞可稳定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1含量高,为(1295.23±29.85) pg/ml;VEGF、IL-4、IL-6、IL-10、PGE2分泌量分别为(29.18±1.90) pg/ml、(27.70±0.70) pg/ml、(26.55±0.60)pg/ml、(29.52±2.50) pg/ml、(9.69±0.42)pg/ml.结论 Colon26细胞对T细胞增殖、活化及信号转导水平的抑制接近70%,对NK杀伤及ζ链介导的活化信号水平的抑制约30%.结直肠癌细胞可能通过分泌以TGF-β1为主的多种免疫抑制分子抑制NK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

  • ITP病人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抑制性受体Tim-3、LAG-3和BTLA的表达特点

    作者:钟隽;陈少华;张涛;郁志;卢育洪;杨力建;赖菁;李扬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T细胞免疫调控在IT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ITP中存在异常的TCR亚家族克隆增殖和 TCR 信号通路[1,2]。近几年系列研究发现ITP的T细胞免疫异常与一些介导免疫耐受的分子表达异常相关[3-5]。 T细胞免疫抑制受体在T细胞活化与增殖的负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受体主要包含了 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CTLA-4(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Tim-3(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LAG-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和BTLA(B 和T淋巴细胞弱化子)等[6]。近期已有研究报道显示ITP病人血清可溶性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该信号通路与疾病的相关性,同样,CTLA-4突变,多态性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也提示与 ITP 相关[5,7-9]。而未有研究显示Tim-3、LAG和BTLA等新近报道的免疫抑制分子在ITP中的变化特点。本研究首先分析这些基因在ITP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

  • 川芎嗪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体外研究

    作者:崔澂;王润田;张宇辉;支国成;王智华;邓郁青;张征峥

    目的:体外研究川芎嗪对Colon26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获取经川芎嗪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及上清,以不经川芎嗪作用的同步培养细胞及上清作对照;分析川芎嗪作用后是否可下调Colon26肿瘤免疫抑制(MTT法检测NK活性和诱导转化,直接免疫荧光FACS法检测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分子含量的变化,多元相关分析川芎嗪下调肿瘤免疫抑制与免疫抑制分子分泌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单纯Colon26培养上清中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高,可显著抑制所测5项免疫功能.川芎嗪作用后,第一次传代再培养上清中TGF-β1、IL-6和IL-10含量,及5项免疫功能抑制均明显降低;第二次传代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6含量,及转化抑制、CD3+ζ+和CD3-ζ+表达抑制均显著回升.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除转化抑制以外的其他4项免疫功能抑制呈正相关,IL-6与转化抑制及CD3-ζ+表达抑制正相关;IL-10与NK杀伤抑制、IL-2Rα及CD3+ζ+表达抑制正相关.结论:川芎嗪作用Colon26肿瘤细胞后可明显下调其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影响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发挥.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分子而阻碍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可能是川芎嗪的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 黄芪制剂逆转结直肠癌免疫抑制及其作用靶分子的体外研究

    作者:崔澂;支国成;傅占江;张征峥;邓郁青;李文建

    目的:体外研究黄芪制剂对结直肠癌免疫抑制的逆转,初步分析其作用靶分子.方法:获取体外经黄芪作用后再传代的结直肠癌细胞(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黄芪作用的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IL-10、PGE2等六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分析其对MTT法测定的小鼠脾细胞NK杀伤和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5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多元相关分析黄芪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与免疫抑制逆转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1含量高;对5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芪作用后,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除IL-2Rα以外的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降低,IL-6、PGE2含量显著升高;与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相比,第二次再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及对CD3ε+ζ+表达的抑制继续降低,IL-6含量降低至无中药处理的对照水平,对IL-2Rα表达的抑制开始降低,IL-10含量显著回升.相关分析显示,诱导转化、CD3ε+ζ+、CD3ε-ζ+表达及NK杀伤功能抑制率与TGF-β1含量呈正相关,与PGE2含量呈负相关;VEGF、IL-4、IL-6和IL-10与5项免疫功能抑制不相关.结论:黄芪可通过下调结直肠癌细胞分泌TGF-β1等免疫抑制分子,影响其免疫抑制效应的发挥,这可能是黄芪的抗瘤新机制之一.

