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合并感染的多囊肾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李文林;齐太国;齐霞;熊晖

    目的:对合并感染的多囊肾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多囊肾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采集到的97例多囊肾感染囊液送检结果得出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前两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巴唑坦等。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合并感染多囊肾患者主要的感染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增高,临床医生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根据尿培养结果,有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 腹腔镜左侧多囊肾去顶减压及被膜剥脱术手术精要

    作者:熊晖;齐太国

    手术名称: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及被膜剥脱术
      术者:熊晖
      手术步骤:
      1右侧卧位,腰部垫高,呈折刀位。
      2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横指横行切开皮肤约5mm,气腹针穿刺入腹腔,接气腹机,注入 CO2气体,设定腹腔压力14mmHg,气腹建立满意后,于脐水平腹直肌左缘横行切开皮肤约10mm,10mm Trocar穿刺入腹腔,置入腹腔镜,接监视器,直视下穿刺气腹针处及左腋前线约脐水平分别穿刺一5 mm Trocar和12 mm Trocar入腹腔,分别置入操作件。

  • 去顶减压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治疗成人多囊肾

    作者:梁朝朝;王克孝;孔晓春;于德新;邢江氵;是;叶元平;江山;施浩强

    目的提高成人多囊肾的手术疗效. 方法采用去顶减压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术治疗成人多囊肾患者16例. 结果 14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患者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血压下降,肾血流增加,肾功能改善,肾脏平均长径由术前(19.0±5.5)cm降至术后(12.0±2.6)cm,2例内生肌肝清除率术前为51.8 ml/min、60.9 ml/min,术后为87.5 ml/min、92.4 ml/min. 结论去顶减压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术是治疗成人多囊肾的较好方法之一.

  • 多囊肾患者保留原肾的肾移植疗效分析

    作者:陈江华;姜虹;吴建永;瞿立辉;张萍;张晓辉;何强

    目的探讨多囊肾患者保留原肾的肾移植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多囊肾患者肾移植前后原双侧肾脏体积变化以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以2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患者为对照组.结果25例患者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0%/92.0%,3年人/肾存活率为90.0%/90.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28.0%),移植肾失功2例(8.0%),死亡1例(4.0%);23例患者原肾脏逐渐缩小,左肾长、宽、厚由术前(20.72±4.40)cm、(14.11±2.45)cm、(9.01±1.05)cm缩小至(14.70±2.00)cm、(10.30±1.49)cm、(6.87±0.94)cm,右肾长、宽、厚由术前(20.11±2.64)cm、(15.10±2.14)cm、(9.18±0.96)cm缩小至(15.00±1.84)cm、(10.45±1.28)cm、(6.80±1.15)cm(P<0.05);23例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血尿逐渐消失,术前血压(134.20±3.12)/(95.23±2.4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28.58±2.59)/(92.34±3.40)mm Hg(P>0.05).对照组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0%/100.0%,3年人/肾存活率为96.0%/96.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24.0%),移植肾失功1例(4.0%),死亡1例(4.0%),与多囊肾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肾患者肾移植,不切除原病变肾脏移植效果满意,移植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移植肾功能、血尿和感染情况.

    关键词: 多囊肾 肾移植
  • 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

    作者:李青;王振声;魏学斌;赵庆利

    膀胱炎性假瘤罕见,我们收治2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报告如下。  例1,女,36岁。因尿频、尿痛半个月,全程肉眼血尿1 d入院。尿中有不规则形血块伴排尿困难,头晕,乏力。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实验室检查:Hb 79 g/L;尿常规RBC 满视野,蛋白++++。CT示左侧多囊肾、膀胱前壁见5.0 cm×2.5 cm不规则软组织影,CT值36 HU,向膀胱内突起并向膀胱外突出;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前壁菜花样肿物,约4.0 cm×3.0 cm×3.0 cm,表面有出血点,活检报告为肉芽组织,呈急慢性炎症表现。于1997年8月3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前顶壁有一约5.0 cm×4.0 cm×3.0 cm的肿瘤,菜花样,质脆,易出血,有蒂。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瘤,多囊肾(左)。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卡介苗,60 mg每周1次,共6次,之后每月1次,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49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 d入院,伴尿频及尿道烧灼感。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及CT检查均显示膀胱右侧壁肿物,向膀胱腔内、外突出,其周围膀胱壁增厚。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肿瘤约4.0 cm×3.0 cm×2.0 cm,菜花样,广基,中央有坏死出血,取活检未查到肿瘤。于1993年11月2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炎性假瘤。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随访6年无复发。

  • 腔内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一例报告

    作者:裴琼;王存龙;姚绍鑫;陈沛林

    我院2001年2月收治移植肾动脉狭窄1例,行球囊血管成形加Strecker网状支架置入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患者,男,51岁.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3个月前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前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30 d出现头痛,头晕,尿量700~1 000 ml;体检血压280/180 mm Hg,体重81 kg,移植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血BUN 12.9 mmol/L,Cr 203 μmol/L.入院后予贝那普利(洛丁新)20 mg/d、硝苯地平(拜心同)120 mg/d、硝普钠15~20 μg/mim持续泵入血压降至200/140 mm Hg.14 d后肾功能无好转.B超示移植肾10.5 cm×5.0 cm.动脉造影显示髂内动脉与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率95%,狭窄长度0.8 cm,近移植肾端可见串珠样改变,管壁不光滑.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 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脏疾病30例报告

    作者:郑军华;徐丹凤;车建平;闵志廉

    2002年9月至2003年5月,我院行手助腹腔镜下肾脏手术30例,结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1~76岁,平均46岁.其中肾癌根治术12例,肾盂癌根治术3例,输尿管癌根治术3例,无功能肾巨大积水肾切除术10例,多囊肾、多囊肝去顶减压术2例.12例肾癌中,肿瘤直径3~10 cm者10例,>10 cm者2例,Robson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3例输尿管癌中上段1例,下段2例.10例肾巨大积水中原发病为输尿管结石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肾盂结石2例.2例多囊肾、多囊肝患者行常规腹腔镜手术时因粘连明显无法游离肾脏背侧,而转成手助腹腔镜手术.

  • 基因连锁分析评估成人型多囊肾的B超早期改变

    作者:匡仁锐;熊礼生;罗达亚

    成人型多囊肾,即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发病率约为1/1000,是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多于4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诊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减缓疾病进展.由于基因诊断难以普遍开展,我们试图在基因诊断基础上,总结早期患者的B超改变.现报告如下.

  • 上腹正中切口双侧多囊肾一期去顶手术八例报告

    作者:邱建宏;赵新鸿;张世睿;孟晓东;马际尧;吴英;郭巍巍;韩涛;李刚

    2003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收治双侧多囊肾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采用上腹正中切口一期处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人PKD2基因慢病毒的构建及其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小鼠肾脏上皮细胞多囊蛋白-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修复作用

    作者:孟佳林;徐雨辰;沈旭峰;李奥;樊松;郝宗耀;吴冠青;梁朝朝

    目的 构建携带入PKD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探讨该载体对Pkd2缺失小鼠肾脏上皮细胞中多囊蛋白-2(PC2)的表达,以及对下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采用Xba Ⅰ和Xho Ⅰ酶将PKD2基因从已有pcDNA3.1-TM-PKD2质粒中切出,并插入慢病毒空载体pLV-sfGFP_ 2A_Puro,测序验证后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pLV-sfGFP-PKD2.然后,将重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获得病毒浓缩液.按照实验组(pLV-sfGFP-PKD2病毒感染)、对照组(pLV-sfGFP病毒感染)和空白组(未感染)进行分组,分别处理携带Pkd2基因的B3、D3细胞(Pkd2+-)和Pkd2缺失的B2、E8细胞(Pkd2-/-),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C2表达情况.后,选取B3和B2细胞,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KD2下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重组慢病毒载体酶切后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插入片段与PKD2基因一致,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KD2插入方向正确.经pLV-sfGFP-PKD2病毒感染后,实验组B2和E8细胞的PC2表达量分别为0.668±0.013和0.763±0.021,空白组B3和D3细胞的PC2表达量分别为0.687±0.015和0.776±0.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4,P=0.409).实验组B2细胞增殖活性(0.573±0.010)明显低于空白组(0.848±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B3细胞(0.585±0.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B2细胞中的Wnt7a和β-catenin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037±0.005和0.554±0.008,与空白组B3细胞的0.037±0.004和0.571±0.0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969,P=0.640).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携带人PKD2基因并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pLV-sfGFP-PKD2慢病毒,慢病毒可重建PKD2基因缺失的小鼠肾脏上皮细胞PC2的表达,使过度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恢复正常,进而降低PC2缺失所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活性.