  • 氧化苦参碱对L929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

    作者:刘欣燕;王润田;崔潋;王智华;佟慧;邓郁青;张征峥

    目的:体外研究氧化苦参碱(MOX)对L929肿瘤细胞(L929)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获取经MOX作用后再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以不经MOX作用同步培养的1929培养上清作对照,检测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MTT法;细胞表面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和上清中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包括TC,F-βl、PGE2、VEGF和IL-1O,定量ELISA法).分析MOX影响L929免疫抑制作用与影响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之问的关系.结果:不经MOX作用同步对照培养的1929培养上清(C-S1、C-S2),可稳定地测到所测4种免疫抑制分子(以TGF-βl和PGF2浓度高),和稳定地抑制所测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C-SI比C-S2,P>0.05).经MOX作用后的L929,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MOX-S1),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及对5项免疫功能的抑制均明显低于对照上清(c-SI);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MOX-s2)与MOX-S1相比,4种抑制分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除对CD3ε+ζ+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外(P<0.01),对其余4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MOX下调L929对小鼠脾细胞ConA诱导转化及IL广2Ra和CD3ε-ζ+表达的抑制与下调TGF-βl和PGF2分泌显著正相关,下调对MK杀伤的抑制与下调TGF-βl分泌显著正相关.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显著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而显著下调L929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下调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瘤新机制之一.

  • 青蒿琥酯逆转L929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刘欣燕;王润田;崔澂;王智华;佟慧;邓郁青;张征峥

    目的:体外研究青蒿琥酯(ART)逆转L929肿瘤细胞 (L929) 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获取经ART作用后再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和不经ART作用同步对照培养的L929培养上清,检测上清对小鼠脾细胞4项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 MTT法; 细胞表面CD4+和CD8+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法)和上清中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包括TGF-β1、PGE2、VEGF和IL-10:定量ELISA法).分析青蒿琥酯逆转L929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同步对照培养的L929的上清,可稳定地检测到所测4种免疫抑制分子(TGF-β1 和PGE2浓度高)和对所测小鼠脾细胞4项免疫功能的显著抑制作用(C-S1与C-S2相比,P>0.05).对ART作用后的L929: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 (ART-S1)与相应对照上清(C-S1)相比,4种免疫抑制分子的浓度及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ConA诱导转化和CD4+CD8- 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P<0.01);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 (ART-S2)与ART-S1相比,除IL-10浓度轻度上升(P<0.05)和对小鼠脾细胞CD4-CD8 +表达的抑制作用轻度降低(P<0.05)外,余无显著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 ART逆转L929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ConA诱导转化及CD4+CD8-表达的抑制,与其下调L929分泌TGF-β1 (r=0.971、r=0.984、r=0.990,P<0.05) 、PGE2 (r=0.960、r=0.981、r=0.982,P<0.05)及VEGF (r=0.970、r=0.992、r=0.982,P<0.05)显著正相关. ART逆转L929对小鼠脾细胞CD4-CD8+表达的抑制,可能与其下调L929其它免疫抑制分子分泌有关.结论:ART可通过下调L929免疫抑制分子分泌而逆转其免疫抑制作用,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应是ART抗瘤新机制之一.

  • 抗CD80或CD86的反义寡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导树突状细胞延长同种异基因移植的存活时间

    作者:吴萍萍;王建莉

    同种异体移植发生排斥反应是临床中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已知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反应还是免疫耐受取决于其所处的状态,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由了高表达组织相容性Ⅱ类分子(MHHCⅡ)和协同刺激分子而诱导T细胞反应,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而抑制T细胞反应.然而在临床中无法用iDC来诱导T细胞耐受,因为在机体应激和感染状态下它会转化为mDC.此外,利用腺病毒载体调节树突状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来诱导免疫耐受也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腺病毒本身作为外来抗原可诱导免疫应答,因此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来克服或减少同种异体移植中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

  • 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免疫抑制分子

    作者:

    肿瘤发病的诸多因素中,各种类型的免疫抑制分子使肿瘤局部成为一个深度免疫抑制区,它们作为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之一,在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分子
  • 抗肿瘤中药制剂逆转结直肠癌NK细胞免疫抑制的靶分子探讨

    作者:崔澂;王润田;胡建军;王智华;张征峥;邓郁青

    目的 探讨抗瘤中药制剂逆转结直肠癌所致自然杀伤(NK)细胞免疫抑制的作用靶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制备三氧化二砷(As2O3)、川芎嗪(LHC)、黄芪(AMB)、氧化苦参碱(MOX)、猪苓多糖(PUPS)、青蒿琥酯(ART)6种中药制剂作用后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Colon26再培养上清液,MTT法检测中药制剂对Colon26所致小鼠脾细胞NK杀伤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对小鼠脾细胞CD3ε-ζ+表达抑制的影响; ELISA测定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和前列腺素(pG)E2含量;多元相关分析中药制刺逆转结直肠癌NK细胞免疫抑制的相应靶分子.结果 AMB对NK杀伤抑制的逆转作用强;LHC对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作用强.对NK杀伤抑制的逆转,As2O3、AMB、PUPS和ART的靶分子为TGF-β1,LHC的靶分子为TGF-β1,和IL-10;对CD3ε-ζ+表达抑制的逆转,AMB和MOX的靶分子为IL-10.结论 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分子分泌逆转肿瘤细胞产生的NK免疫抑制,应是中药制剂抗瘤效应机制之一.临床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类型抗瘤药物组方调整患者NK免疫抑制及免疫抑制分子分泌的状态.