  • 腹腔镜多囊肾去顶术13例报告

    作者:侯小飞;马潞林;王国良;赵磊;罗康平;肖春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后腹腔镜下治疗多囊肾的手术路径、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2例多囊肾经腹腔、11例经后腹腔镜一期实施双侧9例和单侧4例多发囊肿去顶减压术,找到肾周脂肪囊后,用超声刀充分游离出整个肾脏周缘,按术前定位,暴露囊肿,逐一距肾实质0.5 cm剪除多发的囊肿顶壁,对深层囊肿同样进行开窗,尽可能地减压吸净囊液.结果 13例多囊肾手术顺利,1例经腹腔途径术后当天发生气胸,行胸腔闭式负压引流后痊愈.手术时间50~240 min,平均139 min,失血量10~200 ml,平均58 ml.下床活动时间1~2 d,术后3~10 d出院,病理报告均符合多囊肾改变.随访1~30个月,平均14.3月,腰痛减轻8/11例;3例血压升高者术后9个月收缩压下降16~19 mm Hg;3例术前肌酐194~301 μmol/L者,术后29个月复查肌酐较术前下降20~40 μmol/L,其余10例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经腹腔镜或后腹腔镜途径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方法可靠,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肾囊肿、多囊肝及多囊肾

    作者:曹红勇;井清源;江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肾囊肿、多囊肝及多囊肾开窗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行肝肾囊肿、多囊肝、多囊肾开窗术15例。结果 15例均痊愈,术后住院3~4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4年,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肝肾囊肿、多囊肝及多囊肾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粘连轻,对囊肿复发者可再次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

  • 肝肾联合移植一例

    作者:彭志海;夏强;徐达;李克;裘正军;茅届齐;祝哲诚;戴雪明

    患者男性,40岁,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10年前患乙型肝炎,5年前出现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昏迷反复发作,经内科保肝、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近1年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于2001年2月以"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入院.

  • 成人型多囊肝合并多囊肾、颅内动脉瘤一例

    作者:郑吉敏;杨晶;胡义亭;苏少慧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厌食3个月,发热1 d入院.缘于3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腻,伴恶心,反酸,烧心.曾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间断上腹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经口服"奥美拉唑"等症状可缓解.1 d前出现发烧,体温未测,伴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无腹泻,病程中体重减轻约2 kg.患者有多囊肾家族史,23年前发现多囊肝、多囊肾.既往有高血压史5年,1年前不明原因贫血(血红蛋白70g/L),曾输血.

  •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在多囊肾的应用

    作者:湛海伦;高新;周祥福;邱剑光;温星桥;周建华;司徒杰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应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患者15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 min,手术失血量30~1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随访10~32 个月,15例腰痛患者中13例腰痛减轻,10例血压升高者6例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另有2例血压下降超过10 mm Hg, 血清肌酐(Cr)下降10 μmol/l以上者10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成人型多囊肾较好的治疗手段.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成人多囊肾

    作者:李志坚;黎卫;袁润强

    目的 评估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患者83例.结果 83例手术成功.术后平均住院5 d,1例发生尿外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的高血压缓解,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改善.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术式.

  •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作者:江惠明;姚史武;钟凯华;何强;林毅锋;管得佳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计有26例患者纳入研究,1例双侧结石,25例单侧结石,均成功建立了经皮肾通道.25例患者行一期MPCNL,1例患者行二期MPCNL,术后2~5 d复查无石率88.9%(24/27),3例残留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手术时间20~140 min,平均(68±34)min,术中失血量10~250 ml,平均(57±49)ml.术前、术后平均血肌酐为(292±51)μmol/L、(220±34)μmol/L(t=2.388,P=0.025).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4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随访10~24个月,结石均无复发,2例患者终需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其余患者肾功能稳定.结论 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但多囊肾可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

  • 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炜青;李逊;何永忠;冯钢;李天;徐桂彬;赖德辉;徐巍;谢清灵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患者总计26例,其中15例患者使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11例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输尿管软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要稍长于微创经皮肾组,但平均血红蛋白损失、输血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微创经皮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期术后结石取净率方面,微创经皮肾组要明显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但术后1个月结石取净率则两组相当.并发症发生率(出血、发热等)经皮肾手术组较高,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脓毒血症、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软镜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都是安全、有效的,输尿管软镜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l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关熠;郝传明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样蛋白(Sirtuins)是一类在所有生命体内广泛存在的序列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可介导卡路里限制相关的健康获益机制,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多种生物体中显现出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功效。其中,哺乳动物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被研究广泛的家族成员,它具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活性,参与细胞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转导和组织对代谢、缺氧、氧化应激等刺激的调控。肾脏中,Sirt1参与正常生理调节,具有保护细胞作用。本文对Sirt1的生物学功能和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作为改善肾脏病临床转归的治疗靶点的潜力。

  • 多囊肾病患者两侧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性分析

    作者:高德轩;申超;李霞;丁克家;曹庆伟;傅强;牛志宏;吕家驹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是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1000[1].ADPKD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同时发生多个囊肿,随囊肿增大肾功能不断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定量指标,能够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对两侧肾GFR差异的了解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577 条记录 5/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