  • CD200分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安茹;罗小平

    CD200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均有表达,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元等.CD200受体有hCD200R1~R2和mCD200R1~R4等,表达于髓系细胞.应用可溶性分子CD200Fc、抗CD200R抗体和CD200-/-转基因模型进行的研究表明,CD200在小鼠肾和皮肤移植排斥反应、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发性流产等病理生理过程中都发挥抑制作用.CD200与CD200Rs结合后,通过胞内NPXY序列或跨膜区与信号衔接分子结合产生效应,分子机制不明.

  • HLA-G和Fas配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施浩强;于德新;梁朝朝;吴正升;郝宗耀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G和Fas配体(FasL)与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ccRCC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检测,数据由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旁正常肾组织中无HLA-G表达;肾癌组织中,40例(66.7%)表达HLA-G,36例(60.0%)表达FasL,31例(51.7%)两者均表达,15例(25.0%)两者均不表达.在同一标本中,肿瘤侵犯脉管或淋巴结后,其HLA-G或FasL表达较原位肿瘤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显示HLA-G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P <0.01).FasL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 <0.05),而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 <0.01).结论:ccRCC中HLA-G和FasL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晚期ccRCC高表达免疫抑制分子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猪苓多糖下调Colon26细胞肿瘤免疫抑制的体外研究

    作者:崔澂;王润田;支国成;王智华;邓郁青;张征峥;佟慧

    目的 体外研究猪苓多糖(polyporus umbellatus polysacharide,PUP)对结直肠癌Colon26细胞肿瘤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 获取经PUP作用后的Colon26再培养上清,未经作用的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检测PUP对Colon26肿瘤细胞所致NK杀伤和诱导转化(MTF法测定),以及IL-2Rα、CD3ε~+ξ~+和CD3ε~-ξ~+表达(流式细胞计数分析)5项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定量ELISA法测定上清中TGF-β_1、VEGF、IL-4、IL-6和IL-10五种免疫抑制分子含量,多元相关分析PUP下调Colort26免疫抑制与分泌免疫抑制分子的关系.结果 对照上清中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测到,TGF-β_1含量高,对5项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抑制.PUP作用后的第一次再培养上清,TGF-β_1含量及对5项免疫功能的抑制均明显降低;与其相比,第二次再培养上清的5种免疫抑制分子含量及对NK杀伤、IL-2Rα和CD3e~-ξ~+表达抑制均明显提高.TGF-β_1与抑制诱导转化、NK杀伤及CD3eε~+ξ~+表达正相关.结论 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分子而削弱肿瘤免疫抑制,可能是PUP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 人BLyS免疫抑制分子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作者:高会广;何凤田;府伟灵;李蓉芬;陈麟凤;卞爱娜;吉清;戴双双

    目的用异源性T辅助细胞表位修饰人可溶性BLyS突变体(msBLyS),构建和表达BLyS的新型免疫抑制分子.方法经PCR方法构建msBLyS cDNA,然后分别与鸡卵清溶菌酶(HEL)或卵清蛋白(OVA)Th表位DNA序列重组,行序列测定后,构建于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QE-80L并转化E.coli DH5α,经IPTG诱导表达,Ni-NTA层析纯化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DNA测序表明,重组HELmsBLyS和OVAmsBLyS的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HELmsBLyS和OVAmsBLyS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经Ni-NTA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0%以上.活性检测发现,重组蛋白均不能促进Raji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BLyS的免疫抑制分子,并获得了高效表达及纯化,纯化产物已丧失了sBLyS所具有的细胞增殖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作用打下了基础.

  • 氧化苦参碱下调小鼠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

    作者:崔澂;王润田;佟慧;王智华;邓郁青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MOX)对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体外影响. 方法:获取体外经MOX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MOX作用的Colon26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观察其对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的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IL-2Rα,CD3ε+ζ+和CD3ε-ζ+表达5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定量ELISA法测定这些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和IL-10 5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分析MOX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与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关系. 结果:不经MOX作用同步培养的Colon26上清,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高;该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MOX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除NK杀伤以外的其余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45,0.032,0.001,0.0095,0.0005,0.000);与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相比,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含量继续显著降低(P=0.002),VEGF含量及对除NK杀伤以外的其余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提高(P值分别为0.029,0.0075,0.0495,0.0005,0.0005),其余无显著变化. 结论:MOX可明显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TGF-β1和IL-10的分泌,通过下调所测5种以外的其他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而影响Colon26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 下调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OX的